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农业旱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旱灾,风险,干旱,农业,辽宁省,脆弱性,作物。
农业旱灾论文文献综述
王雅燕,周玉良,周平,金菊良[1](2019)在《基于集对分析的安徽省农业旱灾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区域灾害系统论的风险评估方法,将区域农业旱灾风险系统分为危险性、暴露性、灾损敏感性和抗旱能力4个子系统,提取了21个干旱指标,建立了农业旱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基于集对分析评估了安徽省16个市2006~2016年的农业旱灾风险等级。评估结果表明,安徽省农业旱灾风险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旱灾风险等级具有从北向南递减的空间分布,即淮北(中险)>江淮(轻险)>江南(微险);2006~2016年间,安徽省处于微险的地区基本保持不变,处于轻险的地区有增加趋势,处于中险的地区有下降趋势。评估结果与安徽省实际旱情基本符合,表明集对分析用于农业旱灾风险评估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郭艳春[2](2019)在《辽宁省农业旱灾脆弱性风险定量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区域农业旱灾脆弱性风险评估方法,对辽宁省农业旱灾脆弱性进行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全省农业旱灾脆弱性分布以辽东及辽中地区最高,脆弱性风险指数达到0.78以上,辽西地区农业旱灾脆弱性风险指数较低,这与辽西地区的抗旱投入较大,其相应的抗旱能力较强有关。研究成果对于辽宁地区农业干旱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应用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董涛,金菊良,王振龙,崔毅,宁少尉[3](2019)在《基于风险矩阵的区域农业旱灾风险链式传递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综合评估农业旱灾风险,依据危险性、灾损敏感性、暴露性、抗旱能力4个子系统相互作用关系选取指标,用遗传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用集对分析与灰色关联对农业旱灾风险各子系统进行评价,用风险矩阵合成各子系统的评价结果,构建了基于风险矩阵的区域农业旱灾风险链式传递评估方法。该评估方法用于安徽省淮河流域的结果表明:亳州农业旱灾风险为重险,淮北、宿州、阜阳、蚌埠、滁州淮河流域为中险,合肥淮河流域为轻险,淮南、六安淮河流域为微险,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上述改进的集对分析与风险矩阵耦合的旱灾风险链式传递评估方法科学合理,为区域农业旱灾风险评估提供了新途径,在实际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灾害学》期刊2019年03期)
何俊琦,韩志伟,陈伟,赵俊杰,李彦萌[4](2019)在《忻州地区气象干旱与农业旱灾风险的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忻州地区14站1951~2010年的日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求得半年尺度的气象干旱指数,包括Z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数。采用超前相关、相似与Skill Score两种计算方法检测与忻州地区农业灾情最适宜的气象干旱指数。结果表明,Z指数定义的冬半年气象干旱对忻州地区农业旱情的指示性较优;Z≤-0.84时农业干旱灾害发生的概率约为78%。本文结论有助于深入认识气象干旱指数与农业干旱灾情的联系,对忻州地区农业干旱的检测与预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罗党,王小雷,李海涛[5](2019)在《基于多尺度组合模型的区域农业旱灾损失率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旱灾系统的非平稳和非线性特征,提出了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多尺度组合预测模型。为了避免分解过程中旱灾序列取值域发生改变的问题,首先采用逆Logistic变换对原始序列的取值域进行扩展;然后使用经验模态分解将旱灾序列进行平稳化,提取出旱灾序列中不同时间尺度的子序列,根据子序列的波动特征选择适用的方法进行预测;最后将预测子序列进行重组和还原。以河南省农业旱灾综合损失率为例进行3步仿真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多尺度组合模型的预测效果和精度均好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的,说明在旱灾序列处理中应优先选用多尺度分析法。(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张瀚文[6](2019)在《基于区域水平衡的农业旱灾风险防范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旱灾指因气候严酷或者不正常的干旱而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危害的一种气象灾害。旱灾孕发过程缓慢,易被忽视,但成灾后所带来的损失已不容小觑,其中农业是最容易受到旱灾直接影响的行业。农业旱灾是土壤水分不足导致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造成大面积减产或绝产的灾害,是由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严重制约河北省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旱灾直接后果会造成农作物减产、粮食短缺,而长期的干旱会导致土地资源退化,生态环境恶化,最终制约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多源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降低灌溉定额、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等方式改善农业旱灾。