金属配合物表征超分子论文_杨婷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金属配合物表征超分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子,金属,表征,苯并咪唑,酸根,氢键,结构。

金属配合物表征超分子论文文献综述

杨婷婷[1](2018)在《基于金属超分子配合物的电催化剂的合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燃料电池由于其能量转换效率高和清洁性,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工作重点。现今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专业高效的阴极催化剂和电催化材料上。催化材料的稳定性及价格因素已经严重制约了大功率燃料电池尤其是常温电池的实用化,阻碍了燃料电池的市场化。因此拓展新思路,设计新材料、研发低成本、高催化活性、高稳定性的的阴极催化剂是燃料电池基础研究的发展趋势。金属超分子配合物作为电催化剂表现出了优良的特性。本文合成了四种金属超分子配合物,并利用物理和电化学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测定。(1)通过化学反应合成富含氮的前驱体(BTPHC),然后将前驱体与含金属离子的高氯酸铜反应合成了Cu-BTPHC/C超分子金属配合物。首先通过NMR和FTIR以及UV测试证明了催化剂前驱体的合成及金属的成功配位。然后通过电化学测试包括CV,RDE,RRDE测试了其催化性能,并与商业化的Pt/C进行了对比。最终结果表明Cu-BTPHC/C催化剂对氧气的还原过程是四电子的转移途径,直接将氧气转化为水。虽然Cu-BTPHC/C的催化性能低于Pt/C,但是有其自身的优势。(2)通过化学合成法合成叁联吡啶类的超分子配合物Cu-HFBPT。催化剂是否成功合成同样采用了物理表征的方法进行了证实,根据TGA测试,该催化剂前驱体HFBPT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根据对催化剂的电化学测试分析得知:催化剂与碳粉结合后的催化活性更好。虽然性能不比Pt/C,但是在过氧化氢的产量方面展现了自己的优势。(3)利用化学合成法将吡啶二酰氯和1,10-邻菲罗啉-5-氨基反应合成Cu-NPPA/C的前驱体,然后将该前驱体与铜离子络合形成催化剂Cu-NPPA/C。然后将催化剂与碳粉附合后进行一系列的物理表征(SEM,XPS)和电化学测试(CV,RDE,RRDE)。最后得到以下的结论:Cu-NPPA/C是通过四电子转移途径进行的ORR反应,产生的过氧化氢的含量极小。但是由热重量分析可知反应必须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因为前驱体的热稳定性较差。(4)利用化学反应将1,2,4,5-苯四胺四盐酸盐和邻菲罗啉-5,6-二酮合成富含氮的前驱体L_1,然后将L_1与金属离子配合后,将碳粉加入,最终得到碳负载的金属超分子配合物的粉末。标记为Cu-L1/C。与前叁种的不同之处在于直接在液体环境下将催化剂与碳粉附合,结果表明这样会使表面负载的碳粉更加均匀。Cu-NPPA/C具有以下优势:过电位减小,半波电位更大,过氧化氢的含量更小,更加趋向于4电子的反应。(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期刊2018-06-01)

