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硫醇自组装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硫醇,电极,烷基,离子,分子,电化学,针孔。
硫醇自组装膜论文文献综述
惠晓宁,付文,郑行望[1](2018)在《1,3-丙二硫醇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表面聚鲁米诺的电化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用1,3-丙二硫醇修饰的金电极表面形成了具有针孔结构的单分子自组装膜,且在酸性条件下,鲁米诺分子能够在该针孔膜内进行电化学聚合、形成1,3-丙二硫醇/聚鲁米诺复合膜。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在裸金电极表面直接进行电化学聚合形成的聚鲁米诺膜,1,3-丙二硫醇/聚鲁米诺复合膜具有较高的电化学催化氧化抗坏血酸活性。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复合膜对抗坏血酸测定的检出限低至0.3μmol/L。(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宋秀能,马勇[2](2016)在《利用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理论研究4-甲基苯硫醇自组装膜分子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组装单层膜的性质与其电子能级和其轨道分布有密切的联系。而二者主要取决于分子的几何结构和分子与衬底表面的相互作用。因此有机分子在衬底表面的几何结构与分子的取向需要深入研究。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是探测自组装单层膜上分子取向最理想的工具之一,主要是由于该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未占据轨道的分布来给出分子取向的信息。该技术已经在多种物质的分子取向研究方面得以广泛的应用。4-甲基苯硫醇(4-MBT)自组装单层膜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单层膜,在分子电(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全国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08-05)
鲁文晔,陈蝶依,陈步荣,汤涛[3](2016)在《十六硫醇自组装膜对Ag的防变色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Ag制品的变色问题,在Ag表面制备十六硫醇(HDT)自组装分子膜(SAMs),用H2S加速变色实验评价防变色效果,通过正交试验法得到最佳成膜工艺为:温度60℃,浓度0.1 mol/L,自组装时间为2 h。采用接触角测定和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循环伏安曲线等电化学方法对膜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乙醇溶液中HDT在Ag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自组装分子膜,具有良好的防变色效果。HDT SAMs对Ag腐蚀的阳极氧化和阴极还原均有抑制作用,膜的覆盖率为94.8%,缓蚀率达到95.9%。(本文来源于《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李仙清[4](2016)在《硫醇自组装膜金电极对汞离子的快速灵敏检测与机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汞是一种典型的剧毒重金属,痕量的汞能产生很强的毒性。在水环境中,汞离子在生物体如鱼的体内以甲基汞的形式快速积累从而进入食物链,最终使人类神经系统受到破坏,引起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紊乱。因此低浓度水平汞的测量以及寻找能够快速准确检测汞离子的方法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离子选择性电极(ISE)方法由于具有速度快、制备简易、成本低和灵敏度高等优点,已得到广泛发展,因此设计一种快速检测汞离子的简易离子选择性电位传感器,在环境、医学和农业等领域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论文主要探讨了硫醇自组装膜对汞离子的选择性检测与识别机理,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了1-十一烷基硫醇(1-UDT)自组装膜金电极用于识别汞离子。通过电化学实验和XPS图谱对1-UDT修饰金电极识别汞离子可能的机理进行探讨。由于汞和硫之间强的共价作用力抑制了1-UDT分子在金电极表面的吸附。1-UDT修饰的金电极(Au/1-UDT)检测汞离子的线性浓度范围为1.0×10-8–1.0×10-4 mol/L,能斯特响应斜率为28.83?0.4 mV/-pC,最低检测下限为4.5×10-9 mol/L,响应时间为30 s,并且该电极有良好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此外,将该电极用于实际银耳样品中微量汞离子含量的测定,结果与双硫腙分光光度方法一致,且测得回收率为99.87%-103.4%,表明该电极对菌类样品中汞离子的检测有重要的应用前景。