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针刀,运动疗法,颞下颌关节盘,手法复位
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论文文献综述
胡阿特·哈德尔,周伟,帕尔哈提·艾买提,胡娟,王珊[1](2019)在《小针刀联合运动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小针刀联合运动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2组患者均接受健康指导、手法复位、运动训练,实验组同时给予小针刀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比较分析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最大开口度(maximum mouth opening, MMO)、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MRI检查治疗后3、6个月时2组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盘-髁关系。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平均MMO为25.95 mm,治疗结束后增大到38.71 mm,3个月和6个月复诊时平均MMO分别为38.94和38.94 mm;实验组治疗前平均MMO为26.3 mm,联合治疗结束后增大到41.06 mm,3个月和6个月复诊时分别为41.04和41.19 mm。对照组16例患者治疗前VAS为3.93,治疗后降为1.60,3个月、6个月复诊时分别降为1.18、0.62;实验组联合治疗前VAS为4.063,治疗后降为0.80,3个月、6个月复诊时分别降为0.375、0.2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比较,2组患者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及2组间治疗效果有显着差异(P<0.05)。MRI检查提示,2组患者治疗前均诊断为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3个月时,对照组16例患者中,6例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6个月时,3例患者复发为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实验组患者复位后3个月复查时有5例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6个月时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为2例。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颞下颌关节盘-髁关系比治疗前均显着改善(P<0.05),治疗后2组间治疗效果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运动疗法较单纯运动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效果更理想。(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巫家晓,李帅[2](2018)在《曲安奈德咀嚼肌封闭配合手法复位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临床治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研究曲安奈德咀嚼肌封闭配合手法复位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研究方法:临床选取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50例,首诊时给予局部按摩以及曲安奈德咀嚼肌封闭后半小时,手法复位,观察即时开口度,开口型,关节区疼痛;一周后再次给予局部按摩以及曲安奈德咀嚼肌封闭后半小时,手法复位,观察即时开口度,开口型,关节区疼痛;研究结果:即时处理后开口度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口型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区疼痛积分减轻(p<0.05)研究结论:曲安奈德咀嚼肌封闭配合手法复位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王青青,曹正飞,关慧娟,冯翠娟[3](2018)在《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关系特征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性分析及评价颞下颌关节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与关节盘位置正常者的关系间差异。方法电子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收集有关研究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关系特征的文章。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18年5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的提取,根据NOS量表对文章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相关文章,均为病例对照研究,其中双侧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255例(BDDR组),双侧关节盘位置正常者279例(BN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BDDR组患者较BN组的覆、覆盖、L1-MP角大,L1-FH角、U1-L1角小,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间U1-FH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现有研究显示,与关节盘位置正常者相比,双侧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下颌中切牙较为唇倾,上下中切牙夹角较小,覆、覆盖较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许凯,张彬,李克义,孟震[4](2018)在《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治疗伴发下颌偏斜的青少年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治疗伴发下颌偏斜的青少年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采用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治疗伴发下颌偏斜的青少年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11例,均经磁共振检查确诊及判定术后关节盘复位与否。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拍摄照片,比较面型变化,并测量下颌中线偏斜距离,对叁个时间点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磁共振检查确认术后关节盘均复位至理想位置,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下颌中线偏斜距离明显缩短(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面型上看,7例下颌偏斜略有改善,4例轻微偏斜患者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在治疗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伴发下颌偏斜青少年患者的面型。(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九次全科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08-30)
张清彬,邓力,张颖,何霞[5](2018)在《颞下颌关节镜治疗慢性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使用颞下颌关节镜治疗慢性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就诊并被确诊为慢性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取颞下颌关节镜治疗,对照组采取手法复位、颞下颌关节上腔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最大张口度和疼痛VAS评分(0~10分),治疗后进行疗效的比较,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MRI复查盘-髁关系。结果:进行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各时点最大主动张口度及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下颌关节镜治疗慢性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疗效显着,复发率低,创伤小而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九次全科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08-30)
