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技术在政治课堂中的运用

谈信息技术在政治课堂中的运用

萨帕尔罕·宋江(新疆塔什库尔干县中学,新疆塔什库尔干845250)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2-0094-01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以互联网和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工具。广大政治课教师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为政治教学实际服务,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其原则是:选用信息技术,能达到优化政治课教学的目的;信息技术是服务于教学的,要正确处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政治;教学;运用

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以互联网和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工具。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就要求广大政治课教师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为教学实际服务。但同时,也出现为了适应潮流,盲目使用信息技术,抛弃传统教学手段,浪费精力而达不到良好教学效果的现象。根据教学实践,笔者对信息技术在政治课堂中的运用有以下体会:

一、选用信息技术,能达到优化政治课教学的目的

1.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借助它的声、形、色,创建出与课堂教学相适应的情景和意境,从而能起到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诱发学生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添政治课教学活力。例如,在学习《珍爱我们的生命》中,为突破“珍爱他人生命”这一难点,我将四川汶川地震的图片及视频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设问:“如果你在灾区现场,看到这些需要救助的人,你会怎么办?”学生在这一情境的感染下,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如何珍爱、救助他人的生命。无需教师口干舌燥地讲解,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自觉性就容易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也较好。

2.展示形象的教学内容,学习过程生动而丰富。

学生的认知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总是以一定的具体形象为基础的,如果局限于教材中的一些相对独立的人物、事件、现象进行口头说教,硬贴标签很难奏效。再加上政治课中法律知识和国情思策部分知识点较多,又不易讲清楚。所以充分、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教学手段,可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也可缩短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化大为小、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间断为连续,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将会在保证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认知的坡度,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观点。例如,在讲授“实施义务教育的意义”时,我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加工,以图表、图片、影像、文字等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看,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现实意义,弥补书本只有简单解释的不足,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达到了形象生动、较深理解重要意义的目的。再如,在学习九年级《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时,为了让学生更形象理解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我用幻灯片展示选举过程,学生学得非常轻松,对难点知识认识地很深刻,整个认知过程生动而丰富。既克服了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缺乏和对抽象法律概念的难以接受,又加深了讲课的趣味性,最后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3.利用生动的视听教材,潜移默化中进行行为训练。

“激情”、“感知”使学生的思想观念具有了教育者所期望的趋向性,但是要达到教学目的要求,还必须将思想观念的趋向性转化为行为的趋向性,这就是教学过程的“导之以行”。

在学习《身边的侵害与保护》一课时,我将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侵害用录像机拍下来,课堂上用多媒体播放出来,让学生分析录像中的情节分别属于来自什么的侵害,并根据情节找出保护措施。学生们积极发表意见,踊跃提出建议。

在导行训练时,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和生动的视听教材,让学生有声可学,有形可仿,各种感观主动参与,并充分调动了学生内在的积极性,自觉地落实行为实践,再化为自觉行为和内在素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其功效和作用是非凡的,但同时也出现为了适应潮流,盲目使用信息技术,抛弃传统教学手段,浪费精力而达不到良好教学效果的现象。所以我们还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政治课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因为要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不是政治课教学的主题。

二、信息技术是服务于政治教学的,要正确处理

让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其运用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更要有利于学生的学。这是使用它的宗旨。而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有错误的认识,不能恰倒好处地运用,而只是做“秀”。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应处理好以下问题:

1.使用信息技术要适度。

由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效果明显,其使用频率也大大提高。公开课、优质课、说课和平时上课都追求多媒体,会做的自己做、不会做的请别人做,大有一哄而上的趋势。这并不符合实际,笔者认为,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要适度。首先,硬件设施不具备。在目前条件下,一般一所学校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多的也只有两个或三个,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全校几十个班级都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其次,并不是所有的课题都适合于多媒体,没有必要所有课都使用信息技术。如果不管是否需要,所有的课都在多媒体教室上,学生长期处于精神高度集中状态,教学效果反而不好。还有,制作课件,需要花费教师很大工夫。有一位老师,为了一节公开课做一个课件,用了三个月时间,效果当然不错。教师的工作繁琐,如果为了一节课花费这么大的精力,其他课肯定要打折扣的。这对学校、学生都不是好事。

2.板书不能抛弃。

板书体现着整节课的脉胳、知识的联系和总结,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而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老师利用多媒体将整堂课上得生动活泼,可课堂结束后,学生却不知学了些什么,教学内容一页页翻过,没有在脑海中停留。所以板书不能因为使用信息技术而抛弃,板书要与信息技术共同使用,让学生在生动丰富地学习中理清思路、掌握知识。

3.运用信息技术要注重教学效果。

政治课教学中的媒体选择,不仅要考虑到媒体的特性,更要考虑到媒体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将要完成的任务。目标不同,选择的媒体也应不同。计算机等现代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多重感官刺激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功能,有较大优势;但投影、挂图、教具等传统媒体也具备方便、直观等现代媒体所不能替代的优势。美国大众传播学家施兰姆说过:“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育目标时,功能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如八年级讲到法律和法规,我就直接出示相应的法律文本,使学生产生直观印象,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所以,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教学的整体效果,尽量做到简洁,为化解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内容感染力和说服力而服务,避免内容画面太多,冲淡教学主题,使学生只会就事论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却得不到提高。

综上所述,广大政治教师要与时俱进,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的融合,合理地、恰到好处地在政治课中运用信息技术。同时,明确信息技术用于政治课堂,是辅助政治课的教学手段,是服务于政治课教学的,不能迷失政治课教学的主题。

标签:;  ;  ;  

谈信息技术在政治课堂中的运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