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离子交换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离子交换,层状,电渗析,咪唑,离子,燃料电池,性能。
离子交换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田成光,赵昕蕊,徐红,董晋湘[1](2019)在《钠离子交换型层状磷酸锆作为锂基脂添加剂的复配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钠离子交换型层状磷酸锆(Na-α-ZrP)复配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MoDDP)作为锂基脂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借助3D光学表面轮廓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了钢球磨损表面形貌和化学元素分布及化学状态。结果表明:Na-α-ZrP和MoDDP作为复合添加剂显着提高了锂基脂的极压、减摩和抗磨性能,复合增效性随着载荷的增加而增强;其原因归结于在摩擦副表面形成了Na-α-ZrP物理保护膜和含Mo,S,P等元素的化学反应膜。(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郑智鹤,黄麟竣,张宁[2](2019)在《离子交换法制备Ag/Ag_(1.69)Sb_(2.27)O_(6.25)光催化纳米粉末的表征与光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K_2H_2Sb_2O_7·4H_2O和AgNO_3为原料,采用离子交换法合成Ag/Ag_(1.69)Sb_(2.27)O_(6.25)光催化纳米粉体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漫反射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分析和测试不同煅烧温度下所得纳米粉体的物相、形貌、结构以及光学性能,并通过对盐酸四环素(TC-HCl)的可见光下光降解实验测定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Ag/Ag_(1.69)Sb_(2.27)O_(6.25)颗粒直径约为100~150nm,颗粒表面附着有尺寸为10 nm的球状单质纳米Ag颗粒。随煅烧温度升高,Ag/Ag_(1.69)Sb_(2.27)O_(6.25)纳米颗粒表面的凹陷变小,逐渐转变为完整球状,粉末颜色从灰色转变为黄色。煅烧温度为250℃的Ag/Ag_(1.69)Sb_(2.27)O_(6.25)纳米材料(Ag/ASO-250)的光催化活性最高,为900℃煅烧材料的催化活性的7倍。光催化降解反应进行到90 min时,AgSbO_3-ssr,N-TiO_2,和Ag/ASO-250催化降解TC-HCl的降解率分别为65%,77%和90%,这表明与固相烧结的AgSbO_3和N-TiO_2相比,Ag/ASO-250具有更强的光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赵大洲[3](2019)在《离子交换法制备正十二胺插层钛硅酸盐及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离子交换法,以正十二胺为插层分子,合成出正十二胺插层的钛硅酸盐(L-TS@NH_2)。样品的形貌和结构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正十二胺已经插层到钛硅酸盐层间,其层间距为4 nm左右。利用L-TS@NH_2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L-TS@NH_2对铜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3次循环吸附后,吸附效率仍达到91.5%。(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周琦,王婷婷,陈波,王小娟,高学理[4](2019)在《均相和异相离子交换膜在NaCl浓缩中性能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考察均相与异相离子交换膜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能耗、电流效率、浓缩极限等参数,比较了2种离子交换膜的物理化学性能,并进行了操作参数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均相离子交换膜的优化操作电压和最佳进料液NaCl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 V和30 g/L,异相离子交换膜的优化操作电压和进料液NaCl的质量浓度分别为7.5 V和50g/L。在该优化条件下,采用均相离子交换膜和异相离子交换膜进行浓缩时,浓缩室的NaCl的最高质量浓度分别可达到191.2 g/L和149.3 g/L。