2.研究了11-巯基-1-十一醇(MUD)自组装膜金电极检测汞离子的电化学无线传感分析方法,并应用于实际样品中微量汞离子的检测。研究发现,该电极在pH=5.0的Tris-HCl缓冲液中对汞离子的响应较好,其线性范围是1.0×10-8~1.0×10-3 mol/L,响应斜率为29.96±0.6 mV/-pC(25oC),检测下限达到3.94×10-9 mol/L,响应时间为4 s,且该电极有着较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通过测定多种干扰离子选择性系数,发现Cu2+、Fe2+、Mg2+、Ba2+、Ca2+、Zn2+、Sn2+、Pb2+、Ag+、Al3+、Fe3+、Ni2+以及具有氧化性离子(如IO3-、BrO3-、ClO3-)等15种离子对其干扰不明显。同时,可用于鱼肉类食品中的汞离子检测,结果与双硫腙分光光度方法一致,检测的回收率为99.40%-103.2%,表明该电极对实际样品中汞离子的检测有重要的应用前景。3.通过应用量子力学,对1-十一烷基硫醇(1-UDT)在Au(110)表面的吸附以及修饰电极识别汞离子的机理进行模拟计算,进而从分子和原子水平上对1-十一烷基硫醇(1-UDT)在金电极表面形成的单分子自组装膜的性质有了更深的了解,为1-十一烷基硫醇(1-UDT)修饰金电极对汞离子识别机理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1-十一烷基硫醇(1-UDT)在Au(110)面的吸附行为并探讨了1-十一烷基硫醇修饰金电极对汞离子的识别机理。不同反应的产物构型进行几何优化后,对态密度和电荷布居进行分析,讨论了不同产物的稳定性、吸附能以及与汞离子反应前后电荷的转移情况。量化计算结果表明,由于汞和硫之间强的共价作用力抑制了1-UDT分子在金电极表面的吸附,也就是说,汞和硫之间强的作用力以及金汞之间的嗜金属作用导致了金硫键的断裂。(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6-04-07)
王亚君[5](2014)在《硫醇分子自组装膜的制备表征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组装膜(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SAMs)是膜分子通过分子间及其与基底材料间的相互作用,自发组装形成的一类排列有序、热力学稳定的单(或多)层分子膜。它具有均匀一致,高密堆积和低缺陷等特性;并可按预先设计分子和电极表面结构,通过精确的化学控制,达到预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优异的界面。自组装膜技术作为一种简单、方便的成膜方法,在电化学催化、分析方法、生物传感器及分子器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各种自组装膜中,含巯基化合物可在金电极表面通过极性共价键形成SAMs,由于制备简单、结构稳定以及有序度高而备受关注,成为研究最广的自组装体系。本文以自组装技术为核心,选取了几种巯基化合物制备了稳定的自组装膜,构建了功能化的巯基自组装膜,利用了非电化学和电化学表征方法,研究了不同基链长度、不同末端基团的硫醇自组装膜的表面性质,并对其检测葡萄糖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论文在自组装膜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金电极为基底制备了五种硫醇自组装膜,分别为十一烷硫醇SAMs,10-巯基-1-十醇SAMs,6-巯基-己酸SAMs,11-巯基十一烷酸SAMs,16-巯基十六烷酸SAMs。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拉曼光谱对五种自组装单分子膜进行了表征。通过分析,表明硫醇分子已经稳定地固定在金电极表面。2.本论文重点分析了五种硫醇自组装膜的电化学行为,通过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对金电极表面自组装前后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硫醇自组装膜电子传递速度很慢,循环伏安图中氧化还原峰峰电流显着减小。而且,自组装膜的电子转移电阻比裸金电极明显增加,表明金表面覆盖的自组装膜层对[Fe(CN)6]3-/4-探针离子的电子转移产生了阻碍作用,证明了电极的修饰效果良好。3.最后,对五种硫醇自组装膜检测葡萄糖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分析,比较了检测葡萄糖前后的循环伏安图和交流阻抗谱图。末端基团相同,SAMs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检测葡萄糖的循环伏安图中氧化峰的峰值电流逐渐减小,相应的交流阻抗谱中的电子转移电阻呈增长趋势。碳链长度相同,末端基团分别为-COOH、-OH和—CH3的SAMs,-COOH的硫醇SAMs检测葡萄糖的灵敏度最高。(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4-05-01)