谢敏[2](2017)在《醇胺协同多元羧酸构筑金属簇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氢键超分子自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取醇类作为溶剂,醇胺协同多元羧酸的方案合成了叁类共六个金属簇配合物。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化合物1-6的分子式如下:[Co_2(teaH_3)_2(Htma)_2](1)(H_3tma=Trimesic acid,teaH_3=triethanolamine)[Zn_2(teaH_2)(ndc)_(1.5)]·MeOH(2)(ndc~(2-)=2,6-naphthalenedicarboxylate)[Co_2(teaH_2)(ndc)_(1.5)]·MeOH(3)(teaH_3=triethanolamine)[Zn_2(deaH)(ndc)_(1.5)]·MeOH(4)(MeOH=methyl alcohol)[Co_2(teaH_2)(btb)]·3EtOH(5)(btb~(3-)=benzene-1,3,5-tribenzoate,EtOH=ethyl alcohol)[Pb_4(1,3-ada)_3·(μ_4-O)](6)(1,3-ada=1,3-Adamantanediacetic acid)化合物1是中心对称的单核二聚体组成的具有零维结构的分子,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的相互作用,使得化合物1由0D→2D的开放结构。TGA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1在温度低于393K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磁性研究表明,化合物1具有反铁磁性。化合物2-5是同一类具有6~3网络的配合物,它们的结构中都含有相似的双核金属中心单元M_2(M表示Zn、Co)和一定的孔隙,且孔隙中均填有游离的溶剂分子。化合物2、3是具有相同结构,只是金属中心不同的两个聚合物。它们的ndc~(2-)配体都是采取了这叁种配位方式:μ_4-κ~1κ~1κ~1κ~1,μ_2-κ~1κ~1,μ_2-κ~1κ~1κ~1κ~1,teaH_3配体采取的是单去质子化的构成方式。且它们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够保持结构稳定的温度范围是室温至149℃(化合物2),110℃(化合物3)。在氢键的作用下,化合物2、3二维的6~3层自组装成扭曲的叁维金刚石型网络结构。化合物4与化合物1相比只是将teaH_3换成了deaH_2,在结构上,ndc~(2-)配体只采取了两种配位方式,即μ_4-κ~1κ~1κ~1κ~1和μ_2-κ~1κ~1的模式,醇胺同样是单去质子化参与配位。化合物4中叁类氢键的存在,使得其拓扑结构呈现出6~3层相互贯穿的叁维网络。化合物5将羧酸配体换成了结构较大的H_3btb,和化合物2-4的氢键作用不一样的是,化合物5的层与层的交互作用发生在叁个双核单元,导致化合物5具有较大的通道,其对N_2具有明显的吸附正好证明了这一特点。化合物6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六核Pb簇的一维链状结构。与化合物1-5由于氢键的作用最后形成二维或叁维结构不同的是,化合物6是由于其柔性羧酸配体1,3-ada丰富的配位模式而形成的叁维网状结构。且化合物6在温度低于252℃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赣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3)

孙涛,李珂,周倩茹,吴辉禄[3](2009)在《过渡金属超分子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概括介绍了超分子配合物的研究进展,然后选择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为配体与苦味酸镍合成了一种镍超分子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这个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Ni(P1)_2](Pic)_2,在DMF溶液中为1:2型的电解质化合物,中心离子Ni(Ⅱ)与两个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的六个氮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几何结构。(本文来源于《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09-12-01)

