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箱一体化论文_陈思远

导读:本文包含了五箱一体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污泥,脱氮,活性,工艺,水力,周期,特性。

五箱一体化论文文献综述

陈思远[1](2018)在《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优化与实时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现有的常规污水处理工艺脱氮除磷效果难以达到排水标准新要求、曝气区域能耗高等缺点,东南大学在UNITANK和A~2/O等工艺的基础上,结合序批式工艺和连续流工艺的特点,研发了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该工艺装置由五个池壁共建、水力连通的矩形反应池高度集成,通过对各池中曝气机和进、出水阀的适时控制,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整体进水流向的交替,各单元厌氧、缺氧、好氧状态的切换,以及混合液与污泥的自动回流。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脱氮除磷效果好、能耗低等优点。本文首先研究工艺装置的水力特性和运行参数;其次,在最佳运行参数条件下,考察各反应池在半周期内污染物浓度与状态参数(ORP、DO和pH)的变化情况,分析工艺的脱氮除磷机理和各反应池的设计功能;最后,建立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阶段转换实时控制技术并运行。主要的试验结果如下:(1)在清水条件下,对五箱一体化反应器在不同HRT下的水力特性进行研究,当HRT=13 h时,反应器滞留率最小,为12.42%。而同一HRT时五箱一体化反应器相比传统A~2/O反应器具有较强的水力混合程度和较低的滞留区,反应器混合程度参数D/UL由传统A~2/O时的0.173增大到了五箱时的0.223,死区率由17.4%下降到了14.4%。(2)水力停留时间跟气水比是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运行控制的重要参数,在水温为17~25℃时,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13 h,最优气水比为30(充氧效率较低),在该运行条件下,COD、、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2.4%、85.4%、70.3%和85.4%,相应的出水浓度分别为45.4 mg/L、4.0 mg/L、11.4 mg/L和0.48 mg/L,均达到了污染物排放一级A标准。(3)对上半周期反应池内各污染物浓度与状态参数进行跟踪监测,发现2#池和4#池内存在反硝化除磷和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同时,状态参数与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具有良好的相关性:(1)反硝化结束时,ORP曲线上出现拐点;pH曲线上出现折点。(2)释磷结束时,ORP和pH曲线上均出现平台。(3)好氧硝化和吸磷结束时,DO曲线出现突升;ORP曲线上出现平台;pH曲线上出现折点。因此,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可用ORP、pH和DO作为控制参数进行阶段转换控制。(4)在工艺运行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阶段转换实时控制技术,并与固定阶段时间控制技术下的运行效果相比较,实时控制技术缩短了8.3%工艺半周期运行时间,且具有更好的脱氮除磷效果,TN、TP去除率分别从固定时间控制下的67.9%和82.7%上升到实时控制技术下的76.1%和89.5%。因此,优化后的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具有明显的脱氮除磷效果和节能效应,适合我国C/N比普遍较低的中小型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出水水质稳定且达到污染物排放一级A标准。(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06)

陈文亮,吕锡武,姚重华[2](2014)在《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的数学模拟与多目标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是由东南大学开发的一种活性污泥处理工艺~([1])。该工艺包含5个池体,采用周期运行方式,每个池子都可以实现缺氧、厌氧和好氧状态,污染物去除效率较高。同时复杂的运行条件导致该工艺中参数较多,而且系统内污染物状态的变化比较复杂,常规的实验分析方法很难对其进行全面分析,而数学模型分析法在活性污泥工艺的设计与优化方面越来越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2])。出水水质达标排放是污水处理工艺的首要目标,同时运行能耗对于(本文来源于《2014年第12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10-10)

