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王雯[1]2004年在《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是威胁绝经后妇女键康的常见疾病,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对提高妇女晚年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表明,雌激素可通过改善血脂代谢、扩张血管、调节粘附分子表达、影响凝血—抗凝血平衡等,而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绝经后妇女采用雌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不仅可以显着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还能提高严重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存活率。多年来,HRT已被推荐用于妇女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近年来随着HRT的广泛应用,它的副作用如提高妇女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些不良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HRT的推广应用。因此,人们致力于寻求雌激素的替代物,期望这些替代物能保留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等的保护作用,同时避免上述不良影响,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正是其中之一。植物雌激素是一类存在于豆类、谷物、水果及蔬菜中的非甾体类化合物,结构及生物活性均类似于动物类雌激素。流行病学研究及基础实验已经证实,许多植物雌激素具有类似于动物类雌激素的抗动脉硬化等心血管保护作用,并且未发现有上述的不良影响。目前植物雌激素的研究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α-玉米赤霉醇(α-zearalanol,ZAL)是一种天然植物雌激素,属于二羟基苯酸内酯类化合物(结构式见下图),具有促生长效应,与高等植物的发育有关,广泛存在于豆类、谷物等多种植物中。本研究室前期的工作表明,它具有与动物雌激素类似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同时对子宫和乳腺的增殖作用明显降低,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尚未深入展开,许多方面亟待探讨,对它的分子作用机制了解更少。体内凝血机能的异常可直接影响心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病及预后,因此从凝血—抗凝血角度研究ZAL的作用,对心血管血栓性疾病的有效防治具有积极的意

徐海珊[2]2005年在《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对oxLDL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ET-1基因表达的影响》文中提出绝经后妇女应用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能显着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然而,HRT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静脉血栓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推广应用。近年来证实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和木酚素具有一定程度抗动脉粥样硬化(AS)、防治骨质疏松、保护神经系统、防治老年性痴呆等一系列作用,已作为保健品进入市场。然而,我们认为有一种目前尚未被广泛关注的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α-Zearalanol,α-ZAL)是值得引起重视的。α-ZAL是一种天然植物激素,具有类雌激素样效应。1996年本课题组首次将其作为植物雌激素引进医学领域,并开始系统研究抗AS的作用。我们以往的研究从多个层面多次证实α-ZAL的抗AS作用与雌激素相似,但对子宫和乳腺的雌激素样作用比同剂量的雌激素小得多。α-ZAL很可能是比雌激素副作用小而更有应用前景的药物,因而对其抗AS的机理研究更具有重要意义。 内皮素—1是目前所知的作用强、持续久的血管收缩肽,它能引起内皮粘附,可以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AS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oxLDL在AS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oxLDL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功能失调是AS的始动环节。oxLDL对内皮细胞的损伤有很多方面,其中它可以诱导内皮细胞ET-1基因表达的异常增高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然而对ET-1基因表达异常增高的机理却并不清楚。α-ZAL可以抑制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ET-1基因表达,其作用机制亦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ROS信号转导通路探讨oxLDL对血管内皮细胞ET-1基因表达的影响和其分子机制以及α-ZAL

参考文献:

[1]. 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王雯.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4

[2]. 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对oxLDL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ET-1基因表达的影响[D]. 徐海珊.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5

标签:;  ;  ;  ;  ;  ;  ;  ;  ;  

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