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拔牙后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一、拔牙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雷予曦[1](2021)在《超声骨刀“掀盖法”+反角涡轮机拔除下颌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采用超声骨刀“掀盖法”联合反角涡轮机法拔除下颌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的效果进行临床研究,术后3天观察各项指标与单纯采用反角涡轮机拔除临床效果的差异,以及术后6个月牙槽骨变化的差异,探讨治疗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及治疗方法,为微创拔除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材料和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2月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要求拔除下颌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第三磨牙的病例,共45例,按照纳入标准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超声骨刀“掀盖法”联合反角涡轮机法,共25例患者,其中男14名,女11名,年龄范围:18-47岁,平均年龄:28.20±7.20岁;对照组:采用反角涡轮机法,共20例患者,其中男10名,女10名;年龄范围:19-36岁,平均年龄:26.50±4.48岁。术前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影像资料,术后抗炎治疗3天,术后3天复诊,记录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及张口受限程度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复诊拍摄CBCT,并测量拔牙窝颊、舌侧牙槽骨高度变化,以及术后牙槽窝底部骨组织的形成高度。从手术至复诊检查所有操作均由同一经验丰富的口腔外科医师操作,所有测量及记录均由同一位助手完成。所有CBCT拍摄均由由同一位技师完成。结果:实验组、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2例患者出现感染排除,其中1例患者在术后1月出现拔牙创肿胀,多次局部采用3%双氧水加0.9%生理盐水交替冲洗未见明显好转后,与患者沟通后,二次手术切开发现移植骨块坏死,将其移除后行局部清创,后肿胀消退;另1例为术后1.5月出现拔牙创肿胀,抗炎后未见肿胀消退,局部切开发现移植骨块已经完全愈合,创口内有少量食物残渣,清创后愈合良好。手术时间:实验组:36.68±2.78min,对照组:26.85±1.81min,t=13.64,P=0.00<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天疼痛程度(VAS评分):实验组平均得分2.92±1.15分,对照组平均得分3.75±1.02分,Z=2.357,P=0.01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Z=2.048,P=0.04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天肿胀程度:实验组中度肿胀程度较对照组多,重度肿胀较实验组少,Z=1.982,P=0.04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天张口受限程度:实验组以轻、中度张口受限为主,较对照组张口受限程度轻,Z=5.879,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下颌第二磨牙远中2mm颊、舌侧牙槽骨吸收量及牙槽骨底部骨形成高度:实验组颊侧骨吸收量平均值为1.33±0.74mm,对照组颊侧骨吸收量为1.96±0.59mm,Z=2.787,P=0.00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舌侧骨吸收量平均值为1.16±0.41mm,对照组舌侧骨吸收量平均值为1.33±0.45mm,Z=0.788,P=0.430>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牙槽窝骨组织形成量平均值为10.27±1.38mm,对照组平均值为9.22±1.58mm,秩和检验,Z=2.318,P=0.0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第二磨牙远中5mm颊、舌侧牙槽骨吸收量及牙槽骨底部骨形成高度:实验组颊侧骨吸收量平均值为0.49±0.17mm,对照组颊侧骨吸收量为0.93±0.32mm,Z=4.60,P=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舌侧骨吸收量平均值为0.59±0.19mm,对照组舌侧骨吸收量平均值为0.77±0.22mm,Z=2.72,P=0.00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牙槽窝骨组织形成量平均值为13.67±1.30mm,对照组平均值为11.13±1.51mm,Z=4.523,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颌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