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群体药代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定量药理学,群体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型,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
群体药代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黄洁华,王思怡,管宴萍,姜福林,李苏[1](2019)在《群体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型在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定量药理学在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通过建模与模拟技术确定暴露-效应-疾病进程的定量关系,预测不同给药方案下药物的暴露量、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从而提高研发效率和科学决策水平。目前关于抗肿瘤药物最常用的定量药理学方法为群体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型,可用于描述肿瘤大小、生物标志物、药物不良反应指标的动态变化或预测患者生存期长短,本文就此类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王鸣璐,李惟滔,陶玉瑛,肇丽梅[2](2019)在《拉莫叁嗪在不同人群中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系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1997年至2018年拉莫叁嗪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进行系统综述,并就不同人群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Meta分析。方法系统检索Pub Med,Em Base,CNKI和万方等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2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最终模型和药代动力学参数信息,分类归纳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拉莫叁嗪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亚组分析显示:儿童癫痫患者拉莫叁嗪表观清除率(CL/F)的合并效应量为1. 35 L·h~(-1),95%CI(1. 04,1. 65),表观分布容积(V/F)的合并效应量为53. 61 L,95%CI (16. 83,90. 39);成年癫痫患者CL/F的合并效应量为2. 18L·h~(-1),95%CI(1. 95,2. 41),V/F的合并效应量为88. 35L,95%CI (71. 58,105. 13),吸收速率常数(Ka)的合并效应量为1. 93,95%CI(0. 71,3. 15)。结论拉莫叁嗪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个体间变异较大,合并效应量是更接近拉莫叁嗪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的统计分析值,可加以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7期)
赵思邈,姜德春,王雅葳,李晓玲[3](2019)在《基于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前瞻性指导癫痫患儿个体化给药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癫痫治疗中,因儿童群体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全、生长发育变化快,使得药物体内代谢过程个体差异大。用群体药代动力学(PPK)模型可以为癫痫患儿提供个体化的用药指导。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文献,对PPK模型用于癫痫患儿个体化治疗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7期)
杜萍,李鹏飞,刘洪川,赵瑞,赵志霞[4](2019)在《奥氮平在中国健康人体中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中国健康受试者口服奥氮平的群体药代动力学(PPK)模型,研究奥氮平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评价奥氮平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一项健康受试者口服奥氮平后的临床研究资料,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药物浓度,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建立奥氮平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用Phoenix NLME 8. 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用自举法进行模型验证。结果奥氮平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符合有滞后时间的一级消除动力学二房室模型,个体间变异符合加和模型。模型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估计值:清除率为66. 34 L·h~(-1),表观分布容积为798. 49 L,吸收常数为0. 51 h。年龄对奥氮平的表观分布容积、体重对奥氮平的吸收速率常数有影响。结论所建立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稳定,可以较好地拟合奥氮平在健康人群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5期)
申红爽,路童,徐善森,王环鑫,赵明明[5](2019)在《左乙拉西坦在中国癫痫患儿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方法建立左乙拉西坦(LEV)在中国癫痫患儿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98例口服左乙拉西坦癫痫患儿(6月~16岁)的318份血药浓度数据及相关信息。用NONMEM及辅助软件建立癫痫患儿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并考察人口学信息、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 GFR)、合并用药等固定效应对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最终模型用拟合优度(GOF)、自举法(Bootstrap)进行内部验证以及正态化预测分布误差(NPDE)评估模型参数的精确度。结果最终模型CL/F的群体典型值为4. 31L·h~(-1),将V/F固定为20 L。其中体重、LEV每日给药剂量以及肾小球滤过率对CL/F的影响较大。结论用NONMEM法初步建立了服用左乙拉西坦癫痫患儿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经验证稳定可靠,可用于预测血药浓度,为临床指导用药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4期)
