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连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50001)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6-0317-02
【摘要】目的探索康复专科护士的培养模式,形成规范化的康复专科护士培养方案。方法选取我院康复专科30名护士,采取康复专科培养模式进行培训,采用护理质量、患者/家属满意度、康复专科护理考核成绩对培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训练后护理质量调查表评分、康复专科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表评分、康复专科护士考核成绩均有显著上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康复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康复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实践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及医学分科的不断细化,培养专科护士已成为护理主流趋势。专科护士(CNS)是指在某临床领域具有广博的经验,具有先进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临床能力,能向病人提供最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的护士[1]。康复教育是临床康复过程中重要环节,而护士是康复教育实施的主要成员之一。近些年,我国康复事业快速发展,但各方向发展不均,缺乏一支综合素质高、具有康复专科护理水平的康复护理队伍。因此,结合我国现状,建立和发展康复专科护士是培养高素质康复护理人才,促进康复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探索我院康复专科护士培养模式,为康复专科护士培养提供理论基础,实现康复专科护士培养的系统化、规范化。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康复专科护士30名,年龄段为22-35岁,25岁以下14人;26-35岁16人,其中中专学历5人,大专学历16人,本科学历9人。
1.2实验方法
本研究采取理论授课和临床能力培养的综合培养模式。综合培养模式:①理论授课:周一至周五晚上进行理论授课,课程内容包括“危重症护理知识及康复专科知识”、“沟通技巧”的培训,着力于培养护士危重症护理及专科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能力。每周10学时,3个月完成共120学时的理论课学习。②临床能力培养。学员2人一组,自选2个康复专科,每个专科轮转1个半月。由康复专科的临床教师一对一带教。学习内容包括临床康复护理技术及技能操作,临床实践时间3个月,共240学时。
1.3评价方法
本研究采取护理质量、康复专科患者/家属满意度、康复专科护理考核成绩对培养效果进行培训前后比较评价:①护理质量调查表,对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护理文件质量进行评价。②康复专科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表,此调查表均为项目组设计并常规应用的调查表,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表主要调查患者及家属对康复专科护士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病房管理的满意程度。③康复专科护士考核成绩,主要针对理论课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l3.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计量资料配对资料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训练前后护理质量、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护士考核成绩评分表(-x±s)
训练后护理质量调查表评分、康复专科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表评分、康复专科护士考核成绩均有显著上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目前,我国专科护士的培训起步较晚,存在专科护士培训机构不统一、培训普及面较窄、专科护士岗位设置与职责不明确等诸多问题[2]。因此在培养形式上有必要借鉴、学习香港与广东省联合培养模式,或为分期学分积累模式[3]等,更主要的是要根据专科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发展综合模式培养优秀的专科护士,建立健全专科护士培训制度,提高临床专科护理水平。
本文以我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康复专科的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授课,临床能力培养的综合方案,通过研究发现,接受综合培训后护士在护理质量、康复专科患者/家属满意度方面的评分、康复专科护理考核成绩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以综合化方案培养康复专科护士是对规范化培养专科护士模式的又一有效的探索。其设计合理,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收到较好的效益,能够进一步提高康复护士的整体素质及业务水平,为进一步探索康复专科护士的培养模式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伟菊,周佩如,王好.专科护士现状及我院专科护理的发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2):121-123.
[2]尹诗,姜冬九.我国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综述[J].护理学杂志,2012,27(7):95-97.
[3]戴红霞,林爱贞,刘新莲.国内外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5):415-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