屈钧娥,聂德建,郑克玉,刘成,刘少波[6](2014)在《硫醇-膦酸混合自组装膜对2024铝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十四烷基硫醇(TDT)和十四烷基膦酸(TDPA)为缓蚀分子,含水量不同的乙醇-水混合液作为溶剂,配制TDT,TDPA以及TDT/TDPA混合自组装液,并用浸泡法在2024铝合金表面制备得到自组装膜(SAMs)。采用动电位扫描、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接触角测试、以及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混合自组装膜在铝合金表面的吸附行为及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叁种自组装膜对铝合金在Harrison溶液中的腐蚀都具有一定缓蚀作用,且缓蚀效果随着自组装溶液中含水量增加而增强,混合自组装膜的缓蚀性能比单一自组装膜进一步提高。(本文来源于《腐蚀与防护》期刊2014年04期)
曹婷婷[7](2014)在《基于硫醇自组装膜的汞离子选择性金平板电极》一文中研究指出汞(Hg)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且在环境和生物中具有生物累积性,近年来有关汞的快速灵敏检测分析方法研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离子选择性电极(ISE)方法由于具有速度快、制备简易、成本低和灵敏度高等优点,已得到广泛发展,因此设计一种快速检测汞离子的简易离子选择性电位传感器,在环境、医学和农业等领域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论文主要致力于研究基于硫醇自组装膜汞金平板电极方法,并建立汞离子的分析检测体系。主要内容如下:第二章:将1,4-二硫苏糖醇(DTT)自组装在100nm厚的平整金膜表面,形成DTT膜修饰金平板电极(Gold Plate Electrode, GPE),构建了一种新颖的简单快速测定汞离子的选择电极分析方法。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和循环伏安法探讨了该电极的响应原理,即固定在Au表面的DTT通过另一端的巯基与Hg2+发生强配位作用而吸附结合了带正电荷的汞离子,引起电极表面膜电位的变化,从而选择性地识别汞离子,这也得到电极表面SEM图像的表征和XPS图谱数据的证明。实验发现,该电极在pH=6.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对汞离子有良好的电位响应性能,其线性范围为1.0×10-8-1.0×10-3mol/L,能斯特响应斜率为29.62±0.2mV/-pC (25℃),检测下限为5.1×10-9mo1/L。同时,该汞离子电极响应快速,响应时间为20秒,且有比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通过对Cu2+、Fe2+、Na+、 K+、Mg2+、Ba2+、Ca2+、Zn2+、Sn2+、Pb2+、Ag+、Al3+、Fe3+、Ni2-、IO3-、和C103-等金属离子选择性系数的测定,发现这些金属离子不干扰该电极对Hg2+的检测。此外,将该电极用于实际水样中微量汞离子含量的测定,结果与双硫腙分光光度方法-致,且回收率为98.20-101.75%,表明该新型选择电极在环境水质监测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第叁章:本文研究了11-巯基十一烷酸(11-Mercaptoundecanoic acid,11-MUA)自组装膜的平板金电极(Gold Plate Electrode, GPE)测定汞离子的分析方法,固定在Au表面的11-MUA通过另一端的羧基与Hg2+发生强配位作用而吸附结合了带正电荷的汞离子,引起电极表面膜电位的变化,从而选择性地识别汞离子,这得到电极表面SEM图像的表征和XPS图谱数据的证明。实验发现,该电极在pH=8.0时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对汞离子有较好的电位响应,电极对汞离子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7-1.0×10-3mol/L,响应灵敏度为29.4±0.3mV/-pC(25℃),检测下限为8.0x10-8mol/L,向应时间为20秒,且有比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通过测定各种干扰金属离子选择性系数,发现Cu2+、Fe2+ Na+、K+、Mg2+、Ba2+、Ca2+、Zn2+、Sn2+、Pb2+、Ag+、Bi3+、Al3+、Fe3+和Ni2+十五种金属离子不干扰该电极对Hg2+的检测,该电极回收率可达97.5%-104.2%,以上结论说明,该电极可应用于环境水中汞离子的检测。第四章:本文研究了11-氨基-1-十一烷硫醇(11-AUT)自组装膜的平板金电极(Gold Plate Electrode, GPE)测定汞离子的分析方法。固定在Au表面的11-AUT通过另一端的羧基与Hg2+发生强配位作用而吸附结合了带正电荷的汞离子,引起电极表面膜电位的变化,从而选择性地识别汞离子,这得到电极表面循环伏安测试、SEM图像的表征和XPS图谱数据的证明。实验发现,该电极在pH=8.0时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对汞离子有较好的电位响应,电极对汞离子的线性响应范围为3.2×10-8~1.0×10-4mol/L,响应灵敏度为29.12±0.5mV/-pC(25℃),检测下限为2.4×10-8mol/L,响应时间为16秒。