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美国亚太同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区域性公共产品,美国,同盟体系,自由贸易协定
美国亚太同盟论文文献综述
王联合[1](2018)在《美国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及其变化——以美国亚太同盟体系及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性公共产品来自国际公共产品概念内涵的延伸,是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合作不断加强的理论反映。早在冷战时期,美国就建立起亚太地区安全同盟体系,这种以美国为核心的双边同盟体系被看作是以霸权稳定的方式提供区域性安全公共产品的典型案例。随着美国实力的相对下降,美国独立支撑双边军事同盟的意愿与政策都在发生变化,聚合安全成为其规划区域性安全公共产品的主要表现。发端于冷战后的亚太自由贸易协定起初也被视为一种美国在其中有着重要贡献和广泛政策目标的区域性经济公共产品,但亚太经合组织的空心化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夭折表明,美国对区域性经济公共产品的计算更趋保守、自利和短视,地区经济类公共产品的供给越来越依靠区域内各国的合作而非美国的主导。美国在亚太地区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的经验与教训值得中国评估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复旦国际关系评论》期刊2018年01期)
蔡翠红,李娟[2](2018)在《美国亚太同盟体系中的网络安全合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后,美国在不同契机下选择性地强化亚太同盟,以应对快速变化的亚太形势、维持美国在该地区的领导地位。随着网络空间的战略价值的凸显,美国为了增强网络安全、掌控网络空间主导权并全方位遏制中国崛起,大力提升网络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并将网络纳入亚太同盟的合作范围,使网络成为美国亚太同盟合作的新兴领域。美国与亚太盟国在共享网络情报与信息、加强网络空间军事化协作、塑造网络安全环境、协调以自由与安全为核心的互联网政策等方面进行网络安全合作。美国强化与亚太同盟的网络安全合作是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自然延伸,也是其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的一部分。对亚太各盟友而言,动荡的地区安全局势、遏制中国崛起以及争夺地区主导权等多种利益诉求驱动它们与美国加强网络合作。同时,同盟义务认知与国家利益诉求上的偏差、美国对盟国的监听以及特朗普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亚太同盟在网络安全上的合作基础。美国在亚太同盟体系中的网络安全合作对中国的网络和国家安全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应予以积极应对。(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与政治》期刊2018年06期)
龚越[3](2018)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视阈下的美日同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战之后,美国通过借助同盟关系、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建立起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在亚太地区,美日同盟一直都是美国施展其国际影响力的基石。本文力图在研究视角上有所创新,以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为背景,运用权力转移理论、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探讨美国“重返亚太”和“亚太再平衡”战略对美日同盟的调整及其对亚太地区的影响。论文首先探讨了二战后美日同盟的形成过程以及美日同盟从冷战结束后的冷淡期到二十一世纪的升温期转变的原因,即冷战结束后,美日同盟因为缺乏共同的目标和战略利益渐行渐远,但中国的崛起又成为了美日再度合作的粘合剂。然后,考察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出台的背景和过程,并就“亚太再平衡”的内容和美日同盟的进一步调整作了分析,揭示了美日在东南亚、东北亚以及遏制中国方面的合作以及其对亚太区域安全、国际关系的影响。最后,剖析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下美日同盟面临的困境以及特朗普上台后美日同盟的新的动向。2017年特朗普入主白宫后,“美国优先”成为特朗普执政的核心外交理念,影响着美国的亚太政策,为美国在亚太的领导地位和军事存在都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美日同盟面临着新一轮的调整。虽然美国一直自诩肩负着维护全球安全、繁荣与稳定的重任,但特朗普对美日同盟有着与以往政府不同的理解,因此美国很有可能调整全球战略,改变战略重心。论文后半部分试图研究美日同盟关系在美国总统换届、政府更迭情况下的发展,揭示美国亚太政策对美日同盟走势的影响以及美日同盟的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美日同盟的转型和强化对世界格局、亚太区域安全与合作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因此研究美日同盟的走向对我国周边局势、维护国家主权、实现国家利益、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8-05-17)
