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日粮适宜水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能,汶上,水貂,日粮,芦花,生长,水平。
日粮适宜水平论文文献综述
李强[1](2019)在《生长猪日粮适宜可代谢生脂物质(MLS)水平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研究了生长猪日粮可代谢生脂物质(MLS)水平的测定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体外发酵法估算日粮、饲料原料的MLS水平以及不同MLS水平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肉品质的影响,旨在建立猪日粮和饲料原料可代谢生脂物质的测定方法,并在适宜代谢葡萄糖(MG)水平基础上,确定猪可代谢生脂物质(MLS)的需要量,为今后日粮配方的配制提供依据。本论文共分为3个部分:试验一:选择杜×长×大叁元杂交猪18头,体重30 kg左右,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给每头猪饲喂等能、等氮,粗纤维水平分别为3%(日粮Ⅰ组)、4.5%(日粮Ⅱ组)、6%(日粮Ⅲ组)的3种日粮,预饲一周后,给每头猪安装“T”型回肠瘘管以及门静脉、股动脉和肠系膜静脉血管瘘管。待术后恢复正常采食量后,从“T”型瘘管中收集回肠末端食糜,采用外源指示剂法(TiO2),测定粗脂肪的小肠消化率。从肠系膜静脉灌注对氨基马尿酸(PAH),回肠瘘管持续灌注稳定性同位素13C标记的乙酸和丁酸5 h,采集门静脉和股动脉血样。采用动-静脉浓度差法测定乙酸、丁酸门静脉净吸收量。之后进行动物屠宰试验,取猪的大肠组织,采用GC-MS法,测定标记和未标记的乙酸、丁酸的含量,得到乙酸、丁酸大肠肠壁的沉积量,进而计算出大肠乙酸、丁酸的净吸收量。根据脂肪在小肠的吸收量,乙酸、丁酸大肠净吸收量来计算生长猪日粮MLS水平。结果表明:3种日粮的脂肪含量分别为3.24%、2.94%、3.34%。食糜脂肪的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日粮Ⅱ组的食糜脂肪含量最低。生长猪日粮小肠脂肪消化率变化是先上升后下降,日粮Ⅱ组小肠脂肪消化率显着高于日粮Ⅲ组(P<0.05),且日粮Ⅲ组小肠脂肪消化率最低,日粮Ⅰ组与日粮Ⅱ、Ⅲ组小肠脂肪消化率均无显着差异(P>0.05)。3组日粮的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和股动脉处的乙酸浓度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日粮Ⅰ组的乙酸门静脉净吸收量显着高于日粮Ⅱ、Ⅲ组(P<0.05),日粮Ⅱ组与日粮Ⅲ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日粮Ⅰ组的肠壁沉积量显着高于日粮Ⅲ组(P<0.05),日粮Ⅱ组与日粮Ⅰ、Ⅲ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总体来看,随着粗纤维水平的升高,乙酸门静脉净吸收量、肠壁沉积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叁组日粮的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和股动脉处的丁酸浓度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日粮Ⅰ组的丁酸门静脉净吸收量显着高于日粮Ⅱ、Ⅲ组(P<0.05),日粮Ⅱ组与日粮Ⅲ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叁组日粮发酵后丁酸在肠壁的沉积量差异不显着(P>0.05)。丁酸门静脉净吸收量、肠壁沉积量随着粗纤维水平的升高均呈现下降的趋势。日粮Ⅰ组乙酸和丁酸大肠净吸收量显着高于日粮Ⅱ、Ⅲ组(P<0.05),日粮Ⅱ组与日粮Ⅲ组之间的差异不显着(P>0.05)。日粮Ⅰ、Ⅱ组的MLS水平显着高于日粮Ⅲ组(P<0.05),但日粮Ⅰ组与日粮Ⅱ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生长猪3种日粮的可代谢生脂物质水平分别为70.51、68.09、40.58 g/kg。试验二:将试验一中日粮粉碎并过40目筛,作为底物,进行体外模拟“胃-小肠消化”后,将残渣进行烘干粉碎,通过体外发酵产气法,测定发酵产生的乙酸和丁酸的含量,根据试验一中3种日粮的MLS水平与体内产生的乙酸和丁酸含量的关系,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建立体外估测猪日粮MLS值的方法,并通过此方法测定几种常用饲料原料中MLS值。结果表明:体外发酵48h为最佳的发酵时间,此时体外法估算体内大肠乙酸净吸收量的回归方程为:Y=0.3394X+10.751(R2=0.9942),估算大肠丁酸净吸收量的回归方程为:Y=0.1581X-0.1399(R2=0.9226)。4种常用饲料原料经过模拟“胃-小肠”消化后,再进行体外模拟发酵48 h。可得玉米、豆粕、麦麸、大豆皮产生的乙酸量分别为162.75、48.52、20.46、13.42 g/kg,丁酸的量分别为57.98、16.98、21.30、21.84 g/kg。并根据公式估算各原料内源MLS水平分别为63.76、25.70、17.77、16.98 g/kg。试验叁:选择18头体况良好,平均体重28.15±4.51 kg的杜×长×大叁元杂交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饲喂等能、等氮但MLS水平不同的3种日粮。试验期为4周,记录每天的采食量,计算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生长性能试验结束后,对每头猪进行屠宰,分析其胴体品质和肉品质。结果表明:3组试验猪的日均采食量和料肉比均无显着差异(P>0.05)。由于本试验采用限饲的方式,随着纤维水平的增加,日均采食量差异不显着(P>0.05)。日粮Ⅱ组的日增重显着高于日粮Ⅰ组(P<0.05),日粮Ⅰ组与日粮Ⅲ组差异不显着(P>0.05)。料肉比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日粮Ⅱ的料肉比最低。不同MLS水平日粮对生长猪胴体品质的各项指标均无显着影响(P>0.05)。随着粗纤维水平的升高,屠宰率和胴体的长度变化影响都很小,而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日粮Ⅱ组的背膘厚较日粮Ⅰ组增加了 2.5%,比日粮Ⅲ组高7.7%。日粮Ⅱ组的眼肌面积较日粮Ⅰ组增加了 16.3%,比日粮Ⅲ组高37.5%。饲喂不同MLS水平日粮,日粮Ⅰ组的熟肉率显着高于日粮Ⅲ组(P<0.05),而对生长猪肉品质的其他各项指标均无显着影响(P>0.05)。日粮Ⅱ组的肌肉亮度较日粮Ⅰ组增加了 3.7%,比日粮Ⅲ组高7.7%。日粮Ⅱ组的红度较日粮Ⅰ组降低了 7.5%,比日粮Ⅲ组低7.5%。日粮Ⅱ组的黄度较日粮Ⅰ组降低了 11.3%,比日粮Ⅲ组低11.3%。日粮Ⅱ组的饱和度较日粮Ⅰ组增加了 3.6%,比日粮Ⅲ组高7.0%。而屠宰后45min及24h后肌肉的pH值变化差异很小。日粮Ⅱ组的滴水损失较日粮Ⅰ组大幅度增加了53.1%,比日粮Ⅲ组高53.1%。日粮Ⅱ组的大理石评分较日粮Ⅰ组降低了 18.8%,比日粮Ⅲ组低8.4%。日粮Ⅱ组的肌肉嫩度较日粮Ⅰ组降低了 9.5%,比日粮Ⅲ组高16.1%。在本试验条件下,生长猪日粮的可代谢生脂物质水平为68.09 g/kg时,生长猪的生长性能方面表现最好,在猪的胴体品质和肉品质上表现不明显。(本文来源于《武汉轻工大学》期刊2019-06-12)
