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WTO与中国机电企业(论文文献综述)
张霄翔[1](2020)在《RCEP对中日两国机电产品贸易效应的研究》文中指出RCEP作为推动亚太地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一环,对中日两国经贸发展影响较大。并且中日两国作为RCEP成员国中经济总量排名前两位的大国,在RCEP的达成和实施中扮演着重要作用。机电产品贸易在中日间的货物贸易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在RCEP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背景下,该协定的实施将会对中日两国机电产品的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RCEP的实施对两国机电产品的具体影响,不仅有利于推动中日两国机电产品贸易的向更深层次发展,更有利于加快国内机电产业的转型升级。本文主要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内容与框架、研究方法、创新点和不足这五方面。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主要介绍研究所需的相关理论。第三部分是RCEP的相关规则条款对中日两国机电产品贸易影响的理论机制分析,主要是对RCEP的原则、目标和最新协定框架进行介绍,并对具体影响中日两国机电产品贸易的相关规则条款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中日两国机电产品贸易的现状分析。首先分析中日两国机电产业的总体状况。然后根据相关数据具体分析中日两国间机电产品贸易的总体概况和在SITC分类标准下的9个不同章产品的具体情况。最后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贸易竞争力对比以及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日两国机电产品贸易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第五部分是RCEP的签订对中日两国机电产品贸易的影响。从关税降低方面、静态经济效应和动态经济效应这三方面分析RCEP的实际影响。第六部分是政策建议。主要是通过前面的结论从政策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这三方面提出政策性建议,以推动两国在RCEP框架下加强机电产业合作,提升两国的机电产品的竞争力。
余寒[2](2019)在《美国碳约束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 ——基于美国征收碳关税的设想》文中认为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均衡复苏引起了发达国家的普遍担忧,从而引发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美国的科技与低碳标准在后危机时代更为严格。于2009年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规定从2020年起开始对美国进口的高碳产品征收碳关税,这将以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式限制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机电产品作为一种碳排放密集型产品,多年来占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的比重超过50%,美国碳关税的征收将会给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带来严重的成本负担。本文针对美国碳关税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可能的影响进行情景分析和拓展研究,并根据美国征收碳关税的设想提出应对策略和措施建议。本文第一部分分析了美国碳约束发展历程、碳关税的合法性以及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下的碳关税博弈。第二部分分析了中国机电产品的对美贸易现状与中国机电行业完全碳排放强度的历史变化。贸易现状部分先分析了中国机电产品的六国出口市场,进而厘清中美机电产品贸易状况,最后根据HS编码将中对美出口机电产品分为9大类,并进行总量、结构与关税分析。中国机电产品在大量出口的同时,也由于其高能耗、高碳排放而受到进口国碳约束注视。第三部分讨论了美国碳关税的征收标准,对碳关税的出口影响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第四部分首先对中国各类机电产品出口额与美国平均关税税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且引入碳关税和完全碳强度计算了出口损失率;然后利用出口损失率进行碳关税下中国机电产品在美国市场的RCA指数与Rely系数变化分析;最后探究了碳关税下中国机电行业的直接碳排放强度与价格调整策略。根据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在美国碳关税下,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损失率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电气机械及器材、通信设备与计算机等电子产品、交通运输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通用和专用设备,乐器及其零附件存在出口收益率。2.在碳关税下,机电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与依赖度均会下降。3.机电行业为应对碳关税,可从能源、资本与价格的角度优化机电产品的出口结构。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分别从政府、行业协会、行业及产品层面提出了遏制与应对美国碳关税的对策和建议,如中美对话、中国贸易反制、机电行业开放创新、完善碳交易制度等,认为需要充分协调多方职能,使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有效跨越美国碳关税的绿色贸易壁垒。当前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推进我国贸易发展与环境保护双重任务的共同实现。
