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养方式论文_赵一名,吕梦莹,金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抚养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方式,腭裂,事件,儿童,给我,抚养费,清汤。

抚养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赵一名,吕梦莹,金芳[1](2019)在《不同家庭抚养方式下的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幼儿园60名幼儿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不同家庭抚养方式下的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着差异。总体上看,大班幼儿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较好。就性别而言,女孩的心理健康状况显着好于男孩。就抚养方式看,混合抚养的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最好,亲子抚养次之,隔代抚养和其他抚养方式下的幼儿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因此,父辈要主动承担教养重任,调整教育方式,与祖父辈联合进行幼儿教养,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2](2019)在《“精细教育”是无情的现代抚养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很多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有过度指导、过度保护和过度介入的倾向。“精细教育”的无情不仅是对小孩的,也是对父母的。父母们,尤其是母亲们,在这种育儿方式下感到压力、疲惫和内疚,尤其是那些还要兼顾工作的父母“精细教育”是中外普遍现象在过(本文来源于《济南日报》期刊2019-07-18)

冯露霜,陈丽[3](2019)在《抚养方式对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以彭水某小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留守儿童抚养方式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本研究使用牛津幸福感问卷对彭水县某小学叁至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得到以下结果:非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高于留守儿童,但差异不大;隔代抚养下的留守儿童与亲友抚养下的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母亲抚养下的留守儿童与隔代抚养、亲友抚养下的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存在显着差异;母亲抚养下的留守儿童与父亲抚养下的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教育观察》期刊2019年05期)

张忠星,李国军[4](2018)在《确定抚养费给付方式应优先考虑子女权益》一文中研究指出【裁判要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8条规定,抚育费应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一次性给付。确定抚养费给付方式,应从最大化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角度出发予以衡量。子女抚养费目的在于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权益,探视权是父母的权益,若二者之间发生冲突,应优先考虑保障子女的权益。(本文来源于《人民司法(案例)》期刊2018年32期)

孙艺月[5](2018)在《不同抚养方式的初中生体育学习品质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通过调查长春市区不同抚养方式的初中生及其抚养者,明确不同抚养方式的初中生体育学习品质的差异,为抚养者、体育教师提供体育教育建议。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文献、书籍等获得理论资料,对体育学习品质理论进行深入的探究;然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长春市区初中生的抚养情况及其体育学习品质情况进行调查;运用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教育观察法对不同抚养方式的初中生进行观察,观察结束后,采用访谈法对初中生的体育教师进行访谈,综合以上信息,总结不同抚养方式初中生的体育学习品质特点;最后为家长与教师提供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品质的建议。研究结论如下:(1)父母抚养的初中生体育学习品质整体水平相对最好,隔代抚养的初中生体育学习品质整体水平相对最差,与其他两种抚养方式相比,父母抚养是最适宜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品质的抚养方式;(2)父母抚养的学生体育学习品质各维度水平均较好,父母——祖辈共同抚养的学生体育学习品质各个维度水平不均衡,隔代抚养的学生体育学习品质各维度水平均较差;(3)具体:父母抚养的学生体育学习主动性、反思与解释、创造与发明几个维度水平相对最高;体育学习兴趣、体育学习的坚持性水平居中。父母——祖辈共同抚养的学生体育学习品质五个维度具有显着差异,该抚养方式的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略高于其它两种抚养方式,但体育学习坚持性的水平远高于其它两种抚养方式,体育学习主动性、反思与解释维度水平相对最低,体育学习创造与发明的水平居中。隔代抚养的学生的体育学习反思与解释水平居中,体育学习兴趣、主动性、创造与发明维度水平最低,体育学习坚持性水平远低于其它两种方式下的初中生。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培养初中生体育学习品质的建议:(1)抚养者应坚持积极的体育态度,保持自身适宜的体育活动参与度,不断提高自身体育指导能力;(2)学生的体育教师的应营造良好体育学习氛围,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科学评价,使课堂的教学方式多样化。(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黄健英,李宏,何丽碧,黄旭珊[6](2018)在《广州市番禺区0~3岁儿童抚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广州市番禺区洛浦街0~3岁儿童的抚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进行儿童保健的2 509名常住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自编抚养方式调查问卷,收集儿童、父母亲及祖辈基本信息,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13项信息。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番禺区洛浦街0~3岁儿童中,父母抚养占67.72%,共同抚养占23.67%,隔代抚养占8.61%。0~3岁儿童的抚养方式与儿童年龄,父亲职业、年龄、文化程度,母亲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祖辈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结论儿童的抚养方式是众多因素影响的,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及家庭经济状况等会影响儿童的抚养方式。(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8年05期)