异相离子交换膜比均相离子交换膜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实验结果对电渗析工程应用中均相离子交换膜与异相离子交换膜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万磊,赖忆铭,王保国[5](2019)在《离子交换膜界面结构对膜电极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燃料电池对我国能源转型具有深刻影响,膜电极(MEA)是其核心部件,对电化学装备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中,离子交换膜与催化层(CL)间的界面结构,直接影响MEA中反应与传质耦合过程.围绕离子交换膜的多种界面调控方法,及其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展开论述,重点介绍了图案化离子交换膜、多孔离子交换膜和直接膜沉积3种技术途径.同时,通过分析离子交换膜界面结构对MEA性能的影响规律,阐述"界面结构-传质特性-膜电极性能"的关系.最后,对离子交换膜用于新型水电解制氢过程及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膜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宋军[6](2019)在《丝光沸石的离子交换及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市售的钠型丝光沸石为母体,考察了盐酸和硫酸处理对分子筛物化性质的影响,比较了不同酸处理和铵交换得到的样品在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反应中的性能。结果表明:酸洗方式可以实现分子筛中钠离子的完全脱除,通过酸洗可以提高分子筛的硅铝比,降低酸密度和单位酸量,达到脱铝的效果,从而实现酸催化反应稳定性的提高,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期刊2019年04期)
赵强,付杰,李阳,花榕[7](2019)在《UA2400B离子交换树脂对废水中铀(VI)的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用UA2400B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吸附材料,探究树脂对铀(VI)的吸附效果。借助FT-IR、SEM和EDS对树脂进行了表征,实验重点研究了铀溶液的pH值、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和温度对铀(VI)吸附的影响,探究了UA2400B树脂对铀的动力学吸附模型、等温吸附模型以及热力学参数。结果显示:溶液pH为8时吸附效果最佳;吸附5h后可达吸附平衡;吸附量随着初始铀(VI)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树脂最大饱和吸附量达53.2mg/g;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且该过程为吸热过程。综上,UA2400B树脂有望用于含铀废水中铀的分离去除。(本文来源于《江西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杜鹃[8](2019)在《DTSA/导电聚合物电控离子交换材料的制备及其电控分离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成了困扰人类的两大基本问题,尤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矿山开采、金属冶炼、金属加工和化工生产等工业造成的水体重金属污染更是加剧了水之源的匮乏,同时也威胁着动植物和人类的健康。针对这些水体污染传统的治理方法有生物处理、化学沉淀、离子交换等,但是这些技术由于成本高、操作复杂和有二次污染等问题限制了其社会使用价值。因此,需急切寻找一种低成本、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的技术用于废水重金属的处理回收中,而电控离子交换法(ESIX),操作简单,稳定性高,避免了膜再生过程产生的二次污染,是一种比较具有开发潜力的技术,其核心在于寻找新型的活性交换材料(EIXMs),这要求该材料既拥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又对某一种或几种目标离子有高的离子交换容量。近几年针对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含硫材料的研究成为一个比较受关注的话题。本文选用了含有S-S键的2,2'-二硫代二苯甲酸(2-2'-dithiodibenzoic acid,DTSA)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DTSA的中心桥接S原子可以使两个末端苯环自由旋转,维持了稳定的“L”构型。本文将该材料与电控离子交换技术相结合,在其氧化还原的过程中S-S键发生断裂和重组,与目标离子自由结合释放,并且硫原子与重金属离子又较容易形成络合物,使该材料更有利于去除重金属。本研究主要将2,2'-二硫代二苯甲酸(DTSA)通过一步循环伏安法(CV)掺杂到聚苯胺链,成功的在碳纸基体上制备了一种电活性功能材料,该材料的比例在2:3时复合膜对镉离子表现出高的选择性。对吸附机理进行研究发现DTSA中的S和O共同对目标作用,实现离子的去除,并且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对结果进行理论验证,S和O原子的电子云密度的变化对目标离子的置入起到了协同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DTSA/PANI复合膜对Cd2+离子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并且能在其他离子的干扰下作为探针有效移除目标离子,值得注意的是,复合膜的离子交换容量随着循环圈数的增加逐渐的增加,并且再生率也能保持较高水平。