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感知论文_马雨杨

导读:本文包含了站点感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站点,好恶,机电,间距,数据中心,成年人,公共交通。

站点感知论文文献综述

马雨杨[1](2019)在《人居环境中自我感知公共交通站点设置与体力活动之间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中国南京城市人群中体力活动相关人居环境量表(PANES)的重测一致性目的体力活动友好型人居环境的识别对居民体力活动的促进和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关研究人员开发了体力活动相关人居环境量表(The Physical Activity Neighborhood Environment Scale-PANES),来评估人居环境的特征。然而,在中国成人中还没有文章对PANES量表的可靠性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数据采用2017年3月至7月在南京进行的基于人口的横断面调查研究-人居环境和成人健康状况。该调查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共招募1,568名城市成年人(年龄35-74岁)。对招募的参与者使用包含17个条目的PANES中文版(PANES-CHN)初步调查,并于7天后对每名参与者进行重复调查。利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对PANES-CHN各条目的重测信度进行评价。结果最终,1,551名参与者完成了两项调查(应答率为98.9%)。参与者平均年龄为54.7±11.1岁,47.8%是男性,22.1%是老年人,22.7%的人接受了超过13年的教育。总的来说,PANES-CHN显示了相当大的可靠性,ICC值范围为0.66到0.95(核心亚组),0.75到0.95(推荐亚组),0.78到0.87(可选亚组)。按性别和年龄分层分析,ICC值观察到类似结果。结论PANES-CHN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其在评估中国城市人居环境特征方面有重要实用价值。第二部分中国南京城市人群中自我感知公共交通站点与体力活动的关系目的公共交通站点可及性通常定义为居民自我感知到附近存在公共交通站点或站台(Public Transport Stops/Stations-PTS),它是人居环境中一个重要维度。在西方国家,研究显示公共交通站点可及性与体力活动有正向关联。然而,发展中国家却鲜有类似研究,特别是中国,一个运行着世界上大型公共交通系统的国家。为了扩展该领域,本研究旨在探索中国城市成年人中自我感知到的公共交通站点可及性与体力活动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数据采用2017年3月至7月在南京进行的基于人口的横断面调查研究-人居环境和成人健康状况。该调查研究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从8个随机选择的城市社区中招募35-74岁的成年参与者。个人感知到的公共交通站点和日常体力活动水平分别通过体力活动相关人居环境量表中文版(PANES)和国际体力活动短问卷中文版(IPAQ)来评估。logistic回归、混合效应模型用于评估居民自我感知到的公共交通站点与体力活动水平之间的关联。结果在完成调查的1,551名参与者中(总共1,568名参与者,应答率=98.9%),84.7%的参与者达到了足够的体力活动水平。在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包括社区聚集性水平)后,距离住所10-15分钟步行距离内可以感知公共交通站点(例如地铁站台、公交车站)的参与者达到充足体力活动水平的可能性比没有感知公共交通站点的参与者高3.18倍(95%CI=1.74–5.80)。同时,这一显着关联同样存在于不同性别的人群中。结论居民自我感知公共交通站点与达到充足体力活动水平之间存在显着正向关联。这些研究结果将为公共卫生实践者和城市规划者提供有关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与扩大对居民健康影响的相关证据,同时有助于研究如何将这些影响纳入体力活动促进和慢性疾病预防策略。(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19-03-31)

朱珺瑜[2](2017)在《基于乘客感知出行时间最佳的公交站点间距优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交站点间距研究是站点布局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站点间距的大小不仅影响着公交的运营管理、运行效率和公交系统的站点覆盖率,也影响着乘客的对公交的使用体验。随着配套设施的完善和新技术的应用普及,尤其是近年来大数据的发展,公共交通信息化的步伐和动态化管理的进程不断加快,公共交通的发展目标也渐渐由满足出行者刚性需求向提供更优质服务和更舒适体验的方向转变。因此,本文从乘客的公交使用体验出发,对公交站点间距优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首先在消费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公交乘客的出行距离、出行目的、收入水平、感知舒适性等因素对乘客出行心理及出行行为的影响;而后引入涉入度这一概念作为反映乘客在使用公共交通服务时心理状态的指标,验证了 CIP量表在对公交乘客的调查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是可接受的,并从乘客心理的角度分析更深层次的影响乘客感知出行时间的因素,为提高公共交通管理水平、改善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最后以提高公交吸引力为出发点,乘客感知出行时间最佳为优化目标,在公交出行时间链的基础上建立站点间距优化模型,并将模型运用于具体实例中,检验了模型各参数的灵敏度,并与以乘客出行时间最优为目标的站点间距优化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7-05-01)