沈心怡[3](2017)在《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机电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基于华为和海尔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机电产业的对外贸易高速增长以及中国政府实施的“走出去”战略,中国机电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也日益递增。然而,目前学术界对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大都将中国企业视为一个整体,鲜有分行业的针对性研究。其次,近几年来,制度因素成为了学者们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中的热门问题,从知识基础观出发,探究制度与国际化经验对企业OFDI的影响。但是,将母国与东道国制度因素结合讨论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将中国机电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研究,分析母国政府支持、东道国正式制度环境与企业先前国际化经验对中国机电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同时,探索不同动因下,机电企业的进入模式。本研究对于中国机电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有着指导作用。根据探索性的案例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几个命题:当中国机电企业缺乏东道国经验时,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东道国完善的正式制度环境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减少企业对东道国经验的需求。基于市场寻求型的海外市场进入,机电企业的进入模式会根据控制权的高低发生变化,所需控制权高的则选择新建独资,所需控制权低的则选择合资进入,若企业有先前国际化经验,那么选择新建独资可以同时拥有高控制权与低风险;基于战略资产寻求型的海外市场进入,机电企业一般采用多元化进入模式,根据不同的资产需求灵活进入;基于效率寻求型的海外市场进入,机电企业一般采取合资进入,此类进入模式比自建工厂的成本更低,同时可以分享利润和渠道。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政府要充分发挥管理经济的职能,根据东道国正式制度环境的质量不同,给出有针对性的“走出去”政策支持文件;政府要重视知识产权侵权的问题,完善和改进国家知识产权制度;机电企业海外扩张时要符合政府的指导性文件,选择政府偏好的东道国与行业;企业选择东道国及进入模式时要考虑风险因素,尤其是没有国际化经验的中小机电企业,不可一味追求低成本。
周杰,李金叶[4](2016)在《碳关税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双重效应探讨》文中研究表明低碳经济时代,欧美等发达国家基于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和贸易保护目的,提出征收"碳关税"利益诉求,开始新一轮的低碳贸易壁垒,挤压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发展空间。机电产品作为高耗能产品之一,是我国对外出口贸易重点支柱产业,一旦开征"碳关税",这将给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和经济增长带来重大影响。从短期看,征收"碳关税"将给我国机电企业造成抑制效应;从长远看,"碳关税"将给我国机电产业产生积极效应。
孙子明[5](2015)在《日本非关税壁垒对山东省机电产品出口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当今世界,由于经济发展的深化和贸易向着更加自由化的方向发展,歧视性强的关税、进出口配额等传统贸易壁垒已经逐渐地弱化,而如技术、知识产权等的其他隐蔽性强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却逐渐成为当前主要的国际贸易壁垒。日本作为山东省的重要贸易伙伴,利用其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对我省出口日本的机电产品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等许多其他的贸易限制,已经成为影响中日贸易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日本对我省机电产品所设置的非关税壁垒已经对中日贸易的正常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本文深入研究了日本的非关税壁垒,以及其对我省机电产品的出口所造成的具体影响,这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国内外非关税壁垒的方法和成果研究基础之上,本文对非关税壁垒的理论部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重点阐述了非关税壁垒的概念,介绍了非关税壁垒的发展历程和形成的具体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非关税壁垒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走向。本文对山东省遭遇非关税壁垒的现状进行了相对比较完善的分析,然后分析日本的非关税壁垒对于山东省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情况。然后,在官方权威收集数据的基础上使用贸易引力模型分析山东省机电产品对日本出口所受到三种类型贸易壁垒的影响情况。最后的结论是,当前情况下日本的标准壁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省机电产品的对日本的出口。而知识产权、绿色壁垒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省机电产品对日本的出口。最后一部分通过分析我省机电产品在日本屡遭非关税壁垒的原因,从我省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三个不同的层面给出了我省出口机电产品时应对日本非关税壁垒的策略。
洪明顺[6](2013)在《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各国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中国作为最大的机电产品贸易国,机电产品出口遭遇严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遭受巨大的损失。介绍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现状,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阐述产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提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政策建议。