张玮琦,谷璜,范瑞璐,赵俊峰,李晓铭[7](2017)在《不同抚养方式对艾滋孤儿工作记忆影响的ERP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艾滋孤儿指的是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于艾滋病的18岁以下的儿童,随着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我国艾滋孤儿人数逐年增加。他们面临着生活、学习和心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中国政府针对艾滋感染者的生活保障提出了"四面一关怀"的政策,并由此政策提出了叁种艾滋孤儿的抚养方式:由孤儿院集中安置的机构集中抚养,由扩展家庭安置的模拟家庭抚养和仍由在世一方父母抚养的家庭分散抚养。艾滋孤儿的生活得到保障,教育状况也得到政府大力支持,但其心理干预措施甚少。现阶段对其心理研究主要集中在问卷调查方面,实验室研究较少。对此,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运用工作记忆的经典数字n-back范式,考察模拟家庭抚养、机构集中抚养、家庭分散抚养叁种不同抚养方式对艾滋孤儿工作记忆的影响。被试选取了河南省上蔡县90名艾滋孤儿,其中模拟家庭抚养组18人,机构集中抚养组36人,家庭分散抚养组36人,统一在电脑上进行由易到难的0-back、1-back、2-back任务并记录ERP数据。结果显示,在目标刺激出现后的320~380ms时间段,叁种n-back任务均诱发了经典成分P300,记忆负荷在P300上主效应显着,其中0-back波幅显着大于1-back,同时1-back波幅显着大于2-back。抚养方式在P300激活上主效应显着,相较于模拟家庭抚养组和机构集中抚养组,家庭分散抚养组有更大的P300波幅,模拟家庭抚养组和机构集中抚养组在P300波幅上无显着差异。本研究是对先前进行长达12年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与行为健康研究的重要探新,通过对不同抚养方式的比较,对艾滋孤儿的心理健康提供积极的指导,也能促进其个性发展。(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期刊2017-11-03)

施奕,陈利琴[8](2017)在《腭裂患儿喂养方式与其抚养者年龄及地域关系的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腭裂患儿主要抚养者相关信息,分析与喂养方式间关系,为制订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计划,提高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纳入腭裂患儿100例,术前1天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腭裂患儿的主要陪护者进行调查,问卷包括喂养者的生活地域、喂养者的年龄、与患儿的关系、喂养工具、每日喂养的量、进食种类、腭裂患儿喂养注意事项等内容。结果:腭裂患儿主要抚养者中30岁以下34例(34%),30-50岁39例(39%),50岁以上27例(27%);其中14%的30岁以下的陪护家属知晓程度较低,10%的30-50岁的陪护家属知晓程度较低,5%的50岁以上的陪护家属知晓程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域方面,67%来自江浙沪地区,21%来自二线城市,12%来自叁、四线城市,知晓率较低的抚养者中江浙沪地区占46.7%、二线城市10.2%、叁四线城市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腭裂患儿喂养方式的知晓程度并不是取决于患儿及主要陪护者所处地域,但与抚养者的年龄有关,护士应了解各年龄段患儿抚养者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指导方式,提高知晓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本文来源于《第叁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7-09-27)

