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桂华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边务乡文教大南中心校061300
摘要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创造做了分析。
关键词自主学习创造能力创造氛围自学方法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创新能力的形成决非是自发的,而是教师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中得以实现。笔者认为,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丰富的想像力,只要引导得法,就能够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故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但有其必要性,而且有其必然性和可行性。
一、提供创造氛围,激发创造情趣
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提供创造氛围,改进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之创造力发挥到极致。课堂上教师更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察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其次,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要做到“学教一体”,应根据“学”的模式来确立“教”的模式,把“教”的过程变为“学”的过程,融教法于学法。让教法体现学法,实现教法学法化,学法教法化;让学法指导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等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让学生通过对教法的模仿、借鉴,真正掌握一些常见的学法。
二、教给自学方法,掌握创造技巧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存在着这样的弊端;重知识灌输,轻技能训练;重考试,轻发展;重高分,轻素质;重死记硬背,轻实践能力;重照本宣科,轻发明创造。这些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养成。要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给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的方法。不遗余力地让学生掌握理解字、词、句、篇的方法。如:让他们懂得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字词;让他们学会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了解时代背景,运用抓主干、抓关键词等方法把握句意;让他们学会利用审题、抓中心句、归纳白然段段意及提问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让他们学会利用角色扮演和感情朗读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体味作者的感情。
2.让学生掌握联想、想像的方法。联想和想像是创造的翅膀。学会正确地联想和想像就能够思绪万千、触类旁通,唤起对已有知识的回忆,突破已有经验的局限,认识新事物,产生新思想,创造新形象,做到“想人之所未想,言人之所未言”。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语文课文形象化的特点和优势,着力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等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和激活想像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运用归纳、概括、比较、类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能力,使其掌握学习语文知识的技能并明了学习语文知识的一般规律。可以借助发散、求异、选择、综合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整合形象思维、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来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陶行知先生说:“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可以说一个人的创造力就体现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中,并且创造力又在其中得到发展。因此,从儿童的好奇好问、求知性强的特点出发,发扬教学民主,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好习惯,就成了强化自主学习和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前提。首先,要留有时间,允许学生提问。提问时间可放在三个时间段里:一是初读课文阶段,让学生提出问题,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二是精读阶段,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允许学生随时“插间”,提出自己的困惑或不同看法;三是学完一节或一篇课文后,看看还有哪些不懂的。其次,要不拘一格,鼓励学生提问。最后,要循循善诱,指导学生“会问”。一是做好示范,问中有导。通过引导分析,让学生领悟问法;要在看似好懂的地方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于无疑处生疑”的本领。二是让学生在自己提出的众多间题中选出最主要的问题,从而达到逐步优化提问艺术,提高提问质量的目的。
三、改进学习方式,形成创造习惯
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意识,要让学生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等,并引导学生改进学习的方式方法,形成良好的创造习惯。
1.探究学习。创新实践活动在客观上要求学生应是自主探究的主体,并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不断发现新的东西,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方式或别人忽略的方式来思考间题。首先,学生要学会提出高质量的间题。如:提出“假如”问题,能对一个假设的情境加以思考,对人、地、事、物、时作假设性发问;提出“列举”间题,尽可能多地列举出符合条件或特性的事物或资料。其次,会使用常用的工具书、初步具备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最后要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与美国发明家奥斯本首创的“头脑风暴法”异曲同工。它是一组人员通过开会方式,对某一固定问题出谋划策,群策群力,解决问题。每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提出方案,相互启发,互相激励,使思维发生连锁反应,闪现出创造的火花。这种会议不应过于严肃,要让参加的人畅所欲言。各种设想不分优劣,一律记录下来,不过早地进行评判。各种活动学习设想多多益善,以量求质。最后由与会者把别人的和自己的各种设想加以综合、改造,从中总结出最佳方案。
3.活动学习。从个性特点来说,小学生活泼、开放、热情、乐于表现。在课堂上,可以放手让学生结合课文尽情地唱、跳、演、辩、赛、画。促进教、学、做合一,使学生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首先,要还语文课以“朗朗书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次,思考是创造的前提,离开了思考也就无所谓创造。最后,可以结合课文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仿写、扩写、缩写、续写和改写,做到读写结合,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实现读写迁移,仿中有创。
4.忽视基础,架空创造。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的过程是:知识转化为一般能力,一般能力在特殊活动领域的特殊发展,形成特殊能力;在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创造能力。故此,没有丰富的知识基础,创造能力则无的放矢。
四、注重潜智挖掘,保证创造效果
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既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又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不断提高。
结语:创造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具有浓烈探究色彩的活动过程。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创造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通过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依靠自身的知识、智力和经验,认真阅读书籍,独立思考,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保证与促进学生获得创造成功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与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