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结构论文_常国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簇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构,稳定性,合金,算法,成分,构型,原理。

簇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常国锋[1](2019)在《分簇结构跨层连接网络的随机密钥预分配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当前方法分配网络中的密钥时,不能精准的检测出网络中存在的异常数据,分配密钥所用的时间较长,存在异常数据检测误报率高和密钥分配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分簇结构跨层连接网络的随机密钥预分配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小波变换方法构建网络正常流量模型,在网络正常流量模型的基础上采用EWMA控制图和Shewart控制图分析网络中存在的残余流量,根据分析结果检测网络中存在的异常数据。去除网络中存在的异常数据后,选择簇首实现分簇,通过基站将密钥分配给簇首、簇首将密钥分配给簇内节点、节点在相同簇内的通信以及不同簇中节点之间的通信实现密钥的预分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检测网络异常数据的误报率低、密钥分配效率高。(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11期)

尤静林,王敏,王建,马楠,吴志东[2](2019)在《无机玻璃及其高温熔体团簇结构的拉曼光谱定量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无机物是一类种类繁多的化合物或混和物,其赋存形态为晶体、玻璃和高温熔体,涉及许多领域,分布和用途也十分广泛。另一方面,尽管物质微结构的实验研究方法很多,但对于非晶态以及熔融态的无机物而言,可用的方法则极少,而且也存在难度和挑战,不仅是实验技术还包括光谱解析技术的不完善。核磁共振技术在常规条件下结构分析优势明显,尤其是其强度与含量直接成正比的特点,但对于高温熔体则无法获取直接有用的结构信息。而拉曼光谱技术已经可以应用在常温和高温的玻璃和熔体检测中,但由于内部团簇结构的拉曼光谱活性的差异,却成为定量分析的障碍。本工作旨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理论解析内部团簇结构的光谱活性,并结合其它如核磁共振方法等,实现采用拉曼光谱技术应用到高温无机物熔体的结构解析。通过构建系列无机物玻璃和熔体中存在的团簇结构模型,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模拟团簇的振动波数和拉曼活性,获取拉曼光谱散射截面函数。结果表明,开发的拉曼光谱定量方法在无机物玻璃和熔体的结构解析上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独特优势。(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薛玲玲,樊秀梅[3](2019)在《基于分簇结构的车联网认知频谱分配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的频谱分配机制主要采用固定分配模式,随着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有限的频谱资源已经难以满足通信需求,因此采用认知无线电技术解决频谱资源短缺问题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而认知频谱的分配是提高频谱利用率的关键技术。文中基于车联网这个特定应用来研究认知频谱的分配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簇结构的叁步式认知频谱分配机制,其中空闲频谱拥有者为授权用户,路口固定单元为簇首节点,认知车辆为簇内普通节点。该认知频谱分配机制的第一步是判断网络当前的负载状态,只有当重载或超重载时才启动认知频谱机制;第二步是采用基于交通拥堵优先级定价的频谱分配算法进行授权用户与簇首节点间的频谱分配,在授权用户获取一定收益的同时,保证簇首总频谱效用最大;第叁步是采用基于消息优先级的均衡价格的频谱分配算法进行簇内用户的频谱分配,利用簇首与簇内不同节点的效用函数,推导簇内供求函数,同时结合市场均衡原理,求出最佳簇内频谱单价。从分配的频谱数和频谱收益两方面分析仿真结果可知,簇内采用的基于消息优先级的均衡价格的频谱分配算法优于无优先级的,簇间采用的基于交通拥堵优先级定价的频谱分配算法优于平均分配的。仿真结果充分表明,采用所提出的认知频谱分配机制分配的频谱数基本符合实际用户的频谱需求量,提高了频谱收益和频谱利用率,保证了安全消息的优先传输。(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杨雪,张跃,陈振群[4](2019)在《简单酮类分子团簇结构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围绕两个简单的酮类分子(丙酮和丁酮)团簇(CH_3COCH_3)_n和(CH_3COC_2H_5)_n的结构进行讨论。通过密度泛函B3LYP方法优化了(CH_3COCH_3)_n和(CH_3COC_2H_5)_n的稳定几何结构,分析这些团簇的结构特点和稳定性,发现丙酮团簇和丁酮团簇皆是从n=3开始以单环存在的结构最为稳定;随着团簇尺寸的进一步增加,双环结构的稳定性上升;丙酮团簇的双环最稳定结构比丁酮团簇出现的早。(本文来源于《大学物理实验》期刊2019年04期)

