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溶性淀粉合成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淀粉,可溶性,基因,子区,木薯,胚乳,粳稻。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论文文献综述
苗红霞,孙佩光,刘菊华,金志强,徐碧玉[1](2019)在《香蕉果实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MaSSⅢ-1的分子特征与时空表达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弄清香蕉果实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MaSSⅢ-1)的分子特征及时空表达模式,以‘巴西蕉’果肉为试材,采用PCR法进行MaSSⅢ-1基因克隆,通过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对MaSSⅢ-1基因及其蛋白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MaSSⅢ-1基因cDNA全长为2397 bp,编码798个氨基酸,包括4个典型的结构域,GenBank登录号为KU757067。MaSSⅢ-1基因在香蕉根、球茎、花和苞片中表达量较低,在叶、果皮和果肉中表达量较高;随着香蕉果实发育,MaSSⅢ-1基因表达量逐渐上升,在抽蕾后50~60天达到最大;随着果实采后成熟,MaSSⅢ-1表达量在采后5天达到最大,随后逐渐下降。在香蕉果实不同发育及采后成熟阶段,MaSSⅢ-1蛋白呈现出与mRNA水平相一致的表达趋势。证明MaSSⅢ-1基因的表达不仅涉及到香蕉果实支链淀粉合成代谢,可能还涉及采后早期果实成熟或者支链淀粉降解。(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01期)
董建涛,张璐,姚馨婷,胡少红,武丹[2](2018)在《中国水仙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NtSSS的克隆和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水仙‘金盏银台’的花芽为实验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NtSSS,开放阅读框1 860 bp,编码620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NtSSS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包含有2个保守基序-淀粉合成酶催化域(Glyco_transf_5)和活性糖基转移域(Glycos_transf_1),其氨基酸序列与凤梨、小兰屿蝴蝶兰和拟兰等单子叶植物较为相似,而与芦笋SSS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NtSSS在中国水仙不同组织器官和花芽分化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NtSSS在花蕾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茎、叶、根和成熟花中的表达量;在花芽分化发育期NtSSS基因的表达量较低,而在花器官发育期表达量较高,显示出NtSSS基因与中国水仙花器官的发育有关。(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21期)
关志辉,陈新,王海燕,刘陈,马平安[3](2015)在《木薯可溶性淀粉合成酶(MeSSⅡb)启动子克隆及梯度缺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薯淀粉被广泛用作各种食品、饲料及工业淀粉制品的原材料。然而目前,国内外还未见木薯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Me SSs的启动子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在木薯基因组数据库中查询Me SSⅡb基因第一个外显子及其上游序列,通过PCR扩增获得Me SSⅡb上游序列。对获得的上游序列通过Plant CARE及PLACE进行启动子结构及元件分析,并与其它物种中SSSs基因启动子区序列利用BLAST进行比对分析后,确立翻译起始位点上游1 566 bp序列为启动子区,进而设计并构建了包括完整启动子在内的5'端梯度缺失启动子融合GUS蛋白植物表达载体p E1566::GUS、p E1356::GUS、p E1116::GUS、p E531::GUS、p E453::GUS、p E387::GUS、p E138::GUS转化本氏烟草进行启动子活性验证。利用叶盘侵染法转化本氏烟草进行启动子梯度缺失分析后发现,缺失启动子p E1356、p E1116、p E531活性丧失,缺失至翻译起始位点上游138 bp的缺失启动子p E138,仍具有启动子活性。上述表明,在克隆启动子区1 566 bp片段中,在-1 566 bp和-1 356 bp之间210 bp序列片段对于完整启动子活性尤为重要,而-1 356 bp至-531 bp之间存在启动抑制因子,在-453 bp和-138 bp为基础启动序列,初步推断为转录起始结合位点。(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5年08期)
关志辉[4](2015)在《木薯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MeSSSⅡb启动子片段缺失分析及核心启动子区间确认》一文中研究指出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s.SSS),淀粉合成酶(Starch synthases SS;EC 2.4.1.21)重要组成成员之一,为植物淀粉生物合成的核心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与分支酶(Branching Enzyme BE;EC 2.4.1.18)被一致认为是支链淀粉合成的主要参与酶。此外,可溶性淀粉合成酶还被发现,在多种淀粉作物中参与淀粉颗粒结构的形成。然而目前,国内外还未见木薯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MeSSSs的启动子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在木薯基因组数据库中查询MeSSS Ⅱb基因第一个外显子及上游序列并以此为参考序列,通过常规PCR在木薯栽培种KU50中扩增获得MeSSSⅡb上游2686bp序列。