张玲,孙国波,段修军,顾文婕,王健[2](2018)在《22~42日龄黑羽番鸭日粮适宜代谢能、粗蛋白质、钙和有效磷水平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22~42日龄阶段不同营养水平日粮配方对黑羽番鸭的生长发育及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288只22日龄黑羽番鸭,随机分为9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番鸭,采用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设计,设3个代谢能水平(11.92、12.32、12.72 MJ/kg),3个粗蛋白质水平(16%、18%、20%),3个钙水平(0.6%、0.8%、1.0%)和3个有效磷水平(0.30%、0.45%、0.60%),按照不同营养水平设计B1~B9共9个日粮试验组,通过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测定番鸭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B3组在体重增长、屠宰性能上的营养优势较为明显,其平均末重、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分别为1 556.64g、46.43g/d和2.39,其中平均末重显着高于B1和B9组(P<0.05);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分别为73.43%、64.81%、55.26%和26.56%,表现出了较好的生长发育态势;再结合该组番鸭体尺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说明B3组番鸭日粮营养水平为最佳。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22~42日龄黑羽番鸭日粮营养水平为:代谢能11.92 MJ/kg,粗蛋白质19.25%,钙1.03%,有效磷0.60%。(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8年08期)
袁浩容[3](2018)在《不同生长阶段欧拉型藏系母羊日粮适宜钙、磷水平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研究不同生长阶段欧拉型藏系母羊的日粮适宜钙、磷水平,共分为叁个试验,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分别为:试验一后备期欧拉型藏系母羊日粮适宜钙、磷水平的研究,选用8~10月龄欧拉型后备母羊60只,随机分成12重复组,每个重复组5只母羊,按组分栏。试验设计4种相同钙磷比不同钙、磷水平精料补充料,每3个重复组饲喂一种精料。试验期共70 d,其中预饲期10 d,正饲期60 d。试验结果为,后备欧拉母羊的生长性、血清钙水平不随日粮钙磷水平发生显着影响;对血清磷水平,钙、磷代谢相关激素血清水平产生显着影响(p<0.05),脂代谢指标血清水平产生显着影响;后备欧拉母羊钙表观消化率显着降低(p<0.05),磷表观消化率无显着差异。试验二妊娠后期欧拉型藏系母羊日粮适宜钙、磷水平的研究,选用2~3岁经产欧拉型妊娠后期母羊60只,随机分成12重复组,每个重复组5只母羊,按组分栏。试验共设计4种不同钙、磷水平精料补充料,每3个重复组饲喂一种精料。试验期共70 d,其中预饲期10 d,正饲期60 d。试验结果表明,随妊娠后期母羊的生长性能、血清钙水平不随日粮钙磷水平发生显着影响;对血清磷水平,钙、磷代谢相关激素血清水平产生显着影响;妊娠后期欧拉母羊钙表观消化率显着降低,磷表观消化率无显着差异。试验叁泌乳期欧拉型藏系母羊日粮适宜钙、磷水平的研究,选用1~2岁经产欧拉型泌乳期母羊60只,试验用母羊产羔时间为1个月,产羔时间最大差距不超过5天,,随机分成12重复组,每个重复组5只母羊,按组分栏。试验共设计4种不同钙、磷水平精料补充料,每3重复组饲喂一种精料。试验期共70 d,其中预饲期10 d,正饲期60 d。试验结果为,泌乳期母羊的生长性能、羊血清钙水平不随日粮钙磷水平发生显着影响;对血清磷水平,钙、磷代谢相关激素血清水平产生显着影响;泌乳期欧拉母羊钙表观消化率显着降低,磷表观消化率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青海大学》期刊2018-05-01)
王少琨[4](2018)在《汶上芦花种母鸡日粮能量适宜水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不同能量水平对汶上芦花种母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繁殖性能以及初生雏鸡的影响,建立汶上芦花鸡能量需要量回归方程,确定实际生产条件下汶上芦花鸡的能量需要量,为汶上芦花鸡的饲养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试验一研究日粮能量水平对汶上芦花种母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40周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汶上芦花种母鸡36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分别饲喂能量水平为10.68、10.89、11.10、11.30、11.51 MJ/kg的日粮,其他营养指标保持一致。预试期7 d,试验期35 d。试验期间统计各重复的采食量及产蛋性能,收集鸡蛋测定蛋品质,并采集血清测定血清生化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日粮能量水平对汶上芦花鸡的采食量有显着影响,日粮能量水平超过11.30 MJ/kg时采食量显着降低(P<0.05),平均日代谢能摄入量(ADMEI)随着日粮能量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升高(P<0.05),但超过11.30 MJ/kg时,ADMEI开始降低;2)日粮不同能量水平对汶上芦花鸡产蛋数、产蛋率和平均日产蛋量(ADEM)的影响相似,随着日粮能量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到11.30 MJ/kg时达到最大值,11.51 MJ/kg时反而降低(P<0.05),高能量组(11.30 MJ/kg、11.51 MJ/kg)的平均蛋重要高于低能量组(10.68 MJ/kg、10.89 MJ/kg、11.10 MJ/kg);3)随着日粮能量水平的升高,汶上芦花鸡血液中葡萄糖、甘油叁酯、总胆固醇含量有上升的趋势(P<0.1);4)日粮能量水平对鸡蛋的蛋白高度、蛋黄颜色、哈氏单位和蛋黄比重产生了显着影响(P<0.05),低能组的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都显着高于高能组(P<0.05),蛋黄颜色和蛋黄比重都随着日粮能量水平的升高而显着升高(P<0.05)。试验二研究日粮能量水平与汶上芦花种母鸡繁殖性能和母体效应的关系。在试验一进行到最后一周时,每天对全部试验鸡进行一次人工授精,连续收集最后3天的全部种蛋,并以重复为单位用恒温孵化器孵化。孵化期为21 d。