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汇编语言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刘奕[1](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岳双琳[2](2018)在《Focusky软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教育的信息化进程迅速加快,许多学校都已经拥有局域网和多媒体教室,实现了教学和办公自动化。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教师高度了解信息技术,合理的选择和应用新型多媒体软件,营造直观而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从而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与学方式,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真正落到实处。笔者发现新型Focusky软件,虽类似于传统PowerPoint演示文稿,但突破线性播放的特点,实现具有缩放自如、超强延展性和三维立体的本土化特点。并且高中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理解程度高,故本文聚焦于新型Focusky软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本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理论等理论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法、教育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问法等研究方法对Focusky软件进行综合研究。首先,笔者检索与Focusky软件相关的大量文献资料,设计本文的基本内容和技术路线,了解软件的简介和自身功能特征。其次,由于本文选定高中地理必修Ⅱ中《人口的合理容量》作为课例,故笔者依据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运用Focusky软件设计和制作课件。然后,笔者将高中一年级学生作为授课对象,并将其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教学实验,取得的月考和期中考试成绩作为前测和后测数据来分析Focusky软件的教学成果。最后,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问法来采集数据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分别从对Focusky软件的制作评价、Focusky软件对地理学习状态的影响以及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Focusky软件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探究在实践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和对应的解决策略。
朱淑琴,张银霞,赵瑛[3](2009)在《汇编语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汇编语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针对课程的特点,结合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际体会,对汇编语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了探讨。
王启明[4](2009)在《汇编语言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网络教学系统已经成为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存在着很多缺陷,比如不支持多用户的交互、协作学习;不能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辅导功能;系统的测试和评价功能不强,智能性较低等。因此,需要对传统的辅助教学系统改进,以适应目前辅助教学的应用需求。本文深入研究了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了辅助教学系统的现状和问题,对辅助教学的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针对需求,设计了三层结构的系统架构;完成了系统的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实现了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并实现了教学内容解释、智能组卷、学生错误分析和作业处理等主要智能功能。最后对系统进行了测试,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开发完成的基于《汇编语言》课程的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具有传统辅助教学系统的优点外,还具有系统本身的特点:系统采用基于浏览器和服务器的体系构架,方便数据和用户的管理;运用智计算机能辅助教学的理论体系结构,建立学生的认知模型和课程模型,实现了分层教学功能;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同时向学生提出更改建议、以及进一步需学习内容的建议;将遗传算法的时间收敛等问题进行改进,并运用于组卷中,使整个抽题过程在增强精确度的同时,也解决的时间复杂度问题。基于《汇编语言》智能辅助教学系统已经开发完成,并应用于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但由于作者水平和时间的限制,研究工作还不十分完善,在使用过程中尚存在一定问题,比如智能问题、教学策略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不断完善。
雷芸[5](2009)在《广西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研究 ——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文中认为教育技术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如何有效开发和科学应用教育技术这个平台,是各个高等院校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广西高校教育技术应用基础薄弱,各高校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如何消除区内高校之间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不平衡,缩短各高校在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上的差距,实为当务之急。玉林师范学院是广西第一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该校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教育技术应用发展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广西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异军突起,成为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应用水平迅速提高和发展的典范。研究玉林师范学院的教育技术应用发展历程,总结和推广玉林师范学院的成功经验,对整体提高广西高校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起到示范的积极作用。在论文中,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访谈调查和理论分析之后,探索出玉林师范学院在教育技术应用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重规划,教育技术中心做好教育技术应用和推广的规划者、管理者和领头兵;坚持开展有成效的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领导重视,优先发展;规模化建设教育技术软硬件资源;制定积极的鼓励政策和激励机制;乐办比赛,促进教育技术应用。同时提出该校在教育技术应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费问题;人员配备问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经过笔者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提出了整体提高广西高校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推广原则: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注重规划性和前瞻性;软件配套设施建设注重及时性和可用性;教师培训注重及时性和连续性;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教育技术应用;建立激励机制。
