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红菊[1]2004年在《《玉台新咏》所收诗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玉台新咏》为南朝陈徐陵所编的一部古代诗歌集,许多优秀作品藉此得以传世,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等等,其文学史上的重要性是很突出的。对于《玉台新咏》的研究,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形成风气。无论是单篇论文还是专着,数量都非常少。以往研究者集中在四个方面:成书时间,编纂目的,编纂标准及对《玉台新咏》的评价问题,主要还是属于文献学研究,从文学角度进行研究还是非常薄弱的。有感于此,本文拟从文学层面的研究入手,进行深入开掘。 全文除“引言”外,主要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为综述,对新世纪以来《玉台新咏》的研究状况进行总结。《玉台新咏》研究经历了漫长的阶段,新世纪以来得到进一步深入的发展,引进了各种理论和方法,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尤其体现在《玉台新咏》的成书时间,《玉台新咏》与《文选》的关系,《玉台新咏》的编选问题,《玉台新咏》与音乐的关系等方面:但在某些问题的研究上有待深入挖掘和开拓,比如《玉台新咏》和《文心雕龙》、《诗品》的比较研究,《玉台新咏》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以及与宫体诗的关系等。对《玉台新咏》所收作品的研究则显得最为薄弱,亟待加强。 下篇是文本研究,延续上篇而来,将此书所收的作品重新进行分类研究,一共分为四类:一、社会生活篇;二、家庭生活篇;叁、爱情生活篇;四、私人生活篇。通过对具体的作品的分析,揭示出《玉台新咏》的基本面貌,澄清一般人以为《玉台新咏》等同于宫体诗的看法。本文主要说明两点,一是《玉台新咏》并不等同于宫体诗,徐陵也并不是以富体诗为目的进行编选的,这以《玉台新咏》所收的诗歌分类研究为主要证据。二是对宫体诗的评价已经不能走以前的老路,仍然摆脱不了政治和道德的阴影。即使以《玉台新咏》中所收的宫体诗为例,也可以发现历来人们对宫体诗的憎恶的原由了。在《玉台新咏》中,社会生活篇和家庭生活篇都是属于可以公开的,带有一定社会性的作品。在这两类作品中,基本可以不用涉及到个人私人化的一面。它们在《玉台新咏》中数量虽然非常少,地位相应显得次要,但是却不可抹杀它们存在的意义。而爱情生活篇涉及到两个人之间,因为有爱情或者婚姻作为依托,表现的个人情感非常具有独特性,是属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于比较贞正的。私人生活篇则完完全全涉及到个人情感,非常私人化。历来为人们所垢病的宫体诗几乎全部集中在这一类。由此可见,个人在过去是毫无存在价值的,个人的感性生命只有完全融入到群体之中(即家国),才能真正得到认可。从《诗经》、《楚辞》开始一直往现在追溯,文学中的抒情主人公的价值观,首先总是定位在“齐家治国平天下”上面,也只有政治理想的破灭才会真正击倒他们。总之,在他们心目中,自我的价值等同于国治民安,除此外,完全一片空白。因此,在宫体诗产生并广泛流行乃至泛滥成灾时,个人的自我价值出现疏离,私人化的情感也能拿到庙堂上大为讴歌了。这对于传统的诗言志说是一个极大的颠覆和反叛,尽管这种颠覆和反叛是无意识的,而且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个人物欲的放纵与意志的堕落。于是我们可以理解历来人们对宫体诗的批判与反感了。这不仅仅是一种诗歌题材的极度弱化,诗歌形式的病态性雕琢,更是一种思想层面的冲击与震荡。了解到这些,对于研究《玉台新咏》,重新评价这本书有极大的启发。
黄敏婕[2]2012年在《《玉台新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玉台新咏》是一部具有鲜明特点的诗歌总集,它诞生于南朝梁、陈之际并非偶然,编纂主旨长久以来莫衷一是,也较少从文学活动差异成因的角度将《玉台新咏》与同一时期的其他着作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探讨了《玉台新咏》产生的复杂而特殊的文化背景,并从“玉台”一词的涵义提出了另外两个解释的角度。此外,从《玉台新咏》与《诗品》的对比联系中分析不同的文学观念所反映的不同审美情趣,以选录的萧纲诗为例展现《玉台新咏》美学风格,以期对齐梁乃至南朝文学文风的发展变化作总体考察。本文共分为以下四章:第一章,《玉台新咏》的编纂文化背景。个人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女性文学素养的提高及贵游文学的风行,这叁个南朝文学文化环境的特征直接影响了《玉台新咏》的问世。