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制品论文_王权,杨崇营,杜开辉,吴正环,赵学礼

导读:本文包含了注塑制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注塑,微孔,石墨,结构,制品,微观,形态。

注塑制品论文文献综述

王权,杨崇营,杜开辉,吴正环,赵学礼[1](2019)在《工艺参数对注塑制品翘曲变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正交试验,通过Moldflow模拟分析,将模拟分析样条与实际注塑成型微样条进行对比,研究了模具温度、熔体温度、保压时间、保压压力、注射压力工艺参数对注射成型制品翘曲变形的影响。通过微型样条模具进行成型实验,用叁坐标测量仪对成型制品的翘曲变形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保压压力和熔体温度对样条翘曲变形的影响较大,实际注塑成型样条的翘曲变形量比模拟分析的翘曲变形量大,拉伸样条模拟数值与实际的平均差值为0. 205 mm,实际值比模拟值增大了约50%;冲击样条的模拟数值与实际数值的平均差值为0. 240 5 mm。(本文来源于《塑料》期刊2019年02期)

李琎[2](2019)在《注塑制品表面缺陷识别及工艺映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注塑制品具有质量轻、形状多样、制造方便的特点,目前已在航空航天、高铁、通讯、新能源、物流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注塑制品表面受到模具、原材料特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与加工环境、制品冷却时间、后处理工艺密切相关,易产生各种缺陷,严重影响制品质量;其特征可以反映注塑制品的质量。注塑制品的表面缺陷形成机理复杂,且表现形式多样,难以量化,表面质量检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由于基于机器视觉的表面缺陷检测技术是一种直观的、非接触式的质量检测方法,能够高效、自动地实现检测目标。因此,针对注塑制品表面质量的机器视觉识别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注塑制品表面质量问题,对制品表面缺陷的分类识别、制品表面质量与加工工艺参数的映射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迁移学习的表面缺陷分类识别方法,并实现了缺陷分类识别和工艺参数映射的实例。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概述了注塑制品表面质量分析的建模方法,制品质量与工艺参数的映射方法、制品表面缺陷的视觉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现有方法的不足,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给出了论文的组织架构。第二章研究了注塑制品表面缺陷的特征,基于BP神经网络构建了注塑制品表面质量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匹配模型,来解决制品质量与工艺参数的映射问题。采用高斯混合模型拟合主要工艺参数的分布,提出了基于工艺参数历史曲线的梯度幅值来更新工艺参数的方法。第叁章研究了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注塑制品表面缺陷识别技术。阐述了迁移学习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图像识别上的应用,通过概率近似正确学习理论以及VC维(Vapnik-Chervonenkis dimension)的方法,分析了利用两个相似领域之间的数据特征进行迁移学习的误差边界。提出了基于迁移学习的塑料制品表面缺陷分类识别方法,解决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模型对训练数据需求大的问题。第四章研究了迁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负迁移效应,提出了基于多中间域的过渡式迁移学习方法来解决负迁移问题。针对制品表面缺陷特征的稀疏特性,采用简化的梯度方向直方图(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HOG)特征对表面缺陷进行描述;基于该特征,采用双重聚类的方法将源域的训练划分成若干个中间域,从而完成传递式的迁移学习任务。第五章阐述了注塑制品表面缺陷识别以及制品质量与工艺参数的映射实例。验证了缺陷分类的直接迁移学习和多领域迁移学习的试验效果。确定了缺陷与工艺参数的映射模型结构。第六章总结了论文的研究内容,并对课题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2-15)

李树松,闫宝瑞,安华亮[3](2019)在《基于Moldex3D分析模具温度对PP发泡注塑制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微孔发泡注塑过程进行模具温度控制,对制品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弯曲强度、冲击强度、表面粗糙度测试,探讨模具温度对制品的力学性能与泡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其他工艺参数不变时,提高模具温度,制品的泡孔更加致密,有助于提高制品的弯曲性能和冲击性能并且有助于降低制品表面粗糙度;通过Moldex3D模拟统计泡孔平均直径、密度以及尺寸标准差,验证了模具温度升高时,泡孔尺寸标准差降低,泡孔分布更加均匀;通过模拟验证了当模具温度升高时,泡孔尺寸以及制品减重比变化趋势与实验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9年01期)