汤博皓[6](2019)在《阿莫西林在新生儿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和剂量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新生儿群体由于身体组织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免疫系统功能不完善,易遭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侵入新生儿血液中的病原微生物通过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性炎症反应。我国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较高,约占出生婴儿的1-10‰,病死人数高达10%-20%。阿莫西林为临床上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常用药物。然而,各中心各医院间新生儿临床阿莫西林剂量方案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目前阿莫西林针对于新生儿群体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较少,而且主要是针对早产儿的研究,而且这些研究均没有提出基于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依据的推荐剂量。因此,我们的目的是评估阿莫西林在整个新生儿年龄范围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并建立基于发育药代动力学-药效学证据的剂量方案。方法:这是一项使用机会采样法设计的前瞻性、多中心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莫西林血浆浓度。使用非线性混合动力模型NONMEM软件进行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共有187名新生儿纳入到研究中(矫正胎龄:28.4-46.3周),最终224个药代动力学样本可用于分析,血药浓度范围为:低于定量下限至73.6 μg/mL。研究建立了具有一级消除的二室模型来描述群体药代动力学特征,并使用幂指数模型对个体间变异性和残差变异性进行描述。通过最终模型估计得到的早产儿清除率平均值为0.11 L/h/kg。足月儿的清除率平均值是0.27 L/h/kg。通过协变量分析发现,当前体重、出生后日龄和胎龄是显着的协变量影响因素。模型内部验证的结果显示模型稳定性较好,同时,最终模型也通过外部验证进一步验证了对于独立的外部患者数据的预测性能。蒙特卡罗剂量模拟显示,针对早期新生儿败血症,采用MIC为1 mg/L的衡量指标,25 mg/kg,每12小时一次的剂量方案,使99.0%的早产儿和87.3%的足月新生儿达到药效学目标(超过MIC的时间大于70%)。针对晚期新生儿败血症,采用MIC为2 mg/L的衡量指标。对于早产儿,使用25 mg/kg,每8小时一次的给药方案时,达标率为86.]%。对于足月儿,使用25mg/kg,每6小时给药一次的给药方案时,达标率为79.0%。基于模型的给药方案将被用于优化阿莫西林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中。结论:本研究通过多中心参与、大样本量的分析工作完成了阿莫西林在新生儿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评估,并基于发育药代动力学-药效学证据建立了剂量方案。(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5)
刘文芳,WANG,Xiao-xing,林阳,FENG,Mei-huarose,杨克旭[7](2019)在《比伐卢定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中国健康受试者静脉注射比伐卢定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模型。方法将20例中国男性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静脉弹丸式给药0. 75 mg·kg~(-1)或静脉弹丸式给药0. 75 mg·kg~(-1)后1. 75 mg·kg~(-1)·h~(-1)静脉滴注1 h。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给药前后血浆中比伐卢定的浓度,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建立群体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模型。结果血浆中比伐卢定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清除率、中央室和外周室的分布容积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0. 186 L·min~(-1),3. 17 L和1. 99 L。比伐卢定血药浓度与活化凝血时间(ACT)之间直接相关,符合Sigmoid E_(max)模型,给药后ACT延长值与基线值的比值的最大值(E_(max))、50%的E_(max)时的血药浓度(EC_(50))、Sigmoid系数(曲线陡度,γ)模型估计值分别为269%,5040μg·L~(-1)和0. 824。结论本研究的比伐卢定群体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模型稳定、可靠。(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吴敏,过怿赟,谢海棠[8](2019)在《乳腺癌患者体内他莫昔芬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他莫昔芬(TAM)在乳腺癌患者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集规律服用TAM的乳腺癌患者的血液样本,使用HPLC-MS/MS测定TAM及其代谢产物Endoxifen的血药浓度,以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NONMEM)进行分析,得到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与文献中TAM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并用Bootstrap对最终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共29例患者参加该研究,平均年龄(46.9±6.4)岁,体质量指数(BMI)为(23.70±2.87) kg/cm~2。最终模型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估计值分别为,K_a为0.830 h~(-1);CL_(TAM)为6.61 L/h;CL_(MET)为0.707 L/h;V_(TAM)为753 L;V_(END)为400 L;CL_(END)为5.10 L/h;Q为61.8 L。协变量筛选,在向前包容过程中显示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1B1~*521的基因多态性和绝经时间对代谢常数CL_(TAM)有影响(P<0.05),但向后剔除过程未发现有显着性影响的协变量(P<0.001)。Bootstrap结果显示最终模型稳健率达96.8%。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TAM在乳腺癌患者体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并从定量的角度为TAM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信息。(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期刊2019年04期)
