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口地理论文_龚胜生,陈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历史人口地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人口,地理,历史,陕西,分界线,都城,人文地理学。

历史人口地理论文文献综述

龚胜生,陈云[1](2019)在《中国人口疏密区分界线的历史变迁及数学拟合与地理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历史时间断面方法和现代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西汉、西晋、唐代、北宋、明代、清代、现代7个时间断面的人口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发现:①中国人口疏密区的分界线就是中国农牧区的分界线,中国人口分布的大格局由中国农耕区和畜牧区的空间分异奠定,理论上中国人口疏密区分界线就是中国农牧交错带的拟合线。②两千多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农牧交错带是一个弧状地带,不能用直线拟合,只能用弧线拟合;"沈天大弧线"(沈阳—天水—大理弧线)是该交错带的函数拟合线,"山兰防弧线"(山海关—兰州—防城港弧线)是该交错带的内缘拟合线,也是中原王朝衰弱时期的农牧分界线;"沈兰西弧线"(沈阳—兰州—西双版纳弧线)是该交错带的外缘拟合线,也是中原王朝强盛时期的农牧分界线;直线的"爱辉—腾冲线"理论上不能拟合弧状的中国农牧交错带,但因为它碰巧是中国农牧交错带的函数拟合线的切线,因而也能较好地刻画中国人口的宏观分异格局。③中国人口疏密区分界线有着丰富的地理学意义:一是分界线本身就是农牧业分界线;二是分界线与海岸线围成的区域是中国的"国家核心区";叁是分界线最大限度地刻画了中国东南和西北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分异。(本文来源于《地理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汤志诚[2](2014)在《中国历史地理环境变迁与叁次大规模人口迁移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久以来,国内外的人口迁移研究一直偏重于政治、经济、文化等人文方向,而对历史地理环境变迁的影响鲜有涉及。而事实上,历史地理环境变迁与人口迁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叁次改变人口分布格局的大迁移,它们分别发生在西晋的“永嘉丧乱”时期、唐朝的“安史之乱”时期以及北宋的“靖康之乱”时期。它们的爆发可以说都是与当时的战乱(尤其是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直接相关的。因此,本文将选择这叁个历史时期前后的人口迁移为研究对象,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通过西晋、唐前中期和北宋时期的战争分布情况以及利用竺可桢物候温度曲线推算的理论一月平均气温情况,就历史地理环境变迁对这叁次大规模人口迁移活动的影响加以探究,最终找到了一些理论上的规律。历史地理环境的变迁在客观上造就了“永嘉丧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的大环境,通过影响前期的气候条件来影响战争的分布格局,进而改变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力量平衡,从而导致了叁场动乱的爆发,并最终酿成了叁次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大迁徙。利用GIS手段,通过研究战争分布与气候变迁的相关性来考察叁次大规模人口迁移与历史地理环境之间的潜在联系,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与创新之处。这种间接研究的理论方法可以为研究地理环境变迁与人口迁移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具有不错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4-01-01)

贺化帛[3](2006)在《浅论上海菜形成的历史、地理、人口诸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菜是中国的地方风味菜,它与其他地方风味一样,具有其鲜明的地方个性和特点。但上海菜的形成却有其独特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以及人口特点等诸多因素。尤其近年来上海菜在国内,乃至世界上所产生的影响,不得不使人总结这样一个问题:一种菜系形成的历史固然重要,但一种菜系的辉煌发展更令人思(本文来源于《上海食文化论文集萃(1996年—2006年)》期刊2006-12-01)

孙灿[4](2005)在《影响云南人口城镇化的地理、历史与文化心理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大背景下,较低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影响云南人口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同时,独特的地理、历史与文化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落后、心理封闭和劳动者素质的低下,越来越成为云南人口城镇化发展不可忽视的制约性因素。只有在找准云南人口城镇化发展制约性因素的基础上,以史为鉴,扬长避短,励精图治,才能有效制定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也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切实加快城镇化发展的进程。(本文来源于《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李映辉[5](2003)在《经济、人口、历史传承与佛教地理分布——以唐代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影响佛教地理分布的多种因素中 ,经济状况、人口条件和宗教发展的历史基础至关重要 ,它们与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和政治条件等共同作用 ,塑造了各历史时期佛教地理分布的面貌。本文以唐代为例 ,揭示经济、人口、历史传承与佛教地理分布之间的密切关系 ,由此可以理解包括唐代在内的各历史时期佛教发展的地域差异的形成(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03年06期)