孔凡胜,李立群[6](2009)在《高校多媒体教学的课程适用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围绕多媒体课程资源的"课程适用性"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我们采用问卷法,辅以访谈法,在师生中进行了一定范围的调查,对我校160多门课程的多媒体适用情况进行了汇总,并对当前使用多媒体授课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改善多媒体教学的对策以及未来发展的实施建议。
潘丽峰[7](2008)在《微机原理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文中研究表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和学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本研究从“微机原理”课程特点出发,深入探讨了微机原理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的优势,系统论述了微机原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并对微机原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本研究的背景及意义。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根本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研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丰富和完善我国的课程与教学理论,而研究微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并进行分析和反思,对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和对策的探讨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地不断发展。第二部分:微机原理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优势分析。首先通过创新能力的语义分析,阐述了创新能力的结构体系、衡量创新能力的标准、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依据、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在此基础上,从知识系统性强、实践创新性强、工程设计性强三个方面阐述了微机原理课程的基本特征;然后在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说明了微机原理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的优势。第三部分:微机原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主要从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五个方面加以论述。第四部分:微机原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论述了微机原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谈云康[8](2007)在《四川省中小学远程教学资源的开发策略探索》文中指出本文概述了我国远程教学资源开发策略研究的现状,回顾了国内外远程教学资源的发展历程,站在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进行深入思考,从存储格式、使用年级、内容结构等方面对四川省2006年中小学电子音像推荐教材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探讨了进入四川省中小学校的电子音像教学资源的总体分布情况,为全省远程教学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参考策略。同时,分析研究了自己存学习、实习期间的开发案例,归纳总结了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教学资源的实际开发工作结合起来的实证研究成果,以及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实践中融注素质教育等一系列新课标理念的设计思想。最后,介绍了自己根据资源开发工作的需要而编制的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和主要代码。
邱武[9](2007)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研究 ——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全国各高校都在不断地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力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有机整合将对深化教学结构改革、优化教学效果、革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现今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少,但大部分研究都主要是在技术层面或者理论层面上,而对其发展过程的研究不多,特别是对于民族地区院校的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发展的系统研究,从查阅的资料来看还没有较为深入的。本文通过考察广西民族大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历史发展,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所取得的成绩,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并对其发展的趋势作出判断。为信息技术在民族地区院校得到更好的利用,为教学的进一步促进提出有指导性意义的建议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将发展历史考察、现状调查以及实践实例三者结合进行研究是本文的一种尝试。本文首先是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进行了阐述。其次,通过历史文献参阅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广西民族大学信息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在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详细的分析之后,指出了广西民族大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性的对策。最后,结合本人的实际工作给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实例。