挑选出自然降水条件下适水性高的作物,优化种植结构,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减少农业用水,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预防和减轻旱灾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对社会有重大现实意义。基于邢台市1994~2015年统计年鉴数据和1981~2015年累年值日值降水数据,建立邢台市17个县(市)的农业生产数据库;在实际播种面积和单产条件下估算了冬小麦、夏玉米、棉花的总产理论需水量,分析邢台市在自然降水条件下农作物缺水的空间情况;根据1966~2015年自然降水数据划分降水年型,选取枯水年(2001年)、偏枯水年(2005年)、丰水年(2009年)、偏丰水年(2013年)、平水年(2015年),利用温度植被指数模型,对生育期缺水量较大的作物进行旱情解译,确定旱情的空间分布;对邢台市9种主要农作物进行自然降水条件下的水分生态适宜性评价,确定基于自然降水条件下最适宜的作物,在地下水禁采、限采的政策下,按照“社会—经济—生态”共同发展的原则进行邢台市农业布局调整。研究结果表明:(1)邢台市冬小麦、玉米、棉花在生长期内,就多年平均状况来看,无论是单产条件下还是总产条件下都是冬小麦缺水量最大,玉米和棉花在大多数年份的自然降水条件下生育期水分可达到平衡,但实际年降水不均,有少部分年份缺水,缺水量较小。从空间角度来看,西部山区中邢台县冬小麦生育期需水量相对自然降水来说多年平均缺水0.49亿m3;中部山麓平原带的宁晋县、隆尧县冬小麦播种面积较大,生育期需水量相对自然降水来说多年平均缺水1.5亿m3;东部平原区的威县和临西县冬小麦生育期需水量和自然降水量相比缺水量相对较大,多年平均缺水0.69亿m3。(2)冬小麦旱情和降水年型有关系,干旱年和偏干旱年的冬小麦旱情比丰水年、偏丰水年和平水年严重;空间呈西部山区和东部低平原区旱情等级较高,中部山麓平原带由于浅层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地表温度较低,显示出实际旱情等级较低。(3)根据水分生态适应性指数对邢台市9种农作物在不同降水年型下进行适水性评价。在丰水年型下农作物适水性排序为:高粱>谷子>大豆、玉米>花生>棉花>红薯>油菜>向日葵;偏丰水年型下农作物适水性排序为:高粱、大豆>玉米>谷子>棉花>花生>红薯>油菜>小麦>向日葵;平水年型下农作物适水性排序为:高粱>大豆>玉米>谷子>花生>棉花>红薯>油菜>向日葵;偏枯水年型下农作物适水性排序为:高粱>大豆、玉米>谷子>棉花>花生、红薯>油菜>向日葵;枯水年型下农作物适水性排序为:高粱>大豆>玉米>谷子>花生>红薯>棉花>油菜>向日葵。总体看来高粱、大豆、玉米、谷子、棉花、花生、红薯适水性较好。(4)以水资源总量平衡、粮油安全、播种面积等为约束条件,制定邢台市各县的种植结构调整方案。模拟结果为全市冬小麦播种面积可以减少25826 hm~2;为弥补减少冬小麦播种面积所降低的粮食产量,全市适水性好的作物如玉米、大豆播种面积可以大幅度增加,在水资源紧缺的宁晋县、隆尧县、威县适水性好的作物播种面积可以明显增加,减少灌溉水用量;在西部山区和东部平原区可适当增加红薯的播种面积,全市共计增加11684 hm~2;为保证粮食安全,在粮食作物需要扩大播种面积的威县、南宫市等县棉花的播种面积可以适当减小;花生适合在西部山区的砂土中种植,可适当增大西部山区花生的播种面。该设计方案保证了每个县粮食产量以及经济效益,全市可节约9.15亿m3的水资源,在缺水量较大的地区如隆尧县、宁晋县、威县等可节约水量较大,模拟种植结构优化效果明显。(5)综合考虑全市空间缺水情况、种植结构优化方案和土壤条件得到邢台市种植结构设计空间优化方案。(1)西部山区可以在林果业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等项目,形成特色农业体系,缺水量较大的内丘县、邢台县、沙河市砂土资源丰富,可以减少冬小麦播种面积,适当扩大红薯、花生等根茎类作物的播种面积;(2)中部山麓平原带位于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应合理利用现有水资源,缺水量较大的宁晋县和隆尧县减少冬小麦的播种面积,适当扩大棉花、花生、红薯的播种面积,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3)东部平原区位于深层地下水禁采区,地下水资源匮乏,在缺水量较大的南宫市、威县、临西县减少冬小麦播种面积,播种玉米、大豆等土壤适应性和适水性均好的作物代替冬小麦,其余县可以在砂土多的地方如清河县、威县扩大红薯、花生的种植面积,在粘壤土粘性适中的地方扩大玉米、大豆等适水性高的作物,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促进雨养农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1)
王琳[7](2019)在《辽宁省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增强辽宁省农业旱灾风险综合管理水平,对其2005-2016年的农业旱灾脆弱性运用随机权神经网络法进行评价,并检验分析了传统BP网络、RBE网络与随机权神经网络模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结果显示:经济的快速增强是驱动辽宁省农业旱灾脆弱性的主要趋势,研究期间该区域旱灾脆弱性整体呈现出减弱的变化趋势;相对于其他两种模型,随机权神经网络具有更好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可为区域旱灾风险综合管理和防控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水利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金菊良,张浩宇,陈梦璐,崔毅,宁少尉[8](2019)在《基于灰色关联度和联系数耦合的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和诊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和诊断是科学防范农业旱灾风险的关键,在区域农业旱灾风险调控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定量评价区域农业旱灾脆弱性强弱程度、识别影响其强度变化的主要指标,通过改进差异度系数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度和联系数耦合的区域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模型,对区域农业旱灾脆弱性进行动态评估,并根据此模型提出了基于五元减法集对势的区域农业旱灾脆弱性诊断方法,用以识别影响脆弱性的主要指标。