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安全模式建构研究

敬老院安全模式建构研究

李逸祝萍远张美美刘芸吴俊英浙江财经学院浙江杭州310000

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5-0000-01

摘要:随着我国在实行数十年的计划生育,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严峻,我国正面临着未富先老的困局。而养老院的投入不足、管理缺失、制度落后等因素导致一系列机构养老问题的出现。本文以社工视角来探讨建构一个安全的敬老院老年人养老模式。

关键词:养老;老龄化;敬老院安全模式;社工

一、农村敬老院养老存在的问题

(一)老年人自身存在的问题

1.生理上的问题

敬老院中老人的整体身体健康状况一般,大部分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老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等。但很多敬老院不能很好地为这些老人提供服务,长久下来容易使老人疾病恶化,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如老人突然性死亡等事件,导致敬老院不安全性事故的增加。

2.心理上的孤独感

敬老院的老人们除了有生理上的问题外还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他们的不满意大多来自心理层面,有以下几点:第一,老人对敬老院无认同感,他们觉得进入敬老院的都是无子女赡养的老人,自己被子女抛弃了,不能接受敬老院养老这样的模式。第二,生活寂寞。敬老院中娱乐设施不健全,无娱乐项目,敬老院中的老人基本上无活动。第三,生活无望,精神空虚。敬老院中有少部分老人没有亲人或有亲人但常年无人探望,缺少亲人的关爱、朋友的关心。敬老院可以满足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可是很难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这些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子女、老人和敬老院一同合作。

(二)敬老院的设施无法满足老年人需求

敬老院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可敬老院本身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其中包括敬老院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娱乐及医务服务等方面的问题。敬老院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很多敬老院院内没有小卖部、医疗室等设施,导致老人在采购日常生活用品和就医时不方便。调查发现有些敬老院缺乏消防设施、防火通道和防火防疫的相关执照,这是一大安全隐患,一旦出现意外事故必定会造成严重损失。其次还有环境卫生问题,包括院内的环境和老人的个人卫生,敬老院为节省开支而请极少量护工,不能满足老人的个人卫生安全需求,常出现老人久久趟在床上不活动不清洗而生褥疮的现象,疾病应该是防护加治疗的。

(三)服务提供不理想

1.敬老院的经费严重不足。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病有所医,终有所葬”的办院水平得不到有效的财力支持。加之有些地方经济比较落后,财政方面的投入不足以及社会捐助也没有很好响应效果,致使配套设施简陋,服务功能单一,供养人员的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基本没有。

2.管理机制不健全。

由于缺少专业的护理人员,有的院由乡村干部管,在管理上单一化,甚至处于游离状态,很难达到科学化管理,导致老人在思想、生活上都得不到很好的照顾。

(四)社会工作服务欠缺

现有的敬老院中普遍缺少社会工作服务。敬老院中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匮乏,工作人员对待老人缺少情感。敬老院与外界社会联系少,无法很好获取社会帮助与支持。老人不仅需要工作人员在生活上的照顾,更需要在精神情感上的慰藉,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其生活。敬老院需要社会、社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

二、引进社会工作专业技能,提高敬老院服务水平

社会工作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艺术,在西方国家被广泛运用于学校、医院、企业等各种机构和领域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通过社工的社会实践帮助人们解决个人的、群体的和社区的问题,并帮助人们建立满意的人际关系、群体关系和社区关系。因此,如何在敬老院管理过程中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社会工作介入敬老院管理的专业意义

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价值被认为是社会工作的唯一基础或不可缺少的基础(H.Goldstein,1973)。社会工作是以人为本位,以人道主义为基础的,其基本价值观包括:服务、社会公正、个人的尊严和价值、人类关系的重要性、诚信和能力。一方面,在敬老院中建立社工站,吸收各高校的志愿者和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对高校志愿者的活动进行合理规划,并进行一些专业指导,使志愿者的活动与老年人的现实需要联系的更加紧密,使其所做的活动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敬老院作为一个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在社工站内,社会工作者运用社工的专业知识来帮助老人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开展一些具有专业价值理念和技巧的服务,以增强老人们的个人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还可以帮助老人们解决一些心理问题,使其能更好的安度晚年。

社工在老年人工作中所采取的一些理论和模式:(1)帕森斯的功能主义理论。依据这一理论,在老年人的长期照顾方面,一定要注意保持老年人的系统平衡。(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他认为,人的精神是可以被了解的,而人类的知识可以用来减轻人类的痛苦;人类的行为经常会被无意识的因素所控制;童年成长的经历,对成年人的性格、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有助于人们了解“人如何焦虑”这一问题;通过梦的分析,抗拒和移情作用等,我们可以度量出人的无意识功能。(3)建立实质性的信任关系。所谓实质性信任关系是社会工作者(助人者)与受助者建立在沟通理性(哈贝马斯,1994)基础上的合作关系。它是社会工作者切实为求助者着想的关系,这种实质性信任关系的表现可能不像经典的社会工作那么规范,但其实质效率可能是高的。(4)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个体的发展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借用了系统理论的概念———“人在情境中”,即把求助者放在一定的情境中去认识,通过了解求助者所处的环境把握求助者的问题。

(二)建构敬老院社会工作模式的探索

首先,我们将敬老院社会工作定义为:“敬老院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依据专业的理论和方法,在社工和敬老院管理人员的密切配合下,以帮助老年人解决问题为工作重点,为老人提供服务的一种专业活动。”

其次,敬老院的社会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接纳原则、非批判原则、个别化原则、承认原则、理解关怀原则以及保密性原则。

最后,在敬老院社会工作中,我们依据社会工作的三种方法进行展开。社会工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大工作方法。这些工作方法对丰富敬老院生活内容,创新敬老院生活指导与管理方法有很大的启发。详述如下:

1.个案工作方法

老年个案工作是指工作人员与老年人案主相互接受有一定特定目的的一种专业性的工作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老年人案主向工作员袒露自己的心声,工作人员向老年人案主表达愿意协助的意向,同时向案主传递一种新的观念、希望和支持,以提升老年人案主的能力。

2.小组工作方法

小组工作是一种团体活动或经验,是一个过程,一种治疗或援助,具有有持续的互动、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形成某种社会关系、有一定得规则和控制的特征。

3.社区工作方法

邓汉姆认为社区社会工作是一个“有时是的社会接触过程”和“社会工作的方法”,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满足社区需要,调试社区资源;2、协助居民解决问题,培养居民的参与精神,提高居民的自觉能力与合作意识;3、改善社区间与社区小组间的关系,优化社区内的决策机制。”①

从社会学角度看社区是指居住在一定地域中的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因此在敬老院的生活指导与管理工作中,就可以把敬老院当作老年群体的一个社区,提高敬老院管理、教育、服务的整体功能。

注释:

①A.Dunham,TheNewCommunityOrganization,NewYork:ThomaY.CrowelCo.1970,p.4

标签:;  ;  ;  

敬老院安全模式建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