采用超声骨刀“掀盖法”联合反角涡轮机法较采用反角涡轮机法拔除效果较好;术中视野清晰,操作方便,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6个月牙槽骨吸收少,牙槽窝骨形成量较多,可以有效恢复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减少远中牙槽骨的的缺损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达到“微创、高效”双重效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王丹[2](2019)在《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对拔牙创骨愈合影响的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运用CBCT测量应用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充填于拔牙窝后对骨愈合的影响,给临床适时选择应用医用胶原蛋白海绵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牙周科就诊,被诊断为牙周病或经牙周病系统治疗仍无法保留需要拔除的下颌前磨牙40颗,牙槽骨吸收严重但至少有两个骨壁剩余高度≧3mm,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利用CBCT配套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用软件内置测量工具分别测量拔牙术后即刻、术后12周、术后24周牙槽嵴顶下0.5mm、1.5mm、3.5mm、6.5mm时颊舌侧骨壁厚度。将数据配对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研究40名患者CBCT资料,利用CBCT相应工具测量得出数据并分析后得出结论,应用胶原蛋白海绵后拔牙窝颊侧骨壁在前12周内牙槽嵴顶下0.5mm、1.5mm、3.5mm的骨壁吸收量较常规拔牙的少,而拔牙术后12周至24周内,各位置的牙槽骨吸收量与常规拔牙组没有差异;舌侧骨壁在拔牙后12周内牙槽嵴顶下0.5mm、1.5mm、3.5mm的骨壁吸收量较常规拔牙的少,拔牙术后12周至24周内牙槽嵴顶下3.5mm、6.5mm的骨壁吸收量较常规拔牙组少。总体看拔牙术后24周内,颊侧牙槽嵴顶下0.5mm、1.5mm的骨壁吸收量,舌侧牙槽嵴顶下1.5mm、3.5mm、6.5mm的骨壁吸收量较常规组少,有统计学差异。其余位置牙槽骨吸收量与常规拔牙组无差异。结论: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在减少牙槽骨吸收方面,尤其可一定量的减少颊侧距牙槽嵴顶近的牙槽骨及舌侧牙槽骨的吸收,费用低廉、操作简便、稳定、疗效可靠,对一些后期修复选择采用固定或活动义齿修复、因残根等原因行拔牙术前牙槽骨吸收不严重而后期选择种植修复、口腔缺损、引导组织再生等情况下结合具体口腔环境、牙龈牙槽骨条件选择在拔牙窝内充填医用胶原蛋白海绵。

徐诗会[3](2019)在《头颈部癌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口内综合治疗》文中研究说明口腔器官作为全身系统的一个部分,与机体其他组织器官紧密相关。一些系统性疾病可能增加患者口腔疾病的易感性或严重性,增加口腔疾病的治疗风险。相反,口腔疾病的治疗会影响全身机体状态,需要结合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临床风险评估,最终制定一套合理、安全的治疗方案。本文展示的病例一为放疗科转诊我科进行放疗前口腔检查的患者,通过放疗前拔牙、牙周的基础治疗,放疗期间龋病、牙髓病及粘膜炎的治疗,放疗后定期维护患者口腔卫生,整个过程强调保持良好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减少了放疗的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病例二为一个要求进行前牙12、13、21根管治疗且伴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患者服用糖皮质激素30余年,口内多颗牙出现病变,全景片下所有牙髓腔钙化。提示着糖皮质激素的长期应用与一些口腔疾病之间可能存在关联,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同时须对其预防引起重视。

赵子慕,姜瑶,吴雨,郑胜,汪淑华[4](2019)在《拔牙止血方法研究现况综述》文中指出拔牙后出血是术中及术后极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当今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各种慢性系统性疾病的高发以及发病人群的低龄化,拔牙后出血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常导致患者生理及心理各种不良后果,尤其伴随"牙医恐惧症"渐被关注,减少甚至避免拔牙出血的方法很有研究价值。本文搜索了CNKI内,1990年—2017年的相关文献,拟用关键词"拔牙""止血""并发症"等,经筛选后62篇纳入整理归纳。