赵佳伟[4](2019)在《注塑制品加强筋区域残余应力相关缺陷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注塑制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家电、日用品等行业,人们对制品表面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制品残余应力会引起制品翘曲、缩痕、应力发白和开裂等缺陷,这些缺陷在聚丙烯等结晶型聚合物制品中更加明显。学者们对翘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但是对缩痕和应力发白现象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从局部残余应力角度对缩痕和应力发白现象进行定量阐述的相关研究较少。目前,企业一般通过反复试模来解决缩痕和应力发白,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甚至会出现难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情况。本文研究多加强筋PP制品,通过模拟和实验相结合提出缩痕和应力发白产生的判据,建立PP制品缩痕和应力发白缺陷产生的定量分析方法,从而为提高制品表面质量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手段。本文首先通过Moldflow有限元模拟,得到注塑制品局部的应力分布规律。随着芯层残余应力的减小,应力发白区域的面积随之减小;随着次表层残余应力的增大,制品表面缩痕也随之增大。其次,通过退火处理得到和缺陷处结晶度相近的拉伸试样,对其进行高低温拉伸实验,得到应力发白和塑性变形时的应力状态。将模拟得到的缺陷处局部残余应力与实验相对比,对缺陷的产生与否进行判定。实现在产品设计阶段对缩痕和应力发白的预测,为减少无根据的试模提供技术手段。最后,采用多种表征手段对应力发白区域进行研究,发现应力发白是某一区域内大量微孔聚集,引起制品光学性能改变导致的;通过XRD实验发现应力发白会降低制品的结晶度,并且会影响晶型构成。表征实验说明应力发白只出现在制品芯层,由此验证了发白判据的准确性。此外,基于制品表面缩痕验证缩痕判定的准确性,通过外部气体辅助成型实现对缩痕改善,并解释了应力发白的产生会影响缩痕深度。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了聚丙烯不同温度下的应力应变属性;采用Moldflow模拟制品不同位置的残余应力分布,研究残余应力分别与缩痕和应力发白缺陷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某一温度下,缩痕和应力发白是否产生通过有限元模拟和实验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判定,来实现缩痕和应力发白形成的预估,实现产品缺陷避免和引导工艺生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9-01-01)

张翔,王恒,蒋团辉,曾祥补,龚维[5](2018)在《气体反压对微孔发泡注塑制品泡孔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化学欠注发泡法制备聚丙烯(PP)发泡材料,研究了气体反压(GCP)对泡孔形貌和泡孔参数的影响,同时分析了GCP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GCP从0MPa增大到0.8MPa,泡孔直径从36.09μm增大到41.93μm,规则泡孔层的厚度所占比例从10.9%增加到26.7%,泡孔变形层厚度所占比例从63.7%下降到45.4%,变形区泡孔变形度也从0.53减小到0.304。GCP提高了熔体充模过程中的压力,降低了泡孔在充模中的成核速率,减弱了流场对泡孔的影响,同时泡孔受到熔体的约束力增大,泡孔不易发生变形,泡孔形态变好。(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8年11期)

