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衣菌论文_郑虹,张晓榕,吴晓梅,邓加聪

导读:本文包含了球衣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球衣,生物,吸附剂,机理,纳米,氧化酶,形态学。

球衣菌论文文献综述

郑虹,张晓榕,吴晓梅,邓加聪[1](2018)在《浮游球衣菌S9产铁氧化酶发酵条件优化及酶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了浮游球衣菌S9产铁氧化酶的发酵条件,并探讨了铁氧化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菌株S9的最适产酶发酵培养基配方为柠檬酸铁铵1.0%,NH_4Cl 0.1%,K_2HPO_40.05%,Mg SO_4·7H_2O 0.05%,Ca Cl_2·6H_2O 0.01%;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初始p H7.0,培养温度30℃,装液量50 m L/250 m L,转速150 r/min,培养时间84 h。在此优化发酵条件下,菌株S9的铁氧化率可达75.25%,与未优化前相比,提高了42.28%。所产铁氧化酶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 H为7.5,Mg~(2+)、K~+、Na~+对酶的活性具有增强作用,Pb~(2+)、Ag~+会抑制酶的部分活性,且Mn~(2+)、Zn~(2+)对酶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该菌最适培养基和产酶条件及酶学性质,对铁氧化酶在给排水工程及其分离纯化和活性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8年05期)

秦玉春,秦玉华[2](2014)在《浮游球衣菌-纳米Fe_3O_4生物吸附剂处理电镀废水中Cd(Ⅱ)和Cr(Ⅵ)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研究了浮游球衣菌-纳米Fe3O4生物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Cd(Ⅱ)和Cr(Ⅵ)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此生物吸附剂对Cd(Ⅱ)和Cr(Ⅵ)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当处理废水的pH为5.5、菌体投加量为0.3 g·L-1时,对20 mg·L-1含Cd(Ⅱ)和Cr(Ⅵ)废水的去除率分别为89%和68%。吸附-解吸试验结果显示,生物吸附剂可重复利用3次,在使用第3次时,Cd(Ⅱ)和Cr(Ⅵ)的去除率仍可达64%和42%。(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4年08期)

刘峰,许旭萍,沈雪贤[3](2011)在《球衣菌(Sphaerotilus natans)吸附Ag~+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球衣菌(Sphaerotilus natans)为生物吸附剂,研究了初始离子浓度、吸附剂用量、菌龄、pH值、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其吸附硝酸银溶液模拟废水中Ag+的影响及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球衣菌在初始Ag+14 m.gL-1、吸附剂用量0.2.gL-1、菌龄32 h、pH 8、温度30℃、吸附时间60 m in的优化条件下,对Ag+的吸附率为71.75%,吸附量为50.23 m.gg-1;该吸附过程是一个快速的过程,在吸附5 m in时,吸附量已达总吸附量的91%,并且以被动吸附为主;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透射电镜观察和红外光谱分析显示,球衣菌细胞表面的活性基团与Ag+发生络合反应,同时还有少量Ag+通过主动吸收过程进入活细胞内.(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1年07期)

佘晨兴,刘颖[4](2009)在《球衣菌对染料的耐受性及其脱色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福州祥坂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分离到1株球衣菌,并就其对染料的耐受性及脱色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直接耐晒黑、酸性黑ATT等偶氮染料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对碱性橙、碱性棕染料耐受性一般,而对孔雀石绿和碱性品蓝等染料的耐受性较差.综合考虑耐受性及脱色效果,选择酸性黑ATT作为脱色实验染料.该菌对酸性黑ATT的最大耐受极限为1.9 g/L.其脱色效果受温度、pH值、装液量和培养时间的影响较大.酸性黑ATT的最佳脱色条件为:pH值为7.0,温度为28℃,培养基装液量为60 mL,接种量为4%,培养时间为4 d.在此条件下,菌株对酸性黑ATT的脱色率可达93.30%.(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秦玉春,关晓辉,王海涛,鲁敏[5](2008)在《浮游球衣菌对Cu~(2+)的吸附及生物吸附机理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浮游球衣菌(Sphaeotilus natans)为生物吸附剂,对废水中 Cu~(2+)的吸附规律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扫描电子显微镜-X 射线能量散射光谱和离子交换实验探讨了 Cu~(2+)与浮游球衣菌可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PH 值是影响菌体吸附 Cu~(2+)的主要因素,吸附的最佳 PH 值为5.5;Cu~(2+)与 Ca~(2+), Na~+之间存在着离子交换作用,同时还存在着 Cu~(2+)与带负电荷细菌表面的静电吸引作用,-CONH_2和-OH 是菌体吸附 Cu~(2+)的主要活性基团,当溶液 PH 值较高时,Cu~(2+)能形成氢氧化物微沉淀沉积在细胞表面。(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08-10-01)

