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市人民医院江苏启东226200
【摘要】目的:研究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中应用呼吸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分析数据样本为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的6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参照抽签法对样本开展分组研究,一组收入33例,参照组开展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开展将呼吸功能锻炼,比对计算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临床治疗差异情况。结果:试验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6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呼吸困难症状评分、FEV1、VC与参照组有关数值对比,P<0.05,统计学存在指标之间的参比价值。结论:将呼吸功能锻炼应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展现显著价值。
【关键词】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临床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是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存在反复发作、病情迁延等临床特点,但不管是缓解期还是发作期都对患者生活质量与活动能力造成严重威胁[1]。本文报道了呼吸功能锻炼与常规药物治疗应用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参与收治的6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参与诊治的6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样本来源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当做数据计算目标,依据抽签法对样本进行分析,每组患者33例,试验组女性与男性之比即为18:15,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45岁,中位年龄(65.55±3.54)岁;参照组女性与男性之比即为19:14,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46岁,中位年龄(66.55±4.25)岁。计算参比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计算的一般资料,P>0.05,统计学无参比价值。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依据患者病情予以适噻托溴铵与量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
试验组患者予以呼吸功能锻炼,在参照组基础上开展呼吸功能锻炼,(1)腹式呼吸锻炼,选取患者坐位姿势,放松患者身体,在腹部叠放双手,使用鼻子吸气,慢慢隆起腹部,之后进行4至5s的屏气,随后用嘴慢慢呼气,控制吸气和呼气的用时比例是1:2,每日进行2至3次练习,每次进行15分钟练习。(2)唇呼吸锻炼,选取患者坐位姿势,挺直患者身体,使用鼻子吸气后进行5秒钟屏气,之后用嘴呼出气体,每次进行20min锻炼,每日进行2至3次的锻炼。(3)走呼吸锻炼,依据20~30步/min速度让患者保持直线行走,行走中需要及时调整呼吸,每走1步进行一次呼吸,每日进行2至3次锻炼,每次进行10min练习。
1.3相关指标分析
计算比对参照组和试验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6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呼吸困难症状评分、FEV1(第1秒呼气容量)、VC(肺活量)。
1.4数据统计方法
符合正态分布规律的参照组和试验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6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呼吸困难症状评分、FEV1、VC以(均数±标准差)形式阐述,采取t检验,参照组和试验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以率(%)的形式阐述,采取卡方检验,以SPSS19.0软件录入6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验证资料,P<0.05,表示统计学存在指标之间的参比价值。
2结果
2.1计算研究参照组和试验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
相比较于参照组的75.75%,试验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6.97%更高,P<0.05,统计学存在指标之间的参比价值。
2.2计算研究参照组和试验组6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呼吸困难症状评分、FEV1、VC
试验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6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呼吸困难症状评分、FEV1、VC与参照组比对,P<0.05,统计学存在指标之间的参比价值。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属于发生延长肺用力呼气时间、呼气流速降低的一种肺部疾病,终末端肺泡囊发生破坏性且持久性扩大[2],肺泡丧失牵引支撑小气道的作用,促使小气道发生陷闭,进而阻碍肺内气体排出,呼气终末时患者不能顺利排出气体至原位,加重病情,降低氧分压,升高二氧化碳分压,导致发生呼吸衰竭现象[3-4]。
计算结果表明,试验组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6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呼吸困难症状评分、FEV1、VC对比参照组,统计学存在指标之间的参比价值(P<0.05)。
综合以上结论,将呼吸功能锻炼应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相比较常规药物治疗更具优势。
参考文献:
[1]江金梅,包桂珍,于安丽.枫泾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教育对呼吸功能影响的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0):150.
[2]董文平.长期家庭无创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延续护理需求现状[J].糖尿病天地,2019,16(2):257-258.
[3]杨贵兰.呼吸指导小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养生保健指南,2019,(7):317-318.
[4]刘旺菊,宋雪娴.个体化呼吸康复锻炼指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35):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