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叶绿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叶绿体,基因组,叶片,衰老,密码子,通量,铁锁。
叶绿体论文文献综述
曹冬梅[1](2019)在《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提取方法、过滤方法、画滤液细线方法,不同配比的层析液和层析方法的改进等几个方面挖掘实验教学的创新点,以期促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来源于《文理导航(中旬)》期刊2019年12期)
高亚芳,刘莹莹,杨从卫,李国栋,钱子刚[2](2019)在《金铁锁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及其系统发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解析金铁锁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确定其在石竹科的系统位置。方法基于二代测序技术IlluminaHiseq平台,对金铁锁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进行组装和注释,并以苋科植物千穗谷为外类群,通过RAxM L 8.2.11软件构建ML系统发育树,分析石竹科属间的亲缘关系。结果金铁锁叶绿体基因组总长为153977bp。LSC和SSC区被2个反向重复区域IRs隔开,其大小分别为84 385、17 526、26 033 bp。除去重复后,共编码109个基因,包含75个PCGs,30个tR NA和4个rR NA基因。总的CG含量为36.5%,IR区(42.4%)GC含量明显高于LSC(34.2%)和SSC(30.1%)区。在系统进化树中,金铁锁与长萼瞿麦互为姊妹类群,且各节点的支持率较高,能够清晰反映属间的亲缘关系。结论本研究对金铁锁叶绿体基因组结构进行了解析,并探讨了石竹科属间系统发育关系,为金铁锁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系统进化等研究提供有效的科学数据。(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22期)
左文明,曾阳,杨春芳,李美雎,李锦萍[3](2019)在《基于高通量技术的唐古特大黄叶绿体全基因组测序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获得野生唐古特大黄叶绿体全基因组信息特征,并对相关物种亲缘关系进行研究。方法本实验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构建了唐古特大黄叶绿体全基因组图谱。结果唐古特大黄基因组大小为161 054 bp,大(LSC)、小(SSC)单拷贝区大小分别为86 441 bp和12 745 bp,反向互补重复区(IR)大小为30 934 bp,共注释叶绿体基因132个,包括88个蛋白编码基因,36个转运RNA基因和8个核糖体RNA基因,其中每个IR区19个。结论选取唐古特大黄在内的7个蓼科物种、4个其他科物种构建系统发育树,形态极其相似的唐古特大黄与掌叶大黄在分子上亲缘关系也最近,但rpl32等基因存在差异位点,对有效区分近缘物种提供新依据。(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22期)
杨贤松[4](2019)在《银杏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体光合能力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田栽培的十年生雌性银杏植株为实验材料,研究自然条件下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体光合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叶绿体的光合能力随叶片的衰老持续下降,总叶绿素含量迅速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而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比值呈上升趋势,在衰老末期较为显着;叶绿体中ATP含量、叶绿体放氧活性、电子传递活性、光合磷酸化活性、Mg~(2+)-ATPase和Ca~(2+)-ATPase的活性均下降,且Ca~(2+)-ATPase活性明显弱于Mg~(2+)-ATPase活性;叶绿体内SOD,POD,APX和CAT四种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衰老后期活性最高,衰老末期四种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同时大幅下降,叶绿体在叶片衰老过程中具有较强活性氧清除的酶促能力.(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佳,曹先梅,刘立云,牛启祥[5](2019)在《镁对槟榔幼苗光合特性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供镁水平对槟榔幼苗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槟榔的平衡施肥矫治技术和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叁叶龄‘热研1号’槟榔幼苗为试材进行了沙培试验。采用1/2MS完全营养液,即对照处理Mg浓度为0.75 mmol/L,缺Mg (–Mg)和高Mg (+Mg)处理分别为不添加Mg和添加Mg 2.25 mmol/L。幼苗生长5个月后,取样测定槟榔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观测叶绿体超微结构。【结果】1)缺镁处理导致槟榔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光系统Ⅱ(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显着降低,而高镁处理组与对照差异不显着;2)缺镁处理槟榔叶片的可溶性糖、蔗糖含量较对照均显着升高,而淀粉含量显着降低;高镁处理组淀粉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但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差异不显着;3)缺镁胁迫致使叶绿体膜解体,基粒片层大部分消失,类囊体片层结构断裂,噬锇颗粒数目增多;高镁处理时叶绿体发生变形,叶绿体膜模糊,基粒片层部分消失,噬锇颗粒和淀粉粒增多。【结论】缺镁胁迫下,槟榔幼苗叶绿体超微结构发生变异,叶绿素合成及碳代谢受阻,光合效率降低,而高镁处理对槟榔叶片的影响显着小于缺镁处理。