第二章,“玉台”考释——从冠名“玉台”看《玉台新咏》的编纂主旨。“玉台”一名和徐陵《玉台新咏序》一样,都是值得重视的第一手材料。通过对“玉台”一词在当时的使用情况和冠名所包涵的意义,论证《玉台新咏》的编纂目的就在于为宫廷女性提供消闲娱乐的读本,也反映了道教文化文学的影响。第叁章,《玉台新咏》与《诗品》的比较研究。编纂目的、编纂体例和对具体作家的评价等叁方面的不同,显示了南朝诗风从《诗品》到《玉台新咏》的发展变化和时代思潮。第四章,《玉台新咏》的美学风格——以入选萧纲诗为例。萧纲诗在抒情上采取简约化、内蕴化的做法,在题材上大力推广男女之情,在诗艺上注重巧词丽句的锤炼。概而言之,雅、艳、丽可称《玉台新咏》所选萧纲诗的叁个主要特征,又可以整合成一种雅俗之间和谐美的追求,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玉台新咏》的美学追求和南朝诗风的新变。
张蕾[3]2004年在《《玉台新咏》论稿》文中研究表明《玉台新咏》是六朝时期一部重要的诗歌总集。它伴随梁代新变文学思潮应运而生,具有成熟的编辑理念。所收诗歌围绕预定主题题材,显豁地映现出“情”在梁代文人语境中的狭隘化含义及其娱悦走向。徐陵也因编纂《玉台》而在文学史上毁誉不一。 《玉台新咏》与《文选》选诗存在相重现象,这并非偶然的巧合,而是由于这两部总集所代表的梁代文坛的两派,即新变派与通变派在批评观念、审美趣味方面存在“共同语言”,汇成了梁代文学思潮的主流。 《玉台新咏》在诗歌史上影响深远,尤其是它在传播接受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文学现象,包括刊刻时的增益、续集的编定、拟玉台体诗代不鲜见等等,都值得关注。明刻本增补《玉台新咏》的价值在于:充分回应了原编旨趣;增补诗歌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编的遗珠之憾;增补作者特别是对萧统、裴子野诗的补录,能够引发我们对梁代文坛叁派格局的重新思考;增益行为本身是对《玉台新咏》的一种特殊的接受方式,体现了中晚明士人的审美趣尚。流传至今的《玉台新咏》的两个完整续集即《续玉台新咏》与《唐诗玉台新咏》,表明了《玉台新咏》所录诗歌对于陈、北朝、隋、唐各代诗歌创作的借鉴意义。现存拟玉台体诗分布于唐、宋、元、明各代,诗人们以自己的感受捕捉与复现“玉台体”的特色,从而使其含义约定俗成。 《玉台新咏》研究自古及今相沿不绝,总的趋势是由感性判断逐步向理性论考转变。清代诗论家纪昀的《玉台新咏》研究即带有转型的特色,能够代表正统文人对艳体文学创作的态度。在诗教法则的严守与变通之间,纪昀精审考校、品鉴赏读、论析源流,为《玉台新咏》研究最终回归文学本位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郑斌[4]2016年在《新世纪宫体诗研究述评》文中指出宫体诗是南朝梁陈时期流行的一种诗歌类型,其研究历史已有近一千五百年了。相对于20世纪及以前的研究来说,新世纪宫体诗研究迈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阶段。这期间,研究成果的数量有了巨大增长,宫体诗名家和《玉台新咏》成为关注的焦点,对诗人群体的研究也渐趋火热,在宫体诗之外又开辟出宫体文这个新领域。
许琰[5]2004年在《徐陵的诗文创作及其编选的《玉台新咏》》文中认为本文在对课题相关材料基本掌握的基础上,试图对徐陵的诗文创作和他所编选的《玉台新咏》作比较全面的研究。全文共分了五个部分,前两部分详细介绍了徐陵的时代与生平、思想与着述;随后两部分展开论述了徐陵的诗文创作;最后一部分探讨了他所编选的《玉台新咏》的有关问题。 第一部分从徐陵所处的时代入手,介绍了他的生平事迹。文章首先论述了徐陵所处时代的四个特点:时局动荡不安、佛教繁荣兴盛、世家大族衰落和地方豪强兴起;然后分四个阶段勾勒出徐陵的生平。 第二部分全面介绍了徐陵的思想与着述。文章首先从徐陵的生平与创作入手论述了他的故国之思、儒学思想和佛学思想;然后介绍了《徐孝穆集》的流传情况。 第叁部分主要研究了徐陵的诗歌。文章首先将徐陵的诗歌分六类概述;然后着重从真挚婉丽的情感、精雕细刻的结构、和谐优美的韵律、华美艳丽的语言这四个方面阐述了徐陵诗歌的创作特色;最后分析了徐陵诗歌与宫体诗之间的关系,以明确徐陵诗歌的价值和地位。 第四部分主要讨论了徐陵的文章。首先说明徐陵现存的文章都可归为骈体,并简述了骈文的特点;然后在精读徐陵骈文的基础上,对其创作特色进行了叁个方面的总结,认为徐陵的文章与政治生活紧密联系,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说理性,而且典多辞巧,语丽声谐,是六朝骈文的典范之作;最后论述到“徐庾体”,以显示徐陵骈文的重要价值。 第五部分主要探究了徐陵编选的《玉台新咏》。