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活性玻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活性,玻璃,生物,矿化,釉质,牙髓,乳牙。
生物活性玻璃论文文献综述
高鹏,彭伟,李慧,张炜,武孟琳[1](2019)在《生物活性玻璃对早期根面龋再矿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生物活性玻璃(45S5)对人工早期根面龋再矿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颗因正畸拔除的下颌前磨牙,于前磨牙根面开窗制成40片牙骨质块,放置于37℃人工脱矿液中96 h,制备出早期根面龋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BAG组(生物活性玻璃)、CPP-ACP组(护牙素)、NaF组(氟化钠)、DDW组(去离子水)(n=10),进行20 d pH循环实验。经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样本脱矿后、再矿化后叁维立体形貌特征,并计算出各组样本粗糙度(Ra),荧光显微镜(IFM)测试牙骨质荧光面积、总荧光量、平均荧光量,各组数据通过SPSS 17.0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做SNK检验。结果:AFM观察生物活性玻璃组处理脱矿后的牙骨质明显光滑,粗糙度值(3.18±0.34)μm,与氟化钠组(3.22±0.12)μm无明显差异,但都低于其他2组(P<0.05)。IFM观察生物活性玻璃处理脱矿后的牙骨质荧光面积(84.41±2.77)μm~2,总荧光量(19.41±1.13)a.u.与其他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生物活性玻璃对早期根面龋有明显的再矿化作用。(本文来源于《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马骞,宋海洋,叶莺,李次会,陈亚明[2](2019)在《透明托盘结合生物活性玻璃对诊室漂白治疗所致牙齿敏感的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在诊室漂白治疗前,不同方式使用生物活性玻璃脱敏剂对患者牙齿漂白性敏感的发生率以及敏感程度的影响。方法 45例患者根据生物活性玻璃脱敏剂使用方式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15例。A组使用涂抹法,B组使用透明托盘,C组为空白对照组不使用脱敏剂。每例患者的6颗上前牙作为观察单位。分别对3组受试者在漂白治疗术后即刻、24 h、48 h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进行牙齿敏感性的评估,对各组患者漂白治疗后牙齿敏感的发生率以及敏感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即刻实验A组33.33%的患者和实验B组13.33%的患者出现了漂白性敏感症状,VAS评分的平均值分别为0.33±0.49、0.13±0.35,而对照组C组有86.67%患者出现漂白性敏感症状,VAS评分的平均值为1.53±0.82,术后即刻A、B两组与C组VAS平均值及敏感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敏感发生率A、B组均为0,C组为40%,A、B组的VAS平均值为0,C组的VAS平均值为0.47±0.63,A、B两组与C组的VAS平均值和敏感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8 h,AB组的敏感发生率均为0,C组敏感发生率为6.67%,C组的VAS平均值为0.07±0.25,3组的VAS平均值以及敏感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生物活性玻璃脱敏剂以及透明托盘的使用可以显着减轻患者诊室漂白治疗术后的敏感症状,降低牙齿敏感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胡腾龙,杨柳,颉强[3](2019)在《显微CT设定不同阈值范围对评价生物活性玻璃在体内成骨结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显微CT采用不同阈值范围对评价生物活性玻璃植入兔体后成骨结果的影响,探讨阈值范围选择的重要性及解决方法。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股骨髁缺损模型,植入生物活性玻璃,3个月后完整取出。采用显微CT对取出的植骨材料进行扫描,分别采用不同阈值范围代表新骨和剩余材料,分为A、B、C、D、E、F 6个实验组,分析不同组之间的新生骨体积百分比及剩余材料体积百分比的差异;显微CT扫描后,将材料制作为不脱钙组织切片,进行Van Gieson染色,用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切片的新生骨百分比进行测量和分析并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个实验组的新生骨体积百分比分别为17.96%±1.23%、20.36%±1.66%、22.04%±2.22%、23.16%±1.34%、26.48%±1.38%、28.91%±2.10%,对照组组织学结果为21.33%±1.25%,相关性分析结果为C组与对照组相关性最高(r=0.867,P<0.05)。结论不同阈值范围分析生物活性玻璃成骨能力具有较大差异,选用骨组织1 200~2 700、剩余材料≥2 700的阈值范围,与组织学结果相关性最高。在研究中需结合组织病理学切片及显微CT类型,选取合适阈值范围,以便采用显微CT进行进一步分析。(本文来源于《骨科》期刊2019年06期)
