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估问题研究

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估问题研究

党翔宇[1]2017年在《基于政府绩效评估的地方政府公信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方政府公信力是衡量地方政府信用度的重要指标,是地方政府得以合法存在和维持稳固的基础因素。政府公信力与政府绩效评估相辅相成。一方面,良好的政府公信力是推动政府提高效率、关注效益、重视公平的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客观公正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带来的是公民对政府的认可度,也必然可以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然而,当今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状况不容乐观,而地方绩效评估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其于诸多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无疑又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地方政府公信力。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与政府公信力在价值目标、实现途径等方面存在某种契合关系,提升公信力,有赖于对政府绩效评估的正确认知和理性实施。为此,本文从政府公信力与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与实践梳理入手,理论上阐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与政府公信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探究当前地方政府基于政府绩效评估之政府公信力建设中所存在的关键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借鉴美国、英国政府经由完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继而提升政府公信力过程中的成熟经验,对比、针对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缺陷与不足,尝试性总结出当今我国地方政府基于政府绩效评估提升政府公信力的主要可行性路径。

杨畅[2]2011年在《基于政府绩效评估的当代中国政府公信力提升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明确指出“健全社会信用体系”。2010年6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温家宝总理2011年2月27日在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说:“现在影响我们整个社会进步的,我以为最大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诚信,一是政府的公信力。这两个方面解决好了,我们社会就会大大向前迈进一步。”本文以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和我国政府诚信水平提升为宏观背景,借鉴和学习西方国家以及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经验、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研究了以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为指导的当代中国政府公信力建设与提升问题。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一是当代中国政府公信力建设的价值是什么?当代中国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标准是什么?当代中国政府公信力建设遇到了哪些困难?二是为什么说政府绩效评估与当代中国政府公信力建设是契合的?叁是系统、科学的政府公信力评估体系的结构具有什么样的本质属性?如何从绩效改善视角提升当代中国政府公信力?围绕上述问题,本文完成的研究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阐释了政府公信力与政府绩效评估基础理论,主要论述了政府公信力的基本内涵、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内涵以及政府绩效评估与当代中国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关系。2、描述了当代中国政府公信力建设标准与困境,主要论述了当代中国政府公信力建设价值、当代中国政府公信力建设标准、当代中国政府公信力建设困境。3、论述了政府绩效评估与当代中国政府公信力建设两者的契合,主要体现在价值取向、理论逻辑、实践运作方面的契合。4、系统分析了当代中国政府公信力评估体系的构建,并提出了当代中国政府公信力提升的绩效方略。5、进行了当代中国政府公信力提升的实证研究,主要是结合湖南省岳阳县的实践活动,分析绩效评估对于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推动。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工作在于:本文指出了政府公信力建设是当代中国政府建设的当务之急。政府绩效评估对于当代中国政府公信力建设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政府公信力评估体系是由评估主体、指标、程序以及在这些方面的制度安排组成的有机系统。通过从更新思想观念、完善政策法规、优化治理结构、加强信息公开方面着手绩效改善来促进当代中国政府公信力建设。

约宁[3]2010年在《我国市级政府公信力评估指标构建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越来越频发的自然灾害,生产事故,政府腐败以及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等问题的爆发,政府的公信力越来越成为公民关注的热点之一。建立一套评价政府公信力的指标对科学评价政府公信力及促进政府对各项政策的推行、社会治理、经济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目前的政府公信力评估工作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评估途径单一、评估内容不系统、流程不完整,尚未形成一套科学的、具有实际操作性的一套评价政府公信力的指标。因此,从公众感知的角度出发,探析如何对市级政府公信力进行评价,构建出评价市级政府公信力的评估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并对公信力进行量化描述与解析,旨在对市级政府公信力做出科学评价、监控及预测。首先,通过分析我国政府公信力评估的现状,以理论为依据,对政府公信力做了尝试性探索。其次,根据我国政府公信力评估的目标、原则,提出多元化的评估主体及系统分析理论指导下的运作模型。再次,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选取评估指标,构建出包括政府诚实程度、政府服务程度、政府依法行政程度和政府民主化程度4个一级指标及13个二级指标在内的政府公信力评估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的权重,设计出评估流程,从而完善了政府公信力评估指标。在此基础上以保山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初步验证了构建政府公信力评估指标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分析了保山市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和问题,并根据评估结果对该市提出了建立诚信政府,树立良好政府形象;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质量;完善政府机制,加强依法行政;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实现民主化制度等对策建议。

