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心肌梗死,冠心病,支架,血管。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论文文献综述
马东,徐超,王磊,郝季春,岳丽霞[1](2019)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中术后低血压原因分析及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中术后低血压原因分析及护理。方法此项研究对象为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确诊收治的行径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中术后患者,共计100例,统计患者低血压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术后出现低血压21(21.00%)例,低血容量性10(47.62%)例。结论患者再灌注损伤的关键时期便是回CCU的四小时,对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中术后患者予以护理时,应该强化术后输液速度和量的控制。(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20期)
陈琼[2](2019)在《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四川泸县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REG组与QUA组(40例/组)。在对两组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期间,对REG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QUA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各项SF-36评分和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QU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REG组患者,治护后其各项SF-36评分和对护理的满意率均高于REG组患者,P <0.05。结论: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显着,可有效地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对护理的满意率。(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10期)
魏惠琴,李合力[3](2019)在《经皮冠状动脉硬化腔内斑块旋磨成形术的术中护理(附15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经皮冠状动脉硬化腔内斑块旋磨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rotational atherectomy,PTCRA)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采用带有钻石颗粒、呈橄榄形的旋磨头,以150 000~190 000r/min高速旋转,根据"差异切割"原理,有选择地将动脉硬化斑块磨成细小的碎屑,达到祛除钙化或纤维化的动脉硬化斑块,进而使血管腔扩大的目(本文来源于《福建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钱静,赵丽丽[4](2018)在《48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及支架置入术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院心肌梗死患者4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围术期护理措施。结果经过良好的护理措施,患者的手术效果提升,并发症发生率降低,预后良好。结论做好护理配合,是决定患者早日康复出院的关键。(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52期)
邓维[5](2018)在《心肺运动试验评估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整体功能改变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症状限制的极限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在定量评估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后心肺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CPET对12例正常人及12例冠脉造影术确诊冠心病拟行PCI的患者手术前后心肺功能分别定量评估,利用标准化分析对CPET指标进行解读;并在同期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比较手术前后CPET指标的变化及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LVEF术前(42.83±5.92)%与术后(45.08±4.7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PET核心指标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值、峰值氧脉搏、摄氧效率平台、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最低值、峰值负荷功率、递增功率运动时间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99±0.19)L/min、(1.22±0.19)L/min、(14.18±2.59)ml/次、(47.10±4.44)、(23.01±2.63)、(25.06±2.43)、(162±17.6)W、(6.47±0.80)min,术前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41±0.46)L/min、(0.87±0.23)L/min、(11.43±3.29)ml/次、(40.13±5.18)、(27.85±4.81)、(29.55±3.90)、(112±51.1)W、(5.28±1.81)min,术前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术后组各指标分别为(1.59±0.33)L/min、(1.02±0.20)L/min、(12.37±2.72)ml/次、(39.20±5.60)、(26.93±2.88)、(29.30±2.82)、(132±31.7)W、(6.21±1.05)min,与术前比较,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值、峰值氧脉搏、峰值负荷功率、递增功率运动时间均提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摄氧效率平台、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最低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ET核心指标与LVEF呈高度相关(r值绝对值为0.579~0.908,P<0.05)。结论:CPET的核心指标可用于无创定量监测PCI术前后心肺功能的变化情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潘淑红[6](2017)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和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从2014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在该院行PTCA的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该次的研究观察对象,将这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手术效果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为95.0%,显着优于对照组的75.0%(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5%,显着低于对照组的27.5%(P<0.05)。结论对行PTCA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着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系统医学》期刊2017年18期)
潘淑红[7](2017)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实际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进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患者68例,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模式和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切口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7年21期)
尹洪飞[8](2017)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后患者介入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后患者介入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依不同介入康复治疗方式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该院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后的冠心病患者15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用常规治疗+早期介入康复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各项实验数据,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后患者介入康复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常规治疗+早期介入康复治疗)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常规治疗)临床效果,患者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后患者选择常规治疗+早期介入康复治疗临床效果显着,可有效改善患者远、近期预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双足与保健》期刊2017年10期)
林奔腾[9](2017)在《首次血清转氨酶水平预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患者中经常发现血清转氨酶升高,此研究评估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以及对预后判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在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STEMI的患者634人,收集所有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应用药物史、造影结果、实验室检查、心脏超声结果等;通过门诊或电话及再次住院进行随访至2016年8月31号,其中失随访12人,死亡38人。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两组。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D)或者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即M(IQR)表示;组间比较分别使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量化患者死亡与各种潜在风险因素的关系。生存分析曲线用于分别描述发生HLI(缺氧性肝损伤:血清转氨酶水平大于正常范围值2倍)和HH(缺氧性肝炎:血清转氨酶水平大于正常范围值10倍)的患者与未发生的生存率的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AST(谷草转氨酶)和ALT(谷丙转氨酶)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的相关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共有622例STEMI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62(18)岁,男性532例,38例患者(6.1%)在我们的随访中死亡(平均随访1063(495)天),这些STEMI患者年龄更大70(17)岁比62(18)岁,更高的血清谷草转氨酶值625(695)U/L比247(236)U/L、血清谷丙转氨酶值123(133)U/L比52(42)U/L、肌酸激酶-MB值248.5(4407.5)ng/ml比184.7(197.0)ng/ml和肌钙蛋白I 80.0(30.4)ng/ml比49.6(61.6)ng/ml,均P<0.05。2、在Cox比例风险模型方面,ALT(风险比[HR]1.629,95%置信区间[CI]1.093-2.426,P=0.016)和AST(HR 1.418,95%CI 1.052-1.760,P=0.003)是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全因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3、生存分析示经行成功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出现HH相较于未发生的HH的患者生存率降低,特别是近期生存率的降低,而发生HLI和未发生HLI的患者之间生存率并不确定。4、单支血管病变,多支血管病变引起转氨酶的升高无统计学差异,但是梗死相关动脉中发现,LAD血管引起转氨酶升高相对RCA和LCX高,有统计学差异。5、相关性分析显示,AST及ALT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转氨酶升高在经行成功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中是常见的,且AST和ALT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2、AST和ALT是经行成功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3、经行成功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出现HH有更高的死亡率。(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5-01)
张兆侠,王丽,赵红梅[10](2017)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给予品质管理循环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后给予品质管理循环(PDCA循环)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行PTCA的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常规组51例,采取一般护理模式,试验组51例,采取PDCA循环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4.12%,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为78.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常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92%与15.6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PTCA的患者术后采取PDCA循环的效果显着,可进一步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7年11期)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四川泸县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REG组与QUA组(40例/组)。在对两组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期间,对REG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QUA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各项SF-36评分和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QU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REG组患者,治护后其各项SF-36评分和对护理的满意率均高于REG组患者,P <0.05。结论: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显着,可有效地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对护理的满意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论文参考文献
[1].马东,徐超,王磊,郝季春,岳丽霞.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中术后低血压原因分析及护理[J].心理月刊.2019
[2].陈琼.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
[3].魏惠琴,李合力.经皮冠状动脉硬化腔内斑块旋磨成形术的术中护理(附15例报告)[J].福建医药杂志.2019
[4].钱静,赵丽丽.48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5].邓维.心肺运动试验评估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整体功能改变的临床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
[6].潘淑红.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护理[J].系统医学.2017
[7].潘淑红.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实际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
[8].尹洪飞.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后患者介入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7
[9].林奔腾.首次血清转氨酶水平预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价值[D].苏州大学.2017
[10].张兆侠,王丽,赵红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给予品质管理循环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