刘志红[10](2006)在《“C/C++与数据结构”综合课程的多媒体软件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的内容是教材《C/C++与数据结构》的多媒体课件的研究与开发。《C/C++与数据结构》教材和配书多媒体课件是天津市教改立项课题“计算机基础体系改革”的主要研究成果,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已发行两版,目前正在编写第三版。本文围绕着第三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以典型算法、组合类型和综合设计(起泡排序、堆排序、遍历、组合、事件驱动模拟)的多媒体实现为具体内容,详细论述了在课件研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主要难题是,内容上的关联和运行时的交互。内容上的关联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原来三门课程被整合为一门课程之后,如何表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例如,同一个算法的不同种描述之间的比较,包括单纯C语言描述,利用数据结构的C语言描述和C++描述。另一个是,实现一个算法的多种机制和手段是如何相互支持的,包括抽象结构,存储结构,求解步骤,代码等。运行时的交互是指多媒体课件演示程序时,其处理的数据由用户从外部输入。这样做,一是为了使课件演示更接近真实的程序运行环境,二是为了给教师在必须使用不同的数据来分析一个算法时提供方便。解决第一个难题的方法,一是建立三级菜单,与教材目录对应;二是建立任务栏,便于调用一个主题的相关内容,例如一个结构的基本操作函数,一个类的成员函数;三是对于每一个程序,模拟编译系统的Trace功能,逐条语句跟踪,并且同时展示算法、结构、数据存储、运算结果和语言底层支持。解决第二个难题的方法是以Authorware为制作工具,并深入开发其程序设计功能,使脚本的教学要求得以充分的展示。在教学效果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减少了课时,却延伸了课堂,开阔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
二、汇编语言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汇编语言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2)Focusky软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Focusky软件的兴起与发展 |
(二)对Focusky软件的研究概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 |
(一)主要内容 |
(二)研究重点和难点 |
五、理论基础 |
(一)有意义学习理论 |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四)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理论 |
六、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 |
(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Focusky软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
一、Focusky软件的介绍 |
(一)Focusky软件的简介 |
(二)Focusky软件的特征 |
二、教学设计案例——以《人口的合理容量》一课为例 |
(一)课程标准分析 |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
(三)教学目标设计 |
(四)重难点分析 |
(五)教学过程设计 |
(六)教学反思 |
三、课件设计制作 |
(一)课件设计原则 |
(二)课件设计流程 |
(三)课件制作 |
四、实验数据分析 |
(一)前测数据分析 |
(二)后测数据分析 |
第三章 Focusky软件应用反馈与调查分析 |
一、学生问卷调查 |
(一)问卷调查内容 |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二、教师访谈调查 |
(一)访谈对象及目的 |
(二)访谈记录 |
(三)调查总结 |
第四章 应用Focusky软件的优势、问题和对策 |
一、应用Focusky软件的优势 |
(一)有利于扩充课堂信息容量 |
(二)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
二、存在问题 |
(一)Focusky软件自身存在的不足 |
(二)Focusky软件普及度较低 |
(三)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欠佳 |
(四)学生过度依赖课件,自主性降低 |
三、对策 |
(一)向Focusky软件官网提出建议 |
(二)加大宣传Focusky软件,实现课件资源共享 |
(三)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
(四)合理使用课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汇编语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精选教学内容, 调整教学次序 |
3 突出实践能力, 体现应用型教育 |
3.1 加强上机实践 |
3.2 综合运用知识 |
4 教学方法和手段 |
4.1 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 |
4.2 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
5 结束语 |
(4)汇编语言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现状 |
1.2.2 智能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
1.3.1 论文主要工作 |
1.3.2 本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关键技术研究 |
2.1 .NET技术 |
2.1.1 .NET框架 |
2.1.2 ASP.NET2.0 |
2.1.3 ADO.NET2.0 |
2.1.4 Visual Studio 2005 |
2.2 SQL Server数据库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和设计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1.1 计算机教学的问题分析 |
3.1.2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3.1.3 系统的性能需求分析 |
3.1.4 系统的数据库需求分析 |
3.2 系统构架设计 |
3.2.1 用户界面层 |
3.2.2 业务逻辑层 |
3.2.3 数据访问层 |
3.3 系统功能设计 |
3.3.1 智能模型的设计 |
3.3.2 用户角色功能设计 |
3.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的实现 |
4.1 教学策略的实现 |
4.1.1 层次教学的实现 |
4.1.2 教学内容解释 |
4.1.3 智能组卷 |
4.1.4 学生错误分析 |
4.1.5 作业处理 |
4.2 辅助功能的实现 |
4.2.1 疑问咨询 |
4.2.2 留言 |
4.2.3 个人信息管理 |
4.2.4 查询 |
4.2.5 作业区管理 |
4.3 系统的安全管理实现 |
4.3.1 学生身份安全 |
4.3.2 黑名单管理 |
4.4 数据库连接实现 |
4.4.1 数据库并发访问的解决 |
4.4.2 连接池技术 |
4.5 系统测试 |
4.6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的组卷方式 |
5.1 自动组卷方法问题分析 |
5.1.1 提出问题 |
5.1.2 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 |
5.2 遗传算法在自动组卷方法的应用 |