初阳[9](2019)在《万古霉素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万古霉素自1958年获得FDA许可至今已使用超过半个世纪,作为一种糖肽类抗生素,是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的一线用药。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美国感染病协会和感染性疾病药师协会已对万古霉素在MRSA感染中的使用达成共识。2011年出版的《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也明确指出,万古霉素是治疗MRSA感染的首选药。万古霉素与近年来上市用于治疗MRSA感染的其他药物相比,在价格和临床治愈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随着万古霉素在MRSA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其合理使用愈发得到关注,因此万古霉素的耐药性和肾毒性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减少万古霉素耐药菌的出现同时降低万古霉素所致的肾毒性的发生率,万古霉素应用指南推荐将万古霉素稳态血药谷浓度10-20μg/mL,对于严重感染者可提高至15-20μg/mL。这是因为若万古霉素治疗剂量不足,将造成细菌选择性压力,导致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出现;若万古霉素治疗剂量过高,将造成肾毒性的发生。故在万古霉素使用过程中,应通过万古霉素稳态血药谷浓度的监测使药物浓度在推荐的范围之内,达到安全合理的使用万古霉素。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临床应用万古霉素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数据收集,分析影响万古霉素稳态血药谷浓度的因素,探究其稳态血药谷浓度不易达标的主要原因;并针对临床中万古霉素稳态血药谷浓度不易达标的患者进行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获取该类人群的主要药动学参数用于临床给药方案的模拟及血药浓度的预测;进一步结合文献报道对万古霉素不同输注方式的临床有效性和不良反应进行综合评价;为临床万古霉素的合理使用以及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第一部分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对影响万古霉素稳态血药谷浓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回顾性纳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5月—2016年10月怀疑或确诊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并静脉使用万古霉素的住院治疗患者,收集患者的各项信息包括人口学信息、给药方案、万古霉素稳态血药谷浓度、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共计324例数据,采用IBM 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分析万古霉素稳态血药谷浓度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对其中有显着影响的检测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一步对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最终确定影响万古霉素稳态血药谷浓度的临床检测指标。本研究第二部分采用NONMEM软件构建研究第一部分中发现的万古霉素稳态血药谷浓度不易达标患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采用酶放大免疫分析法(EMIT法)测定人血清中万古霉素浓度,该方法检测范围为2.0-50μg/mL,专属性强、快速、准确。回顾性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7月—2015年12月入院静脉使用万古霉素且肌酐清除率高于130 mL/min的患者信息,共纳入95例。收集包括人口学信息、给药方案、万古霉素稳态血药谷浓度、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以及合并用药等相关信息。由于患者血药浓度数据均为谷浓度,因此初始结构模型选择一室模型,并采用逐步加入法及后退筛除法建立万古霉素在肾溶质清除率增加患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最终模型,采用模型诊断图和VPC法用于模型评价,并用Bootstrap法和NPDE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进一步采用16例患者的32个血药谷浓度数据通过JPKD软件进行模型的外部验证。本研究第叁部分采用Meta分析方法进一步对万古霉素不同输注方式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在Pubmed、Embase、Cocharane、Web of Science英文数据库检索及维普、万方、CNKI中文数据库收集万古霉素输注方式与药物有效性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纳入文献14篇,共1658名患者。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12.0考察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并对可能导致异质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第一部分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万古霉素稳态血药谷浓度主要影响因素为肌酐清除率,次要影响因素为年龄和血清白蛋白,体重影响并不显着。其中年龄与万古霉素稳态血药谷浓度呈正相关(P<0.05),肌酐清除率、血清白蛋白与万古霉素稳态血药谷浓度呈负相关(P<0.05)。并发现对于肌酐清除率增加即肾溶质清除率增加的患者,万古霉素的稳态血药谷浓度更不易达标,其稳态血药谷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本研究第二部分通过收集临床肾溶质清除率增加的患者万古霉素稳态血药谷浓度数据,建立了该类患者的万古霉素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该模型的协变量为年龄。所建立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稳定、有效。进一步应用模型对患者血药浓度进行预测,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能力良好,93.75%的患者能得到较好的预测效果(权重偏差<30%)。本研究第叁部分通过检索、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对不同输注方式下万古霉素治疗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与持续静脉输注相比,间断静脉输注后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达标率(RR=0.72,95%CI=[0.60–0.88])较低;间断静脉输注的肾毒性发生率较高(RR=1.70,95%CI=[1.34–2.14]);而间断静脉输注与持续静脉输注在PK/PD参数达标率(RR=0.84,95%CI=[0.70–1.00]),治疗时间(SMD=0.08,95%CI=[-0.08–0.25])和病死率(RR=0.94,95%CI=[0.72–1.25])方面没有显着差异。结论:通过现有数据分析表明,万古霉素稳态血药谷浓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临床给药时,应首要考虑患者的肌酐清除率,其次考虑年龄及血清白蛋白;对于肾溶质清除率增加的患者应考虑年龄对血药浓度的影响;本研究建立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可快速简便的对肾溶质清除率增加患者进行给药方案的预测,适用于临床;Meta分析结果表明,临床万古霉素治疗血药谷浓度不易达标或肾功能损伤的患者可考虑持续输注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本课题从临床实践出发,结合万古霉素临床应用和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研究和评价,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使用万古霉素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王灿[10](2019)在《重症感染患者美罗培南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症感染患者由于自身生理病理特点和反复化疗常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导致严重后果,未能及时和适当的抗菌治疗是一个危重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美罗培南(Meropenem)作为一种新型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具有广泛抗菌性,可用于治疗多种不同的感染,在重症感染患者中较为常用。