在蚌埠市的应用结果表明:蚌埠市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等级从2001-2003年的超3级水平改善到2004-2010年的3级水平,农业旱灾脆弱性呈减弱趋势,农业系统对干旱灾害的承受能力呈逐年提升趋势;通过诊断模型识别出影响蚌埠市农业旱灾脆弱性的主要指标有农民人均GDP、单位耕地面积农机动力、农业万元GDP用水量和单位农业增加值耗水量,其中单位农业增加值耗水量与农业旱灾脆弱性的相关性最大。这些结果可为区域农业旱灾风险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对促进农业旱灾风险定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灾害学》期刊2019年01期)
周浩,裴巍,由博文[9](2018)在《基于RAGA优化投影寻踪模型的黑龙江省农业旱灾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投影降维思想,结合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实际状况构建农业旱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优化求解最佳投影方向,从时空两个角度评价黑龙江省农业旱灾风险。结果表明:2006—2015年黑龙江省农业旱灾风险呈现下降的时序特征,且主要受干旱危险性和地区抗旱能力两个要素影响。危险性变化具有波动性,暴露性缓慢增加,抗旱能力呈现稳定提高的特征;2015年黑龙江省农业旱灾风险呈现西部地区明显高于东部地区的空间特征,主要由西部地区高危险性、高暴露性、低抗旱能力导致。处于旱灾高风险区的是齐齐哈尔、绥化、黑河叁市,处于旱灾低风险区的是鹤岗、伊春、牡丹江叁市。(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33期)
何树红,邹丽华,姜毅,王瑞[10](2019)在《Bayes混合模型在我国农业旱灾风险度量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旱灾一直是对我国农业经济生产威胁最大的灾害之一。因此,如何深度剖析旱灾风险特征,强化风险管理,科学、积极地进行防灾减灾来大幅度减轻灾害风险负担、弱化旱灾风险负面影响,有效助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借鉴金融风险度量的方法经验,用VaR作为旱灾风险度量工具。通过构建混合分布模型的方式来拟合旱灾损失率分布,并根据该模型估计VaR以刻画旱灾风险大小。混合分布模型由常规分布和GPD组成,其中,GPD用来刻画风险尾部特征。同时,该模型采用Bayes计算方法来回避GPD分布阈值选择和参数估计难题。结果表明:与Gamma-GPD混合分布相比,Norm-GPD混合分布模型在拟合农业旱灾损失率分布上表现更佳,其精度较高、VaR估计值更可信。Norm-GPD混合分布的VaR估计结果表明,我国在遭受10年一遇,2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旱灾的情况下,农业旱灾损失率不超过9.45%, 11.03%和30.21%。该结果对于我国农业旱灾风险管理以及农业灾害保险、债券的定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数理统计与管理》期刊2019年02期)
农业旱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区域农业旱灾脆弱性风险评估方法,对辽宁省农业旱灾脆弱性进行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全省农业旱灾脆弱性分布以辽东及辽中地区最高,脆弱性风险指数达到0.78以上,辽西地区农业旱灾脆弱性风险指数较低,这与辽西地区的抗旱投入较大,其相应的抗旱能力较强有关。研究成果对于辽宁地区农业干旱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业旱灾论文参考文献
[1].王雅燕,周玉良,周平,金菊良.基于集对分析的安徽省农业旱灾风险评估[J].水电能源科学.2019
[2].郭艳春.辽宁省农业旱灾脆弱性风险定量评估研究[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9
[3].董涛,金菊良,王振龙,崔毅,宁少尉.基于风险矩阵的区域农业旱灾风险链式传递评估方法[J].灾害学.2019
[4].何俊琦,韩志伟,陈伟,赵俊杰,李彦萌.忻州地区气象干旱与农业旱灾风险的评估研究[J].热带农业工程.2019
[5].罗党,王小雷,李海涛.基于多尺度组合模型的区域农业旱灾损失率预测[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张瀚文.基于区域水平衡的农业旱灾风险防范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9
[7].王琳.辽宁省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
[8].金菊良,张浩宇,陈梦璐,崔毅,宁少尉.基于灰色关联度和联系数耦合的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和诊断研究[J].灾害学.2019
[9].周浩,裴巍,由博文.基于RAGA优化投影寻踪模型的黑龙江省农业旱灾风险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8
[10].何树红,邹丽华,姜毅,王瑞.Bayes混合模型在我国农业旱灾风险度量中的运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