对获得的上游序列进行启动子结构及元件分析,并与其他物种中同源基因启动子进行比对分析后,确立翻译起始位点上游1566bp启动子区,进而设计并构建了包括完整启动子在内的5'端梯度缺失启动子融合GUS蛋白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叶盘侵染法转化本氏烟草进行启动子功能缺失分析后,发现翻译起始位点上游138bp为核心启动子区。翻译起始位点上游-1566bp至-1356bp区间210bp碱基缺失会导致启动子活性丧失;-1356bp至-531bp区间富含AT碱基,尤其是在-531bp至-453bp区间,可能存在强烈抑制启动子活性的未知元件或二级结构。-387bp至-138bp区间,导致缺失启动子表达活性的降低;-453bp至-387bp区间66bp碱基缺失导致对启动子表达活性的升高,暗示着沉默中激素调控元件对启动子的活性也有一定的影响。为了进一步了解,启动子中分布着不同元件的序列区间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活性,本研究设计了针对木薯KU50组培苗及启动子转基因烟草的处理实验。对MeSSSⅡb在木薯KU50组培苗利用荧光定量PCR进行表达模式分析后,确认MeSSS Ⅱb对乙烯处理、干旱胁迫存在应答活性,并在乙烯处理3h后,在转录水平存在上表达极大值;干旱处理0.5h后,在转录水平存在上表达极大值。通过表达模式分析确认MeSSS Ⅱb对乙烯处理、干旱处理应答活性及响应表达极大值出现时间点后,对转基因烟草进行同样处理,在乙烯处理4h,干旱处理1h取样,通过GUS蛋白酶活性分析启动子活性,发现MeSSSⅡb对乙烯、干旱的应答活性及基本表达活性序列均处于保守的核心启动子区。MeSSSⅡb对乙烯的响应调控不仅仅局限于翻译起始位点上游1566bp序列区间内的调控元件,在更为上游序列区间还存在相应的信号级联调控。MeSSSⅡb启动子中,-387bp至-138bp序列区间内,可能存在未知的干旱胁迫应答调控元件。(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5-05-01)
张莉,印荔,杨见秋,程立宝,李良俊[5](2015)在《莲藕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LrSSS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莲藕品种‘美人红’叶片为试材,利用RACE结合RT-PCR技术克隆得到全长4080 bp的莲藕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LrSSS)cDNA序列(Gen Bank登录号:KP201636),其中开放阅读框3696 bp,编码1231个氨基酸;该序列与甜瓜、葡萄SSS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分别达79%、69%。LrSSS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包含3个典型的碳水化合物结合结构域(CBM_25)和1个淀粉合成酶催化域(Glyco_transf_5)。LrSSS表达分析表明,莲藕根状茎膨大具3节段时,在终止叶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后把叶叶片,终止叶叶柄表达量最少;在根状茎膨大至4节段时,LrSSS在第1、2节段根状茎中表达量较高,在第3、4节段根状茎中表达量较低,表明在第1、2节段根状茎形态基本建成后LrSSS在调控产物转化为淀粉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刘鑫燕,李娟,刘雪菊,张昌泉,顾铭洪[6](2014)在《可溶性淀粉合成酶与稻米淀粉精细结构关系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支链淀粉是稻米淀粉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不同水稻品种间支链淀粉分子聚合度及分支链链长与分布有所不同,从而影响了稻米的品质。本文简要回顾了稻米淀粉的结构及其主要合成酶类,并以可溶性淀粉合成酶为重点,综述了水稻中可溶性淀粉合成酶4个亚家族不同同工型在决定淀粉精细结构中的作用,同时对相关基因的表达等方面也做了论述,旨在为水稻淀粉合成调控及品质改良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曲莹[7](2014)在《粳稻杂种后代胚乳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及同工型基因转录表达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直链淀粉含量(Amylose content, AC)是决定和改良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关键内在因素,对直链淀粉含量的合成及调控机理的研究是改良稻米品质的重要依据。淀粉的合成与积累是一系列酶促反应的结果,参与淀粉合成的酶主要有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 SSS),焦磷酸化酶和淀粉分支酶。其中SSS负责催化转移ADP-葡萄糖上的葡萄糖单元,通过形成新a-1,4糖苷键连接到淀粉分子支链非还原端,从而延伸葡聚糖链。虽然过去对表观数量性状遗传规律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数量性状遗传变异的分子机理方面研究甚少。在本研究选取通过定向选择获得的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具有超亲变异的杂交后代及其亲本作为试验材料,对灌浆过程的淀粉积累特性及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在灌浆过程中的活性变化,基因家族mRNA表达特征等进行研究,分析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遗传变异及表达规律。这些研究结果对明晰水稻杂种后代直链淀粉含量所产生超亲变异及其淀粉品质形成的机理,为进一步探索杂种后代数量性状的超亲遗传机制及更好的创新模式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育种实践指导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胚乳淀粉积累方面,在灌浆过程中,两个组合的亲本及杂交后代的胚乳总淀粉、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积累趋势基本相同,AC高的品种总淀粉含量也高;AC低的后代及亲本积累的AC量始终低于AC高的后代及亲本,胚乳AC合成和积累速度的快慢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比较在灌浆过程中合成和积累的AC量来看,AC高的基因型总是高于其低的基因型,而胚乳支链淀粉主要在灌浆前中期合成和积累,可能是直链淀粉合成的前体。