首先讨论《玉台新咏》的编者问题、编纂目的、成书时间和版本研究,认为《玉台新咏》的编者确为徐陵,它的编纂目的是“以备讽览”和“以大其(宫体诗)体”,同时做出了《玉台新咏》是从梁代开始编纂直至陈代才陆续编选完毕的推测,并介绍了《玉台新咏》的版本研究状况;然后又从《玉台新咏》的编选特点入手论述了徐陵重轻艳、尚绮靡、以女性为主要审美对象,不拘一格、讲求实用和古今并重的文艺思想;最后阐述了《玉台新咏》在题材上、编选上、艺术上和保存上的重要价值,以强调《玉台新咏》对后世诗歌的创作和总集的编选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朱晓海[6]2006年在《论徐陵《玉台新咏·序》》文中认为本文由《玉台新咏·序》入手,在细绎文本、条理疏证的基础上,对《序》之作者、时代、题名加以讨论;进而对《序》之文学史意义加以申说;且于相关的旧证新说进行了独特的检视。
朱颖[7]2017年在《《玉台新咏》卷十之五言短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古老且重要的一部诗歌集,它为我们保留了大量可供研究的诗歌资料。它的编选与编排方式,彰显着那个时代及编者自觉、明确的诗史和诗体意识。然而,《玉台新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位不高、研究不足,与同期的《文选》相比,《玉台新咏》的研究范围十分局限,研究成果也为数不多。改革开放以来,《玉台新咏》的研究打破传统的桎梏,渐趋多样化,近四十年来研究成果颇丰,但仍存在研究薄弱之处。在对《玉台新咏》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后发现,学界对第十卷短诗的研究并不多,编者将五言四句短诗单独辑为一卷,自有其用意,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有感于此,本文拟从《玉台新咏》卷十所录五言短诗入手,对其编纂、文本、艺术风格和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全文除引言外,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玉台新咏》卷十的编纂研究。徐陵在其《玉台新咏》序中已明确指出全书的选录标准:撰录艳歌,浅显易懂、抒情性强,详近略远,而专录五言四句体式短诗则是卷十所独有的编纂特征。在对卷十结构编排的研究和专录短诗的原因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鲜明的诗史和诗体意识以及五言短诗不断变化发展的轨迹与内在诉求。第二章:《玉台新咏》五言短诗的文本研究。历来一般人对《玉台新咏》仅限于“艳诗”这一层认识,很长一段时间内《玉台新咏》被视为靡靡之音、伤风败俗之作。实则就卷十所录五言短诗而言,仍然有不少内容丰富的优秀作品选录其中。在细读所录短诗后,将所收短诗重新进行分类研究:一、男女爱情篇;二、离人思妇篇;叁、弃妇怨妇篇;四、写人咏物篇。通过对其中作品的具体分析,揭示出《玉台新咏》五言短诗的基本面貌。另外,这种抒情短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从自然现象、动植花草到闺阁铺设、服饰器物等无不入诗,这些意象承载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展现出诗歌的审美追求。第叁章:《玉台新咏》五言短诗的艺术风格研究。《玉台新咏》五言短诗从本质上来说也是抒情小诗,“情”字是五言短诗创作的重要因素,卷十所录五言短诗在表情达意、吟咏性情方面可以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物表情;二是以形表情。两者并不相互排斥,有时也会同时出现在一首短诗中。此外,在细读卷十所录的一百五十五首五言短诗后可以发现,这些文字所呈现出的艺术风格并不仅仅止于“艳情”,俚俗之趣、文士之雅与秾丽之风,不同风格在五言短诗的各个阶段皆有着明显的表现。第四章:《玉台新咏》五言短诗的影响研究。南朝五言短诗有其变化发展、逐渐成熟的过程,这也可以视为是绝句体不断发展直至成熟完备的过程中的一环。《玉台新咏》五言短诗在创作形式、情感抒发、语言表达和声律、对偶等方面对唐代五言绝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外,《玉台新咏》所录五言短诗中不乏情真意切、言辞精巧的作品,为后世诗歌提供了许多优秀的写作素材与创意亮点。
朱晓海[8]2007年在《论徐陵《玉台新咏·序》》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由《玉台新咏·序》入手,在细绎文本、条理疏证的基础上,对《序》之作者、时代、题名加以讨论;进而对《序》之文学史意义加以申说;且于相关的旧证新说进行了独特的检视。