刘迎花[4](2007)在《几种过渡金属取代邻苯二甲酸超分子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邻苯二甲酸具有两个羧基,可以作为构建超分子的有效多原子桥基。另外,羧基配合物具有性质独特,结构多样化、不寻常的光电效应等,所以以羧基为配体的配合物在非线性光学材料、超导材料及催化等诸多领域的研究都备受关注。本文分别对过渡金属钴,镍,铜以及钛的邻苯二甲酸配位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进行了研究,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表征,并对其存在的超分子作用进行了探讨,主要工作分述如下:1.用4-氯代邻苯二甲酸和3-硝基邻苯二甲酸为多原子桥基在含氮杂环类配体邻菲啰啉(2,2’-联吡啶)作为第二配体情况下,合成了四种过渡金属混配超分子配合物:Co_2(C_(12)H_8N_2)_3(C_8H_3ClO_4)_2(H_2O)_5,Ni(C_(12)H_8N_2)(C_8H_3ClO_4)(H_2O)_4(CH_3CH_2OH)_(0.5),Cu_2C_(36)H_(30)Cl_2N_4O_(12),Cu_2C_(36)H_(30)N_6O_(16);并用IR,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单晶X-衍射得到了这四种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四种配合物均为叁元混配配合物,相邻基本单元通过分子间弱作用力即分子间氢键、分子内氢键、和C-H…π作用等,连接在一起,使分子在空间上形成三维框架结构的超分子化合物。配体上取代基的变化不仅影响了配合物的分子结构,也影响了其堆积构型。通过对这几种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研究,探讨了溶剂对超分子结构的影响。2.以乙酰丙酮或5-磺基水杨酸为过渡性配体,用含有不同取代基的邻苯二甲酸为配体,二氯二茂钛为前驱体,通过对反应时间、溶液的pH值、底物的配比等因素的调控,得到了叁种不同的配合物。即3-硝基邻苯二甲酸四核钛,4-硝基邻苯二甲酸二茂钛,4-氯代邻苯二甲酸二茂钛等叁种过渡金属钛的配合物,并在乙醇溶剂中得到了Ti_(16)C_(64)H_(20)N_8O_(88)的单晶。用元素分析、UV-vis、IR、~1H NMR以及单晶X—衍射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电子吸收光谱对其反应过程进行了在线监测,结果发现,含氯原子的邻苯二甲酸要比含硝基的邻苯二甲酸在合成该类配合物中的反应速度要快。(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高洪燕[5](2007)在《含氮含氧类配体的过渡金属超分子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分子设计的角度,选择适当的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通过分子自组装来构筑具有新颖结构的超分子配合物是当今超分子化学的前沿热点课题之一。这不仅在于对此类课题的研究将有利于获得分子实体之间通过共价键和非共价键作用进行组装所得拓扑结构的有关信息,更重要的是其所具有的特殊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在光、电、磁、催化、分子识别、吸附、离子交换、气体储运、生物活性等领域展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目前,该领域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一方面探索和利用诸多因素对配合物结构的影响,构造各种新型的超分子配合物;另一方面展开对配合物结构和相关性质的研究。探索晶体的内部结构和几何堆积,研究结构与功能性的关系,从而为定向设计和合成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超分子配合物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对超分子化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分子间非共价相互作用(氢键,π-π相互作用等)将“building block”自组装构建成具有预期结构的超分子体系是晶体工程中常用的方法。合理地设计和选择有机配体及金属离子对于构造具有预期结构和性质的超分子配合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子设计的角度,选用一系列含氮配体及有机单酸、多酸及羟基多元酸类含氧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进行分子自组装,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合成得到了十个结构新颖的超分子配合物。本文的工作可以归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章.用2-氨基对苯二甲酸(H_2atpt)分别与菸酰胺、邻菲啰啉(phen)、2,2′-联吡啶(bipy)、咪唑与过渡金属离子自组装得到五个结构新颖的超分子配合物。配合物[Cd(atpt)(H_2O)_2]·2H_2O (1)呈现出由atpt配体桥联的一维双链结构,通过链与链间交替的π-π相互作用和氢键扩展成三维超分子结构;[Cd(atpt)(phen)(H_2O)]·0.5H_2O (2)为一维“Z”形链状结构,链间的氢键及π-π相互作用使得2形成了叁维超分子结构; [Zn(atpt)(bipy)(H_2O)_2] (3)和[Cu(atpt)(bipy)(H_2O)_2] (5)结构相似,都是双核结构,分子内芳环间存在π-π相互作用,由分子间氢键及C-H…π相互作用扩展成三维网状结构; [Zn(atpt)(H_2O)_2] (4)为二维网状结构,进而通过分子间氢键扩展成叁维超分子结构。在配合物1,3,4,5中配体atpt显示了第一次观察到的独特的配位方式。室温固态荧光光谱表明:(1)和(4)发蓝光,而(2)和(3)发绿光。第二章.用羟基多元酸类配体DL-酒石酸与硫脲作为混合配体与Ni2+,Zn2+自组装得到两个结构相似的簇合物[Ni_4(C_4H_2O_6)_4(H_2O)_8]·13H_2O (6)和[Zn_4(C_4H_2O_6)_4(H_2O)_8]·13H_2O (7),都为四核结构,每个簇合物中含有两个独立的双核单元,由分子间氢键扩展成叁维超分子结构。室温固态荧光光谱显示7的荧光发射峰最大值位于紫外区。第叁章.选用柔性配体丙二酸及6-氨基嘌呤分别与Co2+, Ni2+混配得到两个结构相似的双核配合物[Ni(C_5H_5N_5)(C_3H_2O_4)(H_2O)]·0.5H_2O (8)和[Co(C_5H_5N_5)(C_3H_2O_4)(H_2O)]·0.5H_2O (9),中心离子的配位数都是六,在该配合物中丙二酸根呈现了独特的配位方式:丙二酸根的两个羧基均以单齿方式配位,其中一个羧基氧原子只与一个中心离子配位,而另一个羧基氧原子分别和两个中心离子配位。通过分子间氢键扩展成叁维超分子结构。第四章.利用溶剂热合成方法,用2-氯烟酸和邻菲啰啉与Co~(2+)通过分子自组装,得到配合物[Co(C_6H_3NCl)_2(H_2O)_2] (10),它呈现单核结构,有趣的是:2-氯烟酸根的羧基氧以单齿方式参加配位,并且氯原子参与配位,而氮原子不参与配位,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扩展成二维层状超分子结构。对所合成的超分子配合物进行了单晶结构测试分析,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热分析等技术进行了相关表征及性质研究。(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07-05-01)

