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收入分配与再分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收入分配公平性累进所得税,再分配效应
收入分配与再分配论文文献综述
肖姝[1](2019)在《论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与累进所得税的再分配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国建立并完善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政府在收入分配领域,没有继续按照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分配方式,而是让市场通过自己的特征来进行收入分配。这种收入分配方式的变化,使得大部分的人我国很多的人的收入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另一方面市场上收入分配中所体现的不公平性也越来越大。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使得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弊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政府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促进市场分配趋于公平性,让社会收入差距缩小。所以本文将就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性以及内涵进行研究,了解累进所得税对于收入分配的再分配效应,并且就累进所得税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为促进收费分配的公平性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纳税》期刊2019年32期)
张亮[2](2018)在《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 尽快形成合理有序收入分配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践表明,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此过程中,收入再分配调节机制的作用发挥至关重要。收入的再分配调节是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的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时报》期刊2018-07-03)
陈春霞[3](2018)在《经济法再分配功能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法是我国经济规范的根本法律,可以首先对国家整体再分配功能的有效条件,帮助社会处理好利益分配关系,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经济法的再分配功能进行总结,并从建立完善的输入分配经济法律制度、对收入分配的调控监管法律制度进行完善、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合理完善叁方面,论述了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具体建议。(本文来源于《纳税》期刊2018年17期)
陈享光,李克歌[4](2015)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无形资产的再分配及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可将无形资产分为价值增进型无形资产、流动性无形资产和价格增进型无形资产叁种,从生产条件的分配和社会总产品的分配两方面研究无形资产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价值增进型无形资产的无序市场化、流动性无形资产的无序资本化和价格增进型无形资产的无序商品化,使收入分配格局出现了较大的分化趋势。(本文来源于《经济纵横》期刊2015年03期)
丛春霞,任财[5](2014)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收入再分配的政策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居民收入结构和基尼系数两个角度分析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现状,认为中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已不容忽视;通过居民总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洛伦兹曲线比较,认为中国收入再分配政策在调节居民收入时作用有限。在此基础上,依据帕累托的思想,在规模收入分配的视角下,对影响居民再分配收入各因子对居民收入的规模和结构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并借鉴美日两国的收入再分配政策,提出如完善财政收支制度、税制税种、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第叁次分配制度等一系列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再分配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王玲雅[6](2014)在《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再分配效应及累进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在经济水平不断地提高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居高不下,这将成为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隐患。对此,政府部门十分重视,多次研究部署相应方案缩减收入差距。而税收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工具之一,可将收入差距缩小在一定范围内,个人所得税对于个人收入差距的作用十分重要,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近几年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功能日益凸显,那么研究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效应与累进性无疑非常重要。本文利用2002-2011年我国居民收入数据,主要分叁部分对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进行阐述,第一部分分析了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在分析之前,首先要了解我国的收入差距情况,我国收入按照收入来源可以分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析各个收入对收入差距的贡献有利于掌握个人所得税对各个收入的调节力度。主要计算了税前收入基尼系数来比较不同年份的收入差距,并对基尼系数按照收入来源进行分解,得到各个收入的收入差距贡献。第二部分计算了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效应指数,分析税改是强化还是弱化了再分配效应,有了个人所得税之后收入差距的动向等。再把再分配效应之差分解成税率效应和累进性效应,分析税率和累进性对再分配效应的贡献,税改是着重于税率还是累进性。第叁部分用四种方法计算了收入累进性指数,并分别计算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累进性,得出叁类收入的累进性贡献率,分析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收入差距在不断地扩大,财产性收入差距最大,经营性收入差距最小,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主要来源于工资性收入,并且工资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也最大。2002-2005年期间,再分配效应指数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而2006年、2008年、2011年是再分配效应变化点,说明这叁年的税改都弱化了再分配效应。再分配效应的变化主要由平均税率决定,累进性是次要的,平均税率的分配效应贡献高于累进性效应。从平均税率的变化趋势来看,2002-2005年、2006-2007年,2007-2010年,平均税率都是上升的,但在税改几年都有所下降。对累进性指数的测量表明,我国个人所得税是累进的,在2008年之前,经营性收入的累进性为负数,说明经营性收入在这几年是累退的,财产性收入的累进性也很小,因为其是比例税的缘故。工资性收入所得税累进性在总税收收入累进性的贡献率最大,2002-2011年这一阶段,财产性收入所得税的贡献率逐年增强,基本呈现扩大趋势,也就是这期间财产性收入所得税通过累进性指数提高来调节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在增强,从整体上看,依旧是工资性收入占主导地位。由此得到的启示:目前我国以工薪税为主导,部分高收入阶层收入来源不仅在此,导致收入差距增大。那么降低工薪阶层的税负,加强对高收入人群的监督迫在眉睫。分类税制存在很多弊端,使用分类税制与综合税制结合的税制相对有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我国的财产性收入在征税方面力度不够大,房地产收入、部分金融收入都是属于财产性收入,而这两个行业恰是如今热门产业,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需要征收遗产税、房产税等来缓解这一问题。(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4-12-01)
李爽[7](2014)在《论经济法再分配功能的彰显——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下,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积累的矛盾日益凸显,由此引发的社会不和谐因素与日俱增,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改革的评价、影响到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因此,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分配机制成为当务之急。法律是社会利益资源和权利的调节器,特别是经济法,其特有的再分配功能能够弥补现有分配制度留下的遗憾与不足,其以追求社会整体利益的理念恰好与公平分配观、可持续发展观高度契合。要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大力彰显经济法的应有作用。(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4年29期)
曹桂全[8](2014)在《强化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关键》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当前收入分配问题的实质是再分配问题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按照市场机制、贡献原则进行的初次收入分配,其收入差距规模有多大,变化趋势如何?其次,政府建立了哪些再分配制度、实施了哪些再分配政策,这些制度、政策的再分配效果如何?变化趋势如何?第叁,经过政府再分配的可支配收入差距有多大?变化(本文来源于《理论参考》期刊2014年03期)
贾康[9](2013)在《调节收入分配关键在改革再分配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收入分配问题近年引发各方关注,国家叁部委《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近日得到国务院批转,成为我国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的指导性文件,其所体现的方向、原则,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应以此为新的起点共同努力积极推进相关方案、实施细则的研究、制定和施行。收入分配问题紧密联系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和诉求,在我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本文来源于《学习月刊》期刊2013年07期)
闵丽男[10](2013)在《强化再分配机制 加强收入分配调节》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务院批转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如何理解再分配调节机制中这叁个主要手段并加以强化与优化?日前采访了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 贾康告诉记(本文来源于《中国税务报》期刊2013-03-25)
收入分配与再分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践表明,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此过程中,收入再分配调节机制的作用发挥至关重要。收入的再分配调节是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的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收入分配与再分配论文参考文献
[1].肖姝.论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与累进所得税的再分配效应[J].纳税.2019
[2].张亮.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尽快形成合理有序收入分配格局[N].中国经济时报.2018
[3].陈春霞.经济法再分配功能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分析[J].纳税.2018
[4].陈享光,李克歌.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无形资产的再分配及对收入分配的影响[J].经济纵横.2015
[5].丛春霞,任财.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收入再分配的政策选择[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6].王玲雅.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再分配效应及累进性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4
[7].李爽.论经济法再分配功能的彰显——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4
[8].曹桂全.强化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关键[J].理论参考.2014
[9].贾康.调节收入分配关键在改革再分配机制[J].学习月刊.2013
[10].闵丽男.强化再分配机制加强收入分配调节[N].中国税务报.2013
标签:收入分配公平性累进所得税; 再分配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