陈利泉,田玉平[5](2019)在《基于分簇结构的无线传感网可定位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定位问题,分析了节点在网络中满足可定位性的测距图条件。在满足图刚性的前提下,给出一种基于分簇结构的节点可定位性判定算法。该分布式算法通过邻居节点间信息交换,能够识别网络中的可定位节点形成的分簇,相比于传统Wheel扩展法提高了算法有效性,能够缓解锚节点不在同一个wheel图中无法启动的问题,因此算法识别可定位节点的能力更强。(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9年08期)

雷刚,刘洋[6](2019)在《超四面体硫簇结构调控与电化学发光研究进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化学发光(ECL)因其独特的性能特点在生物分析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高效ECL试剂的开发则为性能优异的传感器件的发展和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工具.开放骨架超四面体硫簇由于同时具有分子筛的多孔结构和半导体的优异光电性能,在ECL分析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超四面体硫簇的结构组成可以实现原子级别的精确调控,并且其本身还可以作为结构单元来构筑多孔结构半导体材料.这些特点使通过原子级别的结构组成调节来调控超四面体硫簇的性能成为可能,为发展性能优异的电化学发光材料,拓展其在生化传感、免疫分析和生物成像等方面的应用提供有效工具.本综述总结了超四面体硫簇的合成、缺陷掺杂、功能调控及ECL生化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推进高效ECL新材料的发展和新应用的拓展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电化学》期刊2019年03期)

张颂,岳莉[7](2019)在《Al_nN(n=1~10)团簇结构和性质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Al_nN(n=1~10)团簇结构稳定性和磁性进行比较系统的计算,结果显示,混合团簇变现出与纯铝团簇相似的结构演化趋势,在总原子数为6时,团簇结构由二维平面向叁维立体转变.N原子的掺杂不仅增加部分纯铝团簇的稳定性,还保持纯铝团簇的幻数,但却降低5原子铝团簇的稳定性.对磁性而言,除团簇AlN和Al_2N的总磁矩分别为1.993μ_B和0.528μ_B外,其余团簇的总磁矩均为零.(本文来源于《凯里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润[8](2019)在《基于自适应免疫优化算法用于大尺寸合金团簇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合金团簇具有独特的催化、电子和光学性质,引起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化学、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的研究兴趣。研究发现团簇特殊的性质与团簇的几何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确定其稳定几何构型是研究特殊性质的首要条件。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使用自适应免疫优化算法对Cu_nAu_(61-n)(n=1-60)和原子数为79的Cu_nAu_(79-n)(n=1-78)团簇进行结构优化。应用多体Gupta势描述原子间作用。讨论了Cu-Au团簇结构特征、团簇的稳定性和其中原子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61原子Cu-Au团簇的主要构型为二十面体结构。此外,还发现了由叁个双二十面体面面连接构成的环状结构。79原子Cu-Au合金团簇结构类型可分为五类,分别为双面心立方结构、具有堆积缺陷的面心立方结构、十面体、二十面体以及由四个双二十面体面面连接构成的环形结构。2、为了研究Ag和Cu掺杂对Au团簇稳定结构的影响,对高达108个原子的Ag-Au和Cu-Au团簇的最稳定结构进行了比较。原子比为1:1、1:3和3:1的原子团簇的稳定结构是利用AIOA的修正算法(称为AIOA-IC算法)确定的。研究了它们在M-Au(M=Cu和Ag)团簇中的结构特征和原子分布。此外,还分析了Ag和Cu原子比例对Au基团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Ag-Au团簇和Cu-Au团簇的主要构型分别为十面体和二十面体。而在Ag_(3n)Au_n团簇中,即富含Ag的含量时,发现二十面体的数量多于Ag_nAu_n和Ag_nAu_(3n)团簇中二十面体的数量。在Cu_(3n)Au_n团簇中,即富Cu含量时,存在着几个十面体结构。3、使用自适应免疫优化方法优化了Pt_N(N=10-120)团簇最稳定结构,采用引进了模拟退火思想的自适应免疫优化算法优化了二元Ag-Pt、Au-Pt以及原子数目达到147的叁元Ag-Au-Pt团簇稳定结构。通过序列参数分析了团簇结构中各种原子的分布情况并加以解释。结果表明Ag和Au原子易于分布在Ag-Pt、Au-Pt以及Ag-Au-Pt团簇结构的外层,而Pt原子则始终位于内层。(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5)