分析灌浆过程中胚乳SSS活性及与淀粉含量的关系表明,SSS活性表现为单峰曲线,在抽穗后17d左右达到峰值。灌浆前期酶活性与AC呈显着正相关,灌浆中后期与AC呈负相关。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含量与酶活性显示正相关,但相关均未达到显着水平;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与籽粒总淀粉含量的关系表现为,灌浆前期两者间呈显着正相关,而灌浆中后期呈不显着地负相关。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mRNA转录表达量变化特点分析显示,在灌浆过程中亲本及后代的胚乳OsSSS I、OsSSS II-1、OsSSS II-3、OsSSSⅢ-1和OOsSSSⅢ-2基因是随籽粒灌浆进程其mRNA转录表达量为单峰曲线,峰值在抽穗后15d左右出现,OsSSSⅣ-2转录表达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而OOsSSS Ⅰ, OsSSSⅡ-3和OsSSSⅢ-2基因mRNA转录表达量在灌浆各时期都比其它基因大;同时是水稻SSS基因家族中表达相对活跃的基因,与淀粉合成密切相关。灌浆15d时,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基因型其SSSⅢ的mRNA转录表达量也高,低的基因型其表达量也低。相关分析表明,胚乳直链淀粉含量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与6种胚乳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mRNA转录表达量关系相同,均表现为与OsSSS I、OsSSSII-3, OsSSSⅢ-2的mRNA转录水平显着正相关,与OsSSSⅡ-1、OsSSSⅢ-1, OsSSSIV-2mRNA转录表达量呈不显着正相关;支链淀粉含量与OsSSS I、OsSSS II-3、OsSSSⅢ-1的mRNA转录表达量呈不显着或显着的正相关,与OsSSS Ⅱ-1、OsSSS Ⅳ-2的mRNA转录表达量呈不显着和显着的负相关。籽粒灌浆过程中参与淀粉合成的关键酶SSS、GBSS、SBE、DBE等各类同工型基因表达量大小和表达时间上的差异以及相互间的作用是无主效基因差异的亲本杂交产生的后代籽粒AC产生遗传变异或超亲变异的分子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苏文丽,向珣朝,徐艳芳,龙小林,康翠芳[8](2014)在《非糯水稻的可溶性淀粉合成酶Ⅱa基因(SSII-3)对稻米淀粉黏滞性谱(RVA谱)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稻米淀粉黏滞性谱(rice starch viscosity,RVA profile)可以比较灵敏地反映不同水稻品种间淀粉的品质差异,其遗传表现及淀粉合成相关基因(starch synthesis-related genes,SSRG)对RVA谱的影响已受到广泛重视。本研究利用籼型(Oryza sativa ssp.indica)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63S和潜力恢复系CG132R,构建的可溶性淀粉合成酶Ⅱa基因(SSII-3)和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基因(Wx)均存在不同等位基因的回交重组自交系作为供试材料,在WxbWxb、WxaWxb和WxaWxa基因型的遗传背景下,研究非糯水稻SSII-3基因对RVA谱特征的影响,并与Wx基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糊化温度与RVA谱中除最高黏度(peak viscosity,PKV)之外的7个特征值显着或极显着相关,其中,与热浆黏度(hot paste viscosity,HPV)、冷胶黏度(cool paste viscosity,CPV)、回复值(consistence,CSV)、消减值(setback,SBV)、峰值时间(peak time,PeT)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与崩解值(breakdown,BDV)、成糊温度(pasting temperature,PT)极显着正相关,说明在非糯水稻中,控制糊化温度的SSII-3基因对RVA谱特征有重要影响,并且SSII-3基因对RVA谱各特征值的影响方向与Wx基因的影响方向相反;(2)SSII-3基因对RVA谱特征值的作用受Wx基因的影响,其中,SSII-3与Wx基因的互作对HPV、CPV、CSV有显着或极显着影响;(3)特征值PT、PeT主要受SSII-3基因的影响。Wx基因是控制RVA谱特征的主效基因,SSII-3基因作为稻米糊化温度的主效基因,是对RVA谱起重要作用的另一个基因,研究Wx基因表达的非糯水稻中,SSII-3基因对RVA谱的影响及其与Wx基因的互作,对于评价稻米的蒸煮与食用品质和选育优质水稻品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曾文丹,罗兴录,郭雅静,袁圣勇,杨鑫[9](2014)在《木薯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II克隆及生物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木薯品种SC124为试材,采用RT-PCR的方法,克隆了木薯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II的全长,并对其进行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基因全长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2 256bp,编码751个氨基酸,通过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该cDNA与基因库中登录的木薯SSII(登录号为:EF667961.1)序列同源性达到99%,但与其它植物的同源性较低,为77%~84%。对木薯SSII多态性分析可知,在木薯基因组内存在等位基因及旁系同源基因。(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4年02期)
