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抗特性论文-周怡敏,陈真辉,史学涛,亢君君,付峰

电阻抗特性论文-周怡敏,陈真辉,史学涛,亢君君,付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阻抗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急性脑缺血,脑卒中,生物电阻抗测量,电阻抗成像

电阻抗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周怡敏,陈真辉,史学涛,亢君君,付峰[1](2019)在《急性缺血条件下的动物脑部电阻抗特性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缺血性脑损伤后脑组织电阻抗的频谱特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电阻抗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技术在脑缺血性损伤监测方面的应用与优化提供生物物理与方法学支撑。方法采用两电极法在体测量脑缺血后大鼠脑部的电阻抗频谱,观察分析卒中后脑电阻抗频谱特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大鼠脑组织电阻抗在缺血后前3 h快速上升,3 h时间节点的阻抗值达到阶段性的最高点,此后的变化相对平缓。频谱特性分析表明,缺血3 h时的最大阻抗相对变化率在79.4 kHz处,达48.7%。超微观形态学的观察结果显示,此时的星形胶质细胞终足水肿明显,与缺血后脑组织电阻抗升高变化相符。结论缺血后,脑组织电阻抗特性随测量时间与频率的变化会表现出不同的特性,通过测量频率的优选有望进一步提高EIT技术对脑缺血性损伤检测的灵敏度,而脑组织电阻抗随时间变化特性也有望为脑缺血性损伤的程度评价提供支撑,从而为EIT技术在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监测应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设备》期刊2019年11期)

王航,代静,杨琳,闫晓飞,文治洪[2](2019)在《基于COMSOL平台的颈腰部电阻抗特性在体测量探头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在体测量探头分布方式及电极间距对人体颈腰部电阻抗特性测量的影响。方法通过COMSOL仿真平台,建立两种排列方式的电极分布模型,分别是2×2和4×1分布,并分析两种排列方式不同电极间距所对应的最小组织半径和组织厚度,设计优化适合人体颈腰部电阻抗特性测量的四电极法测量探头。结果分别进行电极探针2×2、4×1排布的仿真,获得了不同电极间距对应的组织厚度与阻抗值间的拟合关系,并获得了不同电极间距对应的最小组织厚度。考虑颈腰部肌肉分布范围和脂肪层厚度,受电极影响的半径范围应该小于0.04m,厚度应该大于0.02m,可以保证获得与颈腰肌痛相关组织结构的电阻抗特性。结论在体测量电极应采用2×2的排列方式且电极间距为5mm更有利于测量颈腰肌肉痛的电阻抗特性。(本文来源于《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项京朋,桑晋秋,郑成诗,李晓东[3](2019)在《基于入耳式耳机电阻抗特性的个性化均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入耳式耳机封闭耳道会大幅改变耳道辐射阻抗,使得耳道内声压产生畸变进而导致头中定位效应。该文首次通过建模分析耳机与外耳耦合时声负载的变化,建立起耳机电阻抗与个性化耳机-耳道传递函数的关系。根据耳机电阻抗设计个性化滤波器以消除传递函数中高Q值的共振峰,均衡耳道内声压畸变。主观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耳机电阻抗特性的个性化均衡对于消除头中定位效应有显着作用。(本文来源于《应用声学》期刊2019年01期)

王政纲,赵丽华,苏琳,靳烨[4](2019)在《冰温贮藏羊肉电阻抗特性及肉品质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羊肉宰后冰温贮藏过程中电阻抗特性及与肉品质间的相关性,以宰后冰温贮藏((-1.0±0.6)℃)绵羊肉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宰后8~216 h的肉样进行了电阻抗特性(细胞内阻、细胞外阻、细胞膜电容、松弛因子、Cole-Cole曲线)和肉品质(色差、失水率、剪切力和pH值)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整个冰温贮藏过程,正、负向两组样品的细胞内阻和细胞外阻呈先增加后降低再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细胞膜电容和松弛因子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Cole-Cole曲线半径逐渐减小,相同宰后时间,负向组各项阻抗指标整体上小于正向组。正向组在贮藏期间的保水性、色差、嫩度都要高于负向组,pH值低于负向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样品贮藏期间细胞内阻、细胞外阻、细胞膜电容在特定的贮藏时间内与失水率、色差a*值、剪切力、pH值有显着的相关性(P<0.05);说明电阻抗特性在固定的冰鲜贮藏时期可作为评价羊肉品质的指标,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罗廖君,周玉梅,杨明晓,郑晖,梁繁荣[5](2018)在《经穴电阻抗特性研究中相关干扰因素分析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穴位电特性测试的文献回顾,提取相关干扰因素(室内环境温度、湿度、腧穴选取标准以及电阻仪器测量的严格使用要求)进行分析,认为在测试过程中,室内温度应尽可能保持恒温且处于热适应状态;减少湿度对电阻值的影响,使皮肤蒸发散热处于稳定水平;腧穴的选取及操作更应按照统一标准执行;重视仪器的操作和使用说明,默契配合实验研究目的,以期提高穴位电特性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18年01期)