陈文亮,吕锡武,姚重华,王佳[3](2015)在《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的数学模拟与校正》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进行了数学模拟研究,针对模型中的动力学参数提出了一种迭代计算的校正方法。该方法结合了6个批式实验模拟(氨氮吸收速率AUR、硝氮吸收速率NUR、耗氧速率OUR、厌氧释磷速率PRR、好氧吸磷速率PUR_aerobic和缺氧吸磷速率PUR_anoxic)、灵敏度分析以及数学优化方法(遗传算法):通过迭代计算确定合适的污泥组分比例,完成对6个批式实验的模拟;灵敏度分析可以分别确定各个批式实验模拟中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程度,挑选待优化参数,完成参数识别;数学优化方法可以自动对参数进行校正。结果显示,校正后的模型对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的模拟效果较好:6个批式实验的模拟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ARD)分别为5.65%、17.27%、6.02%、7.11%、13.07%和6.98%;30 d动态出水COD、NH+4-N、TN和TP的ARD值分别为4.72%、18.87%、9.45%和38.11%。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迭代方法可以用来对活性污泥模型进行校正,而且校正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张超,吕锡武,荆肇乾,曾苏[4](2007)在《五箱一体化脱氮除磷工艺在示范工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五箱一体化工艺是东南大学开发的新型脱氮除磷工艺。示范工程运行表明,该工艺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投资少、占地小和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并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氮、磷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0%和90%左右。示范工程的成功运行为该工艺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07年07期)

徐洪斌,耿颖,吕锡武,张超,荆肇乾[5](2007)在《多点交替进水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较高的氮、磷去除效率,在UNITANK工艺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城市污水脱氮除磷工艺——多点交替进水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法,并在南京某污水处理厂开展了中试研究。连续一年的稳定运行表明,在进水COD、BOD5、TP、NH3-N、TN分别为110~430、52~130、2.2~6.1、15~41、17~50 mg/L的情况下,出水水质可稳定地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除磷率和脱氮率分别可达90%和70%以上。(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07年01期)

张超[6](2006)在《多点交替进水五箱一体化脱氮除磷工艺的特性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水污染、特别是氮磷污染严重的现状,在江苏省科技厅的资助下,东南大学研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城市污水脱氮除磷工艺,命名为多点交替进水五箱一体化脱氮除磷工艺。通过对多点交替进水五箱一体化脱氮除磷工艺特性及机理的研究,找出了工艺适宜的运行参数,探讨了实时控制的可行性,初步揭示了除磷脱氮的机理:1.多点交替进水五箱一体化工艺的运行方式有利于聚磷菌、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生长,培养20天左右就取得了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稳定后COD、NH4+-N、TN、TP去除率可稳定在83%、93%、75%、85%左右;2.工艺适宜的运行参数为:阶段时间设置为3h、3h、2h、3h、3h、2h,气水比为20,污泥回流比30%。温度和水力停留时间是影响工艺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温度为23~30℃,15~22℃,8~14℃时,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10~12h、12~15h、18~20h,相应的容积负荷分别为0.55~0.66 kgCOD/(m3?d)、0.48~0.6kgCOD/(m3?d)和0.36~0.45 kgCOD/(m3?d)。在适当的运行参数下处理典型的城市污水,出水可达国家一级排放标准;3.多点进水五箱一体化工艺的污泥以SBR方式运行时,表现出良好的反硝化聚磷性能:当NO3--N /COD<0.1时反硝化除磷不明显,当NO3--N /COD≥0.1时,随着比值的增大,反硝化聚磷能力增强;4.本工艺以传统的除磷脱氮反应为主。反应器中发生多种脱氮除磷反应,除了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厌氧释磷与好氧吸磷,还存在同时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内源反硝化、反硝化聚磷等反应;5.SBR试验中,DO、ORP和pH与有机物、氨氮、硝态氮和磷变化规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任何一个控制参数都可以准确指示硝化、反硝化和除磷反应完成的终点。多点交替连续进水时的好氧池可用DO、ORP的数值进行控制:当DO≥3mg/L且ORP≥100mv时可以作为好氧阶段结束的标志。(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06-03-26)