该电极有比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通过测定Na+、K+、Li+、Ba2+、Ca2+、Cu2+、Zn2+、Pb2+、Ag+、Al3+、 Sr2+、Fe2+、Bi+、NH4+、Mn2+、Co2+十六种金属离子选择性系数,发现这些金属离子的不干扰电极对汞离子的测定。此外,该电极回收率可达93.38~104.25%,说明该电位传感器有望成为分析测试Hg2+的一种新的测试手段。第五章:本文研究了L-半胱氨酸(L-Cysteine, L-Cys)自组装膜的平板金电极(Gold Plate Electrode, GPE)测定汞离子的分析方法,应用于生活环境中微量重金属汞离子检测。固定在Au表面的L-Cys通过末端的羧基与Hg2+发生强配位作用而吸附结合了带正电荷的汞离子,引起电极表面膜电位的变化,从而选择性地识别汞离子,这得到电极表面循环伏安测试、SEM图像的表征和XPS图谱数据的证明。实验发现,该电极在pH=7.0时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对汞离子有较好的电位响应,电极对汞离子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8~1.0×10-4mol/L,响应灵敏度为30.42±0.6 mV/-pC (25℃),检测下限为6.3×10-9mol/L,响应时间为22秒。该电极有比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通过测定Na+ 、K+、Li+、Ba2+、Ca2+、Cu2+、Zn2+、Pb2+、Ag+、Al3+、Sr2+、Fe2+、Bi+、NF4+、Mn2+ 、Co2+十六种金属离子选择性系数,发现这些金属离子的不干扰电极对汞离子的测定。此外,该电极回收率可达95.67~105.47%。GPE/L-Cys自组装膜电极能有效检测环境水体中的汞离子,为研究重金属检测方法提供了新思路第六章(补篇):卷烟纸中钾钠元素含量的快速检测是研究关注的重点。将PNa玻璃电极和PK电极分别应用于卷烟纸中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测定,响应时间短,对常规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好;钠电极在pH=12.03的二异丙胺缓冲溶液中对钠离子的线性响应范围为2.0×10-6-2.0×10-2mol/L,能斯特响应斜率为55.6±0.6mV/-pC (25℃),检测下限为6.31×10-7mol/L;钾电极在pH=8.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对K+离子的线性响应范围为2.0×10-5-2.0×10-2mol/L,能斯特响应斜率为53.7±0.5mV/-pC (25℃),检测下限为7.94×10-6mol/L且对卷烟纸样品中Na和K含量测定的回收率分别为94.5~103.3%、92.8~105.5%,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方法比较,结果一致,有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4-04-09)
刘玉婷,颜莉,孙立民,李慧琴,李海华[8](2014)在《混合短链PEG硫醇自组装膜制备与蛋白质固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组装技术制备了一系列在金表面不同摩尔比的PEG硫醇混合自组装膜,并将蛋白质共价固定在膜表面。通过AFM、接触角测试仪和XPS技术对混合自组装膜和蛋白质接枝反应后表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表征。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实验检验了蛋白质膜表面生物活性的相对大小。结果表明:自组装膜表面的比例组成与溶液中的组成并不完全一致。接枝后蛋白质的形貌及蛋白质膜表面粘附力分布与自组装膜的表面组分有关并会影响其与抗体的反应活性。当反应溶液中SH-PEG-OCH3/SH-PEG-COOH摩尔比为1∶6时,所形成的自组装膜的表面羧基含量最大,同时粘附力也达到最高值,蛋白质活性也最大。(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4年03期)
王莹[9](2013)在《介质条件对金属铜表面烷基硫醇自组装膜缓蚀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铜及其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能,在各行各业中应用非常广泛,但金属铜在潮湿的环境中易于氧化腐蚀,给仪器、装置等带来严重的损失。在金属表面制备防腐薄膜,尤其是单分子层自组装膜(SAMs)是材料领域的一种趋势。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超薄膜,它是将具有适当结构的两亲分子在无外力作用下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自发形成的有序结构的薄膜。对于金属铜表面腐蚀的防护,并满足强度、导电、导热等性能要求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通过大量查阅文献发现,影响自组装效果的因素较多,比如,pH、基底性质、介质环境、操作条件等,本文主要研究溶剂条件对烷基硫醇在金属铜表面的自组装成膜及缓蚀性能,依据溶解参数度选取了六种溶剂(乙醇、氯仿、甲苯、异丁醇、环己烷、异辛烷)以十二硫醇为模型分子进行自组装成膜实验,通过电化学阻抗谱测试,极化曲线测试,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接触角测试等手段测试评价自组装膜的缓蚀性能,结果发现氯仿溶剂所得自组装膜的缓蚀效果优于乙醇,甲苯优于异丁醇,环己烷优于异辛烷,显示出溶解度参数越接近组装效果越佳的趋势。