叶兰[6](2008)在《浮游球衣菌单株培养形态学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浮游球衣菌是污水好氧生化处理中的知名菌种,对污水中有机物和重金属有很强的降解和去除作用.本文经分离纯化后,对单个菌株进行连续培养.该菌株在极低营养环境(A培养基)中呈现树枝状向四周辐射的菌落,在普通琼脂平板,呈光滑园形隆起的白色菌落.对数期的细胞10~12 min分裂一次;单胞菌体和短丝体阶段均强烈摆动.培养4 d后,菌丝达十几个到数十个细胞长时,丝体相互缠结成团,丝体中细胞大量逸出胶鞘.电镜片显示,菌体细胞两端均有纤维状鞭毛并相互连接成丝体,胞外有宽厚的半透明胶鞘.该菌具有在低营养环境中强力吸取营养的特性,以及快速繁殖和强烈的活动性,与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卓越效果可能有关联.长丝体缠结成团时,丝体中细胞大量逸出,仅含胶质鞘团块的比重必然减轻,这可能是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在培养后期溶解氧(DO)有明显下降,也可能与污泥澎胀有因果关系.(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秦玉春,关晓辉,王海涛,鲁敏[7](2008)在《浮游球衣菌对Cu~(2+)的吸附及生物吸附机理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浮游球衣菌(Sphaeotilus natans)为生物吸附剂,对废水中Cu2+的吸附规律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散射光谱和离子交换实验探讨了Cu2+与浮游球衣菌可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菌体吸附Cu2+的主要因素,吸附的最佳pH值为5.5;Cu2+与Ca2+,Na+之间存在着离子交换作用,同时还存在着Cu2+与带负电荷细菌表面的静电吸引作用,—CONH2和—OH是菌体吸附Cu2+的主要活性基团,当溶液pH值较高时,Cu2+能形成氢氧化物微沉淀沉积在细胞表面.(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许旭萍,沈雪贤,郭艳[8](2007)在《球衣菌对Pb~(2+)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球衣菌(Sphaerotilus natans)FQ32为生物吸附剂,研究了Pb~(2+)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菌龄、pH值、温度和吸附时间等理化因素对球衣菌吸附硝酸铅溶液模拟废水中Pb~(2+)的影响。结果表明,球衣菌在Pb~(2+)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吸附剂0.6g/L用量、菌龄32 h、pH=7、温度30℃、吸附时间60min的条件下,对Pb~(2+)的吸附率为89.98%,吸附量为74.98 mg/g;该吸附过程是一个快速的过程,在吸附5 min时,吸附量已达总吸附量的94%.90 min达到吸附平衡。球衣菌对Pb~(2+)的吸附基本为细胞表面的被动吸附,吸附条件对吸附效率有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陈丽梅,谢华玲,许旭萍[9](2007)在《球衣菌对工业废水中Cu~(2+)吸附条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球衣菌FQ32制备生物吸附剂,研究其对Cu2+的耐受能力,并以连江某工厂含Cu2+废水为样液,对其进行吸附条件试验,分析了影响吸附率和吸附量的因素,结果表明,球衣菌FQ32对Cu2+的耐受能力大于150 mg/L。在工业废水中Cu2+的浓度为23.1mg/L,吸附剂用量为0.2g/L,30℃,pH值6.0,吸附时间10m in的条件下,该吸附剂对Cu2+的吸附率达到85.2%,吸附量达91.21mg/g。(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杂志》期刊2007年05期)

关晓辉,秦玉春,秦玉华,尹荣,孙墨杰[10](2007)在《纳米Fe_3O_4负载的浮游球衣菌去除Cr(Ⅵ)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纳米Fe3O4负载浮游球衣菌(Sphaerotilus natans)为复合生物吸附剂,考察了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并对生物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复合生物吸附剂吸附Cr(Ⅵ)的主要因素,吸附的最佳pH为2~3;用此复合生物吸附剂对Cr(Ⅵ)进行吸附,其单位吸附量为0.0217 mmol/g.用HCl对其进行再生,再生率在90%以上;—CONH2和—NH—是菌体吸附Cr(Ⅵ)的主要活性基团,静电吸引是复合生物吸附剂吸附Cr(Ⅵ)的主要机理之一.(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07年09期)

球衣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研究了浮游球衣菌-纳米Fe3O4生物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Cd(Ⅱ)和Cr(Ⅵ)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此生物吸附剂对Cd(Ⅱ)和Cr(Ⅵ)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当处理废水的pH为5.5、菌体投加量为0.3 g·L-1时,对20 mg·L-1含Cd(Ⅱ)和Cr(Ⅵ)废水的去除率分别为89%和68%。吸附-解吸试验结果显示,生物吸附剂可重复利用3次,在使用第3次时,Cd(Ⅱ)和Cr(Ⅵ)的去除率仍可达64%和4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球衣菌论文参考文献

[1].郑虹,张晓榕,吴晓梅,邓加聪.浮游球衣菌S9产铁氧化酶发酵条件优化及酶学特性研究[J].中国酿造.2018

[2].秦玉春,秦玉华.浮游球衣菌-纳米Fe_3O_4生物吸附剂处理电镀废水中Cd(Ⅱ)和Cr(Ⅵ)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4

[3].刘峰,许旭萍,沈雪贤.球衣菌(Sphaerotilusnatans)吸附Ag~+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J].环境化学.2011

[4].佘晨兴,刘颖.球衣菌对染料的耐受性及其脱色特性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5].秦玉春,关晓辉,王海涛,鲁敏.浮游球衣菌对Cu~(2+)的吸附及生物吸附机理初探[C].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08

[6].叶兰.浮游球衣菌单株培养形态学特征的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7].秦玉春,关晓辉,王海涛,鲁敏.浮游球衣菌对Cu~(2+)的吸附及生物吸附机理初探[J].环境科学学报.2008

[8].许旭萍,沈雪贤,郭艳.球衣菌对Pb~(2+)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

[9].陈丽梅,谢华玲,许旭萍.球衣菌对工业废水中Cu~(2+)吸附条件的研究[J].生物学杂志.2007

[10].关晓辉,秦玉春,秦玉华,尹荣,孙墨杰.纳米Fe_3O_4负载的浮游球衣菌去除Cr(Ⅵ)的研究[J].环境科学.2007

论文知识图

球衣菌生长成形铁质纤维SEM照片浮游球衣菌的红外光谱2 纤发菌和球衣菌对锰的去除情况浮游球衣菌的红外光谱不同pH值下浮游球衣菌的表面ζ...球衣菌结晶紫染色照片

标签:;  ;  ;  ;  ;  ;  ;  

球衣菌论文_郑虹,张晓榕,吴晓梅,邓加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