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衍昌山东省汶上县康驿镇中心小学272507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执行以来,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雨后春笋般席卷全国,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越来越被教师们所理解。在这种新形势下,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面对新的挑战,本着学习的态度,我认真研读了《数学课程标准》,受益匪浅。
其中,新课标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这就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特别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一旦在数学活动中享受到成功与喜悦,便会增强学习的动机。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学习活动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投入数学活动当中。
现在,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对如何创设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数学情境的不成熟的见解。
一、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创设富有趣味的问题情境,就是给学生提供让问题意识萌芽的合适土壤,启迪学生积极的思维。教学中的小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方法,可以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抽象的概念、公式,变成愉悦的具体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其愉快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活动中。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结晶,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就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熟知的生活创设情境,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经历数学的刺激,更好地体验数学的价值,并养成善于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眼光,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有序性原则。创设有序的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经验和方法。据有关专家研究,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是有序性的。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设计有层次、排列有序的问题,激发学生在了解初始问题后,便有一发不可收的感触,从而激励学生不断地探索、思考全面解决问题,获得数学知识。
4.适度性原则。情境的创设应保持一定的尺度,不应一刀切,或顾此失彼,应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所以在创设情境时,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目标要求,将学生已有知识与要学的知识建立关联,并巧妙地设置问题,使之环环相扣,难易度相结合,让学生由浅入难,如上楼梯一般,步入数学知识的殿堂。
5.开放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探索、操作、猜测、验证,鼓励他们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正是这种灵活的多向开放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从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提供思维平台,引导他们自主探索、获得真知,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1.创设“游戏、故事”类的问题情境。例如:学习“10的加减”时,可用“摆小棒”的游戏,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的目的。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可以以同桌为伴,摆出与10有关系的等式,看一看哪组摆得又多又正确。此时,同学们积极投入游戏中。如甲同学摆出了7根小棒,乙同学就会摆出3根小棒,然后他们分别说出“7+3=10、3+7=10、10-3=7、10-7=3”,并能相互验证各自的答案。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在游戏中交流、讨论,培养了学生交流、评价的能力。
2.创设“生活常见事例”的问题情境。例如教学“认识钟表”时,可以设计成:上个星期天,学校组织同学们去看电影,时间定为上午九点。“小马虎”王小虎匆忙到达影院时,却发现影院门前没有一个人。但他发现影院前的大钟表的指针正好指在这个时刻上(钟表教具显示上午8点)。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认为小马虎还能看到电影吗?为什么?此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地发言。学生可能回答:他还能看到电影,因为学校规定的时间是上午9点,他却早来了一个小时。师:你为什么这样判断?生:因为钟表的长针指在12上,短针指在8上,爸爸告诉我这是8点。就这样一步步把钟表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例如:教分数除法应用题例3时,教师可先出示“池塘里有12只鸭子和4只鹅”这一条件,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不但提出了教材所需要的问题,还提出了许多新问题:①鸭的只数是鹅的只数的几倍?②鸭的只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③鹅的只数比鸭的只数少几分之几?……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不仅对分数的意义、单位“1”和分数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还培养了创新意识,锻炼了思维能力,增强了合作能力。
4.创设“故置悬念”的问题情境。例如比较下列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1)7/16和7/9;(2)9/10和3/10;(3)5/8和3/5。第(1)、(2)题,学生顺利地完成了,第(3)题则令大部分学生陷入沉思当中。这时,教师则因势利导地问:第(3)题能不直接比较大小?为什么?并用鼓励性的语言启发:能用以前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吗?大家试一下。就这样学生通过比较而发现问题、产生疑问,一步步地全身心地投入了学习活动当中。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从情境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猜想,进而积极探索、求知,让学生从中学会思考,学会科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然,问题情境的创设并非一日之功,只要是在教学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因地制宜,我想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成绩,使自己真正的成为一名“创作”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