张俊东[4]2004年在《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估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政府公信力是一个衡量政府信用状况和信用程度的重要概念。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从总体上来说正在逐步提高,但也有部分地区呈现出弱化趋势。这种弱化趋势体现在叁个方面:一是行为信用弱化; 二是政策信用弱化; 叁是绩效信用弱化。对地方政府公信力进行评估,既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分析的需要,也是对地区竞争力进行客观分析的需要,同时也是地方政府认识和改进自身信用状况的需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客观分析,认为对地方政府公信力进行评估应从行政体制、行政管理、政府实力和绩效等叁个方面着手,并提出了相应的10 项评估指标,即:1)行政公开机制; 2)行政决策机制; 3)政府责任机制; 4)政策系统性和稳定性; 5)行政执法的公平和公正; 6)市场管理的规范性; 7)政府承诺的履行和兑现; 8)行政人员的道德品质; 9)政府财力; 10)地方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各项指标进行了权重设计,并提出了各项指标的考核依据和评分办法,认为应当成立全国统一的专业考评机构,对各地政府公信力进行客观的考核和评估。文章最后以麻城和武穴两市为例,对两地的政府公信力状况进行了示例分析,由此对地方政府公信力作出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

范新安[5]2015年在《我国地方政府信用评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地方政府公信力是衡量政府信用状况和信用程度的重要概念。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从总体上来说正在逐步提高,但也有部分地区呈现出弱化趋势。近年来,更是曝出了"华南虎事件"、"毒奶粉事件"等一大批丑闻。对地方政府信用进行评估,既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分析的需要,也是对地区竞争力进行客观分析的需要,同时也是地方政府认识和改进自身信用状况的需要。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估体系,并以河南省Z市为例,通过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评估,为提高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出了相关建议。

梁江禄[6]2015年在《地方政府公信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方政府公信力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地方治理效果、地方政府与社会间互动关系的窗口。当今地方政府公信力流失严重,反映的是治理状况不佳,那么如何提高治理绩效,什么才是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理性路径呢?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该确定何者决定了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即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对此,学界曾经给出叁种主要的理论解释,这叁种主要理论构成了当前学界关于地方政府公信力研究的基本图式。第一种可以称为民主导向的政府公信力理论。民主导向的政府公信力聚焦于政治系统的输入端,认为一个政府只有以民主的政治制度为基础,特别是选举民主制度为基础才有可能获得公民的信任与支持。第二种观点是“制度公正论”公信力理论,该观点由瑞典政治学家罗斯坦担纲领袖,他认为相比政治制度民主与否,政府的制度和政策是否公正对于政府公信力才更重要。第叁种观点在分析中国的政治合法性或者政府公信力时经常被学者提及,马得勇将这种观点概括为“政绩型”公信力理论,该理论认为,中国的政府能否赢得统治的合法性和权威,与政府的治理水平或绩效密切相关,政府通过发展经济、改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来赢得公民的支持。学界虽然梳理出了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叁种关键性理论,但这只是规范层面的逻辑演绎,还缺乏实证的数据验证。这叁种理论是否切实地影响着政府公信力,它们是否适用于中国的地方政府,它们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解释力度到底有多大,制度的民主程度、制度与政策的公正程度、治理绩效这叁大因素中何者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最大,这叁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适用的理论,这些问题亟需实证性的回答。我们正是基于这些问题,在广州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收集的大规模数据的分析发现,制度的民主程度、制度与政策的公正程度和治理绩效对地方政府公信力都具有显着的影响。由此,初步验证了前述叁种理论有适用的可能。此外,角色期待、政民关系密切程度对地方政府公信力也有显着的影响。

孙宾[7]2016年在《西安市政府公信力的提升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方政府公信力是地方政府治理行为获取公民满意的能力,是区域内民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程度和对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它是一个区域内政府的民意满意度的显性反应。大多数民众对中央政府的施政行为相对满意,但是对于地方政府的治理行为并不是很满意,因此地方政府的公信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于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目前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实施、可量化的指标体系来真正评价地方政府的公信力,这样可以有利于提升政府的治理水平和区域竞争力。本文首先基于政府公信力的内涵、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内涵、公民满意度的内涵及其而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详细阐释了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其次,本文在评价指标选取方面遵循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实施性原则、有效性原则,从政府治理水平和公众满意度两个维度去具体分析,然后借助于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对一、二级指标进行权重确定,针对叁级指标设定26个问题进行问卷量表调查,计算整理分析数据最终得出西安市政府公信力的具体指数,并从问卷调查中分析西安市政府公信力还存在四个主要问题:一是西安市政府的专业度不高,尤其是腐败问题;二是西安市政府的透明度和公开度需要进一步提高;叁是西安市政府一些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西安市政府给公民提供政治参与渠道单一。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第一,西安市政府树立治理理念,提升政府治理水平;第二,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着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第叁,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建立“阳光透明型政府”;第四,西安市政府需拓宽市民参与渠道,健全市民政治参与机制。