童唐[9]2013年在《从《玉台新咏》看“诗缘情”文学观的历代读者接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玉台新咏》作为继《诗经》、《楚辞》之后中国古代第叁部诗歌总集,它的版本情况一直不容乐观,版本接受过程也颇为曲折,引起学界诸多讨论。唐版本《玉台新咏》尚存手写本残卷,宋版却早已亡佚,至今无缘得见;明代文人对《玉台新咏》进行大量增补,勘定版本,导致现今存在两个《玉台新咏》版本系统,清代学者却又对其大加贬斥,愤而删补。《玉台新咏》版本接受出现如此前后迥异的境况,与不同时期读者对其的接收态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读者接受态度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文学思潮的影响。本文主要运用读者接受理论来对《玉台新咏》的版本情况进行解读,透过《玉台新咏》的版本接受过程,我们可以一窥当时的学术思潮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影响。同时,《玉台新咏》作为“诗缘情”文学观的产物,其接受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不同时期对诗歌缘情本质或接受、或批判、或兼而有之的复杂态度。论文主要建立在《玉台新咏》于唐、宋、明、清时期的版本情况和读者接受情况之上,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几个影响版本制作的因素入手,排除唐版本《玉台新咏》在制作和保存方面优于宋版的客观因素,从而挖掘出《玉台新咏》版本陷入唐本尚存、而宋本亡佚之窘境的主观原因。第二部分详细介绍明代文人对《玉台新咏》增补行为,着重分析其不惜破坏版本原貌而进行增补的原因。通过了解《玉台新咏》的增补情况,我们可以反观明代文人对“诗缘情”文学观的接受态度。第叁部分意在与第二部分进行对比,清代文人对《玉台新咏》的版本研究与明代大相径庭,不仅痛斥明代文人对《玉台新咏》的增补,还对其版本进行了重新删订。透过这种迥异的版本接受态度,旨在一窥“诗缘情”文学观在清代的接受境况。总之,本文拟通过对《玉台新咏》在不同时期的版本接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透过读者对文本的接受态度,一窥《玉台新咏》所蕴含诗学观的读者接受情况。
曲鹏宇[10]2008年在《《玉台新咏》研究》文中认为《玉台新咏》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徐陵编纂的一部非常重要的诗歌总集。它围绕预定的主题进行选诗,收录了汉至梁朝800多首诗歌作品,其选录作品皆与女性生活有关,且按时代顺序排列,显示出成熟的编辑理念。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在这个特殊的背景下,《玉台新咏》应运而生,它显示了当时的文学观,对于审美的追求也更加直接,这一切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由于《玉台新咏》收录了大量齐梁时期的宫体诗,而宫体诗在历代文学史上都没有得到认同,所以,自《玉台新咏》问世以后遭到诸多非议,它也因此受到学术界的冷落。但是,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玉台新咏》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关于《玉台新咏》的研究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本文从《玉台新咏》的编纂目的、选录标准、文献以及文学史价值、艺术成就和对后代文学发展的影响入手,分析了《玉台新咏》的文学意义。
参考文献:
[1]. 《玉台新咏》所收诗歌研究[D]. 熊红菊. 扬州大学. 2004
[2]. 《玉台新咏》研究[D]. 黄敏婕. 南京师范大学. 2012
[3]. 《玉台新咏》论稿[D]. 张蕾. 河北大学. 2004
[4]. 新世纪宫体诗研究述评[J]. 郑斌.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
[5]. 徐陵的诗文创作及其编选的《玉台新咏》[D]. 许琰. 西北师范大学. 2004
[6]. 论徐陵《玉台新咏·序》[J]. 朱晓海. 中国诗歌研究. 2006
[7]. 《玉台新咏》卷十之五言短诗研究[D]. 朱颖. 扬州大学. 2017
[8]. 论徐陵《玉台新咏·序》[J]. 朱晓海. 中国诗歌研究. 2007
[9]. 从《玉台新咏》看“诗缘情”文学观的历代读者接受[D]. 童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
[10]. 《玉台新咏》研究[D]. 曲鹏宇. 东北师范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