曲莹,金正勋,刘海英,徐振华,朱立楠[10](2014)在《粳稻杂种后代胚乳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及同工型基因表达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为选择指标,从东农423×藤系180F2代起连续定向选择培育成的籽粒直链淀粉含量有显着差异的F10后代东农1006(直链淀粉含量为18.82%)、东农1012(直链淀粉含量为7.70%),同样,从系选1号×通769后代中选出东农1001(直链淀粉含量为17.51%)、东农1024(直链淀粉含量为7.40%)比较分析了灌浆过程中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及同工型基因表达量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灌浆不同时期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低的后代及亲本直链淀粉量始终低于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后代及亲本;成熟期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低的亲本和后代籽粒支链淀粉含量均显着高于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高的亲本和后代,抽穗后10d、17d、24d的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与支链淀粉含量间均呈负相关,但相关未达显着水平;抽穗后10d、17d、24d的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与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15**,-0.7554*,-0.5957,与支链淀粉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694,0.5453,-0.0207;在灌浆过程中亲本及后代的胚乳OsSSSⅠ、OsSSSⅡ-1、OsSSSⅡ-3、OsSSSⅢ-1和OsSSSⅢ-2基因随籽粒灌浆进程其mRNA转录表达量逐渐增加,达到峰值后又逐渐下降,呈单峰曲线变化;而OsSSSⅢ-2和OsSSSⅣ-2基因mRNA转录表达量在灌浆各时期都比其他基因大;灌浆不同时期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后代与高亲相比、直链淀粉含量低的后代与低亲相比,既有转录表达量增加的基因,也有降低的基因;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与OsSSSⅠ、OsSSSⅡ-3、OsSSSⅢ-2的mRNA转录表达量正相关,相关达显着水平;与OsSSSⅡ-1、OsSSSⅣ-2的mRNA转录表达量正相关,但相关未达显着水平,与OsSSSⅢ-1的mRNA转录表达量呈负相关,但相关未达显着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14年01期)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中国水仙‘金盏银台’的花芽为实验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NtSSS,开放阅读框1 860 bp,编码620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NtSSS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包含有2个保守基序-淀粉合成酶催化域(Glyco_transf_5)和活性糖基转移域(Glycos_transf_1),其氨基酸序列与凤梨、小兰屿蝴蝶兰和拟兰等单子叶植物较为相似,而与芦笋SSS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NtSSS在中国水仙不同组织器官和花芽分化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NtSSS在花蕾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茎、叶、根和成熟花中的表达量;在花芽分化发育期NtSSS基因的表达量较低,而在花器官发育期表达量较高,显示出NtSSS基因与中国水仙花器官的发育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论文参考文献
[1].苗红霞,孙佩光,刘菊华,金志强,徐碧玉.香蕉果实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MaSSⅢ-1的分子特征与时空表达模式[J].中国农学通报.2019
[2].董建涛,张璐,姚馨婷,胡少红,武丹.中国水仙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NtSSS的克隆和表达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8
[3].关志辉,陈新,王海燕,刘陈,马平安.木薯可溶性淀粉合成酶(MeSSⅡb)启动子克隆及梯度缺失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5
[4].关志辉.木薯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MeSSSⅡb启动子片段缺失分析及核心启动子区间确认[D].海南大学.2015
[5].张莉,印荔,杨见秋,程立宝,李良俊.莲藕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LrSSS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J].园艺学报.2015
[6].刘鑫燕,李娟,刘雪菊,张昌泉,顾铭洪.可溶性淀粉合成酶与稻米淀粉精细结构关系的研究进展[J].植物生理学报.2014
[7].曲莹.粳稻杂种后代胚乳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及同工型基因转录表达特性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4
[8].苏文丽,向珣朝,徐艳芳,龙小林,康翠芳.非糯水稻的可溶性淀粉合成酶Ⅱa基因(SSII-3)对稻米淀粉黏滞性谱(RVA谱)特征的影响[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4
[9].曾文丹,罗兴录,郭雅静,袁圣勇,杨鑫.木薯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II克隆及生物学分析[J].北方园艺.2014
[10].曲莹,金正勋,刘海英,徐振华,朱立楠.粳稻杂种后代胚乳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及同工型基因表达特性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