期间统计各重复的受精蛋数、出雏数等,孵化出鸡时,每重复随机选取两只进行采样测定器官指数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日粮能量水平对汶上芦花鸡产蛋总数、合格种蛋数、出雏数产生了显着影响(P<0.05),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日粮能量水平的升高,产蛋总数、合格种蛋数、出雏数逐渐升高,到11.30 MJ/kg时达到最大值,超过11.30 MJ/kg时显着降低(P<0.05),受精率、孵化率受日粮能量水平的影响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0.1),11.10 MJ/kg时为最大值;2)日粮能量水平对汶上芦花鸡后代初生重与器官指数产生了显着影响,其中雏鸡初生重随着日粮能量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升高,高能组与低能组差异显着(P<0.05),10.68 MJ/kg组心脏指数较大,显着高于11.30 MJ/kg组(P<0.05),肝脏指数也是10.68MJ/kg组最大,显着高于10.89 MJ/kg组和11.30 MJ/kg组(P<0.05);3)日粮能量水平对汶上芦花鸡雏鸡的某些血液生化指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11.10 MJ/kg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着高于10.68 MJ/kg组(P<0.05),10.68 MJ/kg组和11.51 MJ/kg组的高密度脂蛋白显着高于11.30 MJ/kg组(P<0.05),而11.10 MJ/kg组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所述,日粮能量水平对汶上芦花种母鸡生产性能与繁殖性能具有显着影响,综合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繁殖性能以及初生雏鸡试验数据结果,拟合汶上芦花鸡能量需要量回归方程:ADMEI=0.88ADG+10.63ADEM+476.40BW~(0.75) ADMEI=1.46ADG+9.79ADQEM+512.68BW~(0.75)根据回归方程,确定实际生产条件下,满足汶上芦花鸡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的适宜日粮能量水平分别为11.29和11.10 MJ/kg。(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8-04-28)
张帅[5](2018)在《汶上芦花种母鸡日粮粗蛋白适宜水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研究日粮不同粗蛋白水平对汶上芦花种母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液生化指标、繁殖性能和后代仔鸡的影响,建立芦花种母鸡粗蛋白质需要的析因模型,确定芦花种母鸡最适宜的蛋白质需要量,并进一步研究不同蛋白质浓度对蛋品质、血液生化指标、繁殖性能以及后代仔鸡的影响,为构建汶上芦花种母鸡饲养标准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试验一研究日粮不同粗蛋白水平对汶上芦花种母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2周龄,体型基本一致的产蛋期汶上芦花种母鸡360只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立5个蛋白质水平梯度,编号为A、B、C、D、E,分别为13%、14%、15%、16%、17%,其他主要营养水平保持一致。试验分为预试验期和试验期两部分,其中预试验期为3d,试验期为28d,试验结果表明:日粮的不同粗蛋白水平显着影响32-36周龄汶上芦花种母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产蛋数、产蛋率(P<0.05),极显着影响日蛋白质摄入量和平均日增重(P<0.01)。日粗蛋白质摄入量随着日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显着增加,采食量随着日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显着增加,到16%粗蛋白质水平时达到最大,粗蛋白质水平达到17%时,采食量则降低。平均体重和代谢体重随着日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在16%水平时,达到最大,之后则减小,16%组与13%组存在显着性差异。平均日增重有着与采食量相同的变化规律。产蛋数、产蛋率和平均日产蛋重都是随着粗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到达一定水平后反而降低,在16%粗蛋白质水平时达到最高,最高的粗蛋白水平并未获得最高的产蛋量、产蛋率和日产蛋重。日粮的不同粗蛋白水平显着影响32-36周龄汶上芦花种母鸡鸡蛋的蛋重和蛋黄颜色(P<0.05)。粗蛋白质水平最低的13%组,蛋重显着低于其他各组。蛋壳硬度和蛋壳厚度随着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在达到一定水平后反而降低。蛋黄颜色在13%水平时达到最大。蛋壳颜色随日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16%时达到最大,17%时反而减小。日粮的不同粗蛋白水平极显着影响32-36周龄汶上芦花种母鸡血清中的尿酸含量(P<0.01),并且随着粗蛋白水平的提高而升高,对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和白蛋白/球蛋白比重没有显着影响(P>0.05)。试验二研究不同粗蛋白水平对汶上芦花种母鸡繁殖性能和后代仔鸡的影响。在试验一第22和23天,对试验的全部汶上芦花种母鸡进行人工授精,第25-27天收集全部种蛋,以重复为单位进行孵化。孵化期为21天。期间统计各个重复的受精蛋数、出雏数等。孵化出鸡后,每个重复随机选取2只测定血液指标和器官指数。其他雏鸡以重复为单位进行饲养,饲养期为14天,统计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肉比。试验结果表明:日粮的不同粗蛋白水平对32-36周龄汶上芦花种母鸡的产蛋总数和繁殖性能没有显着影响(P>0.05)。产蛋数、出雏数、受精率和孵化率方面的最高值基本出现在13%粗蛋白水平附近日粮的不同粗蛋白水平对汶上芦花种母鸡后代仔鸡的初生体重、初生后两周的生产性能、心脏比重、肝脏比重以及肠道比重没有显着影响(P>0.05)。综合日粮的不同粗蛋白水平对汶上芦花种母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繁殖性能以及初生雏鸡的影响,建立汶上芦花种母鸡蛋白质需要的析因模型,确定实际生产条件下汶上芦花种母鸡适宜的蛋白质需要量。ADCPI=0.02ADG+0.22ADEM+4.2BW~(0.75)ADCPI=0.01ADG+0.23ADQEM+4.38BW~(0.75)满足汶上芦花种母鸡32-36周龄最佳生产性能的适宜日粮粗蛋白水平为15.55%。满足汶上芦花种母鸡32-36周龄最佳繁殖性能的适宜日粮粗蛋白水平为14.78%。(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8-04-15)
