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青年学生犯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年学生,犯罪原因,预防对策
青年学生犯罪论文文献综述
高爽,刘骏龙[1](2018)在《新时期青年学生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年学生犯罪现象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与家庭问题、学校教育、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因此,预防青年学生犯罪需发挥社会防范青少年犯罪的主渠道功能,强化学校预防青年犯罪的主阵地功能,调动家庭教育的调解功能,从而积极预防青年学生的犯罪行为。(本文来源于《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陈俊华[2](2010)在《浅谈青年学生犯罪原因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年学生犯罪现象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在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原因和主观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依靠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等各个方面有机结合的具体对策,积极预防青年学生的犯罪行为。(本文来源于《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李其平[3](2010)在《青年学生犯罪特征、原因及防控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预防青年学生犯罪已经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当下的社会与教育环境中,青年学生犯罪也表现出一些独有的特点。建立青年学生犯罪的防控机制与网络成为应对青年学生犯罪的关键举措。加强对青年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与法制教育是防范青年学生犯罪的内在根本。(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0年11期)
柳文,陈郝昭,向勇[4](2008)在《当前高校青年学生犯罪心理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导致高校青年学生犯罪的原因极其复杂,其中心理因素在高校青年学生犯罪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高校青年学生犯罪心理的形成是社会环境和自身心理背景相互作用的结果,体现个体心理对外界因素积极的、能动的反映,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高校青年学生违法犯罪的个性心理特征使其行为常带有情绪性和盲目性的特点,因他们一般不具备典型的反社会人格,因此,他们的犯罪心理不但可以预防,也较容易在外界积极因素的影响下实行良性转化。(本文来源于《文史博览(理论)》期刊2008年04期)
吕英民[5](2007)在《高校青年学生犯罪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高校青年学生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犯罪率持续增长,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严重社会问题。从犯罪学和社会学角度对青年学生的犯罪特征进行理性分析,探寻其实施犯罪的客观与主观原因,有针对性地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预防系统,是预防和减少青年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07年11期)
王荣珍[6](2007)在《青年文化与高校学生犯罪》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年文化负面因素恶性发展会导致学生犯罪,如过分彰显感性、迷恋时尚、难以融入同辈群体、反规则、自我中心等都是高校学生犯罪的诱因。针对诸多青年文化失调情况,可采取的措施是:加强理性教育、严格学校管理、发展社区教育、摒弃升学教育弊端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本文来源于《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冯丽娜[7](2006)在《网络环境下预防青年学生犯罪教育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成长,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然而,在网络环境下,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青年学生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不仅危害了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也给青年学生自身健康及其家庭带来不幸。随着互联网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影响程度的不断加深,这一问题将日益突出。目前,国内外对网络环境与预防犯罪教育这一课题的研究都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理论性、全面性和系统性。如何利用网络环境去推动青年学生预防犯罪教育的发展,保护受教育对象不受或少受网络中各种消极因素的不利影响,并利用网络中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促进其健康发展,成为当前预防犯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且亟待解决的全新课题。本文通过对网络环境下青年学生犯罪的状况、特点及原因的分析,对网络环境给预防青年学生犯罪带来的影响的分析、及对预防犯罪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分析,系统论述了网络环境下预防青年学生犯罪的教育对策,开创了预防犯罪教育的新局面。这种新局面既要把握网络环境下预防青年学生犯罪教育的脉搏,又要完善网络环境下预防青年学生犯罪教育的体系,更要优化和调控预防青年学生犯罪教育的网络环境,以期为学校预防犯罪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也为构成网络环境下预防青年学生犯罪教育研究提供理论积累,这对进一步做好预防青年学生犯罪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06-03-01)
冯丽娜,高军[8](2005)在《网络社会青年学生犯罪原因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社会条件下,青年学生犯罪现象屡有发生,成为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分析青年学生的犯罪原因,对于探索教育对策、预防犯罪具有重要意义。网络的负面影响和个人对网络负面影响的内在抗拒力分别是青年学生犯罪生成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本文来源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期刊2005年05期)
青年学生犯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青年学生犯罪现象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在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原因和主观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依靠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等各个方面有机结合的具体对策,积极预防青年学生的犯罪行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青年学生犯罪论文参考文献
[1].高爽,刘骏龙.新时期青年学生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
[2].陈俊华.浅谈青年学生犯罪原因及对策[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3].李其平.青年学生犯罪特征、原因及防控机制研究[J].学理论.2010
[4].柳文,陈郝昭,向勇.当前高校青年学生犯罪心理探析[J].文史博览(理论).2008
[5].吕英民.高校青年学生犯罪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7
[6].王荣珍.青年文化与高校学生犯罪[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7].冯丽娜.网络环境下预防青年学生犯罪教育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
[8].冯丽娜,高军.网络社会青年学生犯罪原因浅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