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县结核病防治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1800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治疗方法和特点.方法将5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分别采用全身抗结核药物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和单纯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痰菌转阴率,并统计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1、2、3个月痰菌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73.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结核疾病采用全身化疗联合雾化及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并可减少支气管、支气管狭窄及肺不张等不良后遗症的发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支气管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实施支气管镜检查可尽早明确支气管结合病情,经恰当的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后遗症的发生。
【关键词】肺结核;支气管内膜结核;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020-01
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并非单一的肺结核或支气管结核,多年来此病治疗常按普通肺结核手术对待,术后并发症多、疗效欠满意。肺结核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是指肺结核病灶通过而直接蔓延,或者通过血行播散及淋巴转移至气管支气管黏膜而引起的疾病,根据解剖部位,支气管内膜结核可看作是特殊类型的肺结核。如果活动性肺结核合并
支气管内膜结核,因其临床症状出现较早可获得早期诊断和治疗。如果无活动性肺结核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早期大多无明显症状,当出现临床症状就医时,气管、支气管管腔出现瘢痕狭窄,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肺不张,临床症状较重,治疗颇为困难。现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肺结核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50例做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根据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2001年修改制定的中国结核病分类法及诊断标准进行诊断;②痰涂片和培养发现抗酸杆菌且未接受过抗结核治疗的新发现患者;③薄层螺旋CT等相关检查提示肺结核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排除标准:①伴有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其他肺部疾病者;②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疾病者;③不能耐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及不能完成治疗疗程者。有3例因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而改为其他治疗方案,有1例未能获得随访,均予以排除,共有50例患者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使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方案进行化疗。均根据初始患者和复治患者分别选用标准化方案和个体化方案进行全身抗结核治疗前提下联合雾化治疗及支气管镜下局部抗结核治疗。联合雾化治疗异烟肼02g,丁胺卡那霉素02g,日2次雾化吸入,治疗周期为3-5个月。联合气管镜下给药:通过支气管镜将气管、支气管腔内的坏死物清理干净,之后注入02g异烟肼02g丁胺卡那霉素行病变支气管内保留,若患者有严重的水肿症状,可以再加注25mg地塞米松,1-2次/周治疗次数为3-12次。定期做影像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以及细菌学和组织学检查,观察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痰菌转阴率:治疗每个月末行痰涂片和痰培养查抗酸杆菌,分别于1个月、2个月、3个月统计痰菌转阴率。
1.4.疗效评定
根据临床症状,X线、螺旋CT等检查制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影像学明显改善,管腔内病灶消失或管腔直径达到正常的2/3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改善,影像学表现好转,管腔直径达到正常的1/3以上,但小于2/3;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影像学表现未见明显变化甚至加重,管腔直径未恢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痰菌转阴率比较:观察组1、2、3个月痰菌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可继发于活动性肺结核,此时多表现为肺结核的临床症状,胸部X线、CT确诊肺结核的同时也可发现支气管结核,做到早期治疗,因此,临床疗效较理想。临床发现有些患者在确诊支气管结核时已形成肺不张,可见早期发现、诊断对治疗疗效及预后很重要。气管、支气管结核的影像学表现除符合继发性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外,常有如下特点:①肺不张、支气管扩张、局限性肺气肿。②一侧或两侧出现支气管播散。③灶纵膈淋巴结结核附近出现新的肺内播散灶。④CT显示支气管粘膜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闭塞。⑤肺野内未见结核病灶,但痰中找到结核菌。有上述表现者,宜尽早常规检查支气管镜检查,早期诊断支气管结核,经过有效治疗手段,包括行各种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提高治愈率,减少不良后遗症的发生。介入治疗虽然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疗效较好,特别对伴有支气管狭窄的患者可选用支气管镜气道冷冻术、球囊扩张术及气道内支架置入术等措施治疗,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介入治疗技术复杂,费用高,主要针对中晚期及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因此,对于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的早期患者仍然以规律、全程、联合用药的原则进行全身化疗,还应配合气管内局部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以达到快速杀灭结核杆菌,阻止病变进展致瘢痕狭窄的目的。结果表明,采用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联合的方法较单纯全身化疗更加有优势,这也从侧面证实了肺结核合并有支气管内膜结核的治疗方法与单纯肺结核治疗方法上的差异。
综上所述,对肺结核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采用全身和局部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近期疗效显著,痰菌转阴率高,但气管、支气管狭窄发生率等远期疗效指标及复发率还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李鸿雁,肖欣荣,任和芬.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治疗进展[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8):908-909.
[2]谭欠乃;陈小丽.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多层螺旋CT诊断[J].当代医学,2011,02(17):76-77.
[3]刘风香,王秀华,高华.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4,13(12):1585-1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