秦文龙[6](2004)在《有机酸与过渡金属超分子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合成了多吡啶胺类配体(Hdpa,H_2tdpa)与α,β-不饱和酸铜的五种新型三元超分子配合物(Hdpa=二吡啶胺,H_2tdpa=叁吡啶二胺),以及由[M(C_2O_4)_3]~(3-)自组装的七种离子型混合价及混合金属配合物,并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 (1)合成了α,β-不饱和酸铜与配体Hdpa形成的叁种配合物Cu(CH_2=C(Me)CO_2)_2(Hdpa)·H_2O(1),Cu(CH_2=CHCO_2)_2(Hdpa)·H_2O(2),Cu(CH_3-CH=CH-COO)_2(Hdpa)(H_2O)(3),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紫外、热重、循环伏安等研究,确定了它们的组成。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分析,发现配合物1,2中Cu(Ⅱ)原子的配位数均为四,形成了畸变的平面正方形结构单元{CuN_2O_2},水分子虽未直接参与配位,但有趣的是,通过其形成的N-H··O和O-H··O氢键,分别将结构单元{CuN_2O_2}沿a轴和c轴连接起来,构成面对面的一维双链柱状和二维柱状超分子化合物。与配合物1,2不同,配合物3中Cu(Ⅱ)原子为五配位的四方锥构型,水分子既参与了配位,又参与了氢键的形成,加之吡啶环之间的π-π作用,构成新颖的一维梯状双链结构,并沿a轴方向堆积成有趣的超分子空穴体系。叁种配合物的差热分析表明,配合物在融化前开始分解,没有确定的熔点。叁种配合物的循环伏安测定表明其氧化还原过程为不可逆过程。 (2)合成了α,β-不饱和酸铜与配体H_2tdpa形成的两种叁元配合物Cu(CH_2=C(Me)CO_2)_2(H_2tdpa)(4)和Cu(CH_2=CHCO_2)_2(H_2tdpa)(5)。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紫外光谱研究,确定了它们的组成,推测了它们的结构。 (3)从“大阴稳定大阳”的原理出发,以合成磁性分子为目标,制备了以过渡金属离子为中心、与草酸根和N,N'-双齿螯合配体形成的七种离子型混合价及混合金属自组装配合物。它们分别是:[Fe(phen)_3]_3[Fe(C_2O_4)_3]_2·17H_2O(6),[Fe(phen)_3]_3[Co(C_2O_4)_3]_2·10H_2O(7),[Fe(phen)_3]_3[Cr(C_2O_4)_3]_2·16H_2O(8),[Co(phen)_3]_3[Fe(C_2O_4)_3]_2·15H_2O(9),[Mn(phen)_3]_3[Fe(C_2O_4)_3]_2·13H_2O(10),[Co(phen)_3]_3[Co(C_2O_4)_3]_2·16H_2O(11)和[Co(phen)_3]_3[Cr(C_2O_4)_3]_2·17H_2O(12)。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紫外光谱研究,确定了它们的组成。(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4-05-30)

朱东升,陈淑红,许林,张云峰,胡长文[7](1998)在《多阴离子的有机金属化学研究Ⅱ——α-Keggin阴离子的叁芳基锡超分子层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反应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用α-Keggin杂多阴离子XW12On-40与三芳基氢氧化锡Ar3SnOH反应,合成了四个三芳基锡杂多配合物{[Ar3Sn(CH3CH2OH)]+n[XW12O40]n-}·x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核磁共振、X射线粉末衍射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提出了该类叁维层柱超分子配合物的结构模型,并探讨了反应机理.(本文来源于《分子科学学报》期刊1998年02期)

