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质子迁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质子,甘氨酸,动力学,密度,胞嘧啶,激发态,蛋白。
质子迁移论文文献综述
姜春旭,潘宇,李冰,马宏源,庄严[1](2019)在《以羰基氧为质子迁移桥梁蛋氨酸分子的旋光异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和从头算的MP2方法,研究蛋氨酸分子基于羰基氧为质子迁移桥梁的旋光异构.计算研究表明,蛋氨酸分子以羰基氧为质子迁移的桥梁可以进行旋光异构,α-H向羰基氧迁移是旋光异构反应的决速步骤,决速步吉布斯自由能垒为289. 7 kJ/mol.中间体向产物异构,需越过的吉布斯自由能垒是196. 1 kJ/mol.结果表明,通常情况下蛋氨酸分子不能直接以羰基氧为质子迁移桥梁实现旋光异构.(本文来源于《白城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廖玉婷,饶火瑜,胡宝群[2](2019)在《去质子化咔咯内氢迁移反应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B3LYP/6-31G~(**)方法在Gaussian09程序下,对去质子化咔咯(CH_2~-)体系进行结构优化和振动分析。结果显示,CH_2~-的四种不同构型稳定性差异是由内氢原子间距决定的,内氢原子间距大,相对能量低,稳定性高。优化不同构型间相互转化的内氢迁移(IHAT)反应的过渡态,并进行相关的比较计算,各过渡态的能量高低也与内氢原子间距密切相关。CH_2~-的各构型能量差异大于PH_2,同样是从能量最低到能量最高的稳定构型的内氢迁移反应,CH2-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差异明显大于PH_2。(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段燕丽[3](2019)在《质子磁共振波谱(H-MRS)及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在颞叶癫痫患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研究以视频脑电图为定侧标准,比较患侧、健侧、对照组之间H-MRS检测值有无差异2.探讨H-MRS在颞叶癫痫患者中的定侧诊断应用价值3.研究H-MRS检测值与颞叶癫痫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4.研究HMGB1在颞叶癫痫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与颞叶癫痫患者临床特征及H-MRS检测值的相关性。方法:入选68例颞叶癫痫患者,行视频脑电图、头颅MRI及H-MRS检查,同期收集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1,征得同意后,行头颅MRI及H-MRS检查。在68例颞叶癫痫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同期收集30名正常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2,均取空腹静脉血5ml(促凝管黄管),测HMGB1水平。利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以视频脑电图为定侧标准,患侧、健侧、对照组NAA/(CHO+Cr)、NAA/C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侧<健侧<对照。2.分别以NAA/(CHO+Cr)、NAA/Cr、及MTA分级进行定侧,结果叁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且以NAA/(CHO+Cr)为定侧标准与脑电图一致率最高。3.患侧NAA/Cr、NAA/(CHO+Cr)值与病程、发病年龄、发作频率没有统计学上的相关性,与既往研究不符,但是与病程及发作频率有一定的负相关趋势。4.癫痫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HMGB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HMGB1水平与患者病程、发病年龄、发作频率及H-MRS检测值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H-MRS具有探测组织生物化学的能力,能够在结构变化之前检测到神经元及其他代谢物质的变化,提供了病变的病理信息,补充了传统MRI不获得的信息。2.在临床上H-MRS与脑电图、临床特征与头颅MRI结合,有助TLE患者致痫灶的定位。3.HMGB1与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特征及H-MRS检测值的无相关性,与既往研究不符,考虑可能样本量少,有待扩大样本量继续研究。(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刘昭[4](2017)在《全氟磺酸膜中质子限域结构和迁移特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燃料电池被认为是未来主要的能源转换技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不仅具有一般燃料电池的普遍优点,而且还拥有启动时间短、效率高等优异特性。一直以来备受广泛关注与研究,也是未来氢能时代理想的节能技术之一。质子交换膜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核心的部件。目前,全氟磺酸膜(PFSA)是质子交换膜的首选,但是其在高温下性能降低。