杨光,田泽,冒婷婷[7](2013)在《江苏省机电产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风险的预警及策略》文中认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机电产品出口作为江苏省出口贸易第一大产品,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也最深,本文研究了江苏省机电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及指标,利用2002—2011年间江苏省机电产品的出口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江苏省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并从政策层面和企业角度提出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和建议,以促进江苏省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健康持续发展。
张国强[8](2013)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输欧机电产品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传统关税壁垒和传统非关税壁垒相当程度的弱化,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发展成为贸易保护的主要工具。传统的贸易理论普遍认为,自由贸易在相当大程度上可以增加社会的福利,一个国家单方面的自由贸易活动则能够增加该国社会自身的福利。然而,国际贸易的理论和国际贸易的现实之间往往是存在着明显差异的,当今世界的国际贸易往往是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此消彼长或者并行不悖。自1975年我国与欧共体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欧盟已连续八年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我国也已于2003年开始为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双边贸易额从1975年中欧(欧共体)正式建交的24亿美元,发展到2011年超5000亿美元的贸易额,已为最初规模的200多倍①。然而,近年来世界贸易的巨大不平衡,导致欧盟针对包括中国出口产品在内的国外出口产品出台了种种限制市场进入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在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中,占据比重较大的机电产品受到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尤为严重,如欧盟的WEEE指令、RoHHS指令和ErP指令等。本文介绍了中国对欧机电产品出口的现状,分析了其所遇到的障碍,并比较清晰地看出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输欧机电产品的负面影响。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接着通过建立一个多元回归模型对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输欧机电产品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试图从实证的角度找到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输欧机电产品究竟存在怎样的影响,并给出扩大中国对欧机电产品出口和冲破贸易壁垒限制的政策建议。
刘莉[9](2012)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和进出口贸易额的不断增加,我国的国际贸易地位不断提升,但是在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兴起的背景下,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了我国产品出口,造成了严重损失,对占据我国出口贸易“半壁江山”的第一大类产品——机电产品影响最大。以美国、欧盟、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机电产品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名目繁多,以保护知识产权和生态环境为名的新型技术性贸易壁垒表现更为突出,使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成本大大提高,削弱了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本文对国内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然后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概述,内容包括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特征、表现形式、产生原因以及现状和发展趋势;其次结合我国机电产品对外贸易现状和面临的主要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搜集大量数据的前提下,运用计量经济模型一引力模型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的结论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短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长期具有促进作用;最后在分析我国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突破技术壁垒的对策,以促进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持续、健康发展,从而为我国外贸的良性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齐萍[10](2011)在《欧盟三大绿色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削弱,而绿色壁垒作为一种全新的非关税壁垒,因其隐蔽性强、透明度低以及名义上的合理性等特点,因而受到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青睐。与此同时,随着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垃圾、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等已成为困扰全球的大问题。欧盟WEEE指令、ROHS指令以及EUP指令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虽然欧盟实施这三大绿色壁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电子垃圾对本区域环境和资源的不利影响,但其过高的环保标准却对发展中国家构成了事实上的贸易障碍。机电产品贸易是国际市场最大的行业之一,在世界经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机电产品对欧盟的出口快速增长,出口商品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出口产品的加工深度、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也在不断提高。