姜贝贝[9](2019)在《基于团簇结构模型的多元Ti合金成分设计方法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Ti合金具有高的比强度、低的弹性模量、优良的抗疲劳和蠕变性能以及耐蚀性能等,从而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用、石油化工等重要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满足愈发苛刻的使役性能,目前高性能Ti合金朝着多组元合金化发展,但多元合金化势必造成合金成分的复杂性,且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对合金的结构稳定性产生影响,故很难量化多组元合金化的种类和含量,从而难以针对合金性能在多元体系中实施有效的成分优化设计。事实上,多元固溶体合金典型的结构特征表现为局域化学短程有序,即溶质原子的局域最近邻分布不同于平均结构,它决定了固溶体的结构稳定性及有序超结构相的析出,进而影响了合金的性能。因此,本文工作首先根据表征化学短程序特征的'团簇加连接原子'结构模型,确定了Ti合金中晶体相结构的团簇结构单元,探索了相结构随合金化元素的演化规律,建立了多组元Ti合金的团簇式成分设计方法;其次,利用该方法设计了多组元的抗高温氧化的近α-Ti合金和低弹性模量的亚稳β-Ti合金,并对设计的合金进行结构稳定性与性能的表征,最终建立了团簇式成分-结构稳定性-性能之间的关联。具体如下:1.基于团簇结构模型探索了Ti合金相结构随合金化元素的演化规律。首先,基于Friedel理论的电子-结构相互作用稳定机制,研究了Ti合金中合金相αα-Ti、β-Ti、αo-Ti、α"-Ti、α2-Ti3A1、-TiAl、O-Ti2AINb和B2-Ti(Al,Nb)的局域短程序特征,确定了各合金相的团簇结构单元(团簇成分式),分别为[Al-Ti6Ti6]Ti3(α相)、[Al-Ti2Ti12]Til(ω相)、[A1-Ti4TiUTi2Ti2](Ti2Tii)(αt"相)、[Al-Ti8Ti6]Til(β相)、[Al-Ti6Ti6]A13(α2相)、[Al-Al4Ti8]A13(丫相)、[Al-Ti4Ti2Ti2Nb2Nb2](A12AI1)(O相)和[Al-Ti8(Al,Nb)6](Al,Nb)1(B2相),其中各相的结构单元中原子总数都为Z=16。进而,根据合金相的团簇结构单元,解析了不同体系工程Ti合金的成分,建立了多元Ti合金的团簇成分通式,为新合金的研发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成分设计方法。2.利用团簇式成分设计方法设计了抗高温氧化的近α-Ti合金。为进一步提升合金在高于600环境中的抗氧化能力,基于确定的高温近α-Ti合金的团簇成分通式[Al-(Ti,2r)12](Ti2(AI,M1])(M=Sn,Mo,Nb,Ta,W,Si),通过添加Nb和Ta元素替代Mo,对600℃C高温近αα-Ti合金Ti-1 100(Ti-6Al-2.75Sn-4Zr-0.4Mo-0.45Si,wt.%)进行了成分优化。结果表明 Mo/Nb/Ta 共同合金化的[Al-(Ti11.7Zr0.3)](Ti2Al0.69Sn0.18Mo0.01 Ta0.01Nb0.01Si0.1)(Ti-6.OA1-2.8Sn-3.6Zr-0.1 3Mo-0.12Nb-0.24Ta-0.37Si,wt.%)合金的室温及高温(650℃)拉伸力学性能优于Ti-1100;Ta合金化的[AI-(Ti11.7Zr0.3)](Ti2AJ0.69Sn0.18Ta0.03Sio0.1)(Ti-6.OAl-2.8Sn-3.6Zr-0.72Ta-0.37Si,wt.%)合金具有优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在800℃下暴露100 h的氧化增重仅为Ti-1100合金的1/7。3.利用团簇式成分设计方法设计了低弹性模量的亚稳β-Ti合金。现有低模量β-Ti合金的弹性模量通常为50~80 GPa,为进一步降低合金的弹性模量,利用团簇式成分设计方法实现了低弹性模量元素(Sn,Zr)和β结构稳定元素(Mo,Nb)的最佳匹配,在确保结构稳定及性能目标的基础上,确定了低弹性模量β-Ti合金的实用合金设计步骤,获得的(β-Ti 合金[(Sn0.5Mo0.5)-(Ti13ZrI)]Nb1(Ti-10.0Zr-5.2Mo-6.5Sn-10.2Nb,wt.%)的弹性模量仅为E=43 GPa。这是由于多个元素的最佳匹配使得β结构稳定,从而抑制了具有高弹性模量的ω>和α"相的析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金化元素对β结构稳定的定量化方法,即通过计算Ti-M二元相图中的[β/(α+β)]相界斜率与Ti-Mo的比值,来确定合金化元素M的当量系数,得到新的Mo当量公式:(Moeq)Q=1.OMo+1.25V+0.59W+0.33Nb+0.25Ta+1.93Fe+1.84Cr+1.50Cu+2.46Ni+2.67Co+2.26Mn+0.30Sn+0.31 Zr+0.19Hf+3.01 Si-1.47A1(wt.%),临界浓度βc= 11.8 wt.%。该公式可更好地衡量β结构稳定的临界下限浓度(βc)附近亚稳β-Ti合金的结构稳定性,并给出了多组元Ti-Mo-Sn-Zr-Nb系列合金弹性模量E随(Moeq)Q的变化规律,可指导低弹亚稳β-Ti合金的成分设计。4.探究了加工工艺对低模量亚稳β-Ti合金结构稳定性和力学行为的影响。经过冷变形后,[(Sn0.5Mo0.5)-(Ti13ZrI)]Nbl合金的晶粒得到了细化,并形成织构,由此使得合金的弹性模量进一步降低至E=39 GPa(抗拉强度outs=738 MPa);进一步时效可大幅提升该合金的强度Outs=1369 MPa,这是由于冷轧过程中形成的α"、位错和晶界均促进时效过程中a相的形成,并抑制ω相析出。对于[Sn-Ti14]Nb3(Ti-26.2Nb-ll Sn,wt.%)合金,相对于吸铸态(E=56 GPa,OUTs=447 MPa),冷变形后弹性模量降至E=48GPa,强度提高一倍至OUTS=855 MPa;时效处理过程中,位错和晶界促进α相的析出,在保证一定塑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合金的强度提高到1049 MPa;此外,该合金具有高的β结构稳定性,冷轧、固溶和低温时效处理都不会析出ω相,从而展现出良好的塑性。(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3)