金属配合物表征超分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取醇类作为溶剂,醇胺协同多元羧酸的方案合成了叁类共六个金属簇配合物。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化合物1-6的分子式如下:[Co_2(teaH_3)_2(Htma)_2](1)(H_3tma=Trimesic acid,teaH_3=triethanolamine)[Zn_2(teaH_2)(ndc)_(1.5)]·MeOH(2)(ndc~(2-)=2,6-naphthalenedicarboxylate)[Co_2(teaH_2)(ndc)_(1.5)]·MeOH(3)(teaH_3=triethanolamine)[Zn_2(deaH)(ndc)_(1.5)]·MeOH(4)(MeOH=methyl alcohol)[Co_2(teaH_2)(btb)]·3EtOH(5)(btb~(3-)=benzene-1,3,5-tribenzoate,EtOH=ethyl alcohol)[Pb_4(1,3-ada)_3·(μ_4-O)](6)(1,3-ada=1,3-Adamantanediacetic acid)化合物1是中心对称的单核二聚体组成的具有零维结构的分子,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的相互作用,使得化合物1由0D→2D的开放结构。TGA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1在温度低于393K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磁性研究表明,化合物1具有反铁磁性。化合物2-5是同一类具有6~3网络的配合物,它们的结构中都含有相似的双核金属中心单元M_2(M表示Zn、Co)和一定的孔隙,且孔隙中均填有游离的溶剂分子。化合物2、3是具有相同结构,只是金属中心不同的两个聚合物。它们的ndc~(2-)配体都是采取了这叁种配位方式:μ_4-κ~1κ~1κ~1κ~1,μ_2-κ~1κ~1,μ_2-κ~1κ~1κ~1κ~1,teaH_3配体采取的是单去质子化的构成方式。且它们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够保持结构稳定的温度范围是室温至149℃(化合物2),110℃(化合物3)。在氢键的作用下,化合物2、3二维的6~3层自组装成扭曲的叁维金刚石型网络结构。化合物4与化合物1相比只是将teaH_3换成了deaH_2,在结构上,ndc~(2-)配体只采取了两种配位方式,即μ_4-κ~1κ~1κ~1κ~1和μ_2-κ~1κ~1的模式,醇胺同样是单去质子化参与配位。化合物4中叁类氢键的存在,使得其拓扑结构呈现出6~3层相互贯穿的叁维网络。化合物5将羧酸配体换成了结构较大的H_3btb,和化合物2-4的氢键作用不一样的是,化合物5的层与层的交互作用发生在叁个双核单元,导致化合物5具有较大的通道,其对N_2具有明显的吸附正好证明了这一特点。化合物6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六核Pb簇的一维链状结构。与化合物1-5由于氢键的作用最后形成二维或叁维结构不同的是,化合物6是由于其柔性羧酸配体1,3-ada丰富的配位模式而形成的叁维网状结构。且化合物6在温度低于252℃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属配合物表征超分子论文参考文献

[1].杨婷婷.基于金属超分子配合物的电催化剂的合成及表征[D].聊城大学.2018

[2].谢敏.醇胺协同多元羧酸构筑金属簇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氢键超分子自组装[D].赣南师范大学.2017

[3].孙涛,李珂,周倩茹,吴辉禄.过渡金属超分子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C].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2009

[4].刘迎花.几种过渡金属取代邻苯二甲酸超分子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D].陕西师范大学.2007

[5].高洪燕.含氮含氧类配体的过渡金属超分子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表征[D].扬州大学.2007

[6].秦文龙.有机酸与过渡金属超分子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表征[D].西北大学.2004

[7].朱东升,陈淑红,许林,张云峰,胡长文.多阴离子的有机金属化学研究Ⅱ——α-Keggin阴离子的叁芳基锡超分子层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反应机理[J].分子科学学报.1998

论文知识图

(4-EOP)PH2(5.16×10-6mol/L)与不...配合物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气.的核磁图配合物4的网状结构(a)与构成网状结...

标签:;  ;  ;  ;  ;  ;  ;  

金属配合物表征超分子论文_杨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