尽管取得了这些成绩,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却也遭遇了欧盟设置的越来越多的绿色壁垒,尤其是欧盟颁布的WEEE、ROHS以及EUP三大指令,给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造成了重大损失。如何正确看待和应对欧盟这三大“绿色指令”,如何增强我国机电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成功跨越这三大绿色新壁垒,是我国产业界和学术界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因此,本文从理论上探讨绿色壁垒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和特点、一般影响开始,首先系统阐述了欧盟三大“绿色指令”的产生背景、内容、特征和国别效应,然后通过收集整理大量现实数据,客观分析了我国机电产品对欧盟的出口现状及欧盟三大绿色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引力模型的分析方法就欧盟三大绿色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的影响作了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这三大指令在短期内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具有显着的负效应。最后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从政府、企业、行业组织三个角度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WTO与中国机电企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TO与中国机电企业(论文提纲范文)
(1)RCEP对中日两国机电产品贸易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0.1.1 研究背景 |
0.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
0.1.3 研究的现实意义 |
0.2 文献综述 |
0.2.1 关于建立RCEP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
0.2.2 关于中日机电产品贸易现状的研究 |
0.2.3 关于自贸区建立产生的贸易效应的研究 |
0.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0.3.1 研究内容 |
0.3.2 研究框架 |
0.4 研究方法 |
0.5 创新点和不足 |
0.5.1 创新点 |
0.5.2 不足之处 |
1 理论基础 |
1.1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
1.2 关税同盟理论 |
1.3 大市场理论 |
1.4 综合发展战略理论 |
2 RCEP的条款对中日机电产品贸易影响的理论机制分析 |
2.1 RCEP的概述、原则和目标 |
2.1.1 RCEP的概述 |
2.1.2 RCEP的建设原则、目标和内容 |
2.1.3 RCEP的最新协定框架 |
2.2 RCEP的相关规则对中日机电产品贸易影响的分析 |
2.2.1 货物贸易自由化的影响分析 |
2.2.2 投资便利化和自由化的影响分析 |
2.2.3 竞争和经济技术合作的影响分析 |
3 中日两国机电产品贸易的现状分析 |
3.1 中日两国机电产业的总体状况 |
3.1.1 中国机电产业总体状况 |
3.1.2 日本机电产业总体状况 |
3.2 中日两国间机电产品贸易的现状 |
3.2.1 中国与日本机电产品贸易总体概况 |
3.2.2 中国与日本机电产品贸易分类概况 |
3.3 中日两国机电产品贸易关系的分析 |
3.3.1 中日机电产品贸易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
3.3.2 中日机电产品贸易结合度指数 |
3.3.3 中日机电产品贸易竞争力对比 |
3.3.4 中日机电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 |
4 RCEP对中日两国机电产品贸易效应的影响 |
4.1 RCEP对中日机电产品的降税影响 |
4.2 RCEP的签署对两国机电产品贸易的静态经济效应 |
4.2.1 贸易创造效应 |
4.2.2 贸易转移效应 |
4.3 RCEP的签署对两国机电产品贸易的动态经济效应 |
4.3.1 促进竞争效应 |
4.3.2 投资促进效应 |
4.3.3 规模经济效应 |
5 研究结论及对策分析 |
5.1 研究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5.2.1 中日两国政府应积极推进RCEP的签署和实施 |
5.2.2 中日两国机电行业协会加强产业内合作 |
5.2.3 我国机电企业应形成核心竞争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2)美国碳约束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 ——基于美国征收碳关税的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五、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一章 美国的碳约束与碳关税趋向 |
第一节 美国碳约束的产生与发展 |
一、美国第一部碳法与碳交易市场 |
二、美国的碳税与碳关税 |
第二节 碳关税的发展趋向 |
一、碳关税的法理基础 |
二、碳关税的模拟博弈 |
第二章 中国机电产品对美贸易与碳强度 |
第一节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市场与中美贸易概况 |
一、中国机电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 |
二、中美机电产品贸易概况 |
第二节 中国九大类机电产品对美出口现状 |
一、中国机电产品的对美出口总额与关税 |
二、中国机电产品的对美出口贸易结构 |
第三节 中国机电行业的完全碳强度现状 |
一、完全碳强度的基本核算方法 |
二、中国机电行业完全碳强度的变化 |
第三章 美国碳关税的标准与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机制 |
第一节 美国碳关税征收标准的拟定与拓展 |
一、美国碳关税的拟定征收标准 |
二、碳关税标准与工业化累积人均碳排放 |
第二节 美国碳关税对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影响机制 |
一、大国关税模型的局部均衡分析 |
二、效用函数与生产成本函数分析 |
第四章 美国碳关税情景下的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分析 |
第一节 美国碳关税下的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成本测算 |
一、指标选取与模型建立 |
二、统计性描述与面板数据回归 |
三、加征碳关税时的机电产品出口损失率 |