5.3 改进的遗传算法组卷方法 |
5.3.1 改进的遗传算法 |
5.3.2 主要算法描述 |
5.3.3 遗传算法复杂度分析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广西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研究 ——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缘由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缘由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5 文献综述 |
2 广西高校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的基本历程 |
2.1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
2.1.1 传统教育技术阶段(手工技术时代) |
2.1.2 视听媒体教育技术阶段(机电技术时代) |
2.1.3 信息化教育技术阶段(信息技术时代) |
2.2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
2.2.1 初创阶段 |
2.2.2 奠基阶段 |
2.2.3 发展阶段 |
2.2.4 深入发展阶段 |
2.3 广西高校教育技术的应用发展 |
2.3.1 解放前广西的电化教育 |
2.3.2 缓慢发展的广西高校的电化教育 |
2.3.3 快速发展的广西高校教育技术 |
3 教育技术在广西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发展 |
3.1 异军突起的地方本科院校 |
3.2 玉林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发展现状 |
3.2.1 玉林师范学院发展概况 |
3.3.2 教育技术环境的建设 |
3.2.3 教育技术机构设置与管理 |
3.2.4 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 |
3.2.5 鼓励政策和激励机制 |
3.2.6 举办比赛 |
3.2.7 教育技术的应用成效 |
3.3 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成功案例分析 |
3.3.1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件 |
3.3.2 《音响技术》网络课件 |
4 玉林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应用发展探讨 |
4.1 成功经验 |
4.1.1 重规划,教育技术中心做好教育技术应用和推广的规划者、管理者和领头兵 |
4.1.2 重培训,建设一支具备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队伍 |
4.1.3 领导重视,优先发展 |
4.1.4 重投入,规模化建设教育技术软硬件资源 |
4.1.5 重激励,制定积极的鼓励政策和激励机制 |
4.1.6 乐办比赛,促进教育技术应用 |
4.1.7 重合作,教育技术中心与教务处互惠共赢 |
4.2 存在问题 |
4.2.1 经费问题 |
4.2.2 人员配备问题 |
4.2.3 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
5 启示 |
5.1 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注重规划性和前瞻性 |
5.2 软件配套设施建设注重及时性和可用性 |
5.3 教师培训注重及时性和连续性,注重成效 |
5.4 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教育技术应用 |
5.5 建立激励机制 |
6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高校多媒体教学的课程适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校多媒体教学的课程适用性研究 |
二、改善多媒体教学的对策 |
1、促进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
2、以学生为本,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
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数据库,增强交互性 |
三、几点建议 |
1、加强培训,切实提高广大教师多媒体应用水平 |
2、加强合作,开发与教材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
3、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督促我校多媒体教学向高水平发展 |
(7)微机原理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微机原理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的背景 |
1.2 微机原理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2. 微机原理课程的特点及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势分析 |
2.1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概述 |
2.2 微机原理课程的特点 |
2.3 微机原理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势分析 |
3. 微机原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 |
3.1 启发性原则 |
3.2 直观性原则 |
3.3 系统性原则 |
3.4 因材施教原则 |
3.5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4. 微机原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
4.1 教学目标策略 |
4.2 教学内容策略 |
4.3 教学方法策略 |
4.4 教学评价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8)四川省中小学远程教学资源的开发策略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言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选题的意义 |
1.3 涉及的核心概念与界定 |
1.4 研究的对象及其关系 |
1.5 研究方法及本文的结构 |
1.6 研究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
1.7 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
1.8 研究的主要成果 |
第2章 远程教学资源开发策略研究的相关理论 |
2.1 建构主义概论 |
2.2 建构主义环境中的师生角色定位及其作用 |
2.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 |
第3章 远程教学资源开发策略研究的国内外概况 |
3.1 远程教学资源的发展历程 |
3.2 我国中小学远程教学资源的应用模式 |
3.3 国内远程教学资源开发策略研究综述 |
3.4 我国远程教学资源开发研究中必须尽快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4章 四川省中小学远程教学资源的现状简析 |
4.1 远程教学资源的硬件建设情况 |
4.2 远程教学资源的软件建设情况 |
第5章 实证研究工作的开展过程 |
5.1 开发工作简述 |
5.2 远程教学资源的开发案例 |
第6章 结语 |
6.1 四川省远程教学资源开发的总体情况小结 |
6.2 四川省远程教学资源开发的发展趋势 |
6.3 四川省远程教学资源的开发策略探讨 |
6.4 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四川省2006年中小学电子音像教材推荐目录表(小学) |
B. 四川省2006年中小学电子音像教材推荐目录表(小学) |