魏坤,辛勇,艾凡荣[4](2019)在《海藻酸钠/纳米氧化锌/生物活性玻璃多孔支架的制备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纳米氧化锌(Zinc Oxide,ZnO)和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G)为原材料,采用3D打印挤出沉积成型技术制备SA/BG支架和SA/ZnO/BG支架。通过1000℃烧结,制备纯BG及ZnO/BG生物玻璃支架,通过便携式USB数字显微镜观察了支架形貌,测定各组支架的孔隙率和抗压强度,考察不同浓度的ZnO支架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il,E.coil)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ZnO的加入使支架的抗压强度有所提高,而其支架孔隙率变化微小。ZnO的质量分数为0%~20%时,ZnO/BG支架抗压强度由1.1 MPa增加到2.0 MPa;对支架粉末进行X射线检测证实Zn以Ca_2ZnSi_2O_7形式存在;对支架粉末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EDXS)检测,结果表明支架中有Zn元素存在;对支架进行体外抗菌试验发现掺杂了ZnO的支架,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因此,通过3D打印挤出沉积成型技术制备SA/ZnO/BG支架,经过高温烧结得到的ZnO/BG支架具有叁维互通的孔结构,拥有更高的力学性能,以及良好的体外抑菌效果。(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11期)
黄文燕,杨晶晶,赵雪丹,曾素娟,葛立宏[5](2019)在《亚微米生物活性玻璃的促牙本质分化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索亚微米级生物活性玻璃(BG)对乳牙牙髓干细胞(SHED)成牙本质分化作用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第3-6代SHED用于实验。配制含0.1、0.5、2.5g/L BG浸提液的DMEM培养基,ICP-OES检测离子浓度,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ALP染色及定量、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成牙本质分化能力,茜素红染色及半定量分析细胞矿化能力,拉曼光谱对比体外矿化产物与乳牙牙本质间生化成分的差异。结果 ICP-OES可得BG浸提液的硅离子浓度是对照组的7-46倍。0.1g/L BG组的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无统计差异,0.5、2.5g/L BG组的细胞增殖低于对照组,BG组的ALP活性、ALP、COL I、DSPP的基因表达、DSPP的蛋白表达及矿化结节高于对照组(P<0.05)。拉曼光谱显示矿化产物与牙本质具有相似的光谱特征及矿物/基质比,但其碳酸盐取代程度更高(P<0.05)。结论亚微米BG可促进SHED成牙本质分化和矿化作用,作为促进牙髓-牙本质再生的潜在材料。(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儿童口腔医学技术进步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9-11-15)
刘昕,韩骁,陈亚明[6](2019)在《生物活性玻璃改性复合树脂的抗菌性能及再矿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继发龋是复合树脂充填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故当前亟待开发研究一种兼具"抗菌及再矿化性能"的复合树脂。生物活性玻璃已被报道具有良好的抗菌和再矿化活性,然而将其应用于复合树脂的研究仍然比较匮乏,因此,本研究开发制备一种新型生物活性玻璃改性复合树脂,并研究其抗菌和再矿化性能。(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9)
陈露,李毅萍,陈晓婧[7](2019)在《生物活性玻璃中磷含量对成骨作用的体内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生物活性玻璃(BGs)具有可降解且能生成羟基磷灰石的特性,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有研究显示当维持生物活性玻璃的NC(NetworkConnec-tivity)值恒定,随着磷含量增加,BGs在缓冲溶液中能更快且形成更多的磷灰石。由此推断磷具有调控玻璃生物活性的功能,高磷含量的生(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9)
李步云,王月红,陈晓婧[8](2019)在《含氯生物活性玻璃的体外成骨潜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氯元素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具有调节pH、稳定细胞容量和调控细胞的迁徙、增殖和分化等作用[1],体外低氯环境会抑制成骨细胞增殖[2]。生物活性玻璃具有良好的骨诱导和骨结合作用。将氯添加到生物活性玻璃中能扩张玻璃网络结构、抑制玻璃结晶、加速玻璃降解、促进生成羟基磷灰石。含氯生物活性玻璃具有可期的促成骨潜能,然而目前尚未有相关研究。(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9)
陈如琼,罗华玲[9](2019)在《生物活性玻璃在软组织修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生物活性玻璃在软组织修复的现状与研究进展作出综述,通过查阅大量的研究报道,对生物活性玻璃的机理和临床应用开始阐述,针对不同剂型的开发现状进行总结,最后综合现有的研究方向和生物活性玻璃在软组织修复的进一步应用和研究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21期)