(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胡晓艳,许艳秋,韩有志,杜淑辉[6](2019)在《酸枣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枣属植物酸枣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探讨影响其密码子使用偏性形成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酸枣叶绿体基因组有效密码子数(N_(ec))为47.72,密码子使用偏性较弱;中性绘图分析和使用的有效密码子数绘图分析(N_(ec)-plot绘图分析)结果表明,酸枣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保守性较高,选择压力对密码子使用的影响较大;最优密码子分析确定UUU、GUA、UCA、ACA、AAU、AGA、GGG等7个密码子为最优密码子;奇偶偏差分析表明,密码子第3位碱基的使用存在偏好性,嘌呤的使用比嘧啶更频繁;基于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的对应性分析表明,酸枣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的影响因素中GC含量影响最大,其他因素也有一定影响。酸枣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的影响因素中,来自外界的选择压力起主要作用,核苷酸组成和其他因素也发挥一定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森林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孝娣,刘凤之,王帅,史祥宾,王宝亮[7](2019)在《氨基酸硒和6-BA对葡萄叶片衰老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日光温室延迟栽培的‘意大利’‘无核白鸡心’2个叶片衰老速度不同的葡萄品种(贝达砧)为试材,分别进行叶面喷施氨基酸硒和6-BA处理,以喷清水为对照,研究喷施氨基酸硒和6-BA对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片外观形态特征、净光合速率、Fv/Fm值、叶绿素含量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为叶片抗衰老技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叶面喷施氨基酸硒和6-BA处理极显着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Fv/Fm值,维持了叶绿体基粒片层和叶绿体膜结构完整度,明显减缓了叶绿体超微结构解体,显着延缓了叶片衰老,完全落叶时间推迟10~15 d,其中叶面喷施6-BA效果更佳;2个品种比较,‘意大利’叶片衰老速度慢于‘无核白鸡心’。综上,叶面喷施氨基酸硒和6-BA有效延缓了叶片衰老进程,延长了叶片生理功能期,可应用于葡萄实际生产中。(本文来源于《中国果树》期刊2019年06期)
昌西,裴悦,胡凡,任苗苗,王彤[8](2019)在《青稞叶绿体基因RNA编辑位点的预测、鉴定与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阐明青稞叶绿体基因组RNA编辑位点的组成与特性,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工具对青稞叶绿体基因的RNA编辑位点进行了预测,结果发现了35个分布于15个基因的编辑位点,所有编辑均为C到U的转换,其中基因ndhB包含的编辑位点数量最多,达9个,这与其他麦类作物相似;进一步利用RT-PCR结合克隆测序,对预测的35个位点进行了实验验证,发现18个编辑位点被证实发生了C到U的编辑;对编辑前后编码蛋白质的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RNA编辑引起了编码蛋白的结构变化,暗示RNA编辑可以造成编码蛋白功能的改变。最后,将青稞叶绿体基因RNA编辑位点与栽培大麦、野生大麦的叶绿体RNA编辑位点进行了比较,发现青稞与栽培大麦的RNA编辑组成完全一样,而野生大麦缺失了 ndhA-563位点,初步印证了大麦的起源进化关系。(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高升华,李宁,王飞,尹延旭,余楚英[9](2019)在《辣椒CaWv基因调控叶绿体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辣椒中与叶绿体形成相关的基因CaWv进行鉴定,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和qRT-PCR技术对其结构、物理性质、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和组织特异性表达等进行分析,通过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技术对其功能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辣椒中CaWv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奠定基础。供试材料为‘遵辣–1’辣椒,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菌株为DH-T1,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菌株为GV3101,载体为pTRV2。利用SlWv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在SGN数据库中筛选辣椒中的同源基因。利用NCBI和Pepperhub数据库以及ProtParam、Clustal Omega和PlantCARE等在线软件对辣椒中的CaWv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分析。测定光和黑暗处理48h后4周苗龄‘遵辣–1’叶片中CaWv的表达水平。利用VIGS技术在‘遵辣–1’中验证CaWv的功能。结果表明:从辣椒中筛选到与SlWv同源性较高的同源基因Capana02g002104,命名为CaWv。其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 065 bp,由4个外显子组成,共编码354个氨基酸,属于硫氧还蛋白家族,其编码蛋白质化学式为C1777H2794N498O551S15,相对分子量约为40.79 kD,等电点为5.44,属于酸性蛋白,不稳定指数为51.31,属于不稳定蛋白;其编码的氨基酸具有3个保守基序。CaWv型蛋白在植物中广泛存在,与调控叶绿体形成的蛋白SlWv(Solyc02g079730.3)和AtECB1(AT4G28590.1)的同源性分别为89.08%和59.26%。该基因的启动子区具有AE-box(AGAAACAA)、ATC-motif(AGTAATCT)、Box4(ATTAAT)、G-box(CACGTC)、ATC-motif(AGTAATCT)、GATA-motif(AAGATAAGATT)、LAMP-element(CTTTATCA)、Sp1(GGGCGG)等光响应顺式作用元件,ABRE(ACGTG)、CGTCA-motif(CGTCA)、TCA-element(CCATCTTTTT)、TGACG-motif(TGACG)等激素响应顺式作用元件。