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橡胶发泡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橡胶,复合材料,短纤维,植物纤维,胶乳,机理,废旧。
橡胶发泡复合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夏立建[1](2015)在《废旧胶粉填充橡胶发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合理利用废旧橡胶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我国天然橡胶短缺,石油资源匮乏的难题。将废旧橡胶粉碎成胶粉直接使用或与其他材料掺用成为利用废旧橡胶资源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废旧胶粉表面呈惰性,与橡胶或塑料基体之间相容性较差,两相间难以形成较好的结合,因此须对胶粉表面进行改性。当前废旧胶粉与塑料共混制备热塑性弹性体是比较热门的一项研究,而关于胶粉与橡胶共混的研究鲜有报道。本论文主要研究废旧胶粉填充各种极性或非极性橡胶并且进行发泡,制备此种复合材料,并研究其结构与性能。废旧胶粉填充氯磺化聚乙烯(CSM)橡胶,发泡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表明:200目胶粉填充极性CSM,胶粉用量为10 phr时,泡体的硫化作用暂时增强,交联程度暂时增加;胶粉用量达到20 phr时,此时出现极小值,胶粉与CSM基体胶共混性能极差,泡体力学性能差;胶粉用量为40 phr时,泡体力学性能、密度、硬度等物理机械性能变大;80目、120目、200目叁种目数胶粉填充对比,200目胶粉填充CSM发泡体除撕裂强度外,泡体的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密度、硬度、压缩应力应变强度C50等均在增大,同时,由于发泡倍率在减小,泡体的收缩率在减小;改性200目胶粉填充CSM基体胶,古马隆树脂改性胶粉的泡体综合物理机械性能最优。废旧胶粉填充叁元乙丙橡胶(EPDM),发泡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表明:随着废旧胶粉用量的增多,胶粉在EPDM基体胶中的分散性越来越差,并且胶粉对泡体的交联进程和发泡进程有阻碍和抑制作用。胶粉用量40phr时,泡体基本不发泡;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胶粉和发泡剂有不同共混比,发泡剂用量少的情况下,发泡作用不明显;在发泡剂用量最多情况下,胶粉用量增多,分散性变差,最后发泡作用也不明显,共混物试样发泡体最终呈现普通胶料硫化特性。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与其他橡胶并用发泡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表明:纯TPI在硫黄硫化体系下硫化,硫化交联程度最高,硬度大,弹性韧性差,其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密度等物理机械性能具有较大值;TPI作为基体胶与高弹性橡胶BR以及1,3-丁二烯的聚合物并用,TPI/PB/BR叁者共混体系,发泡体硫化速率与发泡速率有较好的匹配性,具有优异的扯断伸长率,同时其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压缩应力应变适中,具备适当的弹性及韧性。其泡孔结构规整,泡孔孔径大小分布均匀。废旧胶粉填充TPI基体胶体系,发泡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表明:胶粉用量为10phr时,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扯断伸长率叁者出现极大值,胶粉用量为20 phr时,又出现极小值;各物理机械性能值随胶粉用量增加也呈递增趋势,胶粉用量为40 phr时,各值达到峰值,此时泡孔中有明显的胶粉“团聚”现象。Si-69包覆改性胶粉填充TPI基体橡胶发泡泡体具有最佳的拉伸、撕裂强度,最大的压缩应力应变强度,中等的扯断伸长率及密度以及最小的回缩率,试样的泡孔结构完整,无破裂和塌陷,泡孔孔径分布一致,泡孔致密均匀。(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5-04-20)
未友国[2](2009)在《天然橡胶发泡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泡沫体是以高分子材料为基体的内部均匀地分散着无数微小气孔的气固二相体系的复合材料,由于其多孔特性,在隔热、包装、结构性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同时也存在聚合物泡沫体生产工艺复杂、材料易软化变形、缓冲回弹性差、废弃物难以处理,所用原料不可再生等缺点。