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方平论文-王世焱

张方平论文-王世焱

导读:本文包含了张方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张方平,雷简夫,苏子瞻,忘年之契

张方平论文文献综述

王世焱[1](2018)在《与其所交,金石弗渝——论苏东坡与张方平忘年之契的情谊》一文中研究指出张方平是苏轼一生重要的贵人,虽然年龄大苏轼30岁,苏轼也以"门生"自称,但张方平认为"门生二字,尤是过言",彼此应是"忘年之契","何门生之有"。本文从张方平与苏洵的交往、张方平与苏轼的政治交往、苏张二人的文学交往等方面,论述两人长达38年波澜壮阔、金石弗渝的忘年情谊。一、张方平与苏洵的交往张方平,字安道,北宋名臣,历官秘书省校书郎、着作佐郎、太学丞等职,天资聪颖,人称"凡书皆一阅不再读,宋绶、蔡齐以为天下奇才"~([1]8335)(本文来源于《中国苏轼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王文[2](2017)在《张方平《乐全集》版本述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宋张方平所撰《乐全集》四十卷在其生前业已编讫,但现在可见最早的宋刻本仅剩十八卷,该残本当从明代内阁流出,且至清初尚有全本。现存明代的钞本仅有一种,清代完整的钞本则多达十多种。原陆心源藏本流入日本静嘉堂,据《日藏汉籍善本书录》记载,此本为影摹宋刊本。《四库全书》所采用的底本即汪如藻家藏本,今藏于国家图书馆。通过对读底本与《四库》本,可窥见四库馆臣编书和改书的具体情形。(本文来源于《新世纪图书馆》期刊2017年09期)

朱秋德,陈琼瑛[3](2017)在《论欧阳修、张方平对苏轼文学上的深远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轼作为有宋一代的文坛名家与大家,交游的文学师长前辈甚多,其中欧阳修与张方平是他最重要的两位导师。欧阳修的文学创作、君子之德、治国保家理念;张方平的诗歌酬唱、精神沟通的方式以及佛道的传承,从文学观念、创作方法、思想理念、人格修养等方面对苏轼的教育和影响是深刻而巨大的。(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江澄格[4](2017)在《论叁苏赴汴应试之缘由及荐举者张方平之推荐》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古今,也不分中外,一个人在一生之中,能有机会使一己之心得被别人看在眼裹,一技之长为他人所欣赏,从而受到青睐,获得嘉许推崇,原本就非易事。尤其能受到师长的赏识,为上司所称许,被长官"信而任之",则是相当难能可贵,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事出"必"有因",先有种因,后有结果的宿缘。因为在人与人之间,彼此相处融洽契合者,便称其为知音、知心与知遇。而对于知己,古人是可以"许之以生死"寄托予身后之遣命的,是不常有的奇事。对此,前人早有这种认定,唐儒韩愈便将这种关系比喻为"伯乐与千里马"之间(本文来源于《蜀学》期刊2017年01期)

赵芸[5](2015)在《北宋变法运动中的张方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中期,政治上吏治败坏,因循守旧,腐败之风弥漫上下。军事上,承平已久,军队人数众多,但战斗力弱,出现“冗兵”的态势。财政上日益入不敷出,公私匮乏。社会矛盾丛生,王朝内忧外患不断,该如何解决眼前的危机,使北宋王朝这艘大船可以继续航行下去,当时的有识之士无不在思索救国之良方。张方平就是其中一位。由于高寿,他经历了从真宗到神宗五朝,目睹了庆历新政、熙宁变法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官场几度沉浮。在庆历新政期间,他恪尽职守,勇于进谏,劾奸罢庸,为新政的推行铺平道路。指正朝政得失,力谏裁减浮费,支持新政的实施。出使契丹,力主招抚西夏,积极为新政的推行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进奏院案”中,张方平因为反对当时激进的士风而上书弹劾王益柔等人,并不是反对庆历新政。到王安石变法时期,虽然张方平的改革主张与王安石的主张有若干相似的,但张方平坚决反对新政,以退为进,表明对变法的态度。在地方任职期间,体察到变法给基层百姓造成的困难,积极上书,痛陈变法得失。张方平反对变法主要是因为新法的措施给基层百姓和政府造成很大的困扰,增加了百姓的财政负担。如输钱免役使百姓不得不卖田宅鬻牛,同时加剧了钱荒,影响正常的商业流通。他认为差役法和募役法并行是可行的办法。本文的框架结构由绪言与正文构成。其正文包括张方平的生平述略,张方平与庆历新政、张方平与王安石变法叁部分。第一部分,除了梳理张方平的生平,还考证了他的人际关系。第二部分主要对比张方平的改革措施与庆历新政的改革措施,以及围绕他与“进奏院案”的一些考证。第叁部分主要讲张方平在王安石变法期间,在地方上与新政有关的活动,以及他反对新政的原因,并由此揣测变法失败的原因。(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刘佳祎[6](2013)在《张方平文学创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张方平仕历仁宗、英宗、神宗叁朝,德才兼备,精工诗文,备受推崇。本文以其诗歌、散文为研究对象,探究张方平诗文内容、艺术特色,肯定他对北宋中期文学的影响。张方平创作诗歌种类繁多,其中以交游酬唱诗、叙事诗和“读书”诗最具特色。其中交游酬唱诗包括与“方外之士”唱和诗、与苏轼唱和诗和与僧人唱和诗,风格豪放、感情真挚;他的叙事诗感于时事、有补于“事”;“读书”诗表达了修身名性、以古为鉴的诗歌内容。张方平诗歌艺术上有求新求奇,异于他人;以文为诗,善用典故;形式多样,众体兼备等特点。张方平的《乐全集》有文叁十六卷,包括论说文、杂记文、哀悼文等。他的论说文以政论、史论为主;杂记文包括学记、建筑物记;哀悼文有墓志铭、碑铭、祭祀文等。散文内容丰富,有的放矢,表现出自成体系,内容丰富;构思严密,例证贴切;骈散相间,简雅平易的特点。张方平作为北宋中期文臣,他在文学创作上造诣颇深。他的文学对北宋中期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他在继承前人诗风的前提下,促进了北宋平易自然诗风的形成;他力排众难,身体力行,对太学之风予以重击,扭转庆历时期的艰涩文风;并传承重生爱民的文学思想,对宋代中期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3-03-01)

