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冠形状论文_杨瑞

导读:本文包含了树冠形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树冠,形状,落叶松,兴安,联立,方程组,指数。

树冠形状论文文献综述

杨瑞[1](2017)在《异质光环境中光皮桦树冠形状的可塑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树冠形状是树木对环境适应能力及生长发育形态的综合表现,是树木生长过程中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异质光环境中树冠形状的可塑性,可为林木的抚育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黔中白云岩山地生长的光皮桦天然林作为研究对象,对孤立木、林缘木和林中木3种不同光环境中的光皮桦树冠形状可塑料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树冠形状指数的变化中,冠长率变化从孤立木、林缘木到林中木均逐渐下降,伸展度的变化表现出同样的变化规律,而圆满度和投影比的变化差异不显着,揭示了光皮桦树冠主要通过减小树冠的长度和宽度,来适应异质光环境的变化,而对圆满度和投影比的变化影响不明显;在树冠表面积指数和体积指数的变化中,其大小差异均未达到显着水平,反映了光皮桦树干的单位地径横断面所需的树冠表面积,单位材积所需的树冠体积受光环境的影响不明显。(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姜立春,潘莹,李耀翔[2](2016)在《兴安落叶松枝条特征联立方程组模型及树冠形状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兴安岭松岭林业局36株天然兴安落叶松2 306个枝条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构建兴安落叶松枝条基径、枝长和角度联立方程组模型系统,同时对比了4种参数估计方法。结果表明,似乎不相关回归过程SUR(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法能够解释模型间误差相关性和降低参数估计值的标准误。该系统拟合和检验精度都表现较好,本文所建立的枝条特征联立方程组模型系统能较好地描述兴安落叶松枝条特征和冠形的变化规律。此外,利用非线性混合模型技术构建了含有林分密度变量的枝条基径、枝长和角度联立方程组模型系统。基于参数估计值的显着性以及精度的提高都表明林分密度对枝条基径、长度、角度和树冠形状变化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潘莹[3](2016)在《基于两种方法的天然兴安落叶松树冠形状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大兴安岭松岭林业局36株天然兴安落叶松2306个枝条数据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直接和间接两种方法进行模拟树冠的生长变化趋势并作出合理的预测。方法一采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构建了兴安落叶松枝条基径、枝长和角度联立方程组模型系统,同时对比了4种参数估计方法。结果表明:SUR (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法能够解释模型间误差相关性和降低参数估计值的标准误。该系统拟合和检验精度都表现较好,本文所建立的枝条特征联立方程组模型系统能较好的描述兴安落叶松枝条特征和冠形的变化规律。此外,利用非线性混合模型技术构建了含有林分密度变量的枝条基径、枝长和角度联立方程组模型系统。基于参数估计值的显着性以及精度的提高都表明林分密度对枝条基径,长度、角度和树冠形状变化都有显着影响。方法二采用四种生长方程(逻辑斯蒂方程(Logistic), Weibull方程,理查德方程(Richard),单分子式方程(Mitcherlich))构建树冠半径的模型,同时对比了4种模型的拟合和检验结果。结果表明:在4种模型中,利用单分子方程(Mitcherlich)建立的多因子树冠半径模型拟合和检验结果都表现良好,更适合模拟树冠形状并对树冠半径的变化做出合理的预测。此外,利用随机参数与林分密度变量的相关性将林分密度变量引入到利用单分子式建立的多因子树冠半径模型中,构建含有林分变量的树冠曲线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反映冠内枝条生长变化对树冠半径的影响,更能反映林分指标变化对树冠半径的影响。依据模型的拟合和检验结果,引入林分变量的多因子树冠半径模型被选为最优模型并绘制冠形曲线。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具体应用要依据实际情况。(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6-04-01)

刘易成[4](2015)在《基于泛函极值问题的树冠形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培养工科研究生学习泛函分析课程的兴趣,激发利用泛函分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能,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将树冠形状的刻画问题中的建模过程细化、简化,提炼成适合研究生课堂教学的教学案例.这种体现数学思维过程的案例可激发研究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培养自主思考的创新能力.(本文来源于《大学数学》期刊2015年03期)

