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抑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抑制,光化学,叶绿素,光合作用,量子,光程,光学。
光抑制论文文献综述
周娜娜,冯素萍,高新生,罗鑫,武耀廷[1](2019)在《植物光合作用的光抑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合作用的光抑制是一种发生在所有植物上的生理胁迫,不仅在强光下发生,在低温、干旱、水淹、盐胁迫、高CO2浓度等环境胁迫下,也会发生。近年来无论是对其本质的认识,还是对其机理的研究都已取得很大进展。本研究概述了光系统I(PSI)、光系统II(PSII)的光抑制机理,对光抑制研究发展的历程进行了回顾,综述了光抑制的防御机制如热耗散、电子传递、活性氧清除机制、光合能力提高等,阐述了光抑制的影响因素包括低温胁迫、光照强度、水分胁迫、盐胁迫及CO2浓度等。最后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5期)
孙金伟,姚付启,张振华[2](2019)在《红松和紫椴叶片暗呼吸及其光抑制性在幼、成树间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叶片暗呼吸是森林碳循环的重要组分,深入分析幼、成树的叶片暗呼吸及其光抑制性的差异,对生态系统总生产力(GPP)的准确估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红松和紫椴)的幼树和成树为研究对象,分别测算不同光照下叶片暗呼吸与无光暗呼吸,比较叶片暗呼吸及其光抑制性在幼、成树间的差异,结合幼、成树叶片生理生态参数的对比,对幼、成树叶片暗呼吸及其光抑制性差异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两个树种幼树叶片光下暗呼吸的值高于成树,在生长季(6—9月),幼树的值比成树高6.8%~39.6%;两个树种幼树叶片暗呼吸光抑制程度低于成树,幼树叶片暗呼吸光抑制性的值比成树低2.5%~14.1%;红松幼、成树间叶片暗呼吸光抑制性的差异总体高于紫椴幼、成树间叶片暗呼吸光抑制性的差异,差值最高可达18.6%;幼树中较高的光下暗呼吸值和较低的光抑制程度可能与最大净光合速率、比叶面积、气孔导度的变化有关,与叶片氮含量的变化无关.(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吕妍,王迪,王志国,王明吉,李栋[3](2019)在《多元热流体激光检测及杂光抑制光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多元热流体组分含量激光在线检测,根据多次反射吸收光谱原理提出了长光程开放光路反射阵列光学池,研究了不同光斑直径下光束发散角和对准误差对多元热流体检测系统接收效率的影响,并且针对高温注汽管道内壁产生的杂散辐射提出一种新型消杂光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反射镜镀膜为银膜,光学窗口材料为熔融石英,多次反射结构的最佳反射次数为40次,有效吸收光程为220 cm;对于不同光斑直径的检测光束,发散角与对准误差的增大对系统接收效率的衰减趋势和衰减幅度基本一致;离轴角为5°时,系统点源透射比(PST)为1. 21×10~(-7)。最后通过高温管道内壁热辐射抑制实验验证了杂光抑制结构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期刊2019年02期)
陈卫,乔延利,孙晓兵,殷玉龙[4](2019)在《基于偏振辐射图融合的水面太阳耀光抑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基于偏振辐射图融合的太阳耀光抑制方法。采用同时偏振成像技术对耀光水面进行偏振测量,获得0°、45°、90°3个方向的偏振辐射图。在耀光受到最强抑制的偏振辐射图中选择残留强耀光区域,计算其Stokes参量,生成区域耀光抑制偏振辐射图。将所选偏振辐射图与区域耀光抑制偏振辐射图融合,进一步抑制耀光强度。室内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抑制耀光,消除图像的饱和像素,获得的融合图的亮度比强度图更加均匀,目标细节和轮廓信息更清晰,目标相对耀光背景的对比度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舟怡[5](2018)在《植物光合作用的光抑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抑制是指光合作用中光合功能下降的现象,当处于低温、高温、干旱等环境中,光抑制就会不断加剧。主要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光抑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究。(本文来源于《山西农经》期刊2018年24期)
王辉,高玉录,于梦,杜远鹏,孙永江[6](2018)在《根灌乙酸及葡萄酒对海水胁迫下葡萄光抑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扩大盐渍化土壤的高效利用方式,提高葡萄在盐渍化土壤上的生长发育质量,探讨乙酸与葡萄酒对15%海水胁迫下葡萄叶片光抑制的影响,为盐渍化土壤葡萄栽培技术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以一年生‘摩尔多瓦’葡萄(‘Moldova’)盆栽苗为试材,定植于直径为20 cm、高度为18 cm的塑料盆内,每盆土和基质的比例为1﹕1,置于日光温室内。培养条件为日均温在25℃左右,温室内透光率不低于自然光照强度的50%,其中最高光强在800μmol·m~(-2)·s~(-1),相对湿度在40%—60%,正常肥水管理至8—10片完全展开叶时,进行海水和外源乙酸处理。