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再液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天然气,接收站,低温,工艺,液体,装置,运输船。
再液化论文文献综述
吴海峰[1](2019)在《LNG储气调峰站BOG再液化工艺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LNG储气调峰站BOG产生的原因及BOG常用处理工艺的分析,结合原平LNG综合应急储气调峰项目的实例应用,重点阐述了在该领域应用较多的BOG再液化工艺。(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9年13期)
于新宇[2](2019)在《中小型液化气船再液化系统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收集资料,归纳总结国内外中小型液化气船的设计建造现状及分类,重点对比研究国外主流LNG船和LPG船再液化系统工艺,为中小型液化气船液货系统的整体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及参考,对制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化气运输船舶、发展我国造船事业、推进清洁能源的应用具有一定意义。(本文来源于《造船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张海涛[3](2019)在《LNG船再液化技术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LNG船再液化技术更新换代的问题,从技术角度着重对比分析氮气膨胀机、混合制冷、涡轮布雷顿技术。涡轮布雷顿技术将LNG低温冷却后喷淋到货舱,降低货舱压力和温度。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过冷涡轮布雷顿技术在安全性、效率、可靠性、安装维护等方面有显着优势。(本文来源于《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期刊2019年02期)
季腾,叶冬青,陆伟,关海波[4](2018)在《大型LNG船再液化装置数学建模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整理LNG实船气体试航试验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研究方法,结合原理流程图与设备特性曲线,计算再液化装置实际运行时的各个物性参数,再通过对比设备的理论数据,可以得出实际运行时各个设备的运转状况,且能够根据实时数据对设备进行操作维护并找到引起异常运行的原因,对船舶选择适合的再液化装置具有现实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造船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贾蓉蓉,王启拓,张欢[5](2018)在《LNG接收站BOG再液化工艺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BOG处理是接收站的关键工艺。接收站项目在不同运行阶段,BOG处理工艺选择也不同。本文主要针对接收站建站初期外输管网与接收站建站速度不匹配问题,采取再液化工艺回收处理BOG。对膨胀制冷、混合冷剂制冷、高压射流制冷再液化工艺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以期为其他同类工程项目更好的选择BOG处理工艺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期刊2018年04期)
焦纪强,陈叔平,高慧毅,金树峰,姚淑婷[6](2018)在《低温液体BOG再液化系统压力及蒸发率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低温液体吸热产生蒸发气(Boil-Off Gas,BOG)的动态过程,寻求合理调控低温液体压力和温度的方法,搭建了一套低温液体BOG再液化试验系统。以液氮为工质对120L高真空变密度多层绝热储罐进行了压力、温度及蒸发率测试试验,分析了以上参数与时间的变化规律,计算了储罐静态蒸发率与漏热量。结果表明:储罐压力随时间增加而逐渐上升,在480min之前压力上升速率较快,为10.9Pa/s,之后上升速率逐渐减小。从液相到气相的温度依次升高,液相内部的温度相差较小,约为1.2℃;随时间的增加,液相和气液分界面的温度逐渐升高,气相的温度逐渐降低,480min后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初始充装率为0.7时,自然蒸发的BOG流量随时间增加逐渐减小;经计算,储罐静态蒸发率为2.04%/d,漏热量为4.1W。试验结果为后续开展低温液体BOG再液化研究提供了相关依据。(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8年05期)
任金平,于春柳,张兵,任永平,马志鹏[7](2018)在《低温液体BOG再液化技术在小型LNG储罐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LNG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BOG进行有效处理,保证LNG高效、安全储存和运输是制约清洁能源LNG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对各种类型LNG站功能和BOG处理工艺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小型LNG储罐内BOG产生机理,提出将低温液体BOG再液化技术应用于小型LNG储罐,并以某450L高真空多层绝热LNG储罐为例,选用美国Sunpower公司的Cryo Tel-GT型斯特林制冷机,从能量匹配关系,储存介质物理性质两方面分析其可行性。结果表明,将低温液体BOG再液化技术应用于小型LNG储罐可行,而且与各种类型LNG站BOG处理技术相比较,低温液体BOG再液化技术具有十分显着的优点。