根据近30年来有关中西医各类拔牙止血方法的机制、利弊及临床疗效的研究作综述,旨在为未来临床新的拔牙止血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余佳杰[5](2019)在《两种微创法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定量比较两种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微创拔除方法的优缺点,为口腔科医师进行下颌阻生牙拔除术时器械与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50例需要拔除双侧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且两侧阻生类型基本对称的患者,一侧患牙使用45°冲击式气动手机法(联合使用加长球钻去骨、加长裂钻分牙)拔除,对侧使用超声骨刀法(超声骨刀去骨、45°冲击式气动手机配合加长裂钻分牙)拔除,比较两者的术中去骨时间、阻生牙完全脱位时间、术后48h疼痛VAS评分及患侧面部肿胀百分率等。结果:50例患者的100颗患牙均顺利拔除,无1例患者出现术后出血、伤口感染、干槽症等并发症。45°冲击式气动手机法的平均术中去骨时间和阻生牙完全脱位时间均短于超声骨刀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5°冲击式气动手机法的术后48h平均疼痛VAS评分和平均患侧面部肿胀百分率均略高于超声骨刀法,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5°冲击式气动手机法和超声骨刀法均为安全性较高,术后反应较小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牙方法,两者在拔除相同阻生类型的患牙时产生的手术创伤基本相当,但前者具有手术时间更短、设备成本更低的优势,适合推广。

吴世超[6](2018)在《关于上颌第三磨牙的CBCT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随着牙列缺损修复治疗和自体牙移植技术的发展,对于保留上颌第三磨牙(Maxillary Third Molar,MTM)的意义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这就使得医生对MTM的根管系统、形态解剖的研究至为重要。因此,通过锥形束X线断层摄影(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技术充分地了解MTM牙根、根管形态的对称性及其增龄性变化,测量MTM周围的牙槽骨骨壁厚度,评估MTM上颌第三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底的位置关系,并统计分析拔牙时颊腭侧骨壁的厚度、高度、长度,分析MTM拔除时的骨阻力情况,同时定量化研究MTM颊腭侧可提供的用于进行Onlay自体骨移植术的松质骨骨块大小问题,以便为临床上治疗第三磨牙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2015年至今就诊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口腔医院拍摄口腔CBCT的患者,具体纳入标准如下:(1)就诊患者的个人资料完整,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2)牙冠、牙根发育完整,根尖孔发育成熟;(3)CBCT图像清晰可辨,由同一部机器拍摄,由放射科专业医师拍摄,扫描参数统一。排除标准:(1)年龄<16岁的患者;(2)患者因先天缺失或拔牙史导致MTM缺失;(3)患者MTM未发育完成。将纳入对象根据年龄分为五组:第一组:16-23岁,第二组:24-35岁,第三组:36-45岁,第四组:46-55岁,第五组:56岁以上。按CBCT提供的出生日期每组随机选择60颗MTM,共300颗MTM,186例患者,其中男性75人,女性111人。利用KAWA卡瓦盛邦的CBCT扫描机,测量每颗MTM的牙根数,根管数,MTM距离上颌窦底的距离及其颊腭侧骨板的高度和厚度,并统计上颌第二、第三磨牙龋齿、牙周炎情况。运用SPSS20.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的统计学分析。结果1、MTM具有较复杂的根管系统,发现其中有117颗(39%)牙齿为单根,183颗(61%)牙齿为多根牙,在多根牙中有双根牙42颗(13%)、三根牙139颗(46.33%)、四根牙2颗(0.66%)、五根牙1颗(0.33%)。在单根MTM中单根管84颗(28%),双根管25颗(8.33%),三根管8颗(2.67%)在多根MTM中双根管39颗(13%),三根管118颗(39.33%),只有33颗MTM检测出有MB2的根管(占比11%),五根管1颗(0.33%)。2、本研究利用CBCT测量MTM与上颌窦底的关系,结果显示,男性MTM中有60颗MTM的A-C值≤1mm,占所有男性患者的48%;15颗MTM的A-C值大于1mm且小于等于2mm,占所有男性患者的12%;另有50颗MTM的A-C值大于2mm,占所有男性患者的40%。女性MTM中有88颗MTM的A-C值≤1mm,占所有女性患者的50.5%;17名女性患者的23颗MTM的A-C值大于1mm且小于等于2mm,占所有女性患者的13.1%;64颗MTM的A-C值大于2mm,占所有女性患者的36.6%。A-C值≤1mm的区间的MTM共有男性60颗,女性88颗,共148颗,占所有MTM总数的49.33%;1<A-C≤2mm的区间共有男性15颗,女性23颗,共38颗,占所有MTM总数的12.67%;A-C>2mm的区间共由男性50颗,女性64颗,共114颗,占所有MTM总数的38%。3.MTM的牙齿状况为良好时,在第一组有54颗(28.13%);在第二组有47颗(24.48%);在第三组有40颗(20.83%),第四组35颗(18.23%),第五组16颗(8.33%)。MTM牙齿状况为良好的构成比在低年龄组最高28.13%,在高年龄组的构成比最低8.33%。MTM的牙齿状况为牙周炎时,在第一组有2颗(2.82%);在第二组有7颗(9.86%),在第三组有13颗(18.83%)在第四组有17颗(23.94%);在第五组有32颗(45.07%)。MTM牙齿状况为牙周炎的构成比在低年龄组最低为2.82%,在高年龄组的构成比最高为45.07%。