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番茄果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番茄,果实,成熟,运动学,可溶性,挥发性,预防措施。
番茄果实论文文献综述
叶必顺,林敏梨,陈萱,王小红,周婷[1](2019)在《利用iTRAQ分析番茄果实从绿熟向破色转化过程中蛋白质组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番茄果实从绿熟向破色转化过程中乙烯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并利用iTRAQ技术分析了转化过程中果实蛋白质组的变化.结果表明:乙烯合成相关基因LeACS1、LeACS2、LeACS4、LeACO1及LeACO4的表达显着上升,与叶绿体、线粒体以及核糖体相关蛋白的代谢非常活跃.(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路杰,梁喜凤[2](2020)在《番茄果实串采摘末端执行器设计与运动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单果采摘效率低、果实易损伤等问题,设计了用于番茄果实串采摘的具有夹持与切割功能的末端执行器系统。夹持系统采用平行夹爪气缸结构,切割机构采用钢丝软轴带动圆形锯片的切割方式,并对末端执行器进行了静力学和运动学的分析与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末端执行器采摘时,夹持果梗动作需要0.5s,切割果梗动作约需7s,切割机构回到初始位置需5.5s,完成番茄果实串采摘动作共需13s,夹持机构行程12mm,切割机构行程40mm,末端执行器能够符合番茄果实串采摘要求。(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20年07期)
周磊磊,田世平,秦国政[3](2019)在《m~6A RNA甲基化调控番茄果实成熟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DNA甲基化(5mC)和RNA甲基化(m~6A)是两种重要的核酸修饰,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诸多生物学过程。然而,这两种核酸修饰之间是否存在内在关联性却不清楚。此外,m~6A修饰是否参与园艺作物的生理过程也不明确。通过比较番茄果实不同成熟阶段m~6A甲基组(m~6A methylome)变化,以及野生型和成熟缺陷突变体Cnr(自发突变;发生基因组尺度DNA超甲基化)果实中m~6A甲基组差异,发现m~6A修饰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展现出动态变化趋势,m~6A整体水平随着果实成熟逐渐下降,与DNA甲基化类似;在成熟缺陷突变体Cnr中,伴随着DNA超甲基化,m~6A整体水平也更高。m~6A修饰普遍存在于番茄果实mRNA中,主要发生在终止密码子附近和3'非翻译区。总体而言,m~6A修饰与基因转录水平呈负相关。进一步研究显示,果实成熟过程和Cnr突变体中m~6A整体水平的变化与m~6A去甲基化酶基因SlALKBH2的表达有关,而SlALKBH2受DNA甲基化调控。有趣的是,SlALKBH2蛋白能够结合DNA去甲基化酶基因SlDML2的mRNA,调节其m~6A修饰及稳定性。SlALKBH2基因突变后SlDML2的m~6A水平升高,mRNA含量降低,果实不能正常成熟。总的来说,该研究初步明确了DNA甲基化与RNA甲基化之间存在内在关联性,揭示了m~6A RNA甲基化参与果实成熟调控。研究中所呈现的反馈调控机制在其他生物学过程也许同样存在。(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植物开花·衰老与采后生物学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4)
杜康华,郑飞凤,徐晶晶,张宏,杨正安[4](2019)在《番茄果实不同发育期种子生活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四唑(2,3,5-Tripheny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测定种子生活力的原理,结合种子萌发试验,研究普通番茄果实不同发育期种子的生活力。结果表明,TTC染色法最优条件为:30℃条件下1.0%TTC染色24 h;番茄种子在果实绿熟期(MG)前4 d开始具有生活力;在转色期(LR,59 d)具有较高的生活力,同时种子千粒重达到成熟标准,说明转色期种子已完全成熟,可用作育种材料。(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9年10期)
颉博杰,刘晓奇,张洋,张丹,吕剑[5](2019)在《番茄果实贮藏过程中糖和有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探明番茄果实所含主要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种类以及在采后贮藏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种类及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此来确定番茄果实在采后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从而确定其最佳食用期,为人们日常食用番茄提供理论指导。以甘肃省日光温室主栽番茄品种‘184’和‘粉太郎’为试验材料,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番茄果实采后1、3、5、7、9、11、13、15 d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进行了动态测定。结果表明,两个番茄品种所含主要可溶性糖是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含量极低,主要有机酸是柠檬酸和苹果酸,草酸含量较低。对两个品种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的动态测定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在采后7 d达到最高值,其中‘184’品种两种糖的含量分别为28.11和25.67mg·g-1,‘粉太郎’品种两种糖的含量分别为34.68和37.80 mg·g-1,蔗糖含量极低且无明显变化。