田甜,郭静,关玲霞,荣文笙,王胜朝[10](2019)在《生物活性玻璃材料对脱矿釉面再矿化作用的体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分析含生物活性玻璃材料与两种常用再矿化材料之间对脱矿釉面再矿化的作用效果。方法选用成品牛牙釉质片,磷酸酸蚀脱矿后随机分为4组(n=24),分别使用如下牙膏涂刷釉质片:A组为含生物活性玻璃材料的牙膏,B组为含氟牙膏,C组为含组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牙膏,D组为不含功效成分对照牙膏,2次/日,3分钟/次,涂刷2周;期间标本置于37℃人工唾液中模拟口腔孵育,每日更换人工唾液2次;使用显微硬度测量仪、扫描电镜及图像分析软件分别于酸蚀后(基线)、1周、2周观测釉面显微硬度、釉面形态及釉面微孔隙面积;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显微硬度测试显示:酸蚀前、后各组标本间显微硬度无差异。1)组内比较:1周和2周后与基线相比,A组和B组与基线相比显微硬度显着提高(P<0.05),C组和D组与基线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2)组间比较:1周后,A组显微硬度明显高于其他叁组(P<0.05),B组明显高于C组和D组(P<0.05),C组和D组无明显差异(P>0.05);2周后,A组与B组明显高于C组和D组(P<0.05),A组也高于B组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2.扫描电镜观测:基线时各组釉面均表现为明显脱矿,釉基质纤维暴露,脱矿后形成的微孔隙清晰。1周和2周后,A组和B组均可见釉面有致密的矿物样沉积,大部分微孔隙被覆盖;C组和D组釉面有少许矿物沉积,少量微孔隙被覆盖。电镜图像分析:1)组内比较,1周和2周后,A组和B组与基线相比微孔隙面积均明显减小(P<0.05),C组和D组与基线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2)组间比较:2周时A组和B组微孔隙面积明显小于C组和D组(P<0.05),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生物活性玻璃材料和氟化物均能够促进脱矿釉面的再矿化,而生物活性玻璃材料可能具有更快速促进再矿化的作用。(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全国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19-07-24)
生物活性玻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在诊室漂白治疗前,不同方式使用生物活性玻璃脱敏剂对患者牙齿漂白性敏感的发生率以及敏感程度的影响。方法 45例患者根据生物活性玻璃脱敏剂使用方式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15例。A组使用涂抹法,B组使用透明托盘,C组为空白对照组不使用脱敏剂。每例患者的6颗上前牙作为观察单位。分别对3组受试者在漂白治疗术后即刻、24 h、48 h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进行牙齿敏感性的评估,对各组患者漂白治疗后牙齿敏感的发生率以及敏感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即刻实验A组33.33%的患者和实验B组13.33%的患者出现了漂白性敏感症状,VAS评分的平均值分别为0.33±0.49、0.13±0.35,而对照组C组有86.67%患者出现漂白性敏感症状,VAS评分的平均值为1.53±0.82,术后即刻A、B两组与C组VAS平均值及敏感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敏感发生率A、B组均为0,C组为40%,A、B组的VAS平均值为0,C组的VAS平均值为0.47±0.63,A、B两组与C组的VAS平均值和敏感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8 h,AB组的敏感发生率均为0,C组敏感发生率为6.67%,C组的VAS平均值为0.07±0.25,3组的VAS平均值以及敏感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生物活性玻璃脱敏剂以及透明托盘的使用可以显着减轻患者诊室漂白治疗术后的敏感症状,降低牙齿敏感的发生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活性玻璃论文参考文献
[1].高鹏,彭伟,李慧,张炜,武孟琳.生物活性玻璃对早期根面龋再矿化的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9
[2].马骞,宋海洋,叶莺,李次会,陈亚明.透明托盘结合生物活性玻璃对诊室漂白治疗所致牙齿敏感的疗效评价[J].口腔医学.2019
[3].胡腾龙,杨柳,颉强.显微CT设定不同阈值范围对评价生物活性玻璃在体内成骨结果的影响[J].骨科.2019
[4].魏坤,辛勇,艾凡荣.海藻酸钠/纳米氧化锌/生物活性玻璃多孔支架的制备及表征[J].硅酸盐通报.2019
[5].黄文燕,杨晶晶,赵雪丹,曾素娟,葛立宏.亚微米生物活性玻璃的促牙本质分化作用研究[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儿童口腔医学技术进步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汇编.2019
[6].刘昕,韩骁,陈亚明.生物活性玻璃改性复合树脂的抗菌性能及再矿化性能研究[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7].陈露,李毅萍,陈晓婧.生物活性玻璃中磷含量对成骨作用的体内外研究[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8].李步云,王月红,陈晓婧.含氯生物活性玻璃的体外成骨潜能的研究[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9].陈如琼,罗华玲.生物活性玻璃在软组织修复的研究[J].科技风.2019
[10].田甜,郭静,关玲霞,荣文笙,王胜朝.生物活性玻璃材料对脱矿釉面再矿化作用的体外研究[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全国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