MTM的牙齿状况为龋齿时,在第一组有4颗(10.81%);在第二组有6颗(16.22%);在第三组有7颗(18.92%);在第四组有8颗(21.62%);在第五组有12颗(32.43%)。MTM牙齿状况为龋齿的构成比在低年龄组最低为2.82%,在高年龄组的构成比最高为45.07%。当MSM的牙齿状况为良好时,第一组有49颗(29.52%);第二组有45颗(27.11%);第三组有35颗(21.08%);第四组有27颗(16.27%);第五组有10颗(6.02%)。MSM牙齿状况为良好的构成比在低年龄组最高29.52%,在高年龄组的构成比最低6.02%,随着年龄的增加MSM牙齿状况为良好的牙齿数目构成比在逐渐减少。当MSM的牙齿状况为牙周炎时,第一组有10颗(9.43%);第二组有13颗(12.26%);第三组有19颗(17.92%);第四组有31颗(29.25%);第五组有33颗(31.14%)。MTM牙齿状况为牙周炎的构成比在低年龄组最低为9.43%,在高年龄组的构成比最高为31.14%,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增大。当MSM的牙齿状况为龋齿时,第一组有0颗;第二组有2颗(14.29%);第三组有4颗(27.57%);第四组有2颗(14.29%);第五组有6颗(44.86%)。MSM牙齿状况为龋齿的构成比在高年龄组最高44.86%,在低年龄组的构成比最低为0。MSM的牙齿状况为缺失时,第三组有2颗(16.67%);第五组有10颗(83.33%),其余三组无MSM缺失。4 MTM腭侧骨壁高度其次为近中阻生组(7.49±3.01mm)、正位组(6.49±2.00mm)、颊侧倾斜组(6.46±2.58mm);近中阻生组腭侧骨壁高度高于颊侧倾斜和正位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正位组和颊侧倾斜组的腭侧骨壁高度之间无统计学意义。MTM颊侧骨壁高度依次为正位组(6.15±2.46mm)、颊侧倾斜(6.03±1.84mm)组、近中阻生(5.34±2.39mm);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位组、颊侧倾斜组、和近中倾斜组每组内的颊腭侧牙槽骨的高度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后结果为,正位颊、腭侧骨壁高度相当,P=0.509,二者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颊侧倾斜组腭侧骨壁明显高于颊侧骨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近中阻生组腭侧骨壁高于颊侧骨壁,P=0.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上颌第三磨牙根中1/2腭侧骨壁的厚度依次为近中阻生组(2.21±1.17mm),正位组(1.99±1.22mm)、颊侧倾斜组(1.88±1.25mm),三者之间P=1.5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M根中1/2颊侧骨壁的厚度最厚的为颊侧倾斜组(2.48±0.94mm);其次为正位组(2.09±1.18mm)、近中阻生组(1.74±1.31mm);颊侧倾斜组根中1/2的厚度大于正位组根中1/2的厚度,P=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颊侧倾斜组根中1/2的厚度大于近中阻生组根中1/2的厚度,P=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正位组,近中阻生组两者之间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颊侧倾斜组根中1/2颊侧骨壁的厚度大于腭侧根中1/2的骨壁厚度,P=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TM根尖处颊侧骨壁厚度依次为颊侧倾斜组(4.11±1.62mm)、正位(3.42±1.83mm)、近中阻生(2.81±2.39mm),颊侧倾斜组骨壁高度明显高于正位组骨壁高度,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颊侧倾斜组骨壁高度明显高于近中阻生组骨壁高度,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而正位组与近中阻生组的颊侧骨壁厚度二者没有明显差异,P>0.05。MTM根尖处腭侧骨壁厚度依次为:近中阻生组(3.86±2.55mm)、正位组(3.38±1.68mm)、颊侧倾斜组(2.93±1.67mm),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颊侧倾斜组根尖处颊侧骨壁厚度大于腭侧骨壁的厚度,P=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正位组和近中阻生组根尖处颊腭侧骨壁的厚度相近,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5在拔除上颌第三磨牙的时候,颊侧测量可以制取量的骨块长为(6.16±1.38mm)的以底为(3.80±1.91mm),中间值为(2.18±1.13mm),高为(5.78±2.20mm)的长三角形不规则骨块。所测量骨块的体积区间在16.17 mm3-170.65mm3之间。在拔除上颌第三磨牙的时候,腭侧测量可以制取的骨块长为(6.16±1.38mm)的以底为(3.24±1.89mm),中间值为(1.98±1.24mm),高为(6.64±2.39mm)的长三角形不规则骨块。所测量骨块的体积区间在(13.71mm3-174.64 mm3)之间。结论1.MTM的牙根数与根管数的分布在统计学上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根牙中以单根管为主,双根牙则多为双根管,三根牙中主要为三根管,其他为辅。