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下科学教师素养的一点看法

对新课程下科学教师素养的一点看法

贾子力

摘要:要顺利实施课程改革,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养。新课程下的科学教师必须具备这些素养:观念要新,知识结构要合理,专业技能要过硬,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艺术,有现代化教育的技术,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科学教师;素养

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中科学课程的目标是:科学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保持对自然现象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了解和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学会或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并能用它们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初步形成对自然界的整体认识和科学世界观;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以科学的知识和态度解决个人问题的意识;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能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影响。根据以上课程目标,作为科学课程教师,笔者认为必须具备以下素养:

一、观念要新

素质教育下的全面发展教育、创新教育、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现代教育观念正在变为我们的教育实践。科学教师除了有扎实的知识结构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外,观念新是科学教师的核心素养。当今社会发展和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要求教育者要具备现代教育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同时能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用先进的教育手段实现教育目标。

二、知识结构要合理,专业技能要过硬,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艺术

科学教师必须具备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天文、地理、气象、环境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科学探究知识和技能,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实践知识,正确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比较丰富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知识;并能结合学科特点渗透科学方法论,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科学教师必须有较强的实验能力,包括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设计与探究能力。对于实验操作技能,原来的科学教师有比较过硬的基本功,而实验设计与探究能力,由于教材和应试教育的原因,原来的科学教师是比较薄弱的。所以,这是摆在科学教师面前的一个全新的课题和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认真学习,充实自己。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科学实践性强的特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教师要主动创设适于学生创新和动手的教学环境。

科学是认识和研究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课程。要学好科学,只在书本里、实验室里学是不够的,还必须到大自然中去学。科学教师必须对大自然保持浓厚的兴趣。如日月的东升西落、阴晴圆缺,日食和月食,星象,季节的更替,天气的变化,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各种交通工具、建筑技术,各种材料等,都要多留意观察思考,不能漠不关心,熟视无睹。如《科学》7年级第一册第32页有“观察蜗牛”这一内容,我们不能局限于捉一只蜗牛到教室里观察,而应在大自然中有机会就留意观察。因为,当你想捉蜗牛时可能找不到蜗牛,而且,捉来的蜗牛放在人为的环境中,它的行为特征与大自然中也可能不一样。教师自己对自然现象有足够的第一手材料,对自然规律有深刻的理解,课堂上才能深入浅出,课外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从大自然中去观察学习,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突破学科界限,努力寻求更广泛意义上的新知识与本学科教学的联系渠道,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新知识的时一是视角要大,着眼于学生各类知识的获得、各科能力的增强以及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二是范围要宽,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广泛选择与学科知识、学科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紧密关联的各类知识。我们常听到“文史不分家,政史不分家”的说法。这里要说的是“数理不分家,文理不分家”。如牛顿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哥白尼创立“日心说”离不开天文观测和数学计算;德国哲学家康德和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通过对行星运动的特点和星云的研究,提出了“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用以解释太阳系的形成和地球的起源。数学是科学的学习工具。如科学上经常要用到函数图像、数学公式用以表达科学原理、变化规律等。科学教学中就必须渗透一些数学知识。科学还经常联系到文学知识,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天气);“晨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气候);“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参照物);“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地球自转);“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海陆分布影响气候);“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挑花始盛开”(地形影响气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生态系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食物链);“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等。科学教师就必须有一些文学修养,这样上起课来就会生动有趣。科学还经常联系到社会知识、法律知识、历史知识。如《科学》里讲生态平衡,要涉及计划生育,那科学教师就必须知道并渗透一些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法规方面的知识,而《社会》里讲社会可持续发展,也要涉及计划生育,社会教师就必须懂得并渗透一点“遗传与优生”方面的知识,否则你不能解释为什么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之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讲化石、考古时科学教师要渗透历史知识。讲历史年代时,历史教师则要懂得并渗透一点“14C”,“半衰期”等知识。这样学生的知识结构就会变得更加完整。

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新科技潮流,吸收新科技成果,大力拓展受教育者的智力空间和思维广度。如空间技术、电子技术、新材料的研制和使用、绿色化学、生物工程以及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资源枯竭等二十一世纪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均应贯穿于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也有对社会的负面效应,我们要多利用科学技术的正面效应,减少和防止负面效应,实现可持续发展。用化学知识戳穿邪教法轮功所宣扬的可以把铜变成金等谎言,解释坟地“鬼火”、魔棒点灯等现象,可使学生明白世间一切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结果,物质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从而逐步形成崇尚科学与文明、反对迷信与愚昧的思想,逐步形成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三、要有现代化教育的技术

现代化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扬弃,并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过程。科学教师必须在传统教育手段的基础上提高自己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现在正进行以电化教育为标志的教育革命,科学教师应努力探索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的范围,把计算机带入文、图、声集成的应用领域,使教学过程得以优化。

四、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教师自身提高的重要能力,而且也是教师素养和价值实现的重要指标。科学教师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要具备现代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动态和趋势,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实践为基础,以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为依据,选择有价值的、可行性的、实用性的素材进行研究。

教育科研能力包括科研意识、方法和精神,它是教师科研素质的核心部分,它包括三个层次: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教育理论的研究,教育研究方法的把握,教育实验设计等;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能力。科学教师应利用教学中积累的经验知识,丰富和完善教育实践理论,使知识明确化、理论化,提高自己的研究意识和研究技能,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而且要有意识地用最新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将系统的科学理论操作化、策略化

根据以上的专业素养要求,作为新课程下的“综合理科——科学”的教师,因为原来都是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专业的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各级职能部门要给教师提供各种培训,特别是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培训,还要让教师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各种自然现象。

参考文献:

[1]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S].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园林73班

邮政编码:210000

PersonalViewonScienceTeachers’QualityinNewCurriculum

JIAZili

Abstract:Inordertosmoothlyimplementcurriculumreform,teachersmustimprovetheirquality.Scienceteachersinnewcurriculummustpossessthesequalities:newidea,logicalknowledgestructure,strongprofessionalskills,highculturalqualityandprofessionalart,moderneducationtechnologyandscientificresearchability.

Keywords:newcurriculum;scienceteachers;quality

标签:;  ;  ;  

对新课程下科学教师素养的一点看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