张玲,王利红,段修军,秦豪荣,李鼎[6](2018)在《43~91日龄黑羽番鸭饲粮适宜代谢能、粗蛋白、钙和有效磷水平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43~91日龄阶段不同营养水平饲粮配方对黑羽番鸭的生长发育以及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288只43日龄黑羽番鸭,随机分为9个处理,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试鸭,采用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设计,设3个代谢能水平(12.32、12.72、13.12 MJ/kg)、3个粗蛋白水平(14%、16%、18%)、3个钙水平(0.6%、0.8%、1.0%)和3个有效磷水平(0.30%、0.45%、0.6%),按照不同营养水平设计C1~C9共9个饲粮试验组。通过饲养试验(49 d)和代谢试验(预试期4 d,正试期3 d)相结合,测定试验鸭的生长性能、肉用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C2组试验鸭的平均日增重最高、耗料增重比最低,体尺发育也表现为体斜长、胸宽、胸深和胫长最大,且与其他组间差异显着或极显着(P<0.05或P<0.01);C2组试验鸭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肉品质等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P<0.05);C2组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分别为88.68%和63.07%,均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或P<0.01),而钙、磷通过营养水平影响表观消化率的互作效应不明显。在本试验条件下,43~91日龄黑羽番鸭饲粮适宜代谢能、粗蛋白、钙、有效磷和总磷水平分别为12.32 MJ/kg、16.10%、0.92%、0.45%和0.68%。(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刘帅[7](2017)在《育成期、冬毛生长期水貂饲粮适宜钙磷水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生长期(分为育成期和冬毛期)的水貂为研究对象,通过配制不同钙、磷水平的水貂饲粮,研究饲粮不同磷水平和钙磷比对生长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胫骨指标及氮、钙磷代谢的影响,以筛选出水貂育成期和冬毛期适宜饲粮钙磷水平,为指导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包括二部分:第一部分:育成期水貂饲粮适宜钙磷水平的研究选取(70±10)日龄体重相近的雌性水貂90只,采用3×3双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9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确定3个磷水平分别为1%,1.4%,1.8%,钙磷比值为1,1.5,2,分别饲喂Ⅰ组(1.02%Ca,0.96%P)、Ⅱ组(1.49%Ca,1.00%P)、Ⅲ组(1.98%Ca,1.01%P)、Ⅳ组(1.47%Ca,1.35%P)、Ⅴ组(2.11%Ca,1.40%P)、Ⅵ组(2.81%Ca,1.40%P)、Ⅶ组(1.83%Ca,1.73%P)、Ⅷ组(2.70%Ca,1.80%P)、Ⅸ组(3.59%Ca,1.80%P)的试验饲粮,正试期60天。结果表明:1)磷水平对育成期水貂末重、平均日增重影响极显着(P<0.01),对平均采食量、料重比影响差异显着(P<0.05)。钙磷比只对育成期水貂平均日增重影响极显着(P<0.01),对末重、料重比影响不显着(P>0.05)。磷与钙磷比对水貂平均日增重交互作用极显着(P<0.01)。Ⅴ组(2.11%Ca,1.40%P)末重、平均日增重最大,料重比最小。2)育成期水貂不同组间蛋白质消化率差异显着,Ⅴ组(2.11%Ca,1.40%P)、Ⅵ组(2.81%Ca,1.40%P)显着高于其他组,Ⅰ组(1.02%Ca,0.96%P)最低(P<0.05)。不同磷水平极显着影响蛋白质消化率(P<0.01),钙磷比对育成期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影响不显着(P>0.05)。脂肪消化率有随钙磷比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二次变化趋势。3)各组间食入氮、粪氮、尿氮差异不显着(P>0.05),氮沉积差异显着(P<0.05),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差异极显着(P<0.01)。粪氮含量有随磷水平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Ⅵ组(2.81%Ca,1.40%P)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最高。钙磷比对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影响极显着(P<0.01)。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有随磷水平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4)各组间粪钙含量、粪磷含量、钙消化率、磷消化率差异极显着(P<0.01),磷水平、钙磷比对育成期水貂粪钙、粪磷、钙消化率、磷消化率影响极显着(P<0.01)。磷水平与钙磷比交互作用显着(P<0.05)。Ⅸ组(3.59%Ca,1.80%P)粪钙、粪磷含量极显着高于其他组(P<0.01)。Ⅵ组(2.81%Ca,1.40%P)钙消化率极显着高于其他组,Ⅶ组(1.83%Ca,1.73%P)磷消化率极显着高于其他组(P<0.01)。5)钙、磷水平升高,血钙含量随之升高(P<0.01),血磷含量随之升高(P<0.01)。磷水平、钙磷比对育成期水貂碱性磷酸酶含量影响极显着(P<0.01)。随着磷水平升高,碱性磷酸酶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差异极显着(P<0.01)。随着钙磷比水平升高,碱性磷酸酶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差异极显着(P<0.01)。结论:从生长性能和氮代谢方面考虑,育成期水貂饲粮磷水平在1.4%~1.8%,钙磷比在1.5~2之间较为适宜。第二部分:冬毛期水貂饲粮适宜钙磷水平的研究选取(130±1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雌性水貂90只,采用3×3双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9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3个磷水平分别为1%,1.4%,1.8%,钙磷比值为1,1.5,2,分别饲喂Ⅰ组(1.03%Ca,0.97%P)、Ⅱ组(1.47%Ca,0.98%P)、Ⅲ组(1.98%Ca,0.99%P)、Ⅳ组(1.45%Ca,1.37%P)、Ⅴ组(2.08%Ca,1.38%P)、Ⅵ组(2.79%Ca,1.38%P)、Ⅶ组(1.81%Ca,1.75%P)、Ⅷ组(2.70%Ca,1.79%P)、Ⅸ组(3.59%Ca,1.80%P)的试验饲粮,正试期77天。结果表明:1)饲粮不同磷水平和钙磷比极显着影响末重、平均日增重,交互作用极显着(P<0.01)。Ⅴ组(2.08%Ca,1.38%P)末重、平均日增重极显着高于其他组(P<0.01)。2)干物质、蛋白质、脂肪消化率有随着钙磷比和磷水平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都在Ⅲ组(1.98%Ca,0.99%P)达到最大后开始降低。3)饲粮不同磷水平和钙磷比对冬毛期水貂食入氮、尿氮、粪氮、氮沉积、净蛋白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影响不显着(P>0.05)。4)随着饲粮中磷水平的增加,粪钙含量随之增加,组间差异极显着(P<0.01);Ⅷ组(2.70%Ca,1.79%P)、Ⅸ组(3.59%Ca,1.80%P)粪钙含量极显着高于其他组(P<0.01);饲粮磷水平极显着提高粪磷排出量(P<0.01);钙磷比为2时粪磷含量最少(P<0.01)。