同时,该部分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MB2的检出率逐渐降低。2.对186位患者的300颗MTM按性别分组后进行了卡方检验,结果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MTM距离上颌窦的距离与性别无关。在拔除MTM的时候一定要提前观察分析MTM距离上颌窦底的距离,拔牙时避免使用向上的力量,减少牙齿拔除的时候导致上颌窦穿孔的发生。3.MTM状况为良好、牙周炎、龋齿的构成比在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MSM为良好、牙周炎、龋齿、缺失的构成比在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加,MTM的龋坏率明显增高,患有牙周炎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MSM的研究结果与MTM结果基本一致。所以,应尽量利用CBCT定期地检查MTM和MSM的牙体、牙周情况,从而达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的目的。4.MTM在正位时,颊腭侧牙槽骨的高度和厚度相当,没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对于正位的MTM,在拔除时由于它的颊腭侧骨板的厚度和高度没有明显的差距,所以要依据每个牙的情况决定拔除时的脱位方向。MTM在颊侧倾斜时,颊侧的根尖到牙槽嵴顶的高度明显小于腭侧根尖到牙槽嵴顶的高度,即颊侧倾斜位MTM的腭侧阻力大于颊侧阻力;由于牙冠偏向颊侧,牙根就会偏向腭侧,在根中1/2、根尖处颊侧骨壁厚度明显大于腭侧骨壁厚度,因此在扩大牙槽窝,增隙的过程中应注意颊侧阻力大于腭侧阻力,可以考虑颊侧脱位,增隙的过程考虑颊侧根中1/2处颊侧阻力大于腭侧阻力。MTM在近中阻生时,颊侧的根尖到牙槽嵴顶的高度统计学分析的结果明显小于腭侧根尖到牙槽嵴顶的高度,腭侧阻力大于颊侧阻力,在根中1/2及根尖处颊腭侧骨板厚度相当,没有统计学差异。因此,近中阻生的MTM在拔除时,由于它的颊侧骨板的厚度和高度小于腭侧骨板的厚度和高度,颊侧阻力小于腭侧阻力,在去除局部阻生的骨阻力后,可以考虑颊侧脱位。5.利用CBCT可以测量MTM颊、腭侧牙槽骨的宽度、高度、长度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关系进行评估,以提供合适的松质骨骨块进行Onlay自体骨移植术,避免开辟第二术区进行供骨,且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创伤,为前牙美学区种植植骨提供一种有效的植骨方式。

覃沅华,黎钢[7](2018)在《四手操作配合在下颌低位阻生智齿微创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技的进步、口腔医学理念的发展,新兴的口腔护理模式-四手操作护理模式也获得了进一步重视。尤其是在拔除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时,对护理的配合要求更高。但四手操作的理念和技术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远远达不到临床的要求。本文就四手操作配合行下颌低位阻生智齿微创拔除术为例,对其理念和技巧做一阐述,为进一步推广四手操作提供参考。

林阳阳,侯敏[8](2017)在《智齿拔除术与下颌角骨折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阻生齿拔除术是牙槽外科最常见的临床操作,常伴有牙根折断,邻牙及对颌牙损伤,术后肿胀,开口困难,感染及干槽症等常见并发症。由阻生齿拔除而导致的下颌角骨折发生率比较低,一旦发生就对患者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本文将分别从拔牙术前,术中及术后分析可能导致下颌角骨折的诱因作一综述。

邓天阁[9](2013)在《应用曲面断层片和CBCT对比分析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和下颌管的解剖关系》文中指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是口腔外科中常见的手术之一,由于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解剖位置及其与邻近解剖结构的特殊性,使部分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的操作难度大,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下牙槽神经损伤是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下牙槽神经损伤造成的下唇感觉功能障碍,可引起黏液腺囊肿、纤维瘤、瘢痕等创伤性病变。文献报道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下牙槽神经的损伤发生率在0.4﹪-8.4﹪左右。研究认为下颌第三磨牙根尖与下颌管密切解剖关系是拔牙导致下牙槽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此外,拔牙术中外力也会对下牙槽神经造成间接或直接损伤,因此,预防下牙槽神经损伤的发生主要依靠术前准确的评估、术中拔除策略的选择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常规的曲面断层片等X线平片只能反映牙根和下颌管的二维解剖关系,而缺少颊舌向解剖位置的反映,当牙根和下颌管有重叠影像时容易造成误诊,但其放射剂量低且费用少,更适合基层医院发展。