荆肇乾,吕锡武[7](2006)在《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循环周期设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采取交替运行方式,不需要污泥和混合液回流,良好的循环周期设置对系统至关重要,通过试验研究对不同循环周期设置时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对主体段进水池状态进行了跟踪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和泥龄分别为13 h、18 d的条件下,主体段按120 m in设置时能形成良好的厌氧释磷条件,磷的释放率达到0.88 gP/kgMLSS.h,主体段、过渡段和沉淀段分别按120、60和60 m in的周期设置时TP、TN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期刊2006年01期)

荆肇乾[8](2006)在《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强化除磷脱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是在UNITANK、叁沟式氧化沟等工艺基础上研制开发的具有除磷脱氮功能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由五个矩形反应池组成,五池间水力连通,通过五个池子随时间和空间控制状态变化,实现厌氧、缺氧、好氧和沉淀过程交替,通过进出水位置转换实现污泥和混合液的循环流动和自动回流,不需要外加污泥和混合液回流措施,恒水位运行,达到高效除磷脱氮。该工艺中每个池子为一个完全混合反应器,五个池子共同构成一组阶式反应器,因而整体具有推流反应器的特征,反应效率高,能适应一定的冲击负荷。与UNITANK等工艺相比,该工艺在时间和空间转换中更容易实现理想的厌氧、缺氧和好氧交替,创造了更适宜于聚磷菌的生长环境,从而显着提高除磷脱氮效率。池体方形,五个池子间共用池壁和底板,布置紧凑,结构稳定性好,土建投资省,占地面积小。其中有两个边池交替出水,不需要单独设置沉淀池,省却了污泥和混合液回流设备,恒水位运行,水头损失小,装机负荷低,可以大大节省动力消耗。系统通过PLC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自动运转,运行方式和控制状态可以灵活调整,维护管理方便。通过该工艺小试试验装置在南京江宁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应用,研究工艺运行的适宜参数及对不同水质的适应性,通过跟踪试验对工艺除磷脱氮的过程和机理进行探讨,并在连续流运转状态下对ORP和pH变化的特征点与反硝化、释磷和硝化过程的关系及反馈控制除磷脱氮过程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该工艺中的反硝化除磷现象,对反应器污泥的反硝化除磷能力及聚磷菌组成进行了细致研究,并对反应器污泥的微生物相和除磷脱氮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交替运行工艺的污泥分布推流模型,对该工艺中污泥分布规律进行理论化推导,并与叁池交替活性污泥工艺(UNITANK等工艺)进行对比。在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中,厌氧、缺氧和好氧状态在同一池子的不同阶段以及同一阶段不同池子之间交替出现,厌氧释磷、吸磷、硝化、反硝化随之发生,利用多种微生物和电子受体完成除磷脱氮过程,整体除磷脱氮效率高。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3h,周期设置按主体段、过渡段和沉淀段分别为90min、120min和30min,泥龄为12d~15d,边池污泥浓度为4000mg/L~6500mg/L的工艺条件下,进水COD浓度在421mg/L、TP浓度在4.82mg/L、TN浓度在49.6mg/L、NH4+-N浓度在45.2mg/L以下时出水能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要求。对该工艺运行中ORP、pH、DO变化进行研究表明:边池在进水搅拌过程中ORP、pH出现特征点,与反硝化结束和厌氧磷释放具有同步性,在曝气过程中ORP、pH、DO同时出现特征点,与硝化结束时间对应。ORP和pH监测信号可以用于控制脱氮和除磷过程。该工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反硝化除磷现象,利用有机物在脱氮的同时完成除磷过程。反应器中污泥能利用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作为电子受体反硝化除磷,具有较高的反硝化除磷能力。以往的研究一般根据厌氧释磷后在开始阶段缺氧吸磷速度和好氧吸磷速度的比值确定反硝化聚磷菌的比例,本研究发现在开始阶段缺氧吸磷速度大于好氧吸磷速度,提出根据厌氧释磷后缺氧吸磷量和好氧吸磷量的比值确定反硝化聚磷菌比例的新方法。该反应器污泥中反硝化聚磷菌比例为99.25%,能以氧气、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叁种物质作为电子受体的聚磷菌占全部聚磷菌的97.75%。(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06-01-01)