减短PFSA膜侧链长度以及在膜内引入其他亲水性材料都可以改善PFSA在高温下的性能。羟基化的SiO_2纳米颗粒具有较强的亲水能力,但是其对优化质子传导机制依然不甚明确。故本文以短侧链全氟磺酸膜(Hyfion)以及Hyfion/SiO_2共混膜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分别探究了纯Hyfion膜和Hyfion/SiO_2共混膜在传导质子的过程中质子的传递机理以及不同温度和含水量对膜传导性能的影响。首先,本文模拟了纯Hyfion膜模型,通过数据分析分别考察了膜通道内部水合质子与水分子的结构与动力学特性,进一步探究了膜通道内部水合质子的迁移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水化膜中会形成微相分离结构,其疏水区域由聚合物主链构成,而亲水区则为由水分子、水合质子和磺酸基团构成,由水通道连接两相。在含水量λ=3.2和5.8时,水分子的扩散系数Dw分别为0.11×10-5 cm2/s和0.37×10-5 cm2/s,此结果与实验值相符。在膜通道内部,水合质子主要以水合结构运动,这些结构主要为H5O_2+、H7O3+、H9O5+,在不同的含水量下,不同水合结构的扩散情况不同。其中H7O3+结构在每个含水量下的概率大约都为0.38左右。然后,在纯膜体系中直接加入了SiO_2纳米颗粒,构建了Hyfion/Si O_2混合膜模型,以探究SiO_2纳米颗粒在高温下在膜中的保水能力。在Hyfion/SiO_2混合膜中,我们发现水合质子在混合膜中的扩散能力明显强于纯Hyfion膜的扩散能力。其微观结构图显示SiO_2颗粒周围被水分子包围,经研究表明,SiO_2颗粒表面的羟基会与水分子产生氢键作用。硅羟基与水分子在形成的氢键结构中,羟基不仅可以作为供体提供氢原子与水中的氧形成氢键,还可以接受氢原子作为受体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氢键。由于氢键作用,膜通道内靠近SiO_2颗粒表面的水分子扩散能力降低,提供了更多自由水合质子,加强了水合质子的扩散能力,提升了膜的性能。本文从分子层面上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探究了质子交换膜内的传递机理,以期能为制备高温下拥有高传导能力的质子交换膜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人们提高燃料电池技术技术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1)
张新,于卓,闫红彦[5](2016)在《SWCNT(8,8)与水复合环境对α-Ala的质子从季碳向羰基氧迁移的催化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量子力学与分子力学组合的ONIOM(MP2/6-311++G(3df,3pd):UFF)//ONIOM(CAM-B3LYP/6-31+G(d,p):UFF)方法,研究了标题反应的机理.分子结构计算表明:Sα-Ala·2H2O@SWCNT(8,8)和Sα-Ala·3H2O@SWCNT(8,8)中,季碳与其上面氢的键长分别是0.11055和0.11100(nm),比Sα-Ala·1H2O@SWCNT(8,8)的季碳与其上面氢的键长0.10991nm明显长;环形过渡态TS1·2H2O@SWCNT(8,8)和TS1·3H2O@SWCNT(8,8)的氢键键角比TS1·1H2O@SWCNT(8,8)的明显增大.势能面计算发现:在SWCNT(8,8)内以1个、2个和3个H2O分子为氢转移媒介,α-Ala的质子从季碳向羰基氧迁移的能垒是208.6、160.9和154.4(k J·mol-1).比α-Ala限域在SWCNT(8,8)内质子从季碳向羰基氧迁移的能垒322.7 k J·mol-1大幅降低.结果表明:SWCNT(8,8)与水的复合环境对α-Ala的质子从季碳向羰基氧迁移具有较好的催化作用.(本文来源于《白城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李春香,崔刚龙,方维海[6](2016)在《氧苯酮防晒霜的光动力学:分子内质子迁移诱导激发态失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工作中,我们采用静态电子结构计算~([2])(MS-CASPT2//CASSCF)和非绝热动力学模拟~([3,4])的方法研究了氧苯酮防晒霜~([1])的光化学机理。我们首先使用完全活化空间多组态自洽场(CASSCF)方法优化出极小点和圆锥交叉点结构,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和激发态失活过程的最小能量反应路径。根据计算结果,我们确定1ππ*态有两条超快的激发态失活途径。第一条途径沿着~1ππ*态势能曲线,通过ESIPT过程生成酮式~1ππ*态,接着由酮式~1ππ*/gs交叉点失活到S_0态。第二条则是在ESIPT的过程中,内转换到~1ππ*/~1nπ*交叉点附近的~1nπ*态。此外,我们的动力学模拟进一步支持了上述结果,并得到ESIPT过程和~1ππ*态内转换到S_0态的时间尺度。本研究对于理解类似的含分子内氢键分子的光化学过程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九分会:化学中的量子与经典动力学》期刊2016-07-01)
靳玲侠,杨佳红,李琛,闵锁田,魏雅雯[7](2016)在《5-甲基胞嘧啶互变异构体热力学稳定性及质子迁移机理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B3LYP/6-31G基组水平上对5-甲基胞嘧啶互变异构体及质子转移机理进行了研究,获得了10种5-甲基胞嘧啶互变异构体及12个异构化过渡态,并获得了互变异构过程的反应焓、活化能、活化吉布斯自由能和质子转移反应的速率常数等性质。计算结果表明,5-甲基胞嘧啶各互变异构体的相对热力学稳定性为:M1>M3>M4>M5>M6>M2>M7>M8>M9>M10。其中氨-酮式结构M1能量最低,稳定性最高;亚氨-烯醇式结构M10相对能量最高,稳定性最低。在5-甲基胞嘧啶的异构化过程中,部分异构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其中键旋转较质子迁移所需活化能较低,反应较易实现。由氨酮式M1通过分子内质子迁移及键旋转异构转化共有6条反应通道,其主通道(5)速控步骤的活化能为163.81 k J·mol~(-1),反应较难实现。(本文来源于《化工技术与开发》期刊2016年06期)