而CBCT成像可以真实地反映组织结构的大小,具有体素小、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可清楚地观察骨、牙及牙周组织的细微变化,CBCT能观察牙根和下颌管的精确三维解剖关系,但其放射剂量大且费用高,不适合基层医院应用,所以在临床上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目前国内通过术前X线曲面断层片与CBCT比较分析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牙根和下颌管的解剖关系以及拔牙术式对预防下牙槽神经损伤的研究较少,所以我们拟通过对比研究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本研究通过术前曲面断层片与CBCT比较分析:1)找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牙根和下颌管有重叠影像的曲面断层片各分类所占的比例,通过CBCT检验下颌管与牙根是否接触;2)分析CBCT冠状面四分类的接触发生情况。最后通过微创拔牙术(是指通过45度仰角冲气式气动外科专用手机和外科专用切割钻去骨、增隙、切割牙齿分块拔除)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术中即刻检查下颌管暴露情况,在该回顾性研究中,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外科就诊要求拔除未萌或未完全萌出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7751例(15174颗),每名患者经曲面断层片或根尖片拍片后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筛选:1)年龄(20-60)岁;2)下颌第三磨牙区无骨折、囊肿、肿瘤等病变,且下颌第二磨牙未缺失也无病变;3)在曲面断层片或根尖片上,下颌第三磨牙牙根与下颌管有重叠影像但无病变影像。经临床和X线平片检查共筛选出1213例患者(1554颗牙),共有401例患者(518颗)经知情同意后纳入本实验并行CBCT检查,通过CBCT检验牙根与下颌管是否接触,微创拔除患牙并即刻检查拔牙窝内下颌管暴露情况,最后通过卡方检验分析各项指标的差异性。结果如下:1、当曲面断层片上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牙根和下颌管有重叠影像时,通过CBCT验证牙根和下颌管的接触率:①根分叉呈明暗双影>根尖影像偏斜弯曲>下颌管骨白线影像中断>下颌管影像偏移改道>下颌管影像缩窄>根尖影像变暗(P﹤0.05);②牙根超过下颌管下缘骨白线>牙根位于下颌管下1∕2>牙根位于下颌管上1∕2(P﹤0.05)。2、微创拔牙术中发现有87颗下颌管暴露,各分类的暴露率与CBCT验证的接触率相一致。3、本研究中发生下唇麻木的患者仅1例,下牙槽神经损伤发生率约为0.19﹪(1/518)。结论:通过对曲面断层片和CBCT对比分析:(1)当曲面断层片上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牙根和下颌管有重叠影像时:根尖分叉呈明暗双影、根尖影像偏斜弯曲及下颌管骨白线影像中断的情况,其接触率及暴露率均高,风险大;同时牙根超过下颌管下缘骨白线及位于下颌管下1∕2,其接触率及暴露率也高,下牙槽神经损伤的风险也大,因此,通过曲面断层片我们能够比较准确的预判拔牙的风险;(2)本实验下牙槽神经损伤率很低约0.19﹪,分析原因:①术前影像学准确的预判;②拔除策略的选择得当,采用微创拔牙术式,没有对下牙槽神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损伤外力。

黄晓斌,蒋泽先[10](2004)在《碘仿海绵用于预防拔牙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研究采用明胶海绵加碘仿预防拔牙术后出血、疼痛、肿胀、感染及干槽症等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1 5 82例 1 70 4颗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两组拔牙均采用局部麻醉 ,拔除患牙后将牙槽窝搔刮干净 ,实验组待牙槽窝内有血液充塞后 ,填塞碘仿明胶海绵 ;对照组除不填塞仿明胶海绵外 ,其余同实验组 ,观察疗效采用双盲法 ,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拔牙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采用明胶海绵加碘仿预防拔牙术后并发症疗效稳定 ,操作简便 ,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二、拔牙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拔牙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骨刀“掀盖法”+反角涡轮机拔除下颌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1.1 病例的纳入
        2.1.2 超声骨刀
        2.1.3 反角涡轮机
        2.1.4 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可即邦)
        2.1.5 其他实验器材
    2.2 外科手术
        2.2.1 术前准备
        2.2.2 手术过程
    2.3 复诊
    2.4 观察指标测量方法