Ⅷ组(2.70%Ca,1.79%P)粪磷含量极显着高于其他组(P<0.01);Ⅲ组(1.98%Ca,0.99%P)粪磷含量极显着低于其他组(P<0.01)。饲粮不同钙磷比极显着影响钙消化率(P<0.01),钙磷比升高,钙消化率升高。Ⅲ组(1.98%Ca,0.99%P)钙消化率极显着高于其他组(P<0.01)。饲粮不同磷水平和钙磷比对磷消化率影响不显着(P>0.05)。5)随着磷水平升高,血钙含量随之升高,差异极显着(P<0.01)。随着钙水平升高,血钙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差异极显着(P<0.01)。随着磷水平升高,血磷含量随之升高,差异极显着(P<0.01)。随着钙水平升高,血磷含量先下降后上升。随着钙磷比水平升高,碱性磷酸酶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差异极显着(P<0.01)。磷水平对冬毛期水貂碱性磷酸酶含量影响不显着,但是有随着磷水平升高,碱性磷酸酶含量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6)组间骨长差异显着(P<0.05)。钙磷比对水貂骨长影响显着(P<0.05),随着钙水平升高,骨重有下降趋势。磷水平、钙磷比对水貂胫骨灰分含量影响不显着(P>0.05)。骨钙含量组间差异极显着(P<0.01),Ⅱ组(1.47%Ca,0.98%P)含量显着高于其他组,Ⅰ组(1.03%Ca,0.97%P)、Ⅸ(3.59%Ca,1.80%P)组含量显着低于其他组。磷水平、钙磷比对水貂骨钙含量影响不显着,但是交互作用极显着(P<0.01)。磷水平、钙磷比对水貂骨磷含量交互作用极显着(P<0.01)。磷水平对水貂骨磷含量影响不显着,钙磷比对水貂骨磷含量影响极显着(P<0.01),随着钙水平升高,骨磷含量有下降趋势。7)饲粮不同磷水平和钙磷比对冬毛期水貂体长、绒长和上楦皮长影响不显着(P>0.05)。饲粮不同磷水平对针长影响不显着(P>0.05),饲粮不同钙磷比对针长影响极显着(P<0.01),钙磷比为1时针长最短。饲粮不同磷水平对针绒比影响不显着(P>0.05),饲粮不同钙磷比对针绒比影响显着(P<0.05)。不同组间针绒比差异显着(P<0.05),Ⅳ组(1.45%Ca,1.37%P)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综合各项指标,从冬毛期水貂生产性能和胫骨指标出发,饲粮磷水平在1%~1.4%,钙磷比在1.5~2之间较为适宜。(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7-05-01)
刘志[8](2016)在《生长期蓝狐饲粮适宜铜水平和铜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蓝狐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动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我国蓝狐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蓝狐养殖国。随着蓝狐养殖业不断发展,蓝狐营养的研究也深入开展,然而目前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蛋白质、氨基酸、能量等方面,微量元素铜的研究报道寥寥无几。铜是蓝狐必需的微量元素,在蓝狐的生长和毛皮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系统开展蓝狐铜营养的研究势在必行。本研究以育成期和冬毛期蓝狐为试验动物,研究了饲粮铜水平、铜源和铜锌互作对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毛皮品质等的影响,确定了蓝狐饲粮中适宜的铜水平和铜源,为科学配置蓝狐饲粮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共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蓝狐饲粮中适宜铜水平的研究育成期阶段: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健康55日龄蓝狐10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蓝狐。5组蓝狐分别饲喂总铜水平为7.89(对照组,基础饲粮)、20.00(Cu20)、40.00(Cu40)、80.00(Cu80)和160.00(Cu160)mg/kg的配合饲粮。预试期7天,正式期60天。结果表明:1)Cu40组蓝狐生长性能最好,其中Cu40组公狐的日增重显着高于Cu160组公狐(P<0.05),料重比显着低于Cu160组公狐(P<0.05);Cu40组母狐的日增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一元二次非线性回归模型预测育成期公狐最大日增重和最适铜水平分别为57.01g和46.73 mg/kg,母狐最大日增重和最适铜水平分别为58.11g和53.41mg/kg。2)Cu40组公狐的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显着高于Cu20和Cu160组公狐(P<0.05),脂肪消化率显着高于其他四组公狐(P<0.05);Cu40组母狐的脂肪消化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随着饲粮铜水平的升高,食入铜、粪铜和铜的沉积极显着增加(P<0.01),但铜的表观消化率却随着铜水平的升高而极显着降低(P<0.01);育成期阶段蓝狐维持铜需要量为0.47 mg/d/kg LW。4)Cu160组蓝狐血清铜浓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Cu160组蓝狐铜蓝蛋白的活性显着高于Cu20蓝狐(P<0.05)。冬毛期阶段:选择健康115日龄蓝狐10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蓝狐。试验的设计同育成期。冬毛期基础饲粮(对照组)含铜量为7.78 mg/kg。试验期为60天。结果表明:1)Cu40和Cu80组公狐和母狐的日增重显着高于对照组公狐和母狐(P<0.05),料重比显着低于对照组公狐和母狐(P<0.05);通过一元二次非线性回归方模型预测冬毛期公狐最大日增重和最适铜水平分别为54.71g和61.41 mg/kg。母狐最大日增重和最适铜水平分别为45.43g和61.97 mg/kg。2)Cu40和Cu80组公狐和母狐的脂肪消化率最高,显着高于对照组蓝狐(P<0.05)。3)随着饲粮铜水平的升高,冬毛期蓝狐食入铜、粪铜和铜的沉积极显着增加(P<0.01),但铜的表观消化率却极显着降低(P<0.01);冬毛期阶段蓝狐维持铜需要量为0.34mg/d/kg LW。4)随着饲粮铜含量的升高,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着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着升高(P<0.05)。5)蓝狐肝铜浓度随着饲粮铜水平的升高而极显着升高(P<0.01);Cu160组血清铜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Cu20组和Cu40组蓝狐(P<0.05);Cu80和Cu160组蓝狐血清铜蓝蛋白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和Cu20组蓝狐(P<0.05);Cu160组蓝狐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Cu20和Cu40组蓝狐(P<0.05)。