郭凯强[6](2018)在《微孔注塑制品泡孔结构和翘曲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临界流体作为物理发泡剂的微孔注塑技术可降低合模力、减小制品质量、降低制品翘曲等。本学位论文对聚丙烯(PP)盒形制品微孔注塑的充模以及泡孔直径和制品翘曲进行数值模拟;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研究注射速度和注气量对微孔注塑PP盒形制品泡孔结构和翘曲的影响;采用微孔注射压缩成型方法改善PP样品泡孔结构和降低样品翘曲。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借助数值模拟软件对PP盒形制品微孔注塑充模以及泡孔直径和制品翘曲进行模拟,获得模腔厚度上熔体温度、剪切速率、黏度和压力分布以及制品的泡孔直径和翘曲,并研究微孔注塑中六个主要加工参数(注射速度、注射量、注气量、熔体温度、模具温度和冷却时间)对盒形制品泡孔直径和翘曲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速度对盒形制品侧壁泡孔直径和翘曲有显着影响,注气量对制品翘曲有一定的影响,且提高注射速度(200~290 mm/s)和降低注气量(0.2~0.6 wt%)有利于减小泡孔直径、降低翘曲。定量研究两种注射速度(250和290 mm/s)和注气量(0.3 wt%和0.6 wt%)对微孔注塑PP盒形制品泡孔结构和翘曲的影响,根据数值模拟所得模腔厚度上温度、剪切速率、黏度和压力的分布,分析制品泡孔结构和皮层的形成机理。此外,还对注射速度影响拉伸强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较高注射速度下成型的盒形制品壁内芯层形成了直径较小(小于90μm)的微孔,在较高剪切应力和较低熔体温度的综合作用下,靠近皮层处形成形状较规则的小泡孔区(直径小于20μm)。盒形制品侧壁沿充模方向,泡孔的密度与平均直径之间服从指数规律,皮层厚度近似线性地增加。研究发现,较致密均匀的泡孔结构和较薄的皮层有助于减小微孔注塑制品的翘曲。采用微孔注射压缩成型方法制备PP长方体样品,研究熔体温度、注射速度和注射压缩参数(压缩距离、压缩速度和压缩力)对样品泡孔结构和翘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加工参数下,微孔注射压缩成型样品的泡孔结构较细密、均匀且收缩率均匀性较好。熔体温度、压缩距离和压缩力均对样品翘曲有较为明显的影响,而注射速度和压缩速度对翘曲的影响较小。本文采用微孔注塑和微孔注射压缩成型方法研究工艺参数对泡孔结构和翘曲的影响,为改善制品泡孔结构(减小尺寸,增加密度)和降低翘曲的研究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10-29)

张玉丽,邱炜,傅南红,杨华光,谢鹏程[7](2018)在《基于多尺度联合仿真的注塑制品轻量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型汽车发动机悬置支架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断裂破坏现象,分别采用多尺度联合仿真技术与传统仿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多尺度联合仿真技术的可靠性。根据悬置支架的整体应力分布情况,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方案,在最大应力降低32.57%并且整体应力水平处于安全范围内的同时,质量减轻了7.27%,实现了汽车发动机悬置支架的轻量化设计。(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8年09期)

何泽鸿[8](2018)在《石墨烯模具对玻纤增强注塑制品结构与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墨烯模具快速热循环注塑成型技术(Rapid Heat Cycle Molding,简称为RHCM)是一种不同于现有注塑技术的模具型腔温度动态控制注塑成型技术,在塑料熔体注射之前对模具进行通电由型腔上的石墨烯镀层进行加热使得模具型腔能够具有较高的温度。在冷却开始前型腔温度始终保持不变,提高熔体的流动性以及充模能力,降低成型周期,提高制品性能和表面质量。纤维增强材料制品因具有高强度高、重量小的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RHCM工艺可以对纤维增强制品的形态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控从而改善制品的性能,本文利用石墨烯模具研究不同型腔温度对制品形态结构、宏观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工艺、宏观性能及形态结构叁者的影响规律,具体内容如下:1、通过实验研究石墨烯模具对非熔接痕制品的拉伸性能与对应的形态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常规注塑工艺石墨烯模具可以提高非熔接制品的拉伸强度,并且拉伸强度随着型腔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RHCM工艺可以通过改变模具型腔温度对制品的多层结构以及纤维取向进行调控,从而达到提升制品拉伸性能的目的。2、研究石墨烯模具对熔接痕制品的拉伸性能与对应形态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常规注塑工艺石墨烯模具能够显着提升熔接痕制品的拉伸性能,而且拉伸性能随着型腔温度的增大而增大,最后趋于平稳。对应的形态结构变化如下:熔接痕深度随着型腔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小,熔接痕处的纤维取向程度增大,界面缠结程度升高。3、通过实验研究石墨烯模具对非熔接痕制品的表面光泽度与对应形态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常规注塑石墨烯模具能够明显提升制品表面光泽度,并且表面光泽度随着型腔温度逐渐增大。对应的形态结构变化如下:粗糙度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浮纤缺陷逐步得到改善,结晶度增大。4、通过实验研究石墨烯模具对熔接痕明显程度与对应形态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常规注塑RHCM工艺能够显着降低熔接痕明显程度,并且随着型腔温度升高熔接痕明显程度逐步降低。对应的形态结构变化如下:熔接痕深、宽度均随着型腔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小。(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6-05)