安雨康[4](2018)在《论导弹防御对美国亚太军事同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后,美国对导弹防御政策进行一系列调整,将其纳入延伸威慑,使之成为联盟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通过梳理导弹防御融入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过程,归纳盟国在美国导弹防御系统中的定位与作用,以及亚太盟国参与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不同路径与模式。本文认为,美盟国面对的外部导弹威胁、导弹防御的威慑和防御功能的实现、导弹防御对延伸威慑可信性的影响,是影响其对导弹防御部署态度的主要因素。导弹防御是美国强化其同盟体系的一种强制性外交手段。美国借助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既向盟国提供保护,又借此管控盟国,遏制其离心倾向。其管控盟国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恶化地区安全困境,在地区国家间制造新矛盾,从而为维系联盟提供新动力。二是利用导弹防御技术密集的特性,以导弹防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攻防兼备的军事优势驱使越来越多的地区国家参与该系统,使之成为美国亚太同盟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认为,美国的亚太盟国在选择是否与美国进行导弹防御合作,以及决定介入程度时,有不同考虑,并形成叁种不同模式。日本有着最严重的导弹不安全感,将导弹防御转化为正常国家化的驱动力,体现为“追随模式”。韩国认识到参与导弹防御要付出高额成本,但为了安全利益并确保延伸威慑可信,既接受萨德部署又强化进攻性装备,体现为“对冲模式”。澳大利亚以朝鲜洲际弹道导弹威胁为借口,强化对南太平洋防空监控能力,应对所谓中国威胁,体现为“投机模式”。(本文来源于《国际关系学院》期刊2018-02-20)
王娟[5](2016)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构建战后亚太同盟体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势力的扩张,在欧洲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亚太地区则有赖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作的前期准备,构建了亚太同盟体系。美国通过太平洋反攻奠定了战后亚太同盟体系的战略地缘基础;通过单独占领日本,美国获得了战后建立亚太同盟体系的核心条件;通过战时协调英法大国关系,建立美澳特殊关系,美国得以介入英法传统殖民势力范围。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美国构建战后亚太同盟体系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珞珈史苑》期刊2016年00期)
李晨[6](2016)在《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的美国军事同盟》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军事同盟体系是美国亚太战略,包括当前"再平衡"战略的支柱和工具之一。它不仅要为美国对亚太的政治、经贸战略服务,还要满足美国在本地区多样化的军事需求。美国需要加强同盟伙伴关系,利用亚太国家对于中国的担忧,向中国施加军事压力;但与中国进行全面对抗不是美国及其盟友的战略目标,美国军事同盟体系也不会转型为冷战时期的北约类型的全力制衡中国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加大对中国军事压力的努力,并不会改变中美之间的战略态势。从战略上看,美国同盟体系的强化始于低战备的起点,未改变业已存在的军事竞争格局,各方都无意进行全面动员和对抗。由于战略选择的制约,美国强化亚太军事同盟的空间有限,加之中国自身军事力量的建设与发展,当前亚太军事力量对比也不会改变。在力量对比不改变的情况下,各方虽然出于最坏打算需要为可能的冲突做准备,但都认识到自身实力的局限和冲突的风险,需要进一步强化危机管控的意识。中国也应充分认识自身战略选择与实施对于美国同盟体系的影响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16》期刊2016-09-01)
钮维敢[7](2016)在《美国调整两洋同盟战略的经济因素及对亚太安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在对两洋军事同盟进行调整的同时,也逐步加大力度对两洋经济同盟进行构建,即推动打造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和推动构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这使得美国全球同盟战略呈现出新特点,即美国的两洋同盟战略军事安全和经济由混合职能逐渐清晰化为两对更为专职的军事安全同盟与经济同盟部分,但这两部分的四个同盟以美国为纽带越发彼此或交叉相互策应,以便更好地维护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但美国两洋同盟战略的调整,在亚太地区形成了安全隐患,与亚太一体化进程形成张力,使得亚太安全秩序碎片化程度加深。(本文来源于《宁夏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刘卿[8](2016)在《美国亚太同盟关系衍化新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在深化与亚太盟国关系方面显现新思路,包括采用更具灵活性的方式拓展与盟国的合作渠道、整合盟国与伙伴国的战略资源等。