因此,聚合物泡沫材料的绿色化、轻质化、复合化、纳米化已经成为多孔材料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天然橡胶胶乳(NR)为基体、植物纤维、蒙脱土(MMT)等可持续资源为原料,经复合、发泡、硫化成型等工艺制备了橡胶发泡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材料的制备过程,以及发泡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首次采用天然胶乳,与改性植物纤维和蒙脱土制备了橡胶发泡复合材料,利用正交试验得到材料最佳工艺配方为:天然胶乳:植物纤维=5:1、发泡剂5.0%、MMT15%、发泡温度120℃。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橡胶发泡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研究表明:经改性处理后的植物纤维形成了纤维网状结构,且改性后的植物纤维与与天然橡胶基体相容性良好,较少出现悬空和纤维穿出泡孔等现象。此外,蒙脱土(MMT)的加入增加了成核点,利于泡孔的形成。蒙脱土片层均匀吸附在纤维网和橡胶粒子表面,进一步增加了橡胶与纤维、蒙脱土彼此的粘合,有效改善了材料的性能。当MMT填充量为15%时,发泡体的尺寸稳定性由原来的80.20%提高到90.01%,发泡体的回弹率由79.45%升高到91.17%。利用压缩应力应变曲线研究了橡胶发泡材料的压缩变形规律和能量吸收特性,结果表明:橡胶发泡材料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大致分为线形弹性阶段和致密化阶段。随着发泡材料密度的减小,线形弹性区逐渐变宽。而吸能能力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密度和外加应力的大小。采用最小二乘法和Gauss-Newton非线性拟合法建立了橡胶发泡材料压缩曲线的数学模型,提取出应力-应变曲线及缓冲系数-应变曲线的经验公式,拟合曲线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结果表明:在变形10%范围内缓冲系数数值较大,此阶段缓冲效率不佳;在变形15%-30%范围内缓冲系数较小,此时缓冲效率最佳。最后探讨了植物纤维、蒙脱土、天然橡胶胶乳制取发泡复合材料的发泡机理。研究表明:NR发泡材料发泡时主要经历气泡核的形成、泡孔的生长以及泡孔的稳定与固化叁个阶段。同时发泡剂的加入量和温度过高或过低发泡效果都不好,而是有一个最佳值。并且发泡过程中容易出现泡孔合并、破裂、塌陷、甚至逃逸等现象。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天然橡胶、蒙脱土(MMT)、植物纤维成功制备出橡胶发泡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性能优异,原料来源广泛,可用以隔热、包装、结构性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一定得理论意义和实用意义。(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09-05-01)
未友国,敖宁建,张渊明[3](2008)在《植物纤维/蒙脱土/橡胶发泡复合材料微孔结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天然胶乳、植物纤维、蒙脱土等经过发泡工艺制备橡胶发泡复合材料,并利用扫描电镜对微孔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经微波处理后的植物纤维形成了大量微隙与孔洞,比表面积显着增大,在天然胶乳中纤维与橡胶基体相容性良好,形成了模糊的纤维网骨架支撑结构。蒙脱土作为成核剂使橡胶发泡复合材料泡孔数量增多,孔径变小。同时加入植物纤维和蒙脱土既增加了泡孔数量,使孔径变小,又形成纤维网骨架支撑结构。层状结构蒙脱土均匀吸附于纤维网骨架结构上,使孔表面光滑,增加了纤维与橡胶基体间粘合。(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林桂,张建春,张秀娟,徐槟阳,李广宇[4](2004)在《短纤维对橡胶发泡复合材料增强机理的细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制备未增强的橡胶发泡体、未处理短纤维增强的橡胶发泡体和预处理短纤维增强的橡胶发泡体,考察气体泡孔和短纤维在橡胶发泡复合体中的微观形态,细观分析短纤维对橡胶发泡复合材料拉伸行为和压缩行为过程各阶段的增强机理。结果表明:气体泡孔在3种发泡复合材料基体中分布均匀,模压工艺使得短纤维在基体中呈现为平面分布,未处理短纤维周围有气泡包围,而预处理短纤维与橡胶间粘合良好;短纤维能有效地提高发泡复合材料在初始阶段的拉伸模量和100%定伸应力,特别是预处理短纤维表面与橡胶之间具有良好的粘合,有利于传递应力,限制橡胶基体的变形,而对拉伸强度却影响不大。在压缩弹性阶段,由于主要承载的泡壁中纤维呈平面取向,短纤维对压缩模量影响不大,但能有效地限制橡胶发泡复合材料在后屈曲阶段的压缩变形,提高其在高应变下的压缩强度,预处理短纤维增强效果明显高于未处理短纤维。(本文来源于《橡胶工业》期刊2004年01期)