魏然,王鹏,陈天浩,陈星,徐幸莲[6](2016)在《不同冻藏温度对鸡胸肉电阻抗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冻藏温度条件下鸡胸肉的阻抗特性差异,将白羽鸡鸡胸肉在-10、-20与-30℃的条件下分别冻藏3、6、9、12个月,相应的冻藏时间取20块鸡胸肉解冻,在0.05~200 k Hz的频率范围内,选取6个频率点进行电阻抗特性的分析,检测鸡胸肉的阻抗幅值与阻抗相对变化值(Q值)以及理化品质指标。结果表明:相同冻藏时间内,冻藏温度越高,鸡肉的解冻汁液流失率、脂肪氧化程度、剪切力越大(p<0.05),蛋白质溶解度越小(p<0.05)。随着检测频率的上升,不同冻藏温度鸡胸肉的阻抗幅值均呈下降趋势。在50 Hz频率时,各个冻藏时间的鸡胸肉在不同冻藏温度条件下的阻抗幅值均存在差异(p<0.05);在200 k Hz频率时,-10℃处理组的阻抗幅值在冻藏3个月与6个月时显着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在冻藏过程中,-10℃冻藏组的Q值均显着高于-30℃处理组的Q值(p<0.05)。冻藏温度对解冻鸡胸肉的阻抗幅值与Q值产生影响,阻抗特性的差异能够反映冷冻鸡胸肉品质的差异,不同冻藏温度鸡肉的电阻抗特性差异为阻抗技术在冻肉品质检测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6年20期)

王瑞[7](2015)在《重金属汞污染砂的交流电阻抗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重金属汞污染砂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汞含量、不同含水量的汞污染砂在不同电流频率下的交流电阻抗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汞含量污染砂的交流电阻抗均随着电流频率和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二者之间呈现了相关性较好的幂函数关系;随着汞含量的增加,交流电阻抗减小很明显。(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5年33期)

孙艳红,刘堂义,杨华元[8](2015)在《经穴电阻抗特性的研究进展及新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查阅经穴电阻抗特性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从经穴电阻抗特性的现状、探测方法与应用叁个方面对经穴电阻抗特性进行概述,发现大部分相关研究均是以"经穴皮肤"作为经穴电阻研究的对象,仅极少文献以"经穴皮肤内"作为研究对象。为此,对经穴电阻抗检测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认为中医的临床辨证分型、针刺手法与经穴电阻抗特性的研究相结合可能具有潜在的探索价值,以期较全面地反映经穴电阻抗特性,并且可能将该研究过程及结果与中医临床辨证分型、针刺治疗过程相结合,推动经穴电阻抗研究与临床相结合。(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5年02期)

方云,汤治元,张倩,赵鑫,马青[9](2014)在《人肝癌细胞电阻抗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0.01~100MHz频率内,使用Agilent 4294A阻抗分析仪测量了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交流阻抗,通过电阻抗谱、Bode图、Nyquist图和Nichols图观察了细胞体积分数(CVF)对肝癌细胞电阻抗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频率依赖性:电阻抗实部增量、虚部增量(ΔZ′、ΔZ″)、幅模增量(Δ|Z*|)和相位角增量(Δθ)皆随频率发生变化;2CVF依赖性:当CVF增加时,低频极限增量值(ΔZ′0、Δ|Z*|0)、峰值(ΔZ″p、Δθp)、曲线面积和半径(Nyquist图、Nichols图)均随之增大;3存在两个特征频率:第一特征频率(fC1)和第二特征频率(fC2),分别来源于细胞膜与细胞外液、细胞质交界面的极化作用。结论:电阻抗谱方法能够观察人肝癌细胞电特性,可用于探讨肝癌细胞电生理机制变化,为进一步筛选抗肿瘤药物提供研究手段和观测指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14年05期)