陈浩生[9](2018)在《石墨烯镀层辅助快速热循环工艺对注塑制品的微观形态与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快速热循环注塑成型工艺是一种新兴、绿色短流程的注塑工艺,可生产出优异外观以及综合性能较好的注塑制品,本文所利用的石墨烯镀层辅助快速热循环工艺,是利用液态碳源的化学气相沉积法(L-CVD)在硅基体表面制备连续且致密的化学键合石墨烯镀层,硅基体作为模具嵌块,石墨烯镀层作为膜式加热器,仅需低压电源驱动就能将模具型腔表面温度迅速提升至100℃以上并进行实时调控,从而实现快速热循环成型工艺。快速热循环工艺的成型机理对于注塑制品的微观形态与其综合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课题将对该工艺-制品微观形态-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实验与模拟研究。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与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液态碳源的化学气相沉积法(L-CVD)在硅基体表面制备连续且致密的化学键合石墨烯镀层,并以硅基体作为模具嵌块,在低压电源驱动下实现基于石墨烯镀层辅助的快速热循环技术,并进行精密注射成型实验,以PP(聚丙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XRD实验研究石墨烯镀层辅助快速热循环工艺所提供的不同的变化温度场下对PP制品的熔接痕处与非熔接痕处的横断面上的微观结构与性能(以结晶度、晶体平均粒径、β晶含量以及取向系数为表征项目)的影响规律。2、通过SEM和XRD等表征手段,研究了不同温度场下对制品的皮芯结构(主要以硅型芯一侧的皮层、剪切层以及芯层为研究对象)中各层间的微观形态与性能(以结晶度、晶体平均粒径、β晶含量以及取向系数为表征项目)的影响规律。探究了石墨烯镀层辅助快速热循环工艺对于制品的皮芯结构的微观形态与性能的调控作用。3、利用数值模拟软件moldflow2015研究了由快变模温工艺提供的不同温度场对注塑制品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了温度场对注射压力、制品的残余应力以及结晶行为等的影响规律。为实验研究的结果提供指导性与验证性作用。4、通过拉伸和弯曲等力学实验,研究了石墨烯镀层快速热循环对于制品的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石墨烯镀层快速热循环对于制品微观形态的变化影响以完善温度场、制品微观形态与力学性能的叁者间的内在相互影响关系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6-05)

张珉[10](2018)在《基于型腔压力监测的微注塑制品质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目前的发展阶段,聚合物部件的注塑成型在大多数情况下,满足了当前生产对微型零件和设备的需求。但是随着电子、医疗、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注塑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产品的精度和生产效率,越来越多的微型零件和设备通过微注塑生产。但是由于微注塑过程多为微米甚至纳米级,产品重量的数量级为毫克,所以微注塑在发展中更加困难。此外,微注塑的过程控制也变得具有挑战性,因为微注塑过程容易受到模具温度、注射速度和保压压力等工艺参数的微小变化。传统的注塑产品的解决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于微注塑过程中,通过CAE分析,能够提前分析改正产品缺陷,提高零件的质量。本文基于型腔压力技术,以聚丙烯材料的微注塑样条为实验对象,结合模流分析软件,对其注塑成型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采用以有限元理论为基础的模拟软件——Moldflow,得出保压压力是影响样条翘曲变形的最大影响因素,并得出最优化的参数组合。进行模拟和实际生产的比较,同样的样条在相同条件下模拟分析下的翘曲变形量与实际生产的翘曲量关系,得出模拟分析与实际生产之间的误差。选取熔体温度、模具温度、注射压力、保压压力、保压时间五个对注塑产品影响较大的工艺参数,进行模拟与实际的正交试验,基于型腔压力监测技术,对聚丙烯样条的成型分析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输出,分析成型样条成型质量。分析了工艺参数对样条重量、型腔压力峰值、拉伸强度的影响作用,以及型腔压力峰值和制品重量之间的关系。实验可知:保压压力是影响样条重量的最主要的工艺参数,熔体温度是不仅是影响注塑件产生翘曲变形的最大因素,也是影响注塑样条型腔压力峰值和拉伸强度的最大因素,并且得出最佳的工艺参数组合。拉伸样条和冲击样条的重量都会随着型腔压力峰值的增大而增加,而且当型腔压力峰值达到某一值(拉伸样条在型腔压力峰值650bar,冲击样条的型腔压力峰值为680bar)后,型腔压力峰值与重量的关系越密切。(本文来源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期刊2018-01-19)