[3](2011)在《虚拟感知网络推动虚拟机跨物理机甚至跨站点迁移》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虚拟化技术的逐渐升温,人们已经认识到,很多系统大多数时间都处于空闲状态、数据中心的大量资源都未被充分利用。同时随着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的部署以及数据中心可用空间、电能和空调能力不断接近极限,很多企业将网络虚拟化技术纳入到数据中心。网络虚拟化技术使得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可实现完全整合。而网络虚拟化将会带来诸多好处,如提高利用率、减少物理设施需求来降低采购开支、减少维护及运营支出、降低能耗和散热需求,保证对更加灵活和动态的计算环境的支持。(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网络》期刊2011年02期)

[4](1998)在《感知未来——GroupLens帮助电子商务站点预测客户需求》一文中研究指出Net Perception公司的GroupLens 3.0是一个强大的应用,它使运行电子商务站点的公司具有预测客户需求的能力。 GroupLens 3.0于5月发布,售价为45000美元。在ZD实验室的测试中,我们可以通过顾客自已说他们喜欢什么,并注意到他们看什么、买什么,来判定站点访问者们的好恶。然而,与它的竞争对手Open Sesame的Learn Sesame相比,两者价格相仿,但是却没有用户界面。取而代之的,是开发者写Web应用并包含API通话,来和服务器通信。尽管API能够与许多种语言编写的应用一起工作,包括Java、C、微软的COM (Comp(本文来源于《每周电脑报》期刊1998年27期)

站点感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公交站点间距研究是站点布局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站点间距的大小不仅影响着公交的运营管理、运行效率和公交系统的站点覆盖率,也影响着乘客的对公交的使用体验。随着配套设施的完善和新技术的应用普及,尤其是近年来大数据的发展,公共交通信息化的步伐和动态化管理的进程不断加快,公共交通的发展目标也渐渐由满足出行者刚性需求向提供更优质服务和更舒适体验的方向转变。因此,本文从乘客的公交使用体验出发,对公交站点间距优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首先在消费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公交乘客的出行距离、出行目的、收入水平、感知舒适性等因素对乘客出行心理及出行行为的影响;而后引入涉入度这一概念作为反映乘客在使用公共交通服务时心理状态的指标,验证了 CIP量表在对公交乘客的调查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是可接受的,并从乘客心理的角度分析更深层次的影响乘客感知出行时间的因素,为提高公共交通管理水平、改善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最后以提高公交吸引力为出发点,乘客感知出行时间最佳为优化目标,在公交出行时间链的基础上建立站点间距优化模型,并将模型运用于具体实例中,检验了模型各参数的灵敏度,并与以乘客出行时间最优为目标的站点间距优化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站点感知论文参考文献

[1].马雨杨.人居环境中自我感知公共交通站点设置与体力活动之间关系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9

[2].朱珺瑜.基于乘客感知出行时间最佳的公交站点间距优化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3]..虚拟感知网络推动虚拟机跨物理机甚至跨站点迁移[J].计算机与网络.2011

[4]..感知未来——GroupLens帮助电子商务站点预测客户需求[J].每周电脑报.1998

论文知识图

一1:A图3一1:B图3一:1多控制点示意图降低隐藏终端读写器控制管理界面基于认知无线电山区无线通信的组成.1...接受度模型资源管理层管网资源信息管理平台管网信...

标签:;  ;  ;  ;  ;  ;  ;  

站点感知论文_马雨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