第二节 碳关税下中国机电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变化 |
一、中国机电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变化 |
二、中国机电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依赖度变化 |
第三节 中国机电行业的碳强度与价格调整策略分析 |
一、中国机电行业直接碳强度的回归分析 |
二、中国出口机电产品的价格应调整幅度估算 |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美国碳关税将加重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成本 |
二、碳关税降低中输美机电产品的竞争力和依赖度 |
三、中国机电行业的能源与资本结构亟待优化 |
第二节 对策建议 |
一、加强中美对话,深化碳关税谈判 |
二、反制美国碳关税,实行多元化市场战略 |
三、鼓励机电行业开放创新,管理成本与价格 |
四、借鉴欧美经验,完善我国的碳交易制度 |
五、政府与机电行业协会引导并监管低碳发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3)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机电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基于华为和海尔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2.1 研究方法 |
1.2.2 技术路线与内容框架 |
1.3 创新点与难点 |
1.3.1 研究的创新点 |
1.3.2 研究的难点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机电产品 |
2.1.2 对外直接投资 |
2.2 制度环境 |
2.2.1 制度的概念 |
2.2.2 母国制度因素对OFDI的影响 |
2.2.3 东道国制度因素对OFDI的影响 |
2.3 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 |
2.3.1 基于母国决定因素分析 |
2.3.2 基于东道国决定因素分析 |
2.4 传统及新兴模式下的对外直接投资比较 |
2.4.1 传统及新兴模式下的对外直接投资动机比较 |
2.4.2 传统及新兴模式下的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比较 |
3 中国机电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
3.1 机电产业的国际产业转移历史回顾 |
3.1.1 机电产业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历程 |
3.1.2 中国机电产业的发展历程 |
3.2 中国机电产业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 |
3.2.1 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总量分析 |
3.2.2 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结构分析 |
3.3 中国机电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
3.3.1 中国机电企业市场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
3.3.2 中国机电企业战略资产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
3.3.3 中国机电企业效率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
3.4 中国机电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
3.4.1 国际竞争力理论的简要概述 |
3.4.2 从市场份额衡量我国机电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
3.4.3 从净出口衡量我国机电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
3.4.4 市场份额与净出口的综合分析 |
4 基于华为与海尔的案例研究设计 |
4.1 问题的提出 |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框架 |
4.2.1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经济效应理论 |
4.2.2 母国政府政策的支持 |
4.2.3 东道国正式制度环境 |
4.2.4 基于不同投资动因的进入模式 |
4.2.5 研究框架 |
4.3 基于案例研究的研究设计 |
4.3.1 案例研究方法介绍 |
4.3.2 案例企业选择 |
4.3.3 案例企业的背景信息 |
4.3.4 数据收集 |
4.3.5 数据来源 |
5 案例分析与讨论 |
5.1 母国政府政策支持的影响:华为、海尔案例的发现 |
5.2 东道国完善的正式制度环境的影响:华为案例的发现 |
5.3 基于不同投资动因的进入模式:华为、海尔案例的发现 |
5.3.1 市场寻求型对外投资 |
5.3.2 战略资产寻求型对外投资 |
5.3.3 效率寻求型对外投资 |
5.4 研究结论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建议 |
6.2.1 政府层面 |
6.2.2 企业层面 |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企业案例数据来源 |
致谢 |
(4)碳关税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双重效应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
(一)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额迅速增长 |
(二)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速整体放缓 |
(三) 发达国家仍是拉动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 |
(四) 初步形成“ 贸易主体多元化、 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为主导”的对外贸易结构 |
二、“ 碳关税” 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积极效应 |
( 一) 有利于转变出口增长方式,促进机电产业结构升级 |
( 二) 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优化机电产品出口结构 |
( 三) 有利于机电产品出口“ 高精尖” 化, 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
( 四) 有利于现代服务贸易发展,增加新的就业岗位 |
三、“ 碳关税” 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抑制效应 |