孟祥军,石瑾,赵红丽[8](2016)在《Ni~(2+)催化甘氨酸质子迁移机理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B3LYP/6-31++G(d,p)方法研究Ni~(2+)催化甘氨酸质子迁移机理.优化得到了7个中性配合物和1个两性配合物;两性的最稳定,结合能为-927.3 k J/mol.分子内单键旋转和羧基H在2个羧基O原子间的迁移导致中性构型转化,C-C键旋转的能垒低于21.9 k J/mol,C-O键旋转的能垒在23.1-46.4 k J/mol范围内,羧基H在O原子间迁移的正逆反应能垒分别为175.0和108.3 k J/mol.羧基H迁移到氨基生成两性构型,能垒为19.3k J/mol.Ni~(2+)导致氨基N原子负电荷减少0.48,削弱了N原子对羧基H原子的库仑吸引,钝化了共价键B_(O3–H6),动力学上不利于羧基H迁移;但是羧基H迁移后,形成的两性构型却是热力学最稳定体系.最稳定中性构型N1转化为最稳定两性构型Z1的路径为:N1→N1-N7→N7→N3-N7→N3→N3-N5→N5→N5-Z1→Z1,该路径的最高能垒为124.8 k J/mol.(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孟祥军,石瑾,杨笑春,贾俊芳,杨静[9](2016)在《氧化受损甘氨酸分子内质子迁移的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M06,B3LYP和CCSD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研究了氧化受损甘氨酸分子的构象异构化机理,探讨了甘氨酸氧化受损后的性质变化和溶剂化效应.找到7个甘氨酸阳离子稳定构型和9个过渡态,发现甘氨酸阳离子构象异构化过程存在质子迁移反应,质子从羧基迁移到氨基的能垒为15.2kJ/mol,从α-C迁移到羰基O的能垒为138.6kJ/mol;最稳定甘氨酸构象失去一个电子的垂直电离势为878.0kJ/mol;N5原子失电子最多(超过0.4),其他各原子失去电荷不多(均低于0.1);电荷变化导致迁移质子所在化学键显着被削弱.溶剂化效应能显着增高质子迁移反应能垒.(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安彩艳[10](2015)在《质子感知GPCRs对MEF细胞迁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项研究首次针对胞外酸性环境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进行较全面的研究。胞外酸性环境已被报道能够在多种细胞中通过活化存在于细胞膜表面的质子感知G蛋白偶联受体或是离子通道,激活多条胞内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功能。通过这种调控机制,胞外酸性环境在癌症、哮喘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究胞外酸性对不同类型细胞的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将会领引我们发现更多新的治疗疾病的靶标,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药物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分别采用野生型C57BL/6小鼠来源的MEF细胞,TDAG8TP/TP,OGR1geo/geo和GPR4基因敲除C57BL/6小鼠来源的MEF细胞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细胞迁移、细胞存活率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测定等实验方法检测胞外酸性环境对于MEF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四种质子感知的G蛋白偶联受体(OGR1、 GPR4、TDAG8和G2A) mRNA在野生型MEF细胞中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被用于检测在野生型MEF中,OGR1、GPR4、TDAG8和G2A的蛋白表达量及胞外酸性刺激MEF细胞后,细胞迁移相关信号通路中的Aktl和p38MAP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探讨胞外酸性诱导MEF细胞迁移的胞内信号通路。借助SPSS13.0软件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分别来源于野生型小鼠,TDAG8TP/TP, OGR1geo/geo和GPR4基因敲除小鼠的MEF细胞迁移数理论值和实际值之间的配对t检验。P<0.05为具有显着性差异。本项研究首先检测胞外酸性环境对MEF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对不同生长因子(IGF-1、EGF和PDGF)诱导的MEF细胞迁移的影响。细胞迁移实验结果显示,胞外酸性促进MEF细胞的迁移,且特异性地增力PDGF诱导的MEF细胞的迁移。随后,本研究进一步检测胞外酸性对MEF细胞存活力和增殖的影响,探寻上述实验结果是否与MEF细胞存活力和增殖的改变相关。