乔红杰[9](2005)在《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组合工艺除磷脱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组合工艺是一种智能化污水除磷脱氮新技术,本文研究了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脱氮除磷性能,阐述了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组合工艺的组成、运行过程与技术特点,与Orbal氧化沟工艺,A2/O工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组合工艺具有除磷脱氮效率高,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通过试验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组合工艺可以实现A2/O工艺的各段功能,具有良好的除磷脱氮效果,而无需污泥和混合液回流,节约能耗,运行费用低,因此是一项特别适合城镇或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工艺。2、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组合工艺用于城市污水除磷脱氮是可行的,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除磷率达到90%以上,出水稳定在0.5mg/L以下,T-N的去除率在80%以上, NH4+-N去除率在87%以上。3、不同曝气量下DO和pH变化规律表明,最佳曝气量时DO和pH变化特征点形成明显,可以作为实际反应的控制参数。4、五箱一体化工艺的水力停留时间在概念上不同于实际停留时间。水力停留时间延长有利于COD和NH4+-N的去除,但对于T-P和T-N的去除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在13h的总水力停留时间下,主要污染物都能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5、主体阶段是实现A2/O运行的关键阶段,过渡段和沉淀段都是为实现两个主体段的转换服务的。试验研究发现在主体段90min、过渡段120min、沉淀段30min时各污染物能取得高的去除率。6、试验中发现短泥龄对除磷脱氮不利,最佳泥龄应为12d左右。(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05-12-01)

荆肇乾,吕锡武,张利民[10](2005)在《五箱一体化除磷脱氮工艺中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水力停留时间、泥龄和周期运行跟踪研究确定系统处理效果和稳定性。水力停留时间试验表明13h的停留时间下TP、COD、NH4+-N,TN的去除率都在86%以上。研究还表明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能在交替运行过程中实现高效除磷脱氮。(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05年08期)

五箱一体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是由东南大学开发的一种活性污泥处理工艺~([1])。该工艺包含5个池体,采用周期运行方式,每个池子都可以实现缺氧、厌氧和好氧状态,污染物去除效率较高。同时复杂的运行条件导致该工艺中参数较多,而且系统内污染物状态的变化比较复杂,常规的实验分析方法很难对其进行全面分析,而数学模型分析法在活性污泥工艺的设计与优化方面越来越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2])。出水水质达标排放是污水处理工艺的首要目标,同时运行能耗对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五箱一体化论文参考文献

[1].陈思远.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优化与实时控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8

[2].陈文亮,吕锡武,姚重华.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的数学模拟与多目标优化分析[C].2014年第12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4

[3].陈文亮,吕锡武,姚重华,王佳.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的数学模拟与校正[J].化工学报.2015

[4].张超,吕锡武,荆肇乾,曾苏.五箱一体化脱氮除磷工艺在示范工程中的应用[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

[5].徐洪斌,耿颖,吕锡武,张超,荆肇乾.多点交替进水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7

[6].张超.多点交替进水五箱一体化脱氮除磷工艺的特性及机理研究[D].东南大学.2006

[7].荆肇乾,吕锡武.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循环周期设置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

[8].荆肇乾.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强化除磷脱氮研究[D].东南大学.2006

[9].乔红杰.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组合工艺除磷脱氮研究[D].东南大学.2005

[10].荆肇乾,吕锡武,张利民.五箱一体化除磷脱氮工艺中试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5

论文知识图

多点交替进水五箱一体化活性污...五箱一体化工艺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运行过...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试验装...五箱一体化除磷脱氮工艺过程六过...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循环周...

标签:;  ;  ;  ;  ;  ;  ;  

五箱一体化论文_陈思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