该研究为低温液体BOG再液化技术在小型LNG储罐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对实现小型LNG储罐内BOG的处理以及LNG的高效安全、零蒸发储存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陇东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焦纪强[8](2018)在《液化天然气BOG再液化及热值调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作为一种优质清洁能源,具有储存运输方便、安全性能好、燃烧后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已广泛用于城市燃气、船舶及汽车燃料。由于LNG的低温特性,即使在储罐绝热性能良好的情况下,外界热量仍会漏入储罐使LNG吸热产生蒸发气(Boil-Off Gas,BOG)。若BOG直接排放将造成能源损失,传统的BOG压缩再液化与冷凝液化工艺可将BOG有效回收利用,但需配备低温压缩机、再冷凝器等设备,投资成本高、工艺流程复杂。另一方面在LNG的实际应用中,不同用户对LNG热值有不同要求,需要调整。为此,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将BOG回收及LNG热值调整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低温液体的混合式液化天然气BOG再液化与LNG热值调整的工艺方案。主要工作如下:(1)BOG再液化及LNG热值调整工艺流程设计。LNG储罐产生的BOG与低温液体通过混合器喷射混合,然后与原料LNG进行二次喷射混合,获得成品LNG,实现液化天然气BO G再液化与LN G热值调整。(2)对BOG再液化及LNG热值调整工艺流程进行仿真模拟。运用Aspen Plus建立了工艺流程仿真模型,基于SRK方程,通过单因素变量法对成品LNG的特性进行仿真计算,得出了相关工艺参数对成品LNG特性的影响规律。(3)BOG再液化及LNG热值调整工艺参数优化分析。以BOG再液化率为目标函数,设定决策变量和约束条件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确定合理的运行参数,使BOG再液化率提高17.3%。成品LNG组分、热值满足国家标准,适应了不同用户对LNG热值的要求。(4)对工艺方案进行经济性分析。针对某天然气液化站应用BOG再液化及LN G热值调整工艺方案,开展了经济性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表明该方案具有较好的投资收益和一定的抗分险能力。(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2)
张海涛[9](2018)在《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再液化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述了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设置再液化装置的必要性,介绍了再液化装置的类型和原理。然后以氮气膨胀机类型再液化装置在柯蒂斯LNG运输船项目的应用为例,分析总结了氮气膨胀机类型再液化装置的主要设备、工作流程、主要特点,为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选用再液化装置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8年03期)
孙保龙[10](2017)在《浅议LNG接收站BOG多阶压缩再液化的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LNG接收站对BOG再冷凝工艺的运用要求,我们提出LNG接收站对BOG再冷凝工艺的运用及多阶压缩的再液化处理技术,文章认为,多阶再液化工艺的阶数变化,将会直接对整个总压比产生影响;不同系统的结合运用,将会比压缩机单独运用,有着更强的抗干扰能力。(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7年11期)
再液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收集资料,归纳总结国内外中小型液化气船的设计建造现状及分类,重点对比研究国外主流LNG船和LPG船再液化系统工艺,为中小型液化气船液货系统的整体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及参考,对制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化气运输船舶、发展我国造船事业、推进清洁能源的应用具有一定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再液化论文参考文献
[1].吴海峰.LNG储气调峰站BOG再液化工艺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
[2].于新宇.中小型液化气船再液化系统工艺[J].造船技术.2019
[3].张海涛.LNG船再液化技术对比分析[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9
[4].季腾,叶冬青,陆伟,关海波.大型LNG船再液化装置数学建模计算[J].造船技术.2018
[5].贾蓉蓉,王启拓,张欢.LNG接收站BOG再液化工艺选择[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8
[6].焦纪强,陈叔平,高慧毅,金树峰,姚淑婷.低温液体BOG再液化系统压力及蒸发率试验研究[J].低温与超导.2018
[7].任金平,于春柳,张兵,任永平,马志鹏.低温液体BOG再液化技术在小型LNG储罐的应用分析[J].陇东学院学报.2018
[8].焦纪强.液化天然气BOG再液化及热值调整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8
[9].张海涛.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再液化装置[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8
[10].孙保龙.浅议LNG接收站BOG多阶压缩再液化的工艺[J].当代化工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