进行15%海水浇灌的同时,分别浇灌30 mmol·L~(-1)乙酸、2%葡萄酒,以浇灌清水为对照,每个处理重复5盆,各处理均浇灌3次,每隔2 d浇灌一次,浇灌量为基质持水量的2倍,约1/3的溶液流出,每次浇灌后第2天测定叶绿素荧光指标,处理到第10天后,解析植株取样分析二者对海水胁迫下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15%海水灌溉显着增加了葡萄各器官的MDA含量,显着降低了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其中,与清水对照相比,根、茎、叶中MDA含量分别提高了1.10、0.27、0.41倍,叶绿素含量降低了18.5%,根系活力降低了41.9%,而浇灌30 mmol·L~(-1)乙酸及2%葡萄酒处理显着降低了葡萄各器官中的MDA含量,其中,浇灌乙酸处理的根、茎、叶中MDA含量比海水胁迫分别降低了29.3%、20.6%、15.8%;浇灌葡萄酒处理的根、茎、叶中MDA含量分别比海水胁迫的降低了29.4%、20.2%、25.2%。浇灌乙酸及葡萄酒处理显着提高了葡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其中,根系活力分别比海水胁迫处理的显着提高了68.4%和56.9%,叶绿素含量则分别提高了18.8%和20.3%。叶绿素荧光分析表明,15%海水灌溉导致叶片光系统II(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及最大光氧化P700(P_m)明显下降,其中第3、6、9天的P_m分别比对照下降了5.0%、9.6%、13.0%,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Y(II)逐渐下降,而PSII处可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额Y(NPQ)及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额Y(NO)均逐渐升高,PSI供体端侧抑制程度Y(ND)未发生明显变化,但是PSI受体侧抑制程度Y(NA)逐渐升高,导致PSI的实际光化学效率Y(I)降低。根灌乙酸及葡萄酒可以显着缓解15%海水胁迫,PSII及PSI实际光化学效率显着升高,而用于热耗散的能量分配明显降低,从而提高了葡萄叶片的光合性能,其中以2%葡萄酒处理缓解效果较明显。【结论】根灌乙酸及葡萄酒显着提高15%海水胁迫下葡萄根系活力及叶绿素含量,缓解叶片光抑制程度,从而提高了葡萄对海水胁迫环境下的适应性,研究结果为残次果加工果酒、果渣及醋等的综合利用改良盐渍化土壤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1期)
陈良,周天阳,顾骏飞[7](2018)在《水稻叶片捕光天线大小对光捕获、光抑制、光合电子传递及光能转化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光是植物生长的动力,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然而光系统易受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的光损伤。因此,植物已经进化出诸如非光化学淬灭的各种保护机制,以消散过度吸收的太阳能作为热量;然而,光抑制和NPQ代表了太阳能和光合效率的显着损失,降低了作物的产量潜力,导致光能的浪费、光合效率的降低和产量潜力的下降;【材料与方法】为了提高光能的捕获和光能转化效率,我们在高、低光处理下研究了一个叶色突变体及其野生型的叶绿素含量、光吸收、叶绿体超微结构、捕光复合体蛋白丰度、电子传递、光化学与非光化学猝灭、活性氧的含量等;【结果与分析】实验表明叶色突变体的捕光天线小,吸收的光能少于野生型对照,非光化学猝灭与活性氧含量也较野生型少,但是光系统Ⅱ效率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高于对照,从而光抑制现象缓解,光合作用高于野生型。突变体与野生型对光的响应也不同,高光处理增加突变体叶绿素的合成与光能转化效率,却降低野生型叶绿素含量与光能转化效率。在野生型中,过量的光吸收不仅增加了活性氧的产生和非光化学猝灭,而且增加了冠层温度,导致光合午休现象。植物倾向于过度合成叶绿素,并在其光合做作用中分配大尺寸水稻叶片捕光天线。这些大的天线相对于光系统会吸收过多的光能。这种过剩的光能随后导致高水平ROS的产生或者被NPQ导致热消散,因此浪费光量,从而降低太阳能转换效率。然而,在本研究中,具有较短光收获叶绿素天线尺寸的pg1基因型显示出较低水平的NPQ和ROS产生。光系统Ⅱ效率和ETR在pg1基因型中也很高;【结论】本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减小叶绿素捕光天线分子大小来提高光合与产量潜力,选择具有小尺寸水稻叶片捕光天线可以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减轻光抑制损伤的影响,改善适应水稻生长的阳光高温环境。虽然讨论了生理机制,但是其遗传基础仍然不为人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我们的发现。(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14)
梁英,李玉婷,车兴凯,李月楠,罗蛟[8](2018)在《小麦叶片PSI光抑制对光合电子传递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强光等逆境下光系统活性的下降被称为光抑制。高等植物中光系统I (PSI)和光系统II (PSII)都会发生光抑制。目前PSII光抑制对PSI的影响已被广泛研究,而PSI光抑制对PSII的影响研究较少,这主要是因为没有专一性诱导PSI光抑制的方法。有研究报道,常温频闪光可以较为专一地伤害PSI。本研究发现持续光处理3 h和频闪光处理4 h小麦叶片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降低的幅度相同。当PSII光抑制相同时,频闪光处理叶片的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Y(II)]和非光化学淬灭(NPQ)都明显低于持续光处理叶片,而且只有频闪光处理叶片发生了PSI光抑制。因为两种光处理导致PSII光抑制程度相同,所以叶片光合机构活性的差异主要是由PSI光抑制引起的。PSI光抑制不仅限制PSII向下游的电子传递,而且会使PSII最重要的光保护机制NPQ失活。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持续光处理下Y(II)下降是由PSII反应中心伤害导致的,而频闪光处理下Y(II)降低主要是由PSII反应中心关闭造成的。