( 一) 增加机电产品出口成本, 减弱机电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
( 二) 压缩机电产品出口规模,降低国际机电产品市场份额 |
( 三) 部分机电生产企业倒闭,失业人数增加 |
( 四) 机电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出口贸易环境趋于恶化 |
四、中国的应对策略 |
( 一) 加快机电企业技术创新,推进机电产业结构升级 |
( 二) 建立我国机电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和认证制度 |
( 三) 开辟新的机电产品市场,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 |
( 四) 扩大国内需求, 实施内需和外贸平衡发展战略 |
( 五) 合理利用WTO规则,规避“ 碳关税”造成的抑制效应 |
(5)日本非关税壁垒对山东省机电产品出口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创新点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综述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3章 日本非关税壁垒及山东省机电产品出口的现状 |
3.1 日本非关税壁垒概况 |
3.1.1 日本非关税壁垒特点 |
3.1.2 日本知识产权壁垒 |
3.2 山东省机电产品出口现状 |
3.3 山东省出口日本机电产品概述 |
3.3.1 山东省与日本贸易现状 |
3.3.2 山东省出口日本机电产品现状 |
3.4 日本针对机电产品进口设置的主要非关税壁垒种类 |
3.5 日本非关税壁垒对山东省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 |
3.5.1 负面影响 |
3.5.2 正面影响 |
第4章 非关税壁垒对山东省机电产品对日本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
4.1 模型的介绍 |
4.2 标准壁垒对山东省机电产品对日本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 |
4.2.1 模型的设定 |
4.2.2 数据的来源 |
4.2.3 实证结果分析 |
4.3 知识产权壁垒对山东省机电产品出口的实证研究 |
4.3.1 模型的设定 |
4.3.2 数据的来源 |
4.3.3 实证结果分析 |
4.4 绿色壁垒对山东省机电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 |
4.4.1 模型的设定 |
4.4.2 数据的来源 |
4.4.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章 我省机电产品遭遇日本非关税壁垒的原因分析 |
5.1 遭遇日本非关税壁垒的外在原因 |
5.1.1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蔓延 |
5.1.2 WTO协议不健全,中国长期徘徊在贸易多边体制外 |
5.2 遭遇日本非关税壁垒的内在原因 |
5.2.1 政府层面 |
5.2.2 行业层面 |
5.2.3 企业层面 |
第6章 山东省机电产品跨越日本非关税壁垒的策略研究 |
6.1 政府层面应对策略 |
6.1.1 充分了解并运用WTO协议和其争端解决机制 |
6.1.2 完善非关税壁垒预警体系 |
6.1.3 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及认证制度 |
6.1.4 加强科研投入,积极引导企业走“绿色”机电之路 |
6.2 行业层面应对策略 |
6.2.1 建立和完善行业技术标准和法规体系 |
6.2.2 建立有效的行业预警机制 |
6.3 企业层面应对策略 |
6.3.1 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品牌意识 |
6.3.2 增强环保意识,积极生产绿色机电产品 |
6.3.3 提高企业相关知识和防范意识 |
6.3.4 开拓日本以外的世界市场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 |
1.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
1. 外在原因。 |
2.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
2. 建立和完善行业标准和法规体系。 |
3. 推动企业认证工作开展。 |
4. 加强行业自律, 规范出口秩序。 |
4. 培育创新能力, 实施多元化战略。 |
5. 增强环保意识, 积极生产绿色机电产品。 |
(7)江苏省机电产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风险的预警及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江苏省机电产品的出口现状、结构及趋势 |
1. 机电产品在江苏出口贸易的地位 |
2. 江苏省机电产品的出口及增长趋势 |
3. 江苏省机电产品的出口结构 |
4. 江苏省机电产品主要出口市场 |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江苏省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 |
1. 机电企业遭受TBT频数迅速增加 |
2. 机电企业遭受TBT的直接损失骤增 |
3. 机电企业应对TBT的成本逐年增加 |
三、江苏机电仪产品TBT应对措施 |
(8)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输欧机电产品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相关研究综述 |
1.4.1 中欧双边贸易结构现状 |
1.4.2 非关税壁垒尤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双边贸易的影响 |
1.4.3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双重性 |
1.4.4 发达国家推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原因 |
1.4.5 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有利有弊 |
1.4.6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 |
1.4.7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量化方法 |
1.5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2章 与本文研究相关的理论及技术性贸易壁垒概述 |
2.1 与本文研究相关的理论 |
2.1.1 产业内贸易理论 |
2.1.2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
2.1.3 战略贸易理论 |
2.2 技术性贸易壁垒概述 |