陈振辉[9](2017)在《不同抚养方式学龄前儿童社会生活能力发展状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不同抚养方式学龄前儿童社会生活能力的差异,影响学龄前儿童社会生活能力的因素,寻找有利于增强儿童社会生活能力的抚养方式,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方法选取南阳市四个公立幼儿园,以班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抽取符合研究标准的学前儿童201名,用自编的调查问卷获取抚养方式,采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和上海-Wechsler学前及初学儿童智能测验量表,进行社会生活能力和智商测试,比较不同抚养方式学前儿童社会生活能力和智商的差异。结果1.不同抚养方式学前儿童社会生活能力父母-祖辈抚养的学前儿童57人(28.3%),社会生活能力评分为10.59±0.24;父母抚养53人(26.4%),评分为10.49±0.19;隔代抚养55人(27.3%),评分为10.18±0.81,单亲抚养19人(9.4%),评分为9.82±0.21,其他方式(包含保姆单独抚养或者托教、寄养等)共17人(8.5%),评分9.53±0.12。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母-祖辈抚养的学前儿童社会生活能力最强。2,社会生活能力各能区自我管理能区:单亲抚养的学前儿童评分为7.76±2.95,父母抚养7.59±3.66,其他方式7.0±2.37,父母-祖辈6.12±3.10,隔代抚养为5.12±1.93。隔代抚养的学前儿童评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集体活动方面:父母-祖辈抚养的学前儿童评分为11.47±2.26,父母抚养10.24±3.68,隔代10.0±4.82,其他方式9.94±3.33,单亲8.71±3.33。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母-祖辈抚养的学前儿童评分最高;社交方面:隔代抚养的学前儿童评分为13.06±4.75,父母-祖辈12.35±3.77,父母抚养11.35±4.26,其他方式9.35±3.61,单亲8.88±3.67。各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隔代和父母-祖辈抚养评分较高,两者差异不显着;作业方面:父母-祖辈抚养的学前儿童评分为13.12±3.97,父母抚养15.06±3.58,隔代9.82±3.49,单亲9±2.45,其他方式8.59±4.15。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母抚养作业能力较高;运动方面:父母抚养的学前儿童评分为12.65±5.37,其他方式12±5.55,隔代11.35±5.82,单亲11.24±4.21,父母-祖辈13.71±2.87,各组之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母-祖辈抚养的运动能力最强;独立生活方面:父母抚养的学前儿童评分最高为24.76±3.95,父母-祖辈24.59±2.76,单亲20.59±3.89,其他18.88±3.35,隔代18.94±3.63,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不同抚养方式学前儿童智商总智商情况:父母-祖辈抚养的学前儿童为106.52±4.09,父母抚养106.44±4.11,隔代抚养105.67±4.82,其他抚养方式104.06±4.67,单亲抚养101.3±2.01,单亲抚养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操作智商:父母抚养为106.64±4.27,父母-祖辈抚养为105.63±4.30,其他方式为103.41±5.21,单亲抚养为103.26±2.28,隔代抚养为101.7±4.17。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母-祖辈抚养和父母抚养的操作智商较高;言语智商情况:单亲抚养最低99.11±3.23,隔代抚养为108.51±5.32:父母-祖辈抚养106.32±4.64,父母抚养105.25±5.01,其他方式抚养为104.65±4.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父母-祖辈抚养的学龄前儿童社会生活能力较强。不同的抚养方式社会生活能力各项能区得分不同。2,不同抚养方式的学前儿童智商不同,单亲抚养的学前儿童智商相对偏低。不同抚养方式之间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是有差异的。(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7-05-01)

