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样品等离子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等离子体,光谱,电感,样品,诱导,原子,激光。
样品等离子体论文文献综述
刘伟洪,向懋笔,杨峰[1](2019)在《基于硝酸-氯酸钠溶样体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总硫》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硝酸-氯酸钠体系溶解样品,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总硫的分析方法。考察了溶样体系、溶样温度、硝酸用量以及分析谱线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回收率为97.5%~102%,相对标准偏差(RSD,n=12)小于5.0%。对于质量分数为0.05%~24%硫的地质样品,均能准确测定。采用硝酸-氯酸钠体系,操作简单、快速,线性范围宽,适用于地质样品中总硫的测定。(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19年11期)
高银香[2](2019)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质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钴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分析者就其所从事的分析工作,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其证明其结果的质量,特别是通过度量结果的可信度来证明结果的适宜性。这一般包括期望某个结果与其他结果相吻合的程度,通常与所使用的分析方法无关。度量该项内容的一个有用的方法就是测量不确定度。(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9年09期)
杨雪,张丹,陈安民,李苏宇,姜远飞[3](2019)在《聚焦透镜到样品表面的距离对激光诱导硅等离子体原子谱线强度和离子谱线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Nd∶YAG纳秒激光脉冲烧蚀硅产生等离子体光谱,通过改变聚焦透镜到样品表面的距离,研究硅等离子体光谱中原子谱线强度和离子谱线强度的变化,主要讨论的谱线为Si(I) 390.55 nm和Si(II) 385.60 nm。结果表明:Si(I)谱线强度和Si(II)谱线强度的变化依赖于透镜到样品表面的距离,随着透镜到样品表面的距离的增大,谱线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当样品表面远离焦点时,Si(I)谱线强度高于Si(II)谱线强度;当样品表面接近焦点时,Si(II)谱线强度高于Si(I)谱线强度;激光能量密度升高可使产生的等离子体中更多的原子电离成离子,使得离子谱线强度升高;改变透镜到样品表面的距离能优化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辐射强度,同时能优化离子谱线强度与原子谱线强度的比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9年11期)
王莉,傅院霞,徐丽,宫昊,荣长春[4](2019)在《样品温度对纳秒激光诱导Cu等离子体特征参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样品温度对激光诱导击穿Cu等离子体特征参数的影响,以黄铜为研究对象,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采用波长为532 nm的Nd∶YAG纳秒脉冲激光诱导激发不同温度下的块状黄铜,测量了Cu等离子体的特征谱线强度和信噪比;同时在局部热平衡条件下利用Boltzmann斜线法和Stark展宽法分析计算了不同的样品温度条件下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实验结果表明,在激光功率为60 mW时,随着样品温度的升高, Cu的特征谱线强度和信噪比逐渐增加,样品温度为130℃时达到最大值,然后趋于饱和。计算表明,黄铜样品中Cu元素CuⅠ329.05 nm, CuⅠ427.51 nm, CuⅠ458.71 nm, CuⅠ510.55 nm, CuⅠ515.32 nm, CuⅠ521.82 nm, CuⅠ529.25 nm, CuⅠ578.21 nm八条谱线在130℃的相对强度相较于室温(18℃)下分别提高了11.55倍、 4.53倍、 4.72倍, 3.31倍、 4.47倍、 4.60倍、 4.25倍、 4.55倍,光谱信噪比分别增大了1.35倍, 2.29倍、 1.76倍、 2.50倍、 2.45倍、 2.28倍、 2.50倍, 2.53倍。分析认为,升高样品温度会增大样品的烧蚀质量,相对于温度较低状态增加了等离子体中样品粒子浓度,进而提高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强度。所以,适当升高样品温度能够提高谱线强度和信噪比,从而增强LIBS技术检测分析光谱微弱信号的测量精度,改善痕量元素的检测灵敏度。同时研究了改变样品温度时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的变化趋势。计算表明,当样品温度从室温上升到130℃的过程中,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由4 723 K上升到7 121 K时基本不再变化。这种变化规律与发射谱线强度和信噪比变化趋势一致。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在升高样品温度的初始阶段,激光烧蚀量增大,等离子体内能增大,从而导致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升高。当激光烧蚀样品的量达到一定值后不再变化,激光能量被激发溅射出来的样品蒸发物以及尘粒的吸收、散射和反射,导致激光能量密度降低,电子温度趋于饱和,达到某种动态平衡。选用一条Cu原子谱线(324.75 nm)的Stark展宽系数计算激光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同时研究改变样品温度时等离子电子密度的变化趋势,计算表明在样品温度为130℃时, CuⅠ324.75 nm对应的等离子电子密度相较于室温(18℃)条件下增大了1.74×10~(17) cm~(-3)。该变化趋势与电子温度的变化趋势一致。适当升高样品温度使得电子密度增大,从而提高电子和原子的碰撞几率,激发更多的原子,这是增强光谱谱线强度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升高样品温度是一种便捷的提高LIBS检测灵敏度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04期)
孙晓慧[5](2019)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化探样品中钴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标准物质与样品同时溶样,采用国家有证标准物质做标准曲线,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钴含量,并对其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文章建立了该方法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实验过程中可能引入的不确定度的来源,并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对结果进行了评价。(本文来源于《冶金与材料》期刊2019年02期)