2.2.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涵义 |
2.2.2 世界贸易组织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界定 |
2.2.3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分类 |
2.3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性质及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 |
2.3.1 政府在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时的角色 |
2.3.2 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设置的简单博弈分析 |
2.3.3 欧盟实施的主要技术性贸易措施 |
第3章 中国对欧机电产品出口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 中欧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1 中欧贸易发展迅速 |
3.1.2 中方顺差金额巨大 |
3.1.3 中国对欧盟贸易依存度增强 |
3.1.4 中欧贸易地位不平衡 |
3.2 中国输欧机电产品概述 |
3.2.1 双边机电产品贸易额稳步增长 |
3.2.2 中欧双边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结构不尽合理 |
3.2.3 对中国输欧机电产品的分类及分析 |
3.3 中国输欧机电产品频频遭遇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 |
3.3.1 欧盟涉及机电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新变化 |
3.3.2 机电产品贸易摩擦成为中欧贸易摩擦的主要方面 |
第4章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输欧机电产品影响的实证分析 |
4.1 计量模型的设定 |
4.2 模型中的变量选定及数据来源 |
4.3 模型运算过程及结果分析 |
4.3.1 多重共线性的判断 |
4.3.2 利用Eviews软件求算特征值、贡献率及主成分 |
4.3.3 将REAP标准化了的stREAP对F1和F2进行回归 |
4.3.4 模型的不足之处 |
4.4 对模型运算结果的经济分析 |
第5章 应对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扩大机电产品对欧出口的政策建议 |
5.1 造成中输欧机电产品遭受贸易技术壁垒的原因分析 |
5.1.1 欧盟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安全与环保消费需求 |
5.1.2 中国输欧机电产品技术水平较低 |
5.1.3 欧盟的认证程序复杂及国内商品技术标准滞后 |
5.2 相关政策建议 |
5.2.1 充分了解并运用WTO协议和其争端解决机制 |
5.2.2 营造良好的国内环境 |
5.2.3 大力鼓励和扶持“高新绿”技术的机电产业发展 |
5.2.4 企业提升自身研发创新能力,实施非价格竞争策略 |
5.2.5 绕开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 |
5.2.6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分散市场风险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宄生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附件 |
(9)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四节 论文结构与主要创新点 |
一、论文结构图 |
二、主要创新点 |
第五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本内容 |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 |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征及特殊表现形式 |
第六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原因 |
一、贸易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不协调 |
二、经济技术水平差距 |
三、消费者需求层次的不同 |
四、传统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严格受限 |
五、WTO及国际公约相关规定给一些国家设置TBT创造了机会 |
第七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 |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 |
第二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
第一节 中国机电产品对外贸易现状 |
一、机电产品出口贸易额 |
二、机电山口产品结构 |
三、机电产品山口贸易方式与主体 |
四、机电产品山口市场 |
第二节 中国机电产品遭遇TBT的现状 |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数量呈增长趋势 |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别分布 |
三、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损火最严重 |
四、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式 |
第三节 中国机电产品面临的主要技术性贸易壁垒 |
一、按地区划分 |
二、按形式划分 |
第四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
一、正面影响 |
二、负面影响 |
第三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检验 |
第一节 TBT的定量分析方法 |
第二节 机电产品出口引力模型构建、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
一、模型构建及变量选取 |
二、样本数据来源 |
第三节 提出假设和变量的二次甄选 |
一、变量甄选 |
二、重新构造引力模型 |
第四节 数据处理 |
第五节 实证结果分析 |
第四章 中国机电产品频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
第一节 中国机电产品频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因 |
一、政府方面的原因 |
二、机电行业原因 |
三、机电企业自身原因 |
第二节 中国机电产品频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外因 |
一、技术壁垒日益苛刻,并与知识产权结合发展 |
二、国际产业价值链的高低端利益分配不合理 |