刘大为,谢方平,李旭,王小龙,梅婷[5](2014)在《非精确条件下柑橘树树冠形状与采摘平台适应性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少采摘平台作业移动次数,尽可能使其适应树冠形状,扩大采摘面。以柑橘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采集的照片进行分析处理,从不同成像方位和树高节点解析了样本树体树冠形状,建立了柑橘树冠形曲线数学模型,分析了柑橘树在目前种植管理模式下,树冠半径、冠幅等参数的变化趋势,讨论得出了适合柑橘园采摘平台作业的部分设计参数:升降高度应选取在0.5~1.0 m区间内、外形尺寸参考1.5 m×1.2 m、最小转弯半径应不超过2.0 m。(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尹高飞,柳钦火,李静,曾也鲁,徐保东[6](2014)在《树冠形状对孔隙率及叶面积指数估算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叶片在树冠尺度的聚集是森林场景中的重要聚集形式,模型中常假设树冠为规则的几何形体(椭球、圆锥、圆锥+圆柱等)。对树冠形状归属进行判断时界限并不明显,从而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本文首先扩展了Nilson的森林孔隙率模型,使其适用于椭球、圆锥、圆锥+圆柱等3种常见形状的树冠,并基于该模型分析了孔隙率、聚集指数对树冠形状的敏感性。同时,本文还分析了树冠形状对叶面积指数(LAI)地面间接测量精度的影响。基于不同形状树冠的模拟数据分析发现,树冠的体积、投影面积是树冠形状产生作用的主要因子,在冠层底部椭球形树冠和圆锥+圆柱形树冠的平均孔隙率、聚集指数都非常接近,而圆锥形树冠与两者存在较大差异。树冠形状的错误设置在极端情况下可导致估算的真实LAI误差超过25%。(本文来源于《遥感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覃阳平,张怀清,陈永富,蒋娴,李永亮[7](2014)在《基于简单竞争指数的杉木人工林树冠形状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湖南省株洲市攸县黄丰桥国有林场杉木中龄林为研究对象,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以单木大小、单木竞争指标为自变量,冠幅、冠长为因变量的函数估算模型,实现林木树冠形状的模拟。研究结果显示:在杉木树冠形状模拟时,与竞争有关的冠幅模型、冠长模型的判定系数R2分别为0.771、0.872,显着高于与竞争无关的冠幅模型、冠长模型的调整的判定系数0.729、0.811,这说明竞争对树冠生长影响的作用是显着的。(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4年03期)

姜石磊[8](2012)在《黑龙江省主要针叶树种树冠形状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树冠的形状并不是单调变化的,树冠半径也并不是简单地随着树冠的深度增加而增大。本文以孟家岗林场及穆棱林业局的不同年龄、不同密度及不同立地条件的红松、落叶松及云冷杉林为研究对象,基于35块标准地的131株标准木的枝解析数据建立了各树种的冠形数据库,分析各树种的相对冠形数据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发现针叶树种的树冠冠形并不是简单的单调变化,树冠半径往往在树冠中下部达到最大,而在树冠最顶端和最低端的树冠半径为零,其冠形曲线应该是一条带有拐点的曲线,针对这一特点,本文构建了带有拐点参数的连续的分段函数模型来模拟树冠形状曲线,并利用SAS9.1统计软件对各树种的备选模型分别进行拟合,并分析比较各模型的拟合结果,选出了各树种冠形模型的最优模型均为分段抛物线模型,模型各参数估计结果良好,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都很高,文中所建模型,可以合理的描述红松、落叶松及云冷杉的树冠形状及其变化规律。利用选出的拟合效果最好的分段抛物线模型旋转求积来计算树冠的体积。基于每株标准木的冠形数据分别拟合各树种的单株树木的冠形曲线方程,并计算相应的积分,求出各自的树冠体积,与体积的基准值做比较,计算相对误差来作为计算体积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红松大部分的相对误差分布在5%-10%的水平,而落叶松和云冷杉的相对误差则集中分布在10%以下,因此,用分段抛物线模型积分求得的树冠体积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本文所建的分段抛物线模型能够精确的拟合树冠形状。(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2-04-01)