本研究旨在收集美罗培南临床重症科室住院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数据与患者的各种生理,病理状态和生化指标,建立群体药代动力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PK)模型,分析重症感染患者美罗培南体内药动学的影响因素,为患者制订最佳的美罗培南个体化给药方案,减少耐药情况的发生,从而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指导。研究目的:1.建立稳定的临床重症感染患者的美罗培南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2.研究美罗培南在重症感染患者体内的药动学特点,验证其稳定性,分析并评价美罗培南在体内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1.建立重症感染患者美罗培南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方法,测定患者血药浓度数据。2.本研究收集了48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临床重症科室住院的感染患者使用美罗培南后的临床血药浓度检测数据(共计220个的采血点),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LME)法建立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本研究收集患者病史资料,拟考察体重、性别、年龄、剂量、肌酐、尿素氮、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合并用药等对重症感染患者美罗培南清除率(CL)以及表观分布容积(V)的影响。3.对建立好的群体模型采用可视化预测检查法(visyal predictivecheck,VPC)和自举法(Bootstrap)验证。通过对原数据集进行重抽样,形成虚拟数据集,再用虚拟数据验证模型,反复多次,得到多个Bootstrap模型参数与建好的最终模型的参数值相比较来考察模型稳定性。结果:建立的HPLC法中美罗培南与内标甲硝唑分离良好,互不干扰;经回归计算得到美罗培南标准曲线方程:y=0.0151x-0.0123(R2=0.9992),经检测进样量在1.0~200.0μg/ml范围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低、中、高浓度时美罗培南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4.34%;准确度在96.92%~103.39%之间,4℃条件下放置24h及在-80℃存放2个月后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说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基于48例患者220个血药浓度点及生理生化资料,美罗培南PPK最终模型为:CL=tv CL*CLCRd CLd CLCR*exp(ηCL)V=tv V*CLCRd Vd CLCR*exp(ηV);最终模型的美罗培南清除率的典型值(CL):6.00L/h,表观分布容积典型值(V):18.04L。结论:1.本研究建立的美罗培南血药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简便有效,能够准确测定血药浓度,可用于美罗培南血药浓度的监测。2.本研究建立了重症感染患者美罗培南PPK模型,结果发现肌酐清除率是重症感染患者美罗培南清除率和表观分布容积的主要影响因素。验证后结果显示模型稳定有效,有一定的预测能力,日后联合药效学研究可为临床重症感染患者的美罗培南用药方案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期刊2019-05-01)
群体药代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1997年至2018年拉莫叁嗪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进行系统综述,并就不同人群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Meta分析。方法系统检索Pub Med,Em Base,CNKI和万方等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2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最终模型和药代动力学参数信息,分类归纳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拉莫叁嗪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亚组分析显示:儿童癫痫患者拉莫叁嗪表观清除率(CL/F)的合并效应量为1. 35 L·h~(-1),95%CI(1. 04,1. 65),表观分布容积(V/F)的合并效应量为53. 61 L,95%CI (16. 83,90. 39);成年癫痫患者CL/F的合并效应量为2. 18L·h~(-1),95%CI(1. 95,2. 41),V/F的合并效应量为88. 35L,95%CI (71. 58,105. 13),吸收速率常数(Ka)的合并效应量为1. 93,95%CI(0. 71,3. 15)。结论拉莫叁嗪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个体间变异较大,合并效应量是更接近拉莫叁嗪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的统计分析值,可加以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群体药代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黄洁华,王思怡,管宴萍,姜福林,李苏.群体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型在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2].王鸣璐,李惟滔,陶玉瑛,肇丽梅.拉莫叁嗪在不同人群中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系统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3].赵思邈,姜德春,王雅葳,李晓玲.基于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前瞻性指导癫痫患儿个体化给药的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4].杜萍,李鹏飞,刘洪川,赵瑞,赵志霞.奥氮平在中国健康人体中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5].申红爽,路童,徐善森,王环鑫,赵明明.左乙拉西坦在中国癫痫患儿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6].汤博皓.阿莫西林在新生儿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和剂量优化[D].山东大学.2019
[7].刘文芳,WANG,Xiao-xing,林阳,FENG,Mei-huarose,杨克旭.比伐卢定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8].吴敏,过怿赟,谢海棠.乳腺癌患者体内他莫昔芬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9
[9].初阳.万古霉素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
[10].王灿.重症感染患者美罗培南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