C. 《新课程初中物理实验》信息表 |
成果 |
后记 |
(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研究 ——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现状 |
1、国外发展现状 |
2、国内发展现状 |
3、广西民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发展历史 |
四、研究方法、步骤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一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基础 |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述 |
1、整合的定义 |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容和模式 |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组成要素 |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 |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教学的作用 |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学生学习的作用 |
第二章 广西民族大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开展的支撑环境 |
二、软件资源研究发展情况 |
三、广西民族大学多媒体教学效果调查 |
1、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2、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三章 广西民族大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面临的问题 |
一、观念和学校机制 |
二、关于教学的双方:教师与学生 |
三、关于网络教学环境和网络教学应用平台的问题 |
四、资源建设问题 |
第四章 广西民族大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对策 |
一、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管理机制 |
二、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教育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
三、完善网络硬件环境,建立教学应用平台 |
四、完善学校教学资源库 |
第五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 |
一、课堂教学的整合实践 |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课堂教学中的实例 |
三、构建网络学习环境的课程整合实践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附录3 (调查问卷) |
附录4 (案例部分截图) |
致谢 |
(10)“C/C++与数据结构”综合课程的多媒体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的提出与意义 |
1.1.1 教学现状分析 |
1.1.2 课题实际意义分析 |
1.2 多媒体CAI课件概述 |
1.3 多媒体CAI课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1.3.1 CAI课件的现状 |
1.3.2 CAI课件的发展趋势 |
1.4 多媒体CAI课件的开发过程 |
1.5 多媒体CAI课件的开发方法 |
1.6 开发环境及开发工具的选择 |
1.6.1 开发工具的选择 |
1.6.2 本课件开发工具的特点 |
第二章 本课件系统的总体分析与设计 |
2.1 《C/C++与数据结构》课程分析 |
2.1.1 课程性质和任务 |
2.1.2 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 |
2.2 课件的总体设计思想 |
2.3 课题难点分析 |
2.4 难点解决方案 |
2.4.1 解决“课程涵盖内容广泛,联系紧密”问题 |
2.4.2 解决“程序大,语句多”问题 |
2.4.3 解决“算法复杂、抽象”问题 |
2.5 课件技术难点及实现 |
2.5.1 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优化课件结构 |
2.5.2 使用媒体库减小课件存储空间 |
2.6 课件界面的设计 |
第三章 课件具体分析与设计 |
3.1 起泡排序 |
3.1.1 脚本要求 |
3.1.2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实现 |
3.2 堆算法 |
3.2.1 脚本要求 |
3.2.2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实现 |
3.3 遍历算法 |
3.3.1 脚本要求 |
3.3.2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实现 |
3.3.3 汉诺塔问题的多媒体实现 |
3.4 C++的组合类 |
3.4.1 脚本要求 |
3.4.2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实现 |
3.5 事件驱动模拟 |
3.5.1 脚本要求 |
3.5.2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实现 |
第四章 课件的发布 |
4.1 软件的发行 |
4.2 软件的运行环境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5.3 本论文的前期工作成果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四、汇编语言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2]Focusky软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岳双琳.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8(12)
- [3]汇编语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J]. 朱淑琴,张银霞,赵瑛.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4]汇编语言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应用研究[D]. 王启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03)
- [5]广西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研究 ——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D]. 雷芸. 广西民族大学, 2009(06)
- [6]高校多媒体教学的课程适用性研究[J]. 孔凡胜,李立群. 办公自动化, 2009(06)
- [7]微机原理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 潘丽峰. 湖南师范大学, 2008(10)
- [8]四川省中小学远程教学资源的开发策略探索[D]. 谈云康. 四川师范大学, 2007(02)
- [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研究 ——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D]. 邱武. 广西民族大学, 2007(05)
- [10]“C/C++与数据结构”综合课程的多媒体软件设计[D]. 刘志红. 天津大学, 2006(05)
标签:课件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论文; 教学过程论文; 课程开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