喻世华[7](2012)在《“早以一日之知,遂托忘年之契”——论苏轼父子与张方平的交谊》一文中研究指出苏洵、苏轼、苏辙与张方平关系密切,关键在于苏、张之间政治取向上高度契合、私人情感上有知遇之恩,而苏轼、苏辙对张方平其人天资、交游、人格的倾慕,使他们的交谊具有忘年之契的特殊意义,也使苏轼兄弟或多或少有美化张方平之嫌。(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张方平[8](2012)在《张方平作品欣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陕西教育(教学版)》期刊2012年Z2期)

田景丽[9](2009)在《张方平非议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张方平在北宋历史上之所以引起不少人的曲解,是有人认为他的卓越见识曾引起过保守派吕夷简的惊叹,而事实上在张方平的仕途上并未得到吕的引擢;张方平招来曲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人认为他参与了"进奏邸案"的弹劾,对庆历新党进行过致命的打击,但是通过对《长编》中"力言益柔作傲歌"和《梁溪漫志》中"掖垣诸君,列章论馆中人"的分析发现,那只是当时或后世一些人对张方平的误导评价;而张方平在吴育、贾昌朝之争中引起的争议,世人将张方平与一个以奸人形象出现在史册上的贾昌朝看做一体也不符实情。事实上,张方平招来的非议与他的"上不求合于人主","下不求合于士大夫"的"迈往之气"有很大关系。(本文来源于《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刘春霞[10](2009)在《张方平其人及其谈兵之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张方平是北宋中期重要的文学家、政治家,写下了许多谈兵论战的政论文。本文介绍张方平的性格特征,论述其谈兵之文所包含的军事思想,探讨张方平谈兵之文的儒学特色,借此一窥北宋文人谈兵勃兴的现象及特点。(本文来源于《船山学刊》期刊2009年02期)

张方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宋张方平所撰《乐全集》四十卷在其生前业已编讫,但现在可见最早的宋刻本仅剩十八卷,该残本当从明代内阁流出,且至清初尚有全本。现存明代的钞本仅有一种,清代完整的钞本则多达十多种。原陆心源藏本流入日本静嘉堂,据《日藏汉籍善本书录》记载,此本为影摹宋刊本。《四库全书》所采用的底本即汪如藻家藏本,今藏于国家图书馆。通过对读底本与《四库》本,可窥见四库馆臣编书和改书的具体情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张方平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世焱.与其所交,金石弗渝——论苏东坡与张方平忘年之契的情谊[J].中国苏轼研究.2018

[2].王文.张方平《乐全集》版本述略[J].新世纪图书馆.2017

[3].朱秋德,陈琼瑛.论欧阳修、张方平对苏轼文学上的深远影响[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4].江澄格.论叁苏赴汴应试之缘由及荐举者张方平之推荐[J].蜀学.2017

[5].赵芸.北宋变法运动中的张方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6].刘佳祎.张方平文学创作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7].喻世华.“早以一日之知,遂托忘年之契”——论苏轼父子与张方平的交谊[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8].张方平.张方平作品欣赏[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2

[9].田景丽.张方平非议论[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10].刘春霞.张方平其人及其谈兵之文[J].船山学刊.2009

标签:;  ;  ;  ;  

张方平论文-王世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