因此,这种电位响应的复合膜很有潜力应用到工业废水中Cd2+离子去除方面。为了进一步探索DTSA掺杂活性材料后对不同价态金属的去除机理,本研究采用双脉冲法成功地制备了DTSA掺杂的聚吡咯(PPy)复合膜用于移除废水中的Ag+离子。结果表明,2,2'-二硫代二苯甲酸中的S-S键表现出电负性,对电位推动力起到协同作用,提高了Ag+离子的置入容量,并且在此实验中只有S对目标离子发挥了作用,O原子并没有参与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膜对低浓度的Ag+离子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并且在其他阳离子共存时还可以对Ag+表现良好的选择性,此外,经过多次的循环后该复合膜的再生率仍保持在70%以上,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陈浩[9](2019)在《基于聚苯并咪唑/功能化离子液体的交联型离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是能够传输离子的离子交换膜,其中质子交换膜(PEMs)是能够传递质子的离子交换膜,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决定着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聚苯并咪唑(PBI)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而且其气体渗透性和甲醇渗透率低。然而,由于PBI中的质子解离度很低,质子传导率仅为10~(-7)~10~(-6) S/cm,因而不能直接用于燃料电池。研究人员通常将其掺杂磷酸以获得较高的质子传导率。但是,由于磷酸并未固定在主链上且易溶于水,随着反应进行,磷酸容易流失,从而造成电池性能的显着下降。这是无机酸掺杂聚合物电解质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表明,聚合离子液体能够有效的提高膜的质子传导率,同时兼具离子液体的特性而不易渗出。本论文先合成聚阳离子型离子液体(PIL),将其引入以聚苯并咪唑为主链的聚合物体系中,加入交联剂KH560,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形成共价交联网络,从而制备了PBI/PIL交联复合型高温质子交换膜。相较于纯膜,复合膜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质子传导率,特别是cPBI-BF_4-40膜在170℃无水条件下质子传导率最高可达0.117S/cm,拉伸强度在6 MPa以上,有希望应用于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将PBI作为阴离子交换膜的聚合物主体,同时引入共价交联网络,以此解决力学性能和离子传导率之间的矛盾。我们首先合成高分子量羟基聚苯并咪唑(PBIOH)和含有可交联功能基团的离子液体(AESP),将二者按比例有序掺杂,得到一系列PBIOH-AESP复合膜。相较于纯膜,交联膜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例如,拉伸强度在碱掺杂之后仍在20 MPa以上,热分解温度在300℃以上,PBIOH-AESP 20膜在90℃具有最高的离子传导率,为0.077 S/cm,相对于纯膜,提高幅度高达148%,即使在3.5 M KOH中浸泡216小时后,仍然具有0.043 S/cm,基本满足燃料电池的需求。(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旭[10](2019)在《具有优异长期稳定性的聚苯并咪唑基离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各类燃料电池中被应用得最为广泛,但工作温度上限低和依赖贵金属催化剂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以经过磷酸掺杂的聚苯并咪唑膜为电解质的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以KOH水溶液为电解质、不依赖贵金属催化剂的碱性燃料电池得到了快速发展。聚苯并咪唑本身的质子传导能力很弱,用作高温质子交换膜时必须先进行无机酸掺杂,其中以掺杂磷酸最为普遍。经过磷酸掺杂的聚苯并咪唑膜,质子传导能力严重依赖于其磷酸掺杂含量。因此,为了提高聚苯并咪唑/磷酸复合体系的质子传导能力,许多科研工作者选择向聚苯并咪唑中添加本身能够吸附磷酸的离子液体作为填料,这样做确实能够提高其磷酸吸附能力进而提高质子传导率,但由于与聚苯并咪唑之间并没有共价键连接,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离子液体会在水蒸气的裹挟下不断流失,降低燃料电池的电性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以1-丁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氢盐离子液体为填料,羟基聚苯并咪唑为基材,异氰酸丙基叁乙氧基硅烷为交联剂,采用先掺杂离子液体后水解交联的方法,成功制备出一系列含有不同离子液体比例并带有笼状交联结构的复合高温质子交换膜cPBI-IL X。