        2.4.1 术后疼痛程度
        2.4.2 术后肿胀程度
        2.4.3 术后张口受限程度
        2.4.4 术后并发症
        2.4.5 术后骨组织愈合的测量
    2.5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布情况
    3.2 评价指标统计分析
        3.2.1 术后疼痛
        3.2.2 术后肿胀
        3.2.3 术后张口受限
        3.2.4 术后并发症
        3.2.5 术后骨组织愈合的测量
第4章 讨论
    4.1 反角涡轮机临床效果
    4.2 超声骨刀临床效果
    4.3 超声骨刀“掀盖法”联合反角涡轮机临床效果
    4.4 缺陷与不足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下颌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拔除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对拔牙创骨愈合影响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在牙槽外科中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3)头颈部癌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口内综合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病例报告
    病例一 1例放疗患者的牙科综合治疗
        基本资料
        讨论
        参考文献
    病例二 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口内治疗
        基本资料
        讨论
        参考文献
其他病例展示
附件
    牙髓治疗知情同意书
    充填、树脂修复知情同意书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4)拔牙止血方法研究现况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拔牙术后出血原因
2 拔牙出血后遗症
3 常用止血方法
    3.1 针对局部因素引起的出血
        3.1.1 常规局部压迫止血
        3.1.2 牙槽窝内有炎性肉芽组织或其他如牙片骨片等的止血
        3.1.3 牙龈软组织撕裂伤时的止血
        3.1.4 由牙槽骨骨折引起的出血
        3.1.5 针对广泛渗血的处理
    3.2 针对常见全身因素引起的出血
4 止血材料及止血药物的进展
    4.1 止血材料
        4.1.1 传统棉制品材料
        4.1.2 吸收性明胶海绵
        4.1.3 纤维蛋白胶
        4.1.4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
        4.1.5 海藻酸盐
        4.1.6 复合材料
    4.2 止血药物
        4.2.1 碘仿
        4.2.2 氨甲环酸
        4.2.3 中草药类
5 展望

(5)两种微创法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6)关于上颌第三磨牙的CBCT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上颌第三磨牙根管系统的CBCT研究
    1.1 资料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1.1.2 设备及扫描方法
        1.1.3 图像的重建
        1.1.4 统计分析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二、上颌第三磨根尖与上颌窦底壁位置关系的CBCT研究
    2.1 资料和方法
        2.1.1 测量方法
        2.1.2 一致性检测
        2.1.3 统计处理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三、上颌第三磨牙与上颌第二磨牙的牙齿健康程度增龄性变化的CBCT研究
    3.1 资料与方法
        3.1.1 评价MTM的牙齿状况
        3.1.2 评价MSM的牙齿状况
        3.1.3 统计方法
    3.2 结果
        3.2.1 MTM的牙齿状况
        3.2.2 MSM的牙齿状况
    3.3 讨论
    3.4 小结
四、关于MTM周围牙槽骨的CBCT研究
    4.1 资料和方法
        4.1.1 分组定义
        4.1.2 测量MTM颊腭侧牙槽骨骨壁的厚度及高度值
        4.1.3 统计处理
    4.2 结果
        4.2.1 分组结果
        4.2.2 MTM周围牙槽骨厚度及高度与MTM位置的关系
    4.3 讨论
    4.4 小结
五、MTM颊、腭侧骨壁可用移植骨块大小的CBCT研究
    5.1 资料和方法
        5.1.1 研究方法
        5.1.2 统计处理
    5.2 结果
    5.3 讨论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关于上颌第三磨牙研究现状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四手操作配合在下颌低位阻生智齿微创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方式的进展