可能是由于番茄果实采后后熟的缘故,可溶性糖的含量有所提升。番茄果实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每升高10℃呼吸速率就增加1倍,低温对果实的呼吸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也对乙烯的释放具有一定减缓效果。因此在番茄采收后将其贮藏于低温条件下可延长其保质期。本试验结果表明,在8℃贮藏环境下番茄可溶性糖含量在贮藏7 d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降低。两个品种的柠檬酸含量均在采后7 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80和8.29 mg·g-1,苹果酸和草酸含量无明显变化;‘184’品种的糖酸比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最低为采后1 d时,为2.2,最高为采后15 d时,为7.3;‘粉太郎’品种的糖酸比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从采后1 d时的3.6升高至采后7 d时的6.9,之后开始下降,到采后15 d时降至最低值4.9。在整个贮藏期,番茄果实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采后7d时达到最高值,两个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为54.00和72.69 mg·g-1,有机酸含量最高分别为8.56和10.46 mg·g-1。(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魏守辉,肖雪梅,郁继华,吕剑,胡琳莉[6](2019)在《日光温室不同时段补光对番茄果实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明日光温室揭帘前和盖帘后补光对番茄果实挥发性物质的影响,找到提高番茄果实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的最佳补光时段,为进一步改善西北日光温室番茄果实风味品质提供理论基础。以‘粉太郎’番茄为试验材料,在日光温室利用LED灯设置3种补光时段:揭帘前补光5 h、盖帘后补光5 h、揭帘前盖帘后分别补光2.5 h,以不补光为对照。在果实成熟期取样,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其挥发性物质成分和含量,对其中11种特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对4个处理47种共有挥发性物质进行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个处理的番茄果实共检测出83种挥发性物质,包括12种酮类、22种醛类、22种醇类、6种酯类、6种烃类和15种其他未分类物质。各处理挥发性物质总数量和总含量表现为:揭帘前补光5 h(68种,3 107.98μg·kg-1)>揭帘前盖帘后分别补光2.5 h(65种,2 610.74μg·kg-1)>盖帘后补光5 h(63种,2 438.96μg·kg-1)>不补光(59种,2 086.03μg·kg-1)。所有被检测出的挥发性物质包含11种番茄特征香气成分,分为果香、青香与花香3种类型,其中青香味物质含量最多。揭帘前盖帘后共同补光处理中反–2–己烯醛含量最高,为619.91μg·kg-1;不补光、揭帘前补光和盖帘后补光处理中,顺–3–己烯–1–醇含量最高,分别为600.37、911.58和575.65μg·kg-1。不同时段补光均可显着提高番茄果实酮类、醛类、醇类含量,降低烃类物质含量,而揭帘前补光可显着提高酯类物质含量。对4种处理番茄挥发物质聚类结果表明,盖帘后补光和揭帘前盖帘后共同补光距离最近,来自相同代谢途径的挥发性物质距离较近。相关性分析表明,绝大多数挥发性物质呈正相关,极少部分物质呈负相关。揭帘前补光,5h处理的番茄果实挥发性物质总含量与特征香气含量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表明对日光温室番茄进行补光尤其是揭帘前补光可有效提高番茄香味物质含量,改善番茄风味品质,使果实香气丰富,果味浓厚。(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唐华[7](2019)在《番茄果实皴皮原因和预防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症状番茄果实表面变粗糙,色变褐黄,或发生很多黑褐色小裂纹,产生难看的表皮,多发生在果实肩部,影响果实外观,会严重影响销售。二、发生原因1.旱涝不均。过分干旱后再浇水施肥,会造成番茄果实的表皮开始未得到充分生长发育,出现"表皮紧"的问题,而后在肥水条件突然好转时,果肉部迅速生长,而表皮难适应,因此发生裂果,产生皴皮。2.不合理的风口管理。放风过晚,(本文来源于《农村新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靖乐,黄永,宋玉竹,张金阳,韩芹芹[8](2019)在《番茄果实成熟基因Sl0658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Sl0658属于NAC转录因子家族.本研究克隆了Sl0658的C-端特异性末端序列,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特异性片段导入受体番茄中进行遗传转化,获得干涉表达的转基因番茄.对转基因番茄果实成熟相关指标(包括果实乙烯释放量、果实呼吸速率、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和果实成熟相关基因表达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显示,Sl0658干涉转基因番茄果实呈现黄色、乙烯释放量和呼吸速率显着降低、果实硬度提高、部分成熟基因表达量降低.表明Sl0658在调控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白永振,王潞,郑雪玲,王坦,庞发虎[9](2019)在《引起番茄果实内部腐烂的链格孢菌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富含对人体健康的营养成分。2017年7月,从河南省南阳市当地超市购买的番茄果实上发现一种未知的病害。发病初期,番茄果实外部无症状,与健康果实没有明显区别,切开病果后,其内部霉变腐烂症状才得以显现。