qRT-PCR分析显示,‘遵辣–1’叶片中CaWv表达水平在光处理后上调,黑暗处理后下调,表明其表达受到光周期诱导。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CaWv在辣椒各组织中都有表达,在根和花中表达量较低,在叶片和绿熟期果实中都有较高的表达量,但不受激素和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影响。VIGS技术抑制Ca Wv在‘遵辣–1’中的表达水平,植株出现黄化表型,表明该基因可能调控叶绿体的形成。以上研究结果表明,CaWv可能参与调控辣椒叶绿体的形成,其表达受光周期的调控。该类型蛋白在植物中广泛存在。(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杨世鹏,钟启文,王丽慧,侯志强,孙雪梅[10](2019)在《菊苣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及其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菊苣(CichoriumintybusL.)为药食两用植物,也是良好的饲用牧草。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菊苣叶绿体全基因组测序,通过组装、拼接得到叶绿体基因组全长,并对其组成及系统发育进行分析,旨在丰富菊苣的遗传信息,为研究菊苣的谱系地理和菊苣属植物间的系统进化及亲缘关系提供理论依据。选取种植于青海省西宁市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试验地内长势良好的菊苣品种‘Hera’,选取新鲜叶片,经过液氮速冻后提取RNA,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北京百迈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测序。利用SPAdes v3.6.2进行序列拼接,用Gapcloser和GapFiller进行Gap测定,用GENEIOUS R9软件对基因进行注释,根据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调整基因的相应位置。得到的序列信息和注释结果提交至GeneBank,序列号为MK569377。将GeneBank格式的序列文件上传到OGDRAW,标清叶绿体基因组的IR、LSC和SSC位置。菊苣叶绿体双链环状DNA长152 975 bp,其叶绿体基因组包括1个反向重复区(IRs,50 038 bp)、1个小的单拷贝区(SSC,18 561 bp)和1个大的单拷贝区(LSC,84 376 bp)。叶绿体基因组注释结果表明,菊苣叶绿体基因组包括127个功能基因,包括74个蛋白编码基因、29个tRNA基因和24个r RNA基因。在这些基因中,18个基因(7个蛋白编码基因、7个tRNA基因和4个r RNA基因)在反向重复区重复。此外研究发现15个蛋白编码基因含有1个内含子,另外两个基因(ycf3和clpP)有2个内含子,叶绿体基因组的GC含量为37.3%。从NCBI数据库选取13条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其中包含12种菊科和1种茄科作物叶绿体序列,用MEGA7软件进行比对,通过Neighbour-joining对包含菊苣在内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聚类分析,菊苣与Chrysanthemumboreale、Artemisia frigida聚为一类。(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叶绿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解析金铁锁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确定其在石竹科的系统位置。方法基于二代测序技术IlluminaHiseq平台,对金铁锁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进行组装和注释,并以苋科植物千穗谷为外类群,通过RAxM L 8.2.11软件构建ML系统发育树,分析石竹科属间的亲缘关系。结果金铁锁叶绿体基因组总长为153977bp。LSC和SSC区被2个反向重复区域IRs隔开,其大小分别为84 385、17 526、26 033 bp。除去重复后,共编码109个基因,包含75个PCGs,30个tR NA和4个rR NA基因。总的CG含量为36.5%,IR区(42.4%)GC含量明显高于LSC(34.2%)和SSC(30.1%)区。在系统进化树中,金铁锁与长萼瞿麦互为姊妹类群,且各节点的支持率较高,能够清晰反映属间的亲缘关系。结论本研究对金铁锁叶绿体基因组结构进行了解析,并探讨了石竹科属间系统发育关系,为金铁锁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系统进化等研究提供有效的科学数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叶绿体论文参考文献
[1].曹冬梅.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改进[J].文理导航(中旬).2019
[2].高亚芳,刘莹莹,杨从卫,李国栋,钱子刚.金铁锁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及其系统发育分析[J].中草药.2019
[3].左文明,曾阳,杨春芳,李美雎,李锦萍.基于高通量技术的唐古特大黄叶绿体全基因组测序及应用研究[J].中草药.2019
[4].杨贤松.银杏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体光合能力的变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李佳,曹先梅,刘立云,牛启祥.镁对槟榔幼苗光合特性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
[6].胡晓艳,许艳秋,韩有志,杜淑辉.酸枣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分析[J].森林与环境学报.2019
[7].王孝娣,刘凤之,王帅,史祥宾,王宝亮.氨基酸硒和6-BA对葡萄叶片衰老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国果树.2019
[8].昌西,裴悦,胡凡,任苗苗,王彤.青稞叶绿体基因RNA编辑位点的预测、鉴定与比较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9
[9].高升华,李宁,王飞,尹延旭,余楚英.辣椒CaWv基因调控叶绿体的形成[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10].杨世鹏,钟启文,王丽慧,侯志强,孙雪梅.菊苣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及其特征分析[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