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受教育权主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劳动教育,主体在场,思想政治教育
受教育权主体论文文献综述
苏凤启[1](2019)在《劳动教育:受教育者主体在场的重要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受教育者主体在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劳动教育作为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实践形式,其教育目的与主体在场的本质具有一致性,对促进受教育者主体在场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该文认为可以通过更新劳动教育理念、加强制度保障,发挥资源合力等努力,提升劳动教育在培养受教育者主体在场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施维,刘玥玥[2](2019)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优化路径——基于毛泽东《实践论》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教育越来越强调双向互动性,因此加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研究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以毛泽东《实践论》中的相关论点为依据,具体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主体性优化的意义与具体优化的途径,以期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双向互动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实效性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慧芝,张璐[3](2016)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学内容的差异性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模式等因素,且各因素之间密切相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起主导作用,他们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教学策略;受教育者居主体地位,是教育影响的对象和教育的落脚点。这两者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键因素,因此,重点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并运用于实践,有助于将社会群体的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并自觉转化为良好的外部行为。(本文来源于《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赵浚,胡晓红[4](2016)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遇在关怀——马丁·布伯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关怀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对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发掘和彰显。在马丁·布伯的关系哲学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是"我—你"关系,而非"我—它"关系,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的本真关系相契合,符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体现着一种深刻地意义关怀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关怀中的相遇,有助于在平等中构建关怀的意义世界,在理解中释放关怀的道德智慧,在共享中传递关怀的幸福力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目的得以全面的显现。(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5期)
王诚,朱大旺[5](2016)在《以部队全体官兵为受教育主体》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乌鲁木齐3月28日电 王 诚、朱大旺报道:为深入开展后勤普法教育,营造“学后勤法规、知保障标准、守制度规矩”的良好氛围,助推“法治后勤”建设,根据年度后勤练兵部署,新疆边防总队今天下发通知,部署4月份集中开展“后勤法规学习月”活动。据介(本文来源于《中国边防警察报》期刊2016-03-31)
闫彩虹[6](2015)在《论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缘起于《虎妈猫爸》》一文中研究指出主体性是人类的特性,构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当今现代性的时代背景下愈显突出和紧迫。一方面是受教育者自我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是受教育者主体性的迷失。管窥《虎妈猫爸》这部教育作品,尊重差异、激发共鸣、增强自我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有效路径。(本文来源于《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王利梅[7](2015)在《试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缺失》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原因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消极影响;网络媒体的不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陈旧。克服和避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缺失,需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增强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教育。(本文来源于《亚太教育》期刊2015年10期)
解然,李书威[8](2015)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谁是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主体和客体的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问题,由于对此问题的不同理解,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很多方向和效果的不同。因此对主体的研究和确认,对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主体和客体范畴的引入在任何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必然存在的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亦是如此。通过主体和客体关系理论的分析,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活(本文来源于《河北企业》期刊2015年03期)
胡劲松,段斌斌[9](2014)在《论“在家上学”的权利主体及其权利性质——保障适龄儿童受教育权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家上学"符合义务教育制度的创立精神,可以成为学校义务教育的补充。"在家上学"行为与其说是儿童少年主动行使受教育权,倒不如说是父母基于监护权代理子女做出教育选择。作为相对权利,其行使必须与儿童少年的最大利益相契合,并避免权利滥用行为、无权行为和过分行为。(本文来源于《教育研究与实验》期刊2014年04期)
杨若飞[10](2014)在《当好“两员”做到“叁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从日喀则市获悉,该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努力当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的双重身份,切实发挥好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受教育和抓活动的主体作用,取得显着成效。 当好“两员”,带头受教育 一是当(本文来源于《日喀则报(汉)》期刊2014-07-03)
受教育权主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当今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教育越来越强调双向互动性,因此加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研究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以毛泽东《实践论》中的相关论点为依据,具体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主体性优化的意义与具体优化的途径,以期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双向互动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实效性有所裨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受教育权主体论文参考文献
[1].苏凤启.劳动教育:受教育者主体在场的重要途径[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施维,刘玥玥.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优化路径——基于毛泽东《实践论》的思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张慧芝,张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学内容的差异性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4].赵浚,胡晓红.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遇在关怀——马丁·布伯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关怀解读[J].广西社会科学.2016
[5].王诚,朱大旺.以部队全体官兵为受教育主体[N].中国边防警察报.2016
[6].闫彩虹.论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缘起于《虎妈猫爸》[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
[7].王利梅.试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缺失[J].亚太教育.2015
[8].解然,李书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J].河北企业.2015
[9].胡劲松,段斌斌.论“在家上学”的权利主体及其权利性质——保障适龄儿童受教育权的视角[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
[10].杨若飞.当好“两员”做到“叁促”[N].日喀则报(汉).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