注塑制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注塑制品具有质量轻、形状多样、制造方便的特点,目前已在航空航天、高铁、通讯、新能源、物流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注塑制品表面受到模具、原材料特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与加工环境、制品冷却时间、后处理工艺密切相关,易产生各种缺陷,严重影响制品质量;其特征可以反映注塑制品的质量。注塑制品的表面缺陷形成机理复杂,且表现形式多样,难以量化,表面质量检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由于基于机器视觉的表面缺陷检测技术是一种直观的、非接触式的质量检测方法,能够高效、自动地实现检测目标。因此,针对注塑制品表面质量的机器视觉识别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注塑制品表面质量问题,对制品表面缺陷的分类识别、制品表面质量与加工工艺参数的映射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迁移学习的表面缺陷分类识别方法,并实现了缺陷分类识别和工艺参数映射的实例。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概述了注塑制品表面质量分析的建模方法,制品质量与工艺参数的映射方法、制品表面缺陷的视觉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现有方法的不足,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给出了论文的组织架构。第二章研究了注塑制品表面缺陷的特征,基于BP神经网络构建了注塑制品表面质量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匹配模型,来解决制品质量与工艺参数的映射问题。采用高斯混合模型拟合主要工艺参数的分布,提出了基于工艺参数历史曲线的梯度幅值来更新工艺参数的方法。第叁章研究了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注塑制品表面缺陷识别技术。阐述了迁移学习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图像识别上的应用,通过概率近似正确学习理论以及VC维(Vapnik-Chervonenkis dimension)的方法,分析了利用两个相似领域之间的数据特征进行迁移学习的误差边界。提出了基于迁移学习的塑料制品表面缺陷分类识别方法,解决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模型对训练数据需求大的问题。第四章研究了迁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负迁移效应,提出了基于多中间域的过渡式迁移学习方法来解决负迁移问题。针对制品表面缺陷特征的稀疏特性,采用简化的梯度方向直方图(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HOG)特征对表面缺陷进行描述;基于该特征,采用双重聚类的方法将源域的训练划分成若干个中间域,从而完成传递式的迁移学习任务。第五章阐述了注塑制品表面缺陷识别以及制品质量与工艺参数的映射实例。验证了缺陷分类的直接迁移学习和多领域迁移学习的试验效果。确定了缺陷与工艺参数的映射模型结构。第六章总结了论文的研究内容,并对课题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注塑制品论文参考文献

[1].王权,杨崇营,杜开辉,吴正环,赵学礼.工艺参数对注塑制品翘曲变形的影响[J].塑料.2019

[2].李琎.注塑制品表面缺陷识别及工艺映射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9

[3].李树松,闫宝瑞,安华亮.基于Moldex3D分析模具温度对PP发泡注塑制品的影响[J].中国塑料.2019

[4].赵佳伟.注塑制品加强筋区域残余应力相关缺陷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9

[5].张翔,王恒,蒋团辉,曾祥补,龚维.气体反压对微孔发泡注塑制品泡孔质量的影响[J].工程塑料应用.2018

[6].郭凯强.微孔注塑制品泡孔结构和翘曲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7].张玉丽,邱炜,傅南红,杨华光,谢鹏程.基于多尺度联合仿真的注塑制品轻量化设计[J].中国塑料.2018

[8].何泽鸿.石墨烯模具对玻纤增强注塑制品结构与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

[9].陈浩生.石墨烯镀层辅助快速热循环工艺对注塑制品的微观形态与性能的影响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

[10].张珉.基于型腔压力监测的微注塑制品质量的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微注塑制品和传统注塑制品注塑制品缺陷智能分析推理结果注塑制品行业现状注塑制品与原型的比较薄壁注塑制品翘曲影响因素分析与...注塑制品重点企业

标签:;  ;  ;  ;  ;  ;  ;  

注塑制品论文_王权,杨崇营,杜开辉,吴正环,赵学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