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玉兰
(四川省德阳市第八中学德阳618000)
【摘要】:突破文言关,实词是关键;突破文言实词关,合理有据的推断是捷径。
【关键词】:文言实词、规律、效率。
Abstract:Breakthroughtheclassical,Notionalwordisthekey;Breakthroughtheclassicalfunctionwords,Reasonabletoinferisashortcut
Keyword:ClassicalChinesenotionalword,Law,Efficiency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思想总是需要语言来表现。文言文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最丰厚的载体,要传承中华文明,就不能不学好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分值大,考生不能不学好文言文。
然而文言文远离学生生活,谈论的多为沉重的社会话题。它实词繁多,虚词难懂。学生学习热情低,收效微。
怎样帮助学生突破文言关呢?从文言文的构成看,实词是主体。从高考命题看,文言文考查在词语的认知、文意的概括、语句的翻译上,其中实词最重要。突破文言关,实词是关键。
文言实词不仅数量繁多,而且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文言知识。要突破实词障碍,全面准确的记忆积累固然不可少,而合理有据地推断实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项却是一条捷径。
一、字形分析推断法
汉字是用象形、会意、形声等方法造出来的,它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象形字、会意字本身就表意,而占85%以上的形声字,它的形符也给我们推断词的基本义带来了有利条件。而语言的传承性又决定了语言的基本词汇的意义变化不大,即使有变化,也是有规律可寻的,这就决定了通过分析字形推断词义是可行的。考生遇到不熟悉的文言实词,不能确定它的意思,就可采用字形推断法来推断它的含义。
《岳阳楼记》中“沙鸥翔集”中的“集”,从造字法来分析,它是个会意字,它上面是“隹”,代表鸟,下面的“木”代表“树”。“鸟落在树上”,很容易悟出“栖止”之意。
“生而眇者不识日”中的“眇”,从造字法来分析,它是一个形声字,从“目”“少”声,“目”旁的字总是和眼睛有关,联系下面的“不识日”,可推断它的意思应该与眼睛瞎了有关,故而是“失明”之意。
要熟练运用字形分析法,就要求学生记牢并活用汉字构造的知识,要熟知汉字常见的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钅”、“木”、“氵”、“火”、“土”的,词义大多与五行有关;从“刂”、“弓”、“矛”、“戈”、“斤”、“殳”的,多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犭、鸟、虫”的,多与动物有关;从“讠”、“辶”、“忄”、“行”的,多与人的行为有关。
二、语境分析推断法
文言实词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且词义是不定性的,完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必须结合语境来判定实词的含义。
(一)据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词义
在句子中,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就可以推断出它的词性、词义。
2006年高考,重庆卷中的“拜住袖其疏入谏”中的“袖”,它在句中作谓语,而且带了宾语“其疏”,可见它是个动词,应该是“藏在袖里”之意。
同一个“微”字,“在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中,它作谓语,而且带有宾语,可以推断为“藏匿”;在“微行入古寺”中,它作状语,修饰“行”,可以断定为“暗暗地”;在“微风鼓浪”中,它作定语,修饰“风”,可以断定为“微小”。
(二)据上下文来推断词义
1、对句判定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现象很多。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我们可以从“已知”词语的词义推出“未知”词语的词义。
在“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中,上下两句是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也是并列短语,从而推断出“治国”应为“治平之国”之意。
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中,我们利用对举结构也可推断出“以”是“任用”之意。
2、据上下句的逻辑关系推断词义
在“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吐黑血数升而愈。”中,要知“差”的含义,不妨分析分析它上下句的逻辑关系。“差”是“盛怒”的结果,如果是“病情加重”的话,华佗就该使之不怒,而事实相反。一个“果”字正说明在华佗的意料中,结果由“怒”而“愈”,可见“差”就是“愈”的意思。
三、联想推断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是常用实词,它的意义和用法一般都能从所学的课文或成语中找到落脚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考生只要用联想推断法,联系平时所学的课文、成语中的相关词语的用法、联系通假规律、联系词的感情色彩,辨别异同,就能初步断定所考实词的含义。
“不以外夷见易”中的“见”,只要联系课文“府吏见叮咛”来推断,就可知“见”是放在动词前对自己怎么样的一种用法,“不以外夷见易”就是“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
“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中的“恪”,只要联想到“恪守不渝”的成语,就能断定“恪”是“谨慎而恭敬”之意。
“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中的“顿”,只要联想到“顿”与“钝”字形相似,读音相同,符合通假字的规律,就可以断定“顿”通“钝”,含义为“不锋利”之意,“甲兵顿弊”就是“铠甲破弊,兵器也不锋利了”之意。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亲族皆为戮没”中的“深”可表褒义的“深厚”之意,也有贬义的“苛毒”之意,根据本句的语境的感情色彩可知,“深”应该是“苛毒”之意。
此外,我们还可以用现代汉语中有关双音节词去解释古代汉语中相关的单音节词。
总之,遵循规律,就能有效地突破文言实词关、虚词关、句式关和翻译关,就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