张彦芃[10](2019)在《稀土金属铒(Er)掺杂硅团簇结构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硅作为现代工业的主要材料受到广泛关注,拥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纯硅团簇本身并不稳定,将稀土金属铒掺杂其中可以提高其稳定性,改善团簇的光化学活性的同时还能保留磁性。表现出新性质后的团簇便可以作为新颖自组装材料的构建单元,成为具有特定功能的新型可设计材料。论文采用PBEPBE,B3LYP和TPSSh叁种不同的密度泛函方法结合大基组在ABCluster全局搜索确定出能量较低初始构型的基础上优化出在ErSi_n(n=3-10)及其阴离子的基态结构,使用加弥散函数的大基组预测了它们的解离能、电子亲和能、HOMO-LUMO能隙、电荷分布和磁矩等性质,并模拟了光电子能谱图。结果表明:(1)ErSi_n(n=3-10)中性团簇的基态结构为取代结构。n=3-6时,阴离子团簇的基态结构与中性团簇的基态结构一致;从n=7开始ErSi_n~-的基态结构与中性团簇的基态结构不同。ErSi_n(n=3-10)中性团簇的基态结构除ErSi_4外,均为叁态,其中ErSi_4中性团簇的基态结构为五态。ErSi_n(n=3-10)阴离子团簇的基态结构为四态。(2)解离能分析表明ErSi_5、ErSi_8、ErSi_5~-和ErSi_9~-较为稳定。(3)通过分析HOMO-LUMO能隙,除了n=3,掺杂Er原子提高了Si_n(n=3-10)的光化学活性强。其中ErSi_4、ErSi_6和ErSi_9具有相对较好的光化学活性。(4)自然布局分析表明,ErSi_n(n=3-10)中性及其阴离子团簇的总磁矩主要由Er原子提供。(5)报道了ErSi_n(n=3-10)团簇的电子亲合能,垂直电子解离能和模拟光电子能谱。采用TPSSh和B3LYP两种杂化密度泛函方法结合大基组优化出ErSi_n(n=11-21)中性团簇的基态结构,预测了团簇的解离能、HOMO-LUMO能隙、电荷分布和磁矩等性质。结果如下:(1)TPSSh方法下,从n=18开始ErSi_n(n=11-21)中性团簇的基态结构由取代结构过渡为内嵌的笼形结构;而在B3LYP方法下,从n=16开始ErSi_n(n=11-21)中性团簇的基态结构由取代结构过渡为内嵌的笼形结构。(2)通过结合能、二阶能量差分以及解离能分析,ErSi_(18)和ErSi_(20)中性团簇较为稳定。(3)HOMO-LUMO能隙分析表明,除了n=13和16,掺杂Er原子提高Si_n(n=11-21)的光化学活性。ErSi_(20)的HOMO-LUMO能隙数值较低,光化学活性较好。(4)自然布局分析表明,ErSi_n(n=11-21)中性团簇的总磁矩主要由Er原子提供,并且基态结构由取代结构过渡为笼型结构后,ErSi_n(n=11-21)中性团簇的磁性加强。(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簇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无机物是一类种类繁多的化合物或混和物,其赋存形态为晶体、玻璃和高温熔体,涉及许多领域,分布和用途也十分广泛。另一方面,尽管物质微结构的实验研究方法很多,但对于非晶态以及熔融态的无机物而言,可用的方法则极少,而且也存在难度和挑战,不仅是实验技术还包括光谱解析技术的不完善。核磁共振技术在常规条件下结构分析优势明显,尤其是其强度与含量直接成正比的特点,但对于高温熔体则无法获取直接有用的结构信息。而拉曼光谱技术已经可以应用在常温和高温的玻璃和熔体检测中,但由于内部团簇结构的拉曼光谱活性的差异,却成为定量分析的障碍。本工作旨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理论解析内部团簇结构的光谱活性,并结合其它如核磁共振方法等,实现采用拉曼光谱技术应用到高温无机物熔体的结构解析。通过构建系列无机物玻璃和熔体中存在的团簇结构模型,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模拟团簇的振动波数和拉曼活性,获取拉曼光谱散射截面函数。结果表明,开发的拉曼光谱定量方法在无机物玻璃和熔体的结构解析上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独特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簇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常国锋.分簇结构跨层连接网络的随机密钥预分配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9