因此,本研究表明:PSI光抑制会抑制PSII电子向下游的传递,并且抑制NPQ活性,从而加重PSII光抑制。(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孙成华,刘保献,鹿海峰,张大伟,洪姗姗[9](2018)在《细颗粒物(PM_(2.5))主要组分模拟溶液对发光细菌的光抑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NH_4~+、 NO_3~-、SO_4~(2-)及金属等组分在水溶性提取液对发光细菌的光抑制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参照PM_(2.5)样品提取液浓度,模拟配制与3级以上PM_(2.5)样品提取液中主要组分:硫酸盐、硝酸盐、氨盐相同浓度的溶液,同时选取与PM_(2.5)可溶性提取液发光抑制率相关性较强的铅、锌,配制不同浓度级别模拟溶液,测试各单一组分对发光细菌的发光抑制率及其混合溶液对发光细菌的联合影响效应。基于毒性单位法(TU)、相加指数法(AI)和混合毒性指数法(MTI)评价了混合体系联合影响的作用类型。结果表明,与3~6级PM_(2.5)可溶性提取液中硫酸氨、硫酸氢氨、硝酸氨、硫酸锌和硝酸铅浓度相同的模拟溶液对发光细菌的发光没有抑制作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PM_(2.5)主要组分混合体系联合效应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硫酸氨、硝酸氨、硫酸氢氨混合溶液中,对发光细菌的光抑制均为硫酸氢氨的独立作用,硫酸锌与硝酸铅的混合体系,锌和铅对发光细菌的联合影响效应表现为协同,硫酸氨、硝酸氨、硫酸氢氨与硫酸锌、硝酸铅的多元混合体系呈现协同作用。(本文来源于《生态毒理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朱秋立,石磊,魏家华,朱宇,杨汝[10](2018)在《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分配的背景光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高通信速率、实现全天候的空间量子通信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概述了量子保密通信的发展历程及趋势,总结了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分配(QKD)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意义。分析了自由空间QKD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误码来源,讨论了背景光抑制的重要性,对抑制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和对比研究,并对背景光抑制的下一步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探讨。(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8年06期)
光抑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叶片暗呼吸是森林碳循环的重要组分,深入分析幼、成树的叶片暗呼吸及其光抑制性的差异,对生态系统总生产力(GPP)的准确估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红松和紫椴)的幼树和成树为研究对象,分别测算不同光照下叶片暗呼吸与无光暗呼吸,比较叶片暗呼吸及其光抑制性在幼、成树间的差异,结合幼、成树叶片生理生态参数的对比,对幼、成树叶片暗呼吸及其光抑制性差异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两个树种幼树叶片光下暗呼吸的值高于成树,在生长季(6—9月),幼树的值比成树高6.8%~39.6%;两个树种幼树叶片暗呼吸光抑制程度低于成树,幼树叶片暗呼吸光抑制性的值比成树低2.5%~14.1%;红松幼、成树间叶片暗呼吸光抑制性的差异总体高于紫椴幼、成树间叶片暗呼吸光抑制性的差异,差值最高可达18.6%;幼树中较高的光下暗呼吸值和较低的光抑制程度可能与最大净光合速率、比叶面积、气孔导度的变化有关,与叶片氮含量的变化无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抑制论文参考文献
[1].周娜娜,冯素萍,高新生,罗鑫,武耀廷.植物光合作用的光抑制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9
[2].孙金伟,姚付启,张振华.红松和紫椴叶片暗呼吸及其光抑制性在幼、成树间的差异[J].应用生态学报.2019
[3].吕妍,王迪,王志国,王明吉,李栋.多元热流体激光检测及杂光抑制光路[J].中国光学.2019
[4].陈卫,乔延利,孙晓兵,殷玉龙.基于偏振辐射图融合的水面太阳耀光抑制方法[J].光学学报.2019
[5].张舟怡.植物光合作用的光抑制分析[J].山西农经.2018
[6].王辉,高玉录,于梦,杜远鹏,孙永江.根灌乙酸及葡萄酒对海水胁迫下葡萄光抑制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8
[7].陈良,周天阳,顾骏飞.水稻叶片捕光天线大小对光捕获、光抑制、光合电子传递及光能转化效率的影响[C].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8].梁英,李玉婷,车兴凯,李月楠,罗蛟.小麦叶片PSI光抑制对光合电子传递链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2018
[9].孙成华,刘保献,鹿海峰,张大伟,洪姗姗.细颗粒物(PM_(2.5))主要组分模拟溶液对发光细菌的光抑制分析[J].生态毒理学报.2018
[10].朱秋立,石磊,魏家华,朱宇,杨汝.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分配的背景光抑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