染病的维管束呈黑色或黑褐色,部分维管束变细或断裂,中果皮产生褐色的病斑。将染病的番茄果实内部组织用灭菌的解剖刀切取后置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平板上,在28℃下培养5d,从并组织上长出形态一致的链格孢(Alternaria sp.)。随机选取2株(At1和At2)经单孢分离纯化后进行致病性测定及形态和分子鉴定。两株供试菌在PDA培养基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具较茂密气生菌丝的菌落,菌落初为灰白色,培养3~4d后转黑褐色至墨绿色,在水琼脂(WA)平板上菌丝体可稀疏生长并产孢。WA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多数卵形至椭圆形,黑褐色,呈长链状着生在分生孢子梗上。菌株At1和At2的分生孢子分别有42.3%和56.8%具长约4~5μm的喙(调查孢子数109)。每个分生孢子有0~6 (平均3.4)个横隔和0~5 (平均0.8)个纵隔或斜隔。随机调查110个样本,菌株At1和At2的分生孢子大小分别为(11.4~33.3)(平均20.3)μm×(7.3~15.1)(平均10.6)μm和(10.0~39.3)(平均22.7)μm×(4.0~16.4)(平均10.9)μm。扩增供试菌株的rDNA-ITS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和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将相关序列在GenBank登记后得到的菌株At1的rDNA-ITS和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登录号分别为MG558002和MG558003,菌株At2的相应序列登录号分别为MG925323和MG925327。在构建的基于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中,菌株At1和At2与多株细交链孢菌(Aternaria alternata)相聚同一群,与其他Alternaria app.明显区分别开来。BLAST比对表明,供试菌株的rDNA-ITS序列与GenBank中多株A.alternata的相同序列的最大相似性达100%。将供试菌株在PDA平板上28℃培养6d,用无菌水制备分生孢子悬浮液(5×10~8 spores/mL),用无菌注射器注射到健康的离体成熟的番茄上,以注射无菌水为对照。在28℃培养7d对接种番茄和对照番茄进行解剖观察,在接种番茄上产生了内部腐烂症状,外表无症状,与原初病果症状相似;对照果实内外部均无症状。从接种发病番茄的内部病组织中再分离获得了与接种菌株形态完全一致的链格孢分离物。遵循柯赫法则验证了供试菌株对番茄的致病性。细交链孢菌引起番茄果实外部腐烂症状已有报道,该菌引起番茄内部腐烂而外部不显症的现象未见报道,笔者推测引起该症状的细交链孢菌很可能是通过维管束进行系统侵染的、在番茄内部组织厌氧环境中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新的A.alternata菌系。(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0)
[10](2019)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鉴定出2个转录因子对番茄果实成熟及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番茄成熟是受乙烯和一系列转录因子的作用共同调控的,这些转录因子包括RIPENING INHIBITOR(RIN)和NON-RIPENING(NOR),这2个基因的突变已经被商业上用来延缓果实的成熟和随之而来的变质,是延长果实货架期的一个手段;然而,这些突变也会对果实原本理想的颜色和营养价值相关性(本文来源于《蔬菜》期刊2019年07期)
番茄果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解决单果采摘效率低、果实易损伤等问题,设计了用于番茄果实串采摘的具有夹持与切割功能的末端执行器系统。夹持系统采用平行夹爪气缸结构,切割机构采用钢丝软轴带动圆形锯片的切割方式,并对末端执行器进行了静力学和运动学的分析与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末端执行器采摘时,夹持果梗动作需要0.5s,切割果梗动作约需7s,切割机构回到初始位置需5.5s,完成番茄果实串采摘动作共需13s,夹持机构行程12mm,切割机构行程40mm,末端执行器能够符合番茄果实串采摘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番茄果实论文参考文献
[1].叶必顺,林敏梨,陈萱,王小红,周婷.利用iTRAQ分析番茄果实从绿熟向破色转化过程中蛋白质组的变化[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路杰,梁喜凤.番茄果实串采摘末端执行器设计与运动仿真[J].农机化研究.2020
[3].周磊磊,田世平,秦国政.m~6ARNA甲基化调控番茄果实成熟及其机制[C].第叁届全国植物开花·衰老与采后生物学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4].杜康华,郑飞凤,徐晶晶,张宏,杨正安.番茄果实不同发育期种子生活力研究[J].种子.2019
[5].颉博杰,刘晓奇,张洋,张丹,吕剑.番茄果实贮藏过程中糖和有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6].魏守辉,肖雪梅,郁继华,吕剑,胡琳莉.日光温室不同时段补光对番茄果实挥发性物质的影响[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7].唐华.番茄果实皴皮原因和预防措施[J].农村新技术.2019
[8].靖乐,黄永,宋玉竹,张金阳,韩芹芹.番茄果实成熟基因Sl0658的功能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白永振,王潞,郑雪玲,王坦,庞发虎.引起番茄果实内部腐烂的链格孢菌的鉴定[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10]..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鉴定出2个转录因子对番茄果实成熟及品质的影响[J].蔬菜.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