林桂,刘力,张建春,陈绮梅,张立群[5](2003)在《短纤维/橡胶发泡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拉伸破坏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锦纶短纤维增强的NR发泡材料的微观结构及拉伸破坏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破坏机理。采用未处理短纤维增强的NR发泡材料中短纤维成为泡孔的成核点,并大部分悬空在泡孔中,拉伸破坏时泡壁与短纤维结合处容易出现应力集中,成为裂纹的起始点,失效时短纤维大部分被抽出;预处理短纤维能与橡胶基体之间产生良好的粘合,从而处于橡胶基体中。其短纤维增强的NR发泡体拉伸产生的裂纹扩展时遇到纤维,纤维能起到承载应力、使应力转向、阻止裂纹扩展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等物理性能。(本文来源于《橡胶工业》期刊2003年01期)
橡胶发泡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聚合物泡沫体是以高分子材料为基体的内部均匀地分散着无数微小气孔的气固二相体系的复合材料,由于其多孔特性,在隔热、包装、结构性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同时也存在聚合物泡沫体生产工艺复杂、材料易软化变形、缓冲回弹性差、废弃物难以处理,所用原料不可再生等缺点。因此,聚合物泡沫材料的绿色化、轻质化、复合化、纳米化已经成为多孔材料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天然橡胶胶乳(NR)为基体、植物纤维、蒙脱土(MMT)等可持续资源为原料,经复合、发泡、硫化成型等工艺制备了橡胶发泡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材料的制备过程,以及发泡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首次采用天然胶乳,与改性植物纤维和蒙脱土制备了橡胶发泡复合材料,利用正交试验得到材料最佳工艺配方为:天然胶乳:植物纤维=5:1、发泡剂5.0%、MMT15%、发泡温度120℃。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橡胶发泡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研究表明:经改性处理后的植物纤维形成了纤维网状结构,且改性后的植物纤维与与天然橡胶基体相容性良好,较少出现悬空和纤维穿出泡孔等现象。此外,蒙脱土(MMT)的加入增加了成核点,利于泡孔的形成。蒙脱土片层均匀吸附在纤维网和橡胶粒子表面,进一步增加了橡胶与纤维、蒙脱土彼此的粘合,有效改善了材料的性能。当MMT填充量为15%时,发泡体的尺寸稳定性由原来的80.20%提高到90.01%,发泡体的回弹率由79.45%升高到91.17%。利用压缩应力应变曲线研究了橡胶发泡材料的压缩变形规律和能量吸收特性,结果表明:橡胶发泡材料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大致分为线形弹性阶段和致密化阶段。随着发泡材料密度的减小,线形弹性区逐渐变宽。而吸能能力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密度和外加应力的大小。采用最小二乘法和Gauss-Newton非线性拟合法建立了橡胶发泡材料压缩曲线的数学模型,提取出应力-应变曲线及缓冲系数-应变曲线的经验公式,拟合曲线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结果表明:在变形10%范围内缓冲系数数值较大,此阶段缓冲效率不佳;在变形15%-30%范围内缓冲系数较小,此时缓冲效率最佳。最后探讨了植物纤维、蒙脱土、天然橡胶胶乳制取发泡复合材料的发泡机理。研究表明:NR发泡材料发泡时主要经历气泡核的形成、泡孔的生长以及泡孔的稳定与固化叁个阶段。同时发泡剂的加入量和温度过高或过低发泡效果都不好,而是有一个最佳值。并且发泡过程中容易出现泡孔合并、破裂、塌陷、甚至逃逸等现象。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天然橡胶、蒙脱土(MMT)、植物纤维成功制备出橡胶发泡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性能优异,原料来源广泛,可用以隔热、包装、结构性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一定得理论意义和实用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橡胶发泡复合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夏立建.废旧胶粉填充橡胶发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
[2].未友国.天然橡胶发泡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与应用研究[D].暨南大学.2009
[3].未友国,敖宁建,张渊明.植物纤维/蒙脱土/橡胶发泡复合材料微孔结构的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08
[4].林桂,张建春,张秀娟,徐槟阳,李广宇.短纤维对橡胶发泡复合材料增强机理的细观分析[J].橡胶工业.2004
[5].林桂,刘力,张建春,陈绮梅,张立群.短纤维/橡胶发泡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拉伸破坏机理[J].橡胶工业.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