6)Cu40和Cu160组蓝狐的针毛长度和绒毛长度显着高于cu20和cu80组(p<0.05);cu160组蓝狐的皮张颜色要显着深于对照组蓝狐(p<0.05)。第二部分蓝狐适宜铜源的研究育成期阶段:试验采用2?3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0和100mgcu/kg的硫酸铜(cus)或蛋氨酸铜(cum),两种铜源共用0添加组。基础饲粮中铜含量为14.44mg/kgdm。选择健康55日龄雄性蓝狐75只,随机分成5组,分别饲喂以上五种试验饲粮。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铜显着提高了育成期蓝狐的日增重,并降低了料重比(p<0.05),两种铜源在生长性能各项指标中差异不显着(p>0.05)。2)铜水平的升高显着提高了饲粮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率(p<0.05)。铜的排放随着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升高极显着增加(p<0.01);同等添加水平下,饲喂蛋氨酸铜的蓝狐铜的排放量显着低于饲喂硫酸铜的蓝狐(p<0.05)。3)血清铜蓝蛋白的活性随饲粮铜水平的升高而显着升高(p<0.05)。4)以血清铜蓝蛋白活性作为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斜率比法评估蛋氨酸铜相对于硫酸铜(100%)的生物学利用率为127.91%。冬毛期阶段:试验采用2?4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0、100和150mgcu/kg的硫酸铜(cus)或蛋氨酸铜(cum),两种铜源共用0添加组。基础饲粮中铜含量为15.34mg/kgdm。选择115日龄健康蓝狐105只,随机分成7组,分别饲喂以上七种试验饲粮。结果表明:1)随着铜添加水平的升高,蓝狐的日增重升高,料重比显着降低(p<0.05),两种铜源在生长性能各项指标中差异不显着(p>0.05)。2)饲粮铜的添加提高了干物质和脂肪的消化率(p<0.05),铜的排放量随着饲粮铜水平的升高极显着增加(p<0.01);在同等添加水平下,饲喂蛋氨酸铜的蓝狐铜排放量显着低于饲喂硫酸铜的蓝狐(p<0.05)。4)肝脏铜含量随着铜添加水平的升高而极显着升高(p<0.01);在同等添加水平下,饲喂蛋氨酸铜的蓝狐肝铜浓度要显着高于饲喂硫酸铜的蓝狐(p<0.05);随着饲粮铜水平的升高,毛铜含量极显着升高(p<0.01)。6)以肝脏铜作为指标评估蛋氨酸铜相对硫酸铜的生物学利用率为111.63%。7)随着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升高,肝脏ghr和igf-1基因mrna的表达显着升高(p<0.05)。第叁部分:饲粮铜、锌水平及其互作对蓝狐生产性能的影响育成期阶段:采用2?3+1试验设计,将84只55日龄公狐随机分成7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蓝狐。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铜(30、45和60mg/kg)和锌(40和120mg/kg)配制成试验饲粮,对照组铜、锌添加水平为0mg/kgcu和40mg/kgzn。试验期为75天。结果表明:1)饲喂添加了30mg/kgcu、40mg/kgzn与45mg/kgcu、120mg/kgzn两组蓝狐的平均日增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铜的添加提高了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率(p<0.05);随着铜添加水平的升高,粪铜含量极显着升高(p<0.01);饲粮添加高锌显着提高了蓝狐铜的排放量(p<0.05)。所有测定指标中均未观测到铜锌的互作效应。冬毛期阶段:采用2?4试验设计,铜添加水平分别为0、20、40、60mg/kg,锌添加水平为40和200mg/kg。基础饲粮粮铜锌含量分别为7.89mgcu/kgdm和39.76mgzn/kgdm。试验期为70天。结果表明:1)饲粮铜的添加提高了蓝狐的日增重,降低了料重比(p<0.05);高锌饲粮的料重比显着低于低锌饲粮(p<0.05)。2)饲粮铜、锌的添加均提高了脂肪的消化率(p<0.05);随着铜添加量的升高,铜的排放量极显着提升(p<0.01);饲粮添加高锌显着提高了蓝狐铜的排放量(p<0.05),极显着提高了锌的排放量(p<0.01)。3)随着铜添加量的提升,肝铜含量显着升高(p<0.05),饲粮添加锌有降低肝铜的趋势(p=0.08)。4)铜和锌的添加均提高了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P<0.05),降低了血清丙二醛的浓度(P<0.05)5)铜的添加有增大皮张长度(P=0.09),加深毛色的趋势(P=0.07)。综上所述,育成期阶段蓝狐的适宜铜水平为40 mg/kg,蛋氨酸铜相对硫酸铜的生物学利用率为127.91%;冬毛期阶段蓝狐的适宜铜水平为40~80 mg/kg,蛋氨酸铜相对硫酸铜的生物学利用率111.63%;随着饲粮中铜添加量的升高,蓝狐肝脏GHR和IGF-1基因的mRNA的表达提升;此外饲粮铜的添加能够提高蓝狐的抗氧化性能和毛皮品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6-06-01)
万春孟[9](2016)在《水貂育成期及冬毛期饲粮适宜精氨酸水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研究了饲粮中精氨酸水平以及精氨酸和赖氨酸互作效应对水貂生产性能的影响。通过对生长性能、营养物质利用率、血清生化指标、氨基酸消化率和毛皮品质等指标的测定,系统研究了精氨酸和赖氨酸在水貂体内的消化、吸收以及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影响,确定了水貂饲粮适宜的精氨酸水平、精氨酸和赖氨酸的互作效应,为合理配制饲粮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包括叁部分:第一部分:育成期水貂饲粮适宜精氨酸水平的研究选取(60±3)日龄健康雌性水貂70只,分成7个组,每个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基础日粮精氨酸水平为1.45%,分别给这7组水貂饲喂精氨酸水平为1.45%(Ⅰ组)、1.65%(Ⅱ组)、1.85%(Ⅲ组)、2.05%(Ⅳ组)、2.25%(Ⅴ组)、2.45%(Ⅵ组)和2.65%(Ⅶ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的试验进行7天,正试期的试验进行60天。结果表明:Ⅲ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都比其他各组高,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Ⅲ组水貂的干物质采食量极显着比Ⅰ组水貂高(P<0.01),显着高于Ⅱ和Ⅵ组(P<0.05)。Ⅲ组的干物质排出量显着高于Ⅰ组和Ⅳ组(P<0.05)。Ⅳ组的干物质消化率高于其他各组,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Ⅳ组的蛋白质消化率显着高于Ⅰ组、Ⅱ组、Ⅲ组、Ⅴ组和Ⅶ组(P<0.05)。Ⅳ组的脂肪消化率显着高于Ⅴ组、Ⅵ组和Ⅶ组(P<0.05)。Ⅲ组的食入氮极显着高于Ⅰ组和Ⅱ组(P<0.01),显着高于Ⅴ组和Ⅵ组(P<0.05)。Ⅲ组的粪氮极显着高于Ⅰ组和Ⅳ组(P<0.01)。Ⅲ组的氮沉积极显着的比Ⅰ组和Ⅵ组高(P<0.01),显着比Ⅱ组和Ⅴ组高(P<0.05)。Ⅲ组和Ⅳ组的蛋白质净利用率显着的比Ⅰ组高(P<0.05)。