朱宇宁[10](2017)在《反应性抚养方式在母亲移情与婴儿移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移情发展是个体社会性发展领域的重要内容,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移情——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是个体的由真实或想象中的他人情绪、情感状态引起的并与之相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一种替代性情绪情感反应能力。移情主要包括两种成分:情感移情和认知移情,其中情感移情是对他人的情绪情感反应的能力,婴儿的情感移情表现为对他人的移情关怀;而认知移情是对他人情绪情感的知觉、认知以及理解的能力,而婴儿的认知移情表现为一种认知形式上的假设尝试(hypothesis testing),借以理解他人的问题或处境。在社会互动过程中,移情作为一种对他人心理状态的感受和识别的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技能。移情能够帮助我们预测他人的行动以及指导我们自己的心理行为。人类的移情有着很深的进化学、生物化学以及神经学基础。研究发现婴儿期个体移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个体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和基因作用,而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移情对象熟悉度和抚养方式。目前西方有很多关于母亲移情与婴儿移情以及母亲移情与抚养方式的两两之间的关系研究,但仍没有出现综合探讨叁者之间的深层关系的研究。所以,为了探究反应性抚养方式在母亲移情和婴儿移情关系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自然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在长春市招募35名婴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在婴儿最熟悉的环境中对母婴日常互动进行有结构的观察。我们从养育的动态过程角度观察评估不同母婴对在日常生活中的相互反应性,主要从反应性抚养方式中母亲-婴儿的和谐沟通、情感氛围和相互合作叁方面进行评估;即从母亲抚养方式的动态角度,探究不同移情能力水平的母亲与其婴儿之间在日常互动中的相互反应性对婴儿移情的影响;同时在母亲-婴儿的日常互动中设置母亲假装受伤情境和陌生人假装受伤情境,对婴儿在两情境中的反应进行有结构的观察,并记录婴儿对不同熟悉程度的移情对象的移情反应;最后使用成人移情量表对母亲移情能力进行测量,并且请母亲填写1-3岁婴儿气质问卷和家庭基本信息调查表。使用SPSS20.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移情能力越高的母亲越倾向于采用反应性抚养方式;2)母亲反应性抚养方式能够预测学步期婴儿对母亲痛苦时的移情反应,而不能预测对陌生人移情反应;3)反应性抚养方式在母亲移情与婴儿对母亲的移情中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抚养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很多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有过度指导、过度保护和过度介入的倾向。“精细教育”的无情不仅是对小孩的,也是对父母的。父母们,尤其是母亲们,在这种育儿方式下感到压力、疲惫和内疚,尤其是那些还要兼顾工作的父母“精细教育”是中外普遍现象在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抚养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1].赵一名,吕梦莹,金芳.不同家庭抚养方式下的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

[2]..“精细教育”是无情的现代抚养方式[N].济南日报.2019

[3].冯露霜,陈丽.抚养方式对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以彭水某小学为例[J].教育观察.2019

[4].张忠星,李国军.确定抚养费给付方式应优先考虑子女权益[J].人民司法(案例).2018

[5].孙艺月.不同抚养方式的初中生体育学习品质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6].黄健英,李宏,何丽碧,黄旭珊.广州市番禺区0~3岁儿童抚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广东医学.2018

[7].张玮琦,谷璜,范瑞璐,赵俊峰,李晓铭.不同抚养方式对艾滋孤儿工作记忆影响的ERP研究[C].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2017

[8].施奕,陈利琴.腭裂患儿喂养方式与其抚养者年龄及地域关系的调查分析[C].第叁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7

[9].陈振辉.不同抚养方式学龄前儿童社会生活能力发展状况分析[D].郑州大学.2017

[10].朱宇宁.反应性抚养方式在母亲移情与婴儿移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不同抚养方式的初中生体育学习...隔代抚养方式的祖辈体育态度情...南京市孤儿抚养方式比率示意图二、规范性文件民政部关于社会福利机构涉外...睡眠障碍与夜啼-儿童期睡眠障碍二、规范性文件民政部关于社会福利机构涉外...

标签:;  ;  ;  ;  ;  ;  ;  

抚养方式论文_赵一名,吕梦莹,金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