戚晓萌[8]2018年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地方政府公信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公信力探讨的是本地政府获得公众信任的能力,研究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与本地居民的满意度。在互联网背景下探讨地方政府公信力,有利于地方政府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改革契机,改革治理思维与治理方式。根据网络问卷调查的结果,公众普遍认为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与行为低于他们的预期,公共服务、公共信息、公共政策存在部分问题,使得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感降低,地方政府公信力有一定程度的缺失。该现象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互联网思维不足,缺乏网络治理意识与公民意识;地方政府与公众之间缺乏互动,产生信息不对称;部分地方政府官员行为失范,以权谋私的行为被互联网传播放大;地方政府网络建设能力欠缺,电子政务建设落后,对网络舆论与自媒体的发展引导能力较弱。根据国外升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经验与实例,强化公共服务理念、促进工作公开透明、改善地方政府绩效的措施值得各地政府借鉴。通过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缺失表现、成因以及国外建设经验分析,升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应:推动“互联网+政务”改革,加强部门联动与跨界合作,高工作效率;增强互联网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建立互联网危机处理体系;多渠道升公众政治参与,畅通互联网反馈渠道,消除信息不对称;引导网络舆论与自媒体良性发展,削弱对公众的负面影响,塑造公平和谐的互联网环境。共同升我国互联网背景下的地方政府公信力。

杨羽萱[9]2010年在《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方政府公信力是地方政府通过自身的信用能力获取公众信任的程度,包含政府信用和公众信任两个方面的内容。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的政府公信力呈现普遍上升的趋势,其中得到最多拥护的是中央政府,而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状况呈现不平衡,有些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偏低。研究地方政府的公信力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政府、公众、合作互动叁个角度出发,以“合作治理既促进地方政府绩效和信用能力的提高,又增强地方政府与公众的合作互动获取合作型信任关系,进而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为主线,分析从合作治理视角建设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合作治理是指由公民、基层、公民团体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形成与政府间的合作互动,实现共识凝聚的政府治理理论与方式。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与合作治理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二者有价值诉求、目标、建设途径的耦合;合作治理引导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为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提供理念指导、构建社会基础和内在的发展动力;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增强公众合作互动的意愿,促进合作治理效益的提高。合作治理建构了一个政府—社会—公众的多维立体结构的公共事务治理模式,这种模式的成功实施必须以有效的政府、完善的社会体系以及理性的公众为基础和必要条件,所以在合作治理的视角下建设地方政府的公信力,也应该从政府、公众、社会等方面来探索:前提条件是合作治理主体关系的明确,包括厘清政府与上下级政府、市场、公民团体及个人的关系;坚实基础是政府自身信用能力的提高,包括行政理念的改变、政府职能的转变、决策能力的提高、制度法规的完善;活力源泉是公众参与治理能力的培养,包括公民意识的培育、诚信文化的宣扬、有效公民团体的建立;长效机制是合作互动方式的完善,包括信息公开与互动选择机制、社会监督机制、公民团体的合理参与、公民个人的有序参与。本文的研究期冀为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评价提供理论分析基础,并为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高提供可能的借鉴和参照。

钱小卉[10]2008年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与政府公信力的契合及其互动》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地方政府凭借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带来的“绩效合法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政府信用资源的增强。但是,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和体制转轨,产生了新旧体制的冲突,政治体制、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使得一些地方政府不仅没有实现信用能力与地方经济的同步增长,其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种种努力甚至使政府本身拥有的信用力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政府绩效评估是当下地方政府提高效率、重塑为民服务形象的重要工具。我国各级政府对绩效评估的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评估模式。但是,中国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估还处于发育阶段,在评估价值、评估方式、评估流程、评估主体选择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对政府公信力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与政府公信力之间存在着价值契合、目标契合、责任契合、途径契合等诸多契合点。绩效评估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工具性和带动性意义,政府公信力提升对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具有促进作用。通过构建公众参与机制、建立责任政府、建设电子政府等途径规范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提升政府公信力,使二者产生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 基于政府绩效评估的地方政府公信力研究[D]. 党翔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2]. 基于政府绩效评估的当代中国政府公信力提升研究[D]. 杨畅. 湘潭大学. 2011

[3]. 我国市级政府公信力评估指标构建研究[D]. 约宁. 大连理工大学. 2010

[4]. 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估问题研究[D]. 张俊东. 华中科技大学. 2004

[5]. 我国地方政府信用评估研究[J]. 范新安. 价值工程. 2015

[6]. 地方政府公信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梁江禄. 暨南大学. 2015

[7]. 西安市政府公信力的提升路径研究[D]. 孙宾. 长安大学. 2016

[8]. 互联网背景下的地方政府公信力研究[D]. 戚晓萌. 东南大学. 2018

[9]. 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D]. 杨羽萱. 湖南师范大学. 2010

[10].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与政府公信力的契合及其互动[D]. 钱小卉. 南京师范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估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