[2].尤静林,王敏,王建,马楠,吴志东.无机玻璃及其高温熔体团簇结构的拉曼光谱定量解析[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3].薛玲玲,樊秀梅.基于分簇结构的车联网认知频谱分配机制[J].计算机科学.2019

[4].杨雪,张跃,陈振群.简单酮类分子团簇结构的理论研究[J].大学物理实验.2019

[5].陈利泉,田玉平.基于分簇结构的无线传感网可定位性分析[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9

[6].雷刚,刘洋.超四面体硫簇结构调控与电化学发光研究进展(英文)[J].电化学.2019

[7].张颂,岳莉.Al_nN(n=1~10)团簇结构和性质的理论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2019

[8].陈润.基于自适应免疫优化算法用于大尺寸合金团簇结构优化[D].安庆师范大学.2019

[9].姜贝贝.基于团簇结构模型的多元Ti合金成分设计方法和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

[10].张彦芃.稀土金属铒(Er)掺杂硅团簇结构及性质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二维层状和叁维MOFs的亚铜聚合物由dmtrz-离子和Cu3I2簇连接的二维层状结构(省略了乙腈分子)···I氢键连接的二维层(n=3-18)团簇的基态结构,摘自文献...通过Tac1探针来检测Tmeff2基因敲...

标签:;  ;  ;  ;  ;  ;  ;  

簇结构论文_常国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