刘乙澍,刘木清,雷杰,傅开元[6](2018)在《髁突形态过小与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髁突发育不良(condylar hypoplasia)指髁突的发育不全或发育不足,表现为髁突的形态、结构正常,但体积减小,可导致咬合及面型的异常。回顾无明确已知病因的单侧髁突形态过小病例,分析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相关症状、体征及关节盘(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08-03)
王青青,冯翠娟,曹正飞,关慧娟[7](2018)在《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牙合关系特征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性的分析及评价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移位与关节盘位置正常者的(牙合)关系间差异。方法:电子检索中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收集有关研究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移位(牙合)关系特征的文章。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18年5月。由两位评价者独立进行资料的提取,根据NOS量表对文章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08-03)
李阳,石涛,卢海滨,王久国[8](2018)在《慢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治疗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慢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以探讨临床治疗效果及进行疗效分析。方法:收治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大连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及颞下颌关节科就诊的慢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发病时间在4个月以上)的病例18例,治疗前常规行CBCT,MRI检查,治疗方法采用理疗,药物治疗,关节腔灌洗,颌垫治疗以及功能训练,以及手术治疗。治疗标准:治愈(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08-03)
范帅,蔡斌,方仲毅[9](2018)在《256例慢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综合物理治疗远期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临床上针对慢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ADDwoR)的治疗涉及多学科的多种手段,美国牙科研究学会建议TMD的治疗应遵循从保守到手术逐步升级的原则。物理治疗作为一种温和、可逆的保守治疗方式,目前正日益受到口腔学界的重视。国内已有研究报道提示物理治疗对慢性ADDwoR疗效良好,然而对治疗后的下颌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08-03)
方仲毅,范帅,蔡斌,徐丽丽,姜鑫[10](2018)在《256例慢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综合物理治疗远期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综合物理治疗改善慢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ADDwo R)患者症状及功能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随访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康复科完成治疗的慢性ADDwo R患者256例(病程为8.4±9.6个月),比较治疗前、治疗后、随访时的症状和功能,包括最大主动开口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下颌功能损害问卷(MFIQ)分值。随访复发频率及复发时的症状。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30.5±4.6个月,患者最大主动开口度随访时>治疗后>治疗前(P<0.05);VAS疼痛评分随访时<治疗后<治疗前(P<0.05);MFIQ分值随访时<治疗后<治疗前(P<0.05)。治疗后直到随访时,82.8%的患者未出现症状复发,14.5%复发,2.7%症状未见好转。37例有症状的复发患者中,70.3%为疼痛,13.5%为开口受限,13.6%为疼痛伴开口受限。结论:综合物理治疗可显着改善ADDWo R患者的疼痛和开口受限症状,改善下颌功能,远期疗效良好。(本文来源于《上海口腔医学》期刊2018年03期)
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研究曲安奈德咀嚼肌封闭配合手法复位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研究方法:临床选取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50例,首诊时给予局部按摩以及曲安奈德咀嚼肌封闭后半小时,手法复位,观察即时开口度,开口型,关节区疼痛;一周后再次给予局部按摩以及曲安奈德咀嚼肌封闭后半小时,手法复位,观察即时开口度,开口型,关节区疼痛;研究结果:即时处理后开口度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口型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区疼痛积分减轻(p<0.05)研究结论:曲安奈德咀嚼肌封闭配合手法复位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效果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论文参考文献
[1].胡阿特·哈德尔,周伟,帕尔哈提·艾买提,胡娟,王珊.小针刀联合运动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效果评价[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9
[2].巫家晓,李帅.曲安奈德咀嚼肌封闭配合手法复位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临床治疗研究[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3].王青青,曹正飞,关慧娟,冯翠娟.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关系特征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8
[4].许凯,张彬,李克义,孟震.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治疗伴发下颌偏斜的青少年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疗效观察[C].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九次全科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5].张清彬,邓力,张颖,何霞.颞下颌关节镜治疗慢性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研究[C].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九次全科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6].刘乙澍,刘木清,雷杰,傅开元.髁突形态过小与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C].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18
[7].王青青,冯翠娟,曹正飞,关慧娟.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牙合关系特征的meta分析[C].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18
[8].李阳,石涛,卢海滨,王久国.慢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治疗的临床研究[C].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18
[9].范帅,蔡斌,方仲毅.256例慢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综合物理治疗远期疗效评价[C].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18
[10].方仲毅,范帅,蔡斌,徐丽丽,姜鑫.256例慢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综合物理治疗远期疗效评价[J].上海口腔医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