金定毅,钱晋武,沈林勇,张煜辉,毛光金[10](2014)在《体外人脑胶质瘤电阻抗特性及等效电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人脑胶质瘤的电阻抗特性并建立其等效电路,可为进一步区分人脑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的阻抗特性差异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英国Solartron公司的阻抗分析仪(1260),采用四端法,在10Hz~10 MHz范围内,对4例体外人胶质瘤组织进行电阻抗测量。通过分析其频率特性并结合已有的人脑组织的等效电路,建立了体外胶质瘤的等效电路,利用阻抗分析软件Z-VIEW对其进行仿真。结果体外人脑胶质瘤的阻抗模值在10 Hz~10 MHz范围内随频率的增大而下降,相位角在该范围内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体外人脑胶质瘤组织在10 kHz~10 MHz范围内电阻抗实部比较稳定,其中在10Hz~10 kHz范围内,实部随频率的增大而减小。电阻抗虚部在20 kHz~10 MHz范围内较稳定,而在10Hz~20 kHz范围内,虚部随频率增大而增大。样本的等效电路仿真曲线与实际曲线相比较,等效电路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体外人脑胶质瘤的电阻抗特性。结论体外人脑胶质瘤与已知的正常脑组织的电阻抗特性及等效电路差别明显,这为探索生物电阻抗技术应用于区别胶质瘤与正常脑组织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生物医学工程》期刊2014年04期)

电阻抗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在体测量探头分布方式及电极间距对人体颈腰部电阻抗特性测量的影响。方法通过COMSOL仿真平台,建立两种排列方式的电极分布模型,分别是2×2和4×1分布,并分析两种排列方式不同电极间距所对应的最小组织半径和组织厚度,设计优化适合人体颈腰部电阻抗特性测量的四电极法测量探头。结果分别进行电极探针2×2、4×1排布的仿真,获得了不同电极间距对应的组织厚度与阻抗值间的拟合关系,并获得了不同电极间距对应的最小组织厚度。考虑颈腰部肌肉分布范围和脂肪层厚度,受电极影响的半径范围应该小于0.04m,厚度应该大于0.02m,可以保证获得与颈腰肌痛相关组织结构的电阻抗特性。结论在体测量电极应采用2×2的排列方式且电极间距为5mm更有利于测量颈腰肌肉痛的电阻抗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阻抗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周怡敏,陈真辉,史学涛,亢君君,付峰.急性缺血条件下的动物脑部电阻抗特性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9

[2].王航,代静,杨琳,闫晓飞,文治洪.基于COMSOL平台的颈腰部电阻抗特性在体测量探头仿真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9

[3].项京朋,桑晋秋,郑成诗,李晓东.基于入耳式耳机电阻抗特性的个性化均衡研究[J].应用声学.2019

[4].王政纲,赵丽华,苏琳,靳烨.冰温贮藏羊肉电阻抗特性及肉品质相关性分析[J].食品科学.2019

[5].罗廖君,周玉梅,杨明晓,郑晖,梁繁荣.经穴电阻抗特性研究中相关干扰因素分析探讨[J].中国针灸.2018

[6].魏然,王鹏,陈天浩,陈星,徐幸莲.不同冻藏温度对鸡胸肉电阻抗特性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6

[7].王瑞.重金属汞污染砂的交流电阻抗特性研究[J].山西建筑.2015

[8].孙艳红,刘堂义,杨华元.经穴电阻抗特性的研究进展及新思路[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

[9].方云,汤治元,张倩,赵鑫,马青.人肝癌细胞电阻抗特性的实验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4

[10].金定毅,钱晋武,沈林勇,张煜辉,毛光金.体外人脑胶质瘤电阻抗特性及等效电路[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4

标签:;  ;  ;  ;  

电阻抗特性论文-周怡敏,陈真辉,史学涛,亢君君,付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