    1.1 拔牙方式的选择
    1.2 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的难度
    1.3 微创拔除术的优势
2 四手操作的优势
    2.1 提高医生的满意度
    2.2 提升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2.3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2.4 提高工作效率
    2.5 有利于控制交叉感染
3 下颌低位阻生智齿微创拔除术中护理配合
    3.1 术前护理
        3.1.1 术前评估
        3.1.2 诊疗期间的心理护理
        3.1.3 术前准备
    3.2 术中护理
        3.2.1 麻醉配合
        3.2.2 术程配合
    3.3 术后护理
        3.3.1 整理用物, 妥善安置患者
        3.3.2 做好健康指导
        3.3.3 术后效果评价
4 小结

(8)智齿拔除术与下颌角骨折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术前评估下颌角部骨折的潜在风险
2 术中不同拔牙方法导致骨折的风险
    2.1 锤凿式拔牙法
    2.2 高速涡轮钻法
    2.3 种植机拔牙法
    2.4 气动式外科专用切割手机
3 术后医嘱避免骨折的发生
4 小结

(9)应用曲面断层片和CBCT对比分析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和下颌管的解剖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实验一 应用曲面断层片分析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和下颌管解剖关系的临床病例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讨论
实验二 应用 CBCT 分析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和下颌管解剖关系的临床病例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讨论
实验三 微创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术中即刻检查下颌管暴露情况的临床病例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碘仿海绵用于预防拔牙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1) 观察方法:
    2) 拔牙后出血的评判标准:
    3) 拔牙后疼痛的证判标准:
    4) 拔牙后肿胀的评判标准:
    5) 拔牙后感染的评判标准:
    6) 干槽症的评判标准:
2 结果 (见表2)
3 讨论

四、拔牙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骨刀“掀盖法”+反角涡轮机拔除下颌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的临床研究[D]. 雷予曦. 南昌大学, 2021(01)
  • [2]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对拔牙创骨愈合影响的临床分析[D]. 王丹.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3]头颈部癌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口内综合治疗[D]. 徐诗会.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4]拔牙止血方法研究现况综述[J]. 赵子慕,姜瑶,吴雨,郑胜,汪淑华. 口腔医学, 2019(04)
  • [5]两种微创法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比较研究[D]. 余佳杰.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6]关于上颌第三磨牙的CBCT研究[D]. 吴世超.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1)
  • [7]四手操作配合在下颌低位阻生智齿微创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J]. 覃沅华,黎钢. 中国医药科学, 2018(09)
  • [8]智齿拔除术与下颌角骨折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 林阳阳,侯敏.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7(05)
  • [9]应用曲面断层片和CBCT对比分析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和下颌管的解剖关系[D]. 邓天阁. 第四军医大学, 2013(03)
  • [10]碘仿海绵用于预防拔牙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J]. 黄晓斌,蒋泽先. 实用临床医学, 2004(04)

标签:;  ;  ;  ;  

拔牙后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