对效果较好溶剂的自组装条件进行了优化,甲苯的效果最好,乙醇作为无毒,应用广泛,使用性广,因此,选取了甲苯乙醇溶剂来做进一步研究,主要涉及组装浓度、组装时间、组装链长对自组装膜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时间(5min、10min、20min、40min、60min、80min),不同浓度(1.0mmol/L、2.0mmol/L、4.0mmol/L、6.0mmol/L、8.0mmol/L.10.0mmol/L)及不同链长(癸硫醇、十二硫醇、十四硫醇、十六硫醇)所形成膜对金属铜表面缓蚀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乙醇和甲苯溶媒中最佳的组装时间均为1hr,乙醇中的最佳组装浓度为8.0mmol/L,尹苯中的最佳组装浓度为6.0mmol/L,随着组装分子链长的增长,自组装效果趋好。本文中还应用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咪唑啉聚氧乙烯醚、TMN-6)对水介质中金属铜表面十二硫醇的缓蚀性能,得出Triton X-100缓蚀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3-06-30)
万俐,杜伟,李佳佳,丁毅,陈步荣[10](2013)在《十八硫醇自组装膜对青铜-银电偶腐蚀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十八硫醇(ODT)的乙醇溶液在青铜和Ag表面制备了自组装膜(SAMs)。通过测量青铜-银的电偶电流和室内加速变色实验,研究了自组装前后的电偶腐蚀性能。采用XPS,Tafel极化曲线法和微分电容法初步研究了ODT SAMs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ODT分子通过S与基体形成硫醇盐,吸附在青铜和Ag表面形成自组装膜,该自组装膜在3.5%NaCl溶液和含S大气中,能够有效抑制青铜和Ag之间的电偶腐蚀,属于混和型缓蚀剂。(本文来源于《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硫醇自组装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组装单层膜的性质与其电子能级和其轨道分布有密切的联系。而二者主要取决于分子的几何结构和分子与衬底表面的相互作用。因此有机分子在衬底表面的几何结构与分子的取向需要深入研究。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是探测自组装单层膜上分子取向最理想的工具之一,主要是由于该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未占据轨道的分布来给出分子取向的信息。该技术已经在多种物质的分子取向研究方面得以广泛的应用。4-甲基苯硫醇(4-MBT)自组装单层膜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单层膜,在分子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硫醇自组装膜论文参考文献
[1].惠晓宁,付文,郑行望.1,3-丙二硫醇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表面聚鲁米诺的电化学特性[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宋秀能,马勇.利用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理论研究4-甲基苯硫醇自组装膜分子取向[C].第六届全国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016
[3].鲁文晔,陈蝶依,陈步荣,汤涛.十六硫醇自组装膜对Ag的防变色作用研究[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16
[4].李仙清.硫醇自组装膜金电极对汞离子的快速灵敏检测与机理探讨[D].长沙理工大学.2016
[5].王亚君.硫醇分子自组装膜的制备表征及其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
[6].屈钧娥,聂德建,郑克玉,刘成,刘少波.硫醇-膦酸混合自组装膜对2024铝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J].腐蚀与防护.2014
[7].曹婷婷.基于硫醇自组装膜的汞离子选择性金平板电极[D].长沙理工大学.2014
[8].刘玉婷,颜莉,孙立民,李慧琴,李海华.混合短链PEG硫醇自组装膜制备与蛋白质固定[J].化学工程.2014
[9].王莹.介质条件对金属铜表面烷基硫醇自组装膜缓蚀性能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3
[10].万俐,杜伟,李佳佳,丁毅,陈步荣.十八硫醇自组装膜对青铜-银电偶腐蚀的抑制作用[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