Ⅲ组和Ⅳ组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着的比Ⅰ组高(P<0.05)。Ⅱ组水貂的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赖氨酸消化率显着高于Ⅲ、Ⅳ、Ⅴ、Ⅵ和Ⅶ组(P<0.05),Ⅱ组水貂的天冬氨酸、苏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消化率显着高于Ⅲ和Ⅳ组(P<0.05)。Ⅵ和Ⅶ组水貂的血清中的精氨酸浓度显着高于Ⅰ、Ⅱ和Ⅲ组(P<0.05)。Ⅳ组水貂血清中的总蛋白浓度极显着高于Ⅴ和Ⅶ组(P<0.01),显着高于Ⅰ和Ⅵ组(P<0.05),Ⅲ和Ⅳ组水貂血清中的白蛋白浓度极显着高于Ⅰ、Ⅴ、Ⅵ和Ⅶ组(P<0.01),Ⅳ组水貂血清中球蛋白浓度显着高于Ⅰ、Ⅴ和Ⅶ组(P<0.05)。Ⅳ组水貂血清碱性磷酸酶浓度显着高于Ⅰ、Ⅱ、Ⅴ和Ⅶ组(P<0.05),Ⅳ组水貂血清中乳酸脱氢酶浓度显着高于Ⅰ、Ⅱ、Ⅴ和Ⅶ组(P<0.05),各组水貂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清中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浓度没有显着差异(P>0.05)。Ⅲ组水貂血清免疫球蛋白M浓度显着高于Ⅰ组(P<0.05),Ⅱ、Ⅲ和Ⅳ组水貂血清补体C3浓度显着高于Ⅰ、Ⅴ、Ⅵ和Ⅶ组(P<0.05),各组水貂血清免疫球蛋白A、G和补体C4浓度差异不显着(P>0.05)。由此得出,育成期水貂饲粮精氨酸总水平为1.65%~2.05%时,水貂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氨基酸消化率、氮沉积和血清指标较为理想。第二部分:冬毛期水貂饲粮适宜精氨酸水平的研究本试验选取(150±3)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雌性水貂63只,分成7个组别,每个组别9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基础日粮精氨酸水平为1.70%分别给7组水貂饲喂精氨酸水平为1.70%(Ⅰ组)、1.90%(Ⅱ组)、2.10%(Ⅲ组)、2.30%(Ⅳ组)、2.50%(Ⅴ组)、2.70%(Ⅵ组)和2.90%(Ⅶ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的试验进行7天,正试期的试验进行60天。结果表明:各组水貂末重差异不显着(P>0.05)。Ⅴ组水貂的平均日增重有高于其他各组的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Ⅴ组水貂的料重比显着低于Ⅰ组、Ⅱ组和Ⅲ组(P<0.05)。Ⅳ组水貂的尿氮显着低于Ⅰ组(P<0.05)。Ⅲ组、Ⅳ组水貂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极显着的比Ⅵ组、Ⅶ组高(P<0.01),Ⅳ组水貂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着比Ⅰ组、Ⅱ组高(P<0.05)。Ⅰ组水貂的丝氨酸和赖氨酸消化率显着高于Ⅴ组、Ⅵ组和Ⅶ组(P<0.05)。Ⅵ和Ⅶ组水貂的精氨酸消化率显着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Ⅳ组水貂血清丝氨酸和脯氨酸浓度显着高于Ⅰ组、Ⅱ组、Ⅲ组和Ⅶ组(P<0.05)。Ⅳ组和Ⅴ组水貂血清丙氨酸浓度显着高于Ⅰ组、Ⅱ组、Ⅲ组和Ⅶ组(P<0.05),Ⅵ组水貂血清丙氨酸浓度显着高于Ⅰ组、Ⅱ组和Ⅲ组(P<0.05)。Ⅳ组水貂血清苯丙氨酸浓度显着高于Ⅰ组和Ⅶ组(P<0.05)。Ⅳ组水貂血清精氨酸浓度显着高于Ⅰ组、Ⅱ组、Ⅲ组和Ⅶ组(P<0.05)。Ⅳ组水貂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浓度显着高于Ⅰ组(P<0.05)。Ⅳ组和Ⅴ组水貂血清中的乳酸脱氢酶浓度显着高于Ⅰ组、Ⅱ组、Ⅲ组、Ⅵ组和Ⅶ组(P<0.05)。Ⅳ组和Ⅴ组水貂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M浓度显着比Ⅰ组、Ⅱ组、Ⅲ组、Ⅵ组和Ⅶ组高(P<0.05)。Ⅳ组水貂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G浓度显着高于Ⅰ组和Ⅶ组(P<0.05)。Ⅳ组和Ⅴ组水貂血清补体C4浓度显着比Ⅰ组和Ⅶ组高(P<0.05),Ⅲ组水貂血清补体C4浓度显着比Ⅰ组高(P<0.05)。由此得出,冬毛期水貂饲粮中精氨酸水平为2.30%时,水貂可以获得较好的料重比以及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同时有助于增强水貂的免疫功能。第叁部分:育成期水貂饲粮精氨酸和赖氨酸互作效应的研究本试验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60±3)日龄雌性水貂90只。将90只试验水貂随机分为9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试验采用3×3的试验设计,精氨酸水平分别为1.50%、2.00%和2.50%,赖氨酸水平分别为1.30%、1.80%和2.30%,精氨酸1.50%、赖氨酸1.30%(Ⅰ组),精氨酸1.50%、赖氨酸1.80%(Ⅱ组),精氨酸1.50%、赖氨酸2.30%(Ⅲ组),精氨酸2.00%、赖氨酸1.30%(Ⅳ组),精氨酸2.00%、赖氨酸1.80%(Ⅴ组),精氨酸2.00%、赖氨酸2.30%(Ⅵ组),精氨酸2.50%、赖氨酸1.30%(Ⅶ组),精氨酸2.50%、赖氨酸1.80%(Ⅷ组),精氨酸2.50%、赖氨酸2.30%(Ⅸ组)。结果表明:Ⅶ组水貂的末重显着高于Ⅱ组、Ⅲ组和Ⅳ组(P<0.05),Ⅶ组水貂的平均日增重显着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Ⅶ组水貂的料重比显着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Ⅶ组水貂的干物质采食量显着高于Ⅵ组和Ⅸ组(P<0.05),Ⅱ组水貂的干物质消化率显着高于Ⅷ组(P<0.05),Ⅱ组水貂的蛋白质消化率显着高于Ⅴ组、Ⅵ组、Ⅷ组和Ⅸ组(P<0.05),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水貂的脂肪消化率显着高于Ⅷ组和Ⅸ组(P<0.05)。Ⅱ组水貂血清中的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浓度显着高于Ⅳ组水貂(P<0.05),Ⅶ组水貂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浓度显着高于Ⅰ组和Ⅸ组(P<0.05),Ⅶ组、Ⅷ组和Ⅸ组水貂血清的葡萄糖浓度显着高于Ⅰ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和Ⅵ组(P<0.05),Ⅳ组水貂血清中的尿素氮浓度显着低于Ⅰ组、Ⅱ组、Ⅶ组和Ⅷ组(P<0.05)。Ⅵ组水貂血清中的白蛋白浓度显着高于Ⅰ组、Ⅱ组和Ⅳ组(P<0.05),Ⅰ组、Ⅱ组、Ⅴ组和Ⅶ组水貂血清中的IgA浓度显着高于Ⅷ组(P<0.05),Ⅴ组水貂血清中的IgM浓度显着高于Ⅳ组、Ⅷ组和Ⅸ组(P<0.05)。综合本试验的试验结果,育成期水貂饲粮中精氨酸水平为1.95%~2.28%,赖氨酸水平为1.82%~1.91%时,水貂可以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和免疫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6-06-01)