笼状交联结构中的1-丁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氢盐能够增加复合膜的磷酸吸收含量并且缩短膜内质子传输距离,从而提高了复合膜的质子传导率。在1 M H_3PO_4水溶液中形成的笼状交联结构不仅能够增强复合膜的机械性能,而且能够有效阻止离子液体流失。在160℃的条件下,cPBI-IL 8膜具有最高的质子传导率,达到了133 mS cm~(-1)。在80℃、40%相对湿度的环境中静置144小时后,cPBI-IL10膜的离子液体保存量为71.6 wt.%,而相同测试条件下体系中没有笼状交联结构的PBI-IL 10膜离子液体含量仅为2 wt.%,说明所制备的膜材料具有优异的长期稳定性。对于阴离子交换膜来说,长期稳定性同样是个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阴离子交换膜主链结构中存在芳香醚键的情况下。碱性燃料电池采用KOH的水溶液作为电解质,OH~-会攻击阴离子交换膜中的阳离子基团和主链上的芳香醚键,导致阴离子膜降解,降低碱性燃料电池的电性能。考虑到咪唑阳离子优异的耐碱稳定性以及聚苯并咪唑主链上不存在芳香醚键,我们利用氢化钠、1-碘戊烷对聚苯并咪唑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季铵化,并以其为基材制备了一系列含有不同离子交换容量的阴离子交换膜PIL-X。部分季铵化的特性赋予了该阴离子交换膜优异的机械性能,拉伸强度在52.9到62.8 MPa之间。由于聚苯并咪唑主链上没有芳香醚键,加之苯环对咪唑环C_2位的空间保护作用,使得该阴离子交换膜具有优异的耐碱稳定性。例如,在90℃、100%相对湿度的条件下,PIL-1.47膜具有最高的离子传导率,达到了40 mS cm~(-1),当其在室温条件下被浸泡于3.5M KOH水溶液中1200小时后,其最高离子传导率仍能保留86.23%。(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离子交换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K_2H_2Sb_2O_7·4H_2O和AgNO_3为原料,采用离子交换法合成Ag/Ag_(1.69)Sb_(2.27)O_(6.25)光催化纳米粉体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漫反射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分析和测试不同煅烧温度下所得纳米粉体的物相、形貌、结构以及光学性能,并通过对盐酸四环素(TC-HCl)的可见光下光降解实验测定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Ag/Ag_(1.69)Sb_(2.27)O_(6.25)颗粒直径约为100~150nm,颗粒表面附着有尺寸为10 nm的球状单质纳米Ag颗粒。随煅烧温度升高,Ag/Ag_(1.69)Sb_(2.27)O_(6.25)纳米颗粒表面的凹陷变小,逐渐转变为完整球状,粉末颜色从灰色转变为黄色。煅烧温度为250℃的Ag/Ag_(1.69)Sb_(2.27)O_(6.25)纳米材料(Ag/ASO-250)的光催化活性最高,为900℃煅烧材料的催化活性的7倍。光催化降解反应进行到90 min时,AgSbO_3-ssr,N-TiO_2,和Ag/ASO-250催化降解TC-HCl的降解率分别为65%,77%和90%,这表明与固相烧结的AgSbO_3和N-TiO_2相比,Ag/ASO-250具有更强的光催化活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离子交换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田成光,赵昕蕊,徐红,董晋湘.钠离子交换型层状磷酸锆作为锂基脂添加剂的复配性能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9
[2].郑智鹤,黄麟竣,张宁.离子交换法制备Ag/Ag_(1.69)Sb_(2.27)O_(6.25)光催化纳米粉末的表征与光催化性能[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3].赵大洲.离子交换法制备正十二胺插层钛硅酸盐及其性能[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周琦,王婷婷,陈波,王小娟,高学理.均相和异相离子交换膜在NaCl浓缩中性能对比[J].水处理技术.2019
[5].万磊,赖忆铭,王保国.离子交换膜界面结构对膜电极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膜科学与技术.2019
[6].宋军.丝光沸石的离子交换及催化性能研究[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19
[7].赵强,付杰,李阳,花榕.UA2400B离子交换树脂对废水中铀(VI)的吸附性能研究[J].江西化工.2019
[8].杜鹃.DTSA/导电聚合物电控离子交换材料的制备及其电控分离性能[D].太原理工大学.2019
[9].陈浩.基于聚苯并咪唑/功能化离子液体的交联型离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9
[10].王旭.具有优异长期稳定性的聚苯并咪唑基离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