美国亚太同盟呈现出向"软同盟"拓展、向"影子同盟"衍生和向"分权"趋势发展等特点。美国强化同盟关系的新做法,加大了地区国家间战略消耗,但能否达到其预期目标还受东盟平衡政策等因素制约。面对新形势,中国需继续保持战略定力,以"两手对两手",妥善应对美国亚太同盟关系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本文来源于《国际问题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岳小颖[9](2015)在《美国亚太同盟的横向联合:动因、路径与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亚太地区的战略秩序发生重要变化,其影响因素来自中国的崛起、美国的相对衰落以及周边地区国家对前两者的不同反应。由于担心美国是否能有效保障本国安全和中美竞争所带来的"选边困境",美国的亚太同盟开始突破既有的地区安全战略并寻求通过政治协商、外交协调、情报交换、军事演习、协同能力的建设等路径实现彼此间的横向联合。中国应与美国的盟国及合作伙伴协调共建地区秩序,坚持自我克制和融入东亚地区合作的政策,采取多种途径促进与美国亚太盟国合作与协调,维护地区稳定,缓解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战略疑虑和制衡措施。(本文来源于《东疆学刊》期刊2015年04期)
周建仁[10](2015)在《同盟理论与美国“重返亚太”同盟战略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年后,美国正式开始实施"重返亚太"战略,而同盟战略则是其"重返亚太"战略的重要一环。文章首先考察了美国"重返亚太"同盟战略的实质,认为其包含巩固同盟和扩大同盟两种性质不同的结盟行为。随后提出针对美国的两种结盟行为,中国的对应策略分别为瓦解对手同盟战略和阻止同盟扩大战略,这同样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应对策略,前者可从同盟解体理论中寻找政策启示,而后者则主要从同盟形成理论中寻找启示。由于建立同盟比维持同盟更加困难,因此阻止同盟扩大要比瓦解对手同盟更加容易;而且,瓦解对手同盟对中国是否有利存在争议,而阻止同盟扩大对中国更为有利则比较明确。因而文章提出中国当前应该把外交重点放在阻止同盟扩大上,而不是放在瓦解对手同盟上。(本文来源于《当代亚太》期刊2015年04期)
美国亚太同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冷战后,美国在不同契机下选择性地强化亚太同盟,以应对快速变化的亚太形势、维持美国在该地区的领导地位。随着网络空间的战略价值的凸显,美国为了增强网络安全、掌控网络空间主导权并全方位遏制中国崛起,大力提升网络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并将网络纳入亚太同盟的合作范围,使网络成为美国亚太同盟合作的新兴领域。美国与亚太盟国在共享网络情报与信息、加强网络空间军事化协作、塑造网络安全环境、协调以自由与安全为核心的互联网政策等方面进行网络安全合作。美国强化与亚太同盟的网络安全合作是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自然延伸,也是其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的一部分。对亚太各盟友而言,动荡的地区安全局势、遏制中国崛起以及争夺地区主导权等多种利益诉求驱动它们与美国加强网络合作。同时,同盟义务认知与国家利益诉求上的偏差、美国对盟国的监听以及特朗普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亚太同盟在网络安全上的合作基础。美国在亚太同盟体系中的网络安全合作对中国的网络和国家安全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应予以积极应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美国亚太同盟论文参考文献
[1].王联合.美国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及其变化——以美国亚太同盟体系及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为例[J].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18
[2].蔡翠红,李娟.美国亚太同盟体系中的网络安全合作[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8
[3].龚越.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视阈下的美日同盟研究[D].青岛大学.2018
[4].安雨康.论导弹防御对美国亚太军事同盟的影响[D].国际关系学院.2018
[5].王娟.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构建战后亚太同盟体系的影响[J].珞珈史苑.2016
[6].李晨.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的美国军事同盟[C].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16.2016
[7].钮维敢.美国调整两洋同盟战略的经济因素及对亚太安全的影响[J].宁夏社会科学.2016
[8].刘卿.美国亚太同盟关系衍化新趋势[J].国际问题研究.2016
[9].岳小颖.美国亚太同盟的横向联合:动因、路径与前景[J].东疆学刊.2015
[10].周建仁.同盟理论与美国“重返亚太”同盟战略应对[J].当代亚太.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