MTT实验和BrdU实验结果显示,在PDGF存在或是不存在的情况下,胞外酸性均抑制MEF细胞的存活力和增殖,提示胞外酸性促进MEF细胞的迁移及促进PDGF诱导的MEF细胞的迁移通过质子感知机制。抑制剂实验揭示,无论PDGF存在与否,百日咳毒素(PTX),一种Gi蛋白特异性抑制剂,完全抑制胞外酸性诱导的细胞迁移,而YM254890,一种Gq蛋白的特异性抑制剂,未能抑制胞外酸性促进的MEF细胞的迁移,提示Gi蛋白,而不是Gq蛋白,参与胞外酸性促进的细胞迁移和胞外酸性促进的PDGF诱导的细胞迁移。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在PDGF存在或不存在的情况下,与pH 7.6饥饿培养基相比,pH 6.8饥饿培养基刺激MEF细胞后,磷酸化的P38MAPK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为了验证胞外酸性促进PDGF诱导的细胞迁移是否是PDGF诱导的细胞迁移和胞外酸性诱导细胞迁移的加性效应,我们分析了本研究中34次独立的野生型MEF细胞迁移实验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分析结果提示,pH 6.8和PDGF对MEF细胞迁移的诱导不是加性的(t=7.72,d.f.=33,p=0.000),它们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当pH 6.8与PDGF同时刺激MEF细胞后,MEF细胞的迁移数是pH 6.8和PDGF分别刺激MEF细胞迁移数之和的1.5倍。胞内钙离子浓度测定实验结果揭示,胞外酸性促进MEF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瞬时升高,且这一过程受到Gq蛋白调控。通过分别使用OGR1-, GPR4-,和TDAG8-KO的MEF细胞,结合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实验证实,已知的质子感知GPCRs(包括OGR1、GPR4、TDAG8和G2A)和质子感知的离子通道TRPV1不可能参与胞外酸性诱导的MEF细胞的迁移及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本项研究得出结论:胞外酸性通过质子感知受体/Gi/p38MAPK信号通路,单独或协同PDGF促进MEF迁移,而质子感知受体/Gq/钙信号通路不参与此过程;已知的质子感知GPCRs(OGR1、GPR4、TDAG8和G2A)和质子感知离子通道TRPV1均不参与酸性诱导的细胞迁移及[Ca2+],的升高。本项研究结果证实,除了已知的四种质子感知受体外,还存在其他新的质子感知GPCR。(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5-10-16)
质子迁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B3LYP/6-31G~(**)方法在Gaussian09程序下,对去质子化咔咯(CH_2~-)体系进行结构优化和振动分析。结果显示,CH_2~-的四种不同构型稳定性差异是由内氢原子间距决定的,内氢原子间距大,相对能量低,稳定性高。优化不同构型间相互转化的内氢迁移(IHAT)反应的过渡态,并进行相关的比较计算,各过渡态的能量高低也与内氢原子间距密切相关。CH_2~-的各构型能量差异大于PH_2,同样是从能量最低到能量最高的稳定构型的内氢迁移反应,CH2-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差异明显大于PH_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质子迁移论文参考文献
[1].姜春旭,潘宇,李冰,马宏源,庄严.以羰基氧为质子迁移桥梁蛋氨酸分子的旋光异构[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9
[2].廖玉婷,饶火瑜,胡宝群.去质子化咔咯内氢迁移反应的理论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段燕丽.质子磁共振波谱(H-MRS)及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在颞叶癫痫患者中的应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9
[4].刘昭.全氟磺酸膜中质子限域结构和迁移特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5].张新,于卓,闫红彦.SWCNT(8,8)与水复合环境对α-Ala的质子从季碳向羰基氧迁移的催化机理[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6
[6].李春香,崔刚龙,方维海.氧苯酮防晒霜的光动力学:分子内质子迁移诱导激发态失活[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九分会:化学中的量子与经典动力学.2016
[7].靳玲侠,杨佳红,李琛,闵锁田,魏雅雯.5-甲基胞嘧啶互变异构体热力学稳定性及质子迁移机理的理论研究[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6
[8].孟祥军,石瑾,赵红丽.Ni~(2+)催化甘氨酸质子迁移机理的理论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9].孟祥军,石瑾,杨笑春,贾俊芳,杨静.氧化受损甘氨酸分子内质子迁移的机理[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10].安彩艳.质子感知GPCRs对MEF细胞迁移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