屈武林[6](2019)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在多金属样品测试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多金属样品数量多,种类多,检测项目多,准确、快速的检测是实验的根本。准确度包括了灵敏度和稳定性,准确是快速的前提;是第一生命,也是实验室立足的根本。(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06期)
陈军,叶元顺,赵志欣,车晓艳,罗大芳[7](2018)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农用地土壤样品中的铬、铜、镍、铅和锌》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HCl-HNO_3-HF-HClO_4四酸消解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铬、铜、镍、铅和锌的含量。对样品消解过程、仪器工作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对3件土壤标准物质(GSS-5、GSS-16和GSS-28)和2件实际土壤样品(实际样品1和实际样品2)的测定,标准物质的测定值与推荐值吻合,实际样品各元素加标回收率92.5%~103%,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批量样品和含量梯度变化大的土壤样品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金属通报》期刊2018年12期)
刘旭坤,朱宗波,李春[8](2018)在《蒸馏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氰化样品中砷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砷是黄金选冶过程中常见的元素之一,选冶过程中砷的存在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黄金等贵金属的氰化浸出效果。选冶样品中砷含量的准确分析可以为黄金选冶提供可靠的数据,并且采用一定的方法避免选冶过程中砷存在的影响。采用饱和溴水-硝酸-硝硫混酸强氧化剂处理含氰样品,一方面分解氰化物,另一方面将各种形式的砷氧化为五价离子;再通过加入溴化钠催化剂,用硫酸亚铁将五价砷还原为叁价砷,在108℃条件下,通过蒸馏方式将叁价砷蒸馏出来,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测定砷的含量。通过实验得出方法的检测限为0.0019%;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9.8%~101%;通过与溴酸盐滴定法的结果对比,结果准确、可靠。(本文来源于《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期刊2018年06期)
齐洪霞,赵亮,金川琳,何郡桐,陈安民[9](2019)在《样品温度对纳秒激光诱导铝等离子体光谱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纳秒激光激发铝箔产生等离子体,对铝箔进行加热,研究样品温度对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强度和信噪比的影响;对烧蚀坑的直径进行测量,观察烧蚀坑直径随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铝的两条谱线强度和信噪比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烧蚀坑尺寸也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证实了加热样品可以提高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灵敏度。(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9年02期)
王文杰,刘安安,任冬,张廷忠[10](2018)在《熔融制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的二氧化硅》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熔融制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了地球化学样品中的二氧化硅的方法。样品以偏硼酸锂为熔剂熔融,溴化锂为脱模剂,在1200℃下熔融8min,将熔融后的液体快速倒入盛有体积百分含量为10%的稀硝酸溶液的烧杯中,放置在电热板上加热至完全溶解,定容后测定。采用本试验方法测定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中的二氧化硅,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2)1.64%~2.63%,相对误差(RE)小于10%,测定值与标准值或参考值吻合。(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8年16期)
样品等离子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化学分析者就其所从事的分析工作,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其证明其结果的质量,特别是通过度量结果的可信度来证明结果的适宜性。这一般包括期望某个结果与其他结果相吻合的程度,通常与所使用的分析方法无关。度量该项内容的一个有用的方法就是测量不确定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样品等离子体论文参考文献
[1].刘伟洪,向懋笔,杨峰.基于硝酸-氯酸钠溶样体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总硫[J].化学世界.2019
[2].高银香.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质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钴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J].低碳世界.2019
[3].杨雪,张丹,陈安民,李苏宇,姜远飞.聚焦透镜到样品表面的距离对激光诱导硅等离子体原子谱线强度和离子谱线强度的影响[J].中国激光.2019
[4].王莉,傅院霞,徐丽,宫昊,荣长春.样品温度对纳秒激光诱导Cu等离子体特征参数的影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5].孙晓慧.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化探样品中钴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J].冶金与材料.2019
[6].屈武林.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在多金属样品测试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9
[7].陈军,叶元顺,赵志欣,车晓艳,罗大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农用地土壤样品中的铬、铜、镍、铅和锌[J].中国金属通报.2018
[8].刘旭坤,朱宗波,李春.蒸馏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氰化样品中砷的含量[J].中国无机分析化学.2018
[9].齐洪霞,赵亮,金川琳,何郡桐,陈安民.样品温度对纳秒激光诱导铝等离子体光谱强度的影响[J].中国激光.2019
[10].王文杰,刘安安,任冬,张廷忠.熔融制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的二氧化硅[J].世界有色金属.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