宋晓雯[10](2016)在《崂山奶山羊育成及泌乳母羊日粮中适宜能量水平(需要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测定了崂山奶山羊育成及泌乳母羊日粮中的适宜能量水平(需要量),旨在为育成期及泌乳期崂山奶山羊的科学饲养及饲养标准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1崂山奶山羊育成母羊能量需要量研究选用6月龄左右、体重(17.43±0.76)kg的崂山奶山羊断奶母羊30只,采用单因素设计试验,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处理10个重复。各组饲喂粗蛋白、粗纤维、钙及磷水平基本一致,消化能(DE)水平分别为10.40MJ/kg、11.47MJ/kg和12.51 MJ/kg的·3种饲粮。定期测定体重、体尺及血清生化指标,并通过消化代谢试验和屠宰试验测定了能量的平衡状况及沉积效率。结果表明:增加饲粮DE水平可以提高崂山奶山羊日增重,加快体尺增长(P<0.05),其胸围、腹围及尻长有显着差异(P<0.05),体高、体长、胸深、胸宽、荐宽、尻高及管围无显着影响(P>0.05)。能量水平对崂山奶山羊血液尿素氮、总胆固醇以及甘油叁酯含量有明显的影响(P<0.05):对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以及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试羊体重随饲粮能量水平的增加呈显着上升趋势(P<0.05):不同能量水平对试羊屠宰率有显着影响(P<0.05),但对胴体净肉率无影响(P>0.05);能量水平为10.40MJ/kg组试羊肝脏、肺脏及肾脏器官指数显着高于12.51MJ/kg组(P<0.05),与11.47MJ/kg组无显着差异(P<0.05)。育成期崂山奶山羊日能量需要量公式为:DE (MJ/d)=0.675 W~(0.75)+0.110ADGME (MJ/d)=0.526 W~(0.75)+0.076ADG式中:DE为消化能需要量(MJ/d), ME为代谢能需要量(g/d),W~(0.75)为代谢体重(kg), ADG为平均日增重(g/d)。2崂山奶山羊泌乳母羊能量需要量研究选用泌乳量(1.80±0.19)kg/d、体重(53.80±1.62)kg的泌乳中期崂山奶山羊2胎母羊30只,采用单因素设计试验,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处理10个重复。分别饲喂日粮蛋白质、纤维、钙及磷水平一致,消化能水平分别为9.7MJ/kg、10.8MJ/kg和11.6 MJ/kg的3种TMR日粮,定期测定体重、采食量、产奶量、乳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能量水平对泌乳期崂山奶山羊的体重及采食量的无影响(P>0.05):随着饲粮中能量水平的增加,其产奶量也显着增加(P<0.05),料奶比呈降低趋势(P<0.05):饲粮能量水平为9.7MJ/kg组试羊的乳脂率的含量显着高于10.8MJ/kg和11.6 MJ/kg组(P<0.05),饲粮能量水平对乳蛋白、乳糖、非脂固形物及灰分无明显影响(P>0.05)。能量水平对崂山奶山羊血液尿素氮、白蛋白、谷草转氨酶、总胆固醇以及甘油叁酯含量有明显的影响(P<0.05);对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以及总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泌乳期崂山奶山羊日能量需要量公式为:DE (MJ/d)=0.487W~(0.75)+0.354ADG+6.120MME (MJ/d)=0.394W~(0.75)+0.312ADG+5.281M。式中:W~(0.75)为代谢体重(kg), ADG为平均日增重(g/d),M为产奶量(kg/d)。(本文来源于《青岛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日粮适宜水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22~42日龄阶段不同营养水平日粮配方对黑羽番鸭的生长发育及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288只22日龄黑羽番鸭,随机分为9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番鸭,采用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设计,设3个代谢能水平(11.92、12.32、12.72 MJ/kg),3个粗蛋白质水平(16%、18%、20%),3个钙水平(0.6%、0.8%、1.0%)和3个有效磷水平(0.30%、0.45%、0.60%),按照不同营养水平设计B1~B9共9个日粮试验组,通过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测定番鸭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B3组在体重增长、屠宰性能上的营养优势较为明显,其平均末重、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分别为1 556.64g、46.43g/d和2.39,其中平均末重显着高于B1和B9组(P<0.05);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分别为73.43%、64.81%、55.26%和26.56%,表现出了较好的生长发育态势;再结合该组番鸭体尺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说明B3组番鸭日粮营养水平为最佳。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22~42日龄黑羽番鸭日粮营养水平为:代谢能11.92 MJ/kg,粗蛋白质19.25%,钙1.03%,有效磷0.6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粮适宜水平论文参考文献
[1].李强.生长猪日粮适宜可代谢生脂物质(MLS)水平的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9
[2].张玲,孙国波,段修军,顾文婕,王健.22~42日龄黑羽番鸭日粮适宜代谢能、粗蛋白质、钙和有效磷水平的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8
[3].袁浩容.不同生长阶段欧拉型藏系母羊日粮适宜钙、磷水平的研究[D].青海大学.2018
[4].王少琨.汶上芦花种母鸡日粮能量适宜水平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8
[5].张帅.汶上芦花种母鸡日粮粗蛋白适宜水平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8
[6].张玲,王利红,段修军,秦豪荣,李鼎.43~91日龄黑羽番鸭饲粮适宜代谢能、粗蛋白、钙和有效磷水平的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18
[7].刘帅.育成期、冬毛生长期水貂饲粮适宜钙磷水平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
[8].刘志.生长期蓝狐饲粮适宜铜水平和铜源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
[9].万春孟.水貂育成期及冬毛期饲粮适宜精氨酸水平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
[10].宋晓雯.崂山奶山羊育成及泌乳母羊日粮中适宜能量水平(需要量)的研究[D].青岛农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