韩国君[9](2006)在《城市绿化红皮云杉树冠形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皮云杉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造林和城市绿化的优秀树种,在城市环境的红皮云杉树形优美,树冠浓密圆润。本文对吉林省7个城市绿化的红皮云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红皮云杉的冠高比接近黄金数0.618 0,而森林中的红皮云杉冠高比0.402 2。(本文来源于《吉林林业科技》期刊2006年06期)

李凤日[10](2004)在《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树冠形状的模拟(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白山地区 2 6a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 ,采用枝解析的方法 ,测定了 2 5株林木 (直径 10 5~2 4 9cm)的树冠变量 ,并建立了预测树冠外侧形状的冠形模型。基于枝条着枝深度 (DINC)和林木变量所建立的树冠形状模型包括 :基径、枝长、着枝角度和弦长等预估模型。对于大小相同树木的主要枝条来讲 ,这些树冠变量是随着DINC的增加而增大 ;而林木的胸径 (DBH)和树高 (HT)变量很好地反映了不同大小树木的冠形变化。冠形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良好 ,充分体现了树冠结构的变化趋势 :树冠形状在树冠的中上部呈抛物线体 ,而在树冠的下部则为近圆柱体。文中所建模型 ,可以合理地描述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树冠形状及其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04年05期)

树冠形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大兴安岭松岭林业局36株天然兴安落叶松2 306个枝条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构建兴安落叶松枝条基径、枝长和角度联立方程组模型系统,同时对比了4种参数估计方法。结果表明,似乎不相关回归过程SUR(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法能够解释模型间误差相关性和降低参数估计值的标准误。该系统拟合和检验精度都表现较好,本文所建立的枝条特征联立方程组模型系统能较好地描述兴安落叶松枝条特征和冠形的变化规律。此外,利用非线性混合模型技术构建了含有林分密度变量的枝条基径、枝长和角度联立方程组模型系统。基于参数估计值的显着性以及精度的提高都表明林分密度对枝条基径、长度、角度和树冠形状变化有显着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树冠形状论文参考文献

[1].杨瑞.异质光环境中光皮桦树冠形状的可塑性[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7

[2].姜立春,潘莹,李耀翔.兴安落叶松枝条特征联立方程组模型及树冠形状模拟[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6

[3].潘莹.基于两种方法的天然兴安落叶松树冠形状模拟[D].东北林业大学.2016

[4].刘易成.基于泛函极值问题的树冠形状分析[J].大学数学.2015

[5].刘大为,谢方平,李旭,王小龙,梅婷.非精确条件下柑橘树树冠形状与采摘平台适应性关系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4

[6].尹高飞,柳钦火,李静,曾也鲁,徐保东.树冠形状对孔隙率及叶面积指数估算的影响分析[J].遥感学报.2014

[7].覃阳平,张怀清,陈永富,蒋娴,李永亮.基于简单竞争指数的杉木人工林树冠形状模拟[J].林业科学研究.2014

[8].姜石磊.黑龙江省主要针叶树种树冠形状模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

[9].韩国君.城市绿化红皮云杉树冠形状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2006

[10].李凤日.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树冠形状的模拟(英文)[J].林业科学.2004

论文知识图

垂直摄影不同树种树冠形状比较斜交方向不同树冠形状街谷中部...平行方向不同树冠形状街谷中部...斜交方向街谷人行道(1.5m高度)PM1...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林木树冠形状...平行方向街谷人行道(1.5m高度)PM1...

标签:;  ;  ;  ;  ;  ;  ;  

树冠形状论文_杨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