刘景纯[6](2003)在《第一部系统研究陕西历史人口地理的力作——《陕西历史人口地理》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陕西历史人口地理》,薛平栓着 ,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 7月。该着是现代历史地理学诞生以来 ,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陕西省历史时期人口地理的专着 ,在中国历史人口地理和分省历史人口地理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历史人口地理是历史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本文来源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期刊2003年03期)

王社教[7](2003)在《陕西人口史研究的新篇章——《陕西历史人口地理》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薛平拴先生的《陕西历史人口地理》由人民出版社于 2 0 0 1年 7月出版。全书共分 6章 ,约 37万字 ,在对前人研究成果认真总结的基础上 ,从历史人口地理角度对历史时期陕西省的人口规模及其盛衰变迁、人口迁移、人口地理分布及其变化进行了全面探讨。这是(本文来源于《唐都学刊》期刊2003年01期)

介永强[8](2001)在《《陕西历史人口地理》出版》一文中研究指出《陕西历史人口地理》,薛平拴着。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 7月出版 ,全书 37万字 ,484页 ,定价 2 8元。该书运用历史学、历史人口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全面系统地探讨了历史时期今陕西境内的人口规模及其盛衰变迁、人口迁移、人口地理分布及其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期刊2001年03期)

薜平拴[9](2000)在《陕西历史人口地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陕西历史人口地理研究》是在着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指导下完成的。本文运用历史学、历史人口地理学、人口学的理论与方法,全面探讨了历史时期陕西人口规模及其盛衰变迁、人口迁移、人口分布等。全文共分六章,约30万字,使用各种人口统计数据表格36张,人口分布地图12张。现将本文内容摘要介绍如下。 第一章 绪 论 本章共分叁节,主要论述了研究陕西历史人口地理的意义、目的、研究现状、理论与方法,陕西自然地理概况及特点。 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人口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随着人口问题的日趋严重,人口问题不仅受到政治家的重视,而且也成为许多学科争相研究的重大课题。长期以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可以说,我国是世界人口问题最为突出的国家之一。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口问题的同时,学术领域的各个学科也顺应时代潮流,从不同角度探索人口问题,希望能为我国人口问题的缓解作出贡献。作为人口地理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人口地理学也日趋活跃,并已取得不少重大成果。在此形势下,研究陕西历史人口地理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人口地理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历史人口地理学更是如此。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人口学等学科成为学术上的“禁区”。八十年代以后,历史人口地理学日趋活跃,力作迭出。史念海师《中国历史人口地理和历史经济地理》,葛剑雄先生《西汉人口地理》,费省先生的《唐代人口地理》,韩光辉先生的《北京历史人口地理》,葛剑雄等先生撰着的多卷本《中国移民史》等,皆堪称历史人口地理学的代表性力作。这些论着为进一步研究陕西历史人口地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学术界对陕西历史人口地理的研究还相当薄弱。首先,不少方面仍处于空白状态,至今仍没有一部全面系统探讨陕西历史人口地理的专着。尽管有不少全国性或综合性论着对陕西历史人口地理的某些方面有所涉及,但往往是分散的和零星的。因而很难全面系统地探讨陕西历史人口地理的特点及其演变过程和规律性。其次,专门探讨陕西历史人口地理的论文甚少,有关论文仅有寥寥数篇。其叁,由于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关于陕西历史人口地理的许多方面(如人口规模、分布等),不少论着存在严重错误。这些情况表明,全面系统地研究陕西人口地理,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 为了更好地与现代人口地理学研究相衔接,增强各个时期人口数据的可比性,本文研究的地域范围一律以当今陕西省辖境为限。时间范围则限定为:自西汉建立(BC206年)迄于清亡(1911年),历时2100年。为了深入了解和研究陕西历史人口地理,本章还设专节论述了陕西自然地理条件及其特征。第二章 历代人口规模(上) 研究历史时期的人口地理,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特定地域范围内的人口数量,亦即人口规模的大小。因为只有搞清楚各个时期特定地域范围内的人口规模,才能进一步研究人口地理的其他相关问题。确定各个时期的人口规模,是研究历史人口地理的基础。为此,本文用两章的篇幅,约13万字·专门探讨了从西汉至清朝灭亡两千多年间十几个时间点上的陕西人口规模。本文探讨历史时期的陕西人口地理,在地域范围上一律以当前陕西省辖境为界,对历史时期在今陕西省辖境以外的人口则不子讨论。因此,本文所谓人口规模,皆指历史时期生活在今陕西境内的人口数量。 本章共分五节,分别探讨了西汉至唐朝五个时期的陕西人口规模。 第一节 西汉陕西人口规模 关于西汉陕西人口规模,不少论着及介绍陕西情况的权威性文献都有所涉及。《陕西地理沿革》认为,西汉末年,今陕西境内共有82万户,人口将近315万。此书影响甚大,不少论着在谈到陕西人口时皆以此书为据。《当代中国的陕西》则认为,汉末陕西人口为319万/中国人口·陕西分册》则认为有826 722户,3 398 106人。《陕西省志·人口志》则认为有834 637户,3 191 624 D。学者关于西汉末陕西人口规模可归纳为叁种意见:(1)314万左右;(2)320万左右;(3)339.8万左右,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26万人。 本文根据《汉书·地理志》所载各郡国户口数,主要利用“户口密度平均法”,对弘农郡、武都郡、汉中郡、上郡、西河郡等兼跨今陕西与邻省之地的各郡户口数进行了仔细的分割。分别计算出各郡所辖今陕西之地的户口数。例如,京兆尹绝大部分辖境在今关中平原东部,但其最东则伸至今河南省灵宝县境约558km’,对于这种情况,本文一律根据谭其嚷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的有关分幅度,用方格求积法计算出各个地区的面积,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户口数字进行具体的分割。在具体运用“户口平均密度法”分割各郡户口数时,则充分考虑到各地自然地理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对有关数据进行必要的修正。这里仍以京兆尹为例,对具体分割方法略作说明。 京兆尹辖地中,属于今河南省的面积约为55(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0-05-01)