三、WTO规则和TBT协议的漏洞 |
第五章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选择 |
第一节 政府应对策略 |
一、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的建设 |
二、实施“科技兴贸”和“以质取胜”战略 |
三、“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的措施 |
四、充分利用WTO规则,维护合法权益 |
五、重视人才培养,组织科研进行对策研究 |
第二节 行业协会应对策略 |
一、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搭建桥梁 |
二、建立和完善行业技术标准和法规体系 |
三、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争取主动 |
四、推动企业认证工作开展 |
五、建立行业预警机制 |
六、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出口秩序 |
第三节 机电企业应对策略 |
一、强化标准意识,培育创新能力 |
二、积极主动了解WTO规则和国外TBT动态 |
三、树立全程认证观念,提前做好认证检验工作 |
四、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
五、实施“走山去”战略 |
六、改善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素质 |
七、增强环保意识,积极生产绿色机电产品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欧盟三大绿色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创新之处和难点 |
第2章 绿色壁垒的理论分析 |
2.1 绿色壁垒的内涵 |
2.2 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及特点 |
2.2.1 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 |
2.2.2 绿色壁垒的特点 |
2.3 绿色壁垒产生的原因分析 |
2.3.1 从博弈论角度 |
2.3.2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 |
2.4 绿色壁垒的一般影响效应分析 |
2.4.1 负面效应分析 |
2.4.2 正面效应分析 |
第3章 欧盟三大绿色壁垒概述 |
3.1 欧盟绿色壁垒颁布的背景 |
3.2 欧盟三大绿色壁垒的主要内容 |
3.2.1 WEEE指令 |
3.2.2 ROHS指令 |
3.2.3 EUP指令 |
3.3 欧盟三大绿色壁垒的特征 |
3.3.1 广泛性增强 |
3.3.2 要求日益严格苛刻 |
3.3.3 愈加注重突出环保因素 |
3.4 欧盟三大绿色新壁垒的国别影响效应分析 |
3.4.1 对欧盟成员国的影响效应 |
3.4.2 对非欧盟成员国的影响效应 |
第4章 欧盟三大绿色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 |
4.1 我国机电产品对欧盟的出口现状 |
4.1.1 出口贸易总额逐年上升,增长率波动较大 |
4.1.2 机电产品出口结构改善,高新技术产品比重上升 |
4.1.3 对欧盟的出口市场相对集中 |
4.2 欧盟三大绿色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影响的定性分析 |
4.2.1 欧盟三大绿色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消极影响 |
4.2.2 欧盟三大绿色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积极影响 |
4.3 欧盟三大绿色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影响的定量分析 |
4.3.1 模型介绍 |
4.3.2 指标选取与模型设定 |
4.3.3 数据来源 |
4.3.4 计量结果与经济意义分析 |
第5章 我国机电行业应对欧盟三大绿色新壁垒的对策研究 |
5.1 政府层面 |
5.1.1 建立完善我国相应的环保法规、认证体系和预警机制 |
5.1.2 加大对绿色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
5.1.3 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谈判,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
5.2 企业层面 |
5.2.1 树立环保的绿色理念 |
5.2.2 大力进行科技改造和技术创新 |
5.2.3 开辟机电产品出口新市场 |
5.3 行业协会层面 |
5.3.1 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与咨询服务 |
5.3.2 推广国际标准并制定本行业的技术标准 |
5.3.3 组织企业共同应对中欧机电贸易纠纷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WTO与中国机电企业(论文参考文献)
- [1]RCEP对中日两国机电产品贸易效应的研究[D]. 张霄翔. 辽宁大学, 2020(01)
- [2]美国碳约束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 ——基于美国征收碳关税的设想[D]. 余寒.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3]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机电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基于华为和海尔的案例研究[D]. 沈心怡. 东华大学, 2017(01)
- [4]碳关税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双重效应探讨[J]. 周杰,李金叶. 对外经贸实务, 2016(01)
- [5]日本非关税壁垒对山东省机电产品出口影响研究[D]. 孙子明. 山东大学, 2015(02)
- [6]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问题研究[J]. 洪明顺. 经济研究导刊, 2013(18)
- [7]江苏省机电产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风险的预警及策略[J]. 杨光,田泽,冒婷婷. 江苏商论, 2013(04)
- [8]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输欧机电产品影响的实证研究[D]. 张国强. 华东理工大学, 2013(06)
- [9]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 刘莉. 安徽大学, 2012(10)
- [10]欧盟三大绿色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齐萍. 江苏大学,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