祝卓,周继中[10](1998)在《韩光辉着《北京历史人口地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光辉着《北京历史人口地理》31.2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着名古都,吸引了国内外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开展对北京的研究。但是对北京历史人口的系统深入探讨却极少有人问津,仅有的成果亦因种种原因颇多失误。韩光辉着《北京历史人口地...(本文来源于《历史研究》期刊1998年03期)

历史人口地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长久以来,国内外的人口迁移研究一直偏重于政治、经济、文化等人文方向,而对历史地理环境变迁的影响鲜有涉及。而事实上,历史地理环境变迁与人口迁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叁次改变人口分布格局的大迁移,它们分别发生在西晋的“永嘉丧乱”时期、唐朝的“安史之乱”时期以及北宋的“靖康之乱”时期。它们的爆发可以说都是与当时的战乱(尤其是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直接相关的。因此,本文将选择这叁个历史时期前后的人口迁移为研究对象,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通过西晋、唐前中期和北宋时期的战争分布情况以及利用竺可桢物候温度曲线推算的理论一月平均气温情况,就历史地理环境变迁对这叁次大规模人口迁移活动的影响加以探究,最终找到了一些理论上的规律。历史地理环境的变迁在客观上造就了“永嘉丧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的大环境,通过影响前期的气候条件来影响战争的分布格局,进而改变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力量平衡,从而导致了叁场动乱的爆发,并最终酿成了叁次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大迁徙。利用GIS手段,通过研究战争分布与气候变迁的相关性来考察叁次大规模人口迁移与历史地理环境之间的潜在联系,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与创新之处。这种间接研究的理论方法可以为研究地理环境变迁与人口迁移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具有不错的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历史人口地理论文参考文献

[1].龚胜生,陈云.中国人口疏密区分界线的历史变迁及数学拟合与地理意义[J].地理学报.2019

[2].汤志诚.中国历史地理环境变迁与叁次大规模人口迁移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4

[3].贺化帛.浅论上海菜形成的历史、地理、人口诸因素[C].上海食文化论文集萃(1996年—2006年).2006

[4].孙灿.影响云南人口城镇化的地理、历史与文化心理因素[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

[5].李映辉.经济、人口、历史传承与佛教地理分布——以唐代为例[J].求索.2003

[6].刘景纯.第一部系统研究陕西历史人口地理的力作——《陕西历史人口地理》评介[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

[7].王社教.陕西人口史研究的新篇章——《陕西历史人口地理》评介[J].唐都学刊.2003

[8].介永强.《陕西历史人口地理》出版[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

[9].薜平拴.陕西历史人口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

[10].祝卓,周继中.韩光辉着《北京历史人口地理》[J].历史研究.1998

论文知识图

历史人口地理演变的自主体模型...新疆叁次产业产值比重图新疆叁次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图基于T二阶分解的文化亚区经济差异贡献...非常规突发事件的 情境-应对"框架《伯希和西域探险日记》手稿真迹样品

标签:;  ;  ;  ;  ;  ;  ;  

历史人口地理论文_龚胜生,陈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