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碳循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能源,低碳,生产力,生态系统,地幔,模型,通量。
碳循环论文文献综述
白明琴[1](2019)在《构建生物质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中被忽视的巨人’,挖掘生物质能的巨大潜能,为后代打造一个低碳能源体系,是当前最紧迫的挑战。”国际能源署可再生能源部主任Mr Paolo Frankl在日前举办的 “2019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如是说。事实上,生(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力报》期刊2019-12-09)
王晓平[2](2019)在《绿色肥料在循环农业中的碳循环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我国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概念。在农业生产过程,通过天然绿色肥料实现对碳的循环利用,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得到同步进行。基于此,分析了碳循环对农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并提出实现绿色肥料在循环农业中碳循环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期刊2019年22期)
谢权,何婉楣,刘升卫,李传浩,张金锋[3](2020)在《双功能S-型g-C_3N_4/Bi/BiVO_4复合光催化剂驱动人工碳循环(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陆地、大气和海洋之间的碳循环维持了大自然碳平衡.随着密集人类活动和高度工业发展,碳燃料、碳化学品和碳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导致碳排放过量,碳平衡已被严重破坏,碳污染已成为一个严峻问题.例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过量排放到环境中,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态平衡.人们陆续开发出各种先进的环境技术,如微生物分解,去除空气和水中的碳基污染物,将有毒有害的有机化合物转化为无害CO_2.但是, CO_2本身是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它在大气中的浓度早超过了天然碳循环所能维持的环境自洁净能力.基于先进催化技术建立人工碳循环,将有机污染物矿化生成的CO_2进一步转化为有价值的有机化学品(如太阳能燃料)是一种理想的低碳方法.光合作用是自然碳循环中核心过程之一,是降低大气中CO_2浓度的关键.受到光合作用启发,科学家们积极开发人工光合成技术推动CO_2资源化.人工光合成技术本质上基于半导体光催化过程.半导体光催化过程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基于有氧光催化氧化过程,有机污染物可以矿化生成无毒CO_2.另一方面,基于缺氧光催化还原过程, CO_2可以转化为碳氢化合物太阳能燃料.理论上,结合上述两个过程,为建立人工碳循环奠定基础,但是,至今很少有人成功建立有氧氧化-无氧还原串联光催化工艺,实现人工碳循环.难点在于有机污染物的有氧氧化反应和CO_2的无氧还原反应的操作条件与反应机制是完全不同的,目前缺乏同时适用于上述两种反应的双功能光催化剂.本文成功构建了具有双功能的g-C_3N_4/Bi/BiVO_4叁元复合光催化剂,它不仅在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有氧光催化氧化性能(以降解染料罗丹明B为例),而且还表现出优异的缺氧CO_2光催化还原性能.此外,基于"一锅法"厌氧耦合氧化-还原反应, g-C_3N_4/Bi/BiVO_4叁元复合光催化剂成功实现同步罗丹明B降解与太阳能燃料生成,构建了从毒害有机污染物到高品质太阳燃料的碳循环.结合牺牲剂实验分析与密度泛函理论理论计算,作者提出g-C_3N_4/Bi/BiVO_4复合光催化剂的双功能性与g-C_3N_4与BiVO_4界面内建S-型复合异质结有关.S-型复合异质结既促进界面电荷转移与分离,又维持了最佳电荷氧化还原电位.此外, S型g-C_3N_4/Bi/BiVO_4复合光催化剂中原位生成的具有等离子体效应的Bi纳米颗粒具有双重作用,既促进界面电荷定向转移,又促进可见光吸收.本文开发的新型双功能S-型g-C_3N_4/Bi/BiVO_4复合光催化剂系统为进一步开发集成式有氧-缺氧光催化碳循环反应系统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期刊2020年01期)
岳丹丹,张军辉,孙国栋,韩士杰[4](2019)在《LPJ-WHyMe模型对1997~2010年中国东北地区潜在植被分布和碳循环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一套高分辨率的气候驱动场和全球动态植被模型LPJ-WHyMe(Lund-Potsdam-Jena-Wetland Hydrology and Methane),模拟了中国东北地区潜在植被分布,并对中国东北地区1997~2010年平均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on, NEP)、燃烧面积、火灾碳排放、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进行了估算。LPJ-WHyMe的特点在于能够描述冻融的物理过程以及土壤中多层的湿度和温度。数值结果表明,在LPJ-WHyMe模型提供的植被功能类型(Plant Function Type, PFT)划分的条件下,中国东北地区主要分布了5种植被功能类型,即温带夏绿阔叶林带、北方常绿针叶林带、北方夏绿针叶林带、北方夏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草本植物。在研究时间段内,中国东北地区NPP的年平均值为376 g(C) m-2,变化范围在324.15~424.86 g(C) m-2之间。火灾机制的引入使得LPJ-WHyMe模型对NEP的模拟能力进一步提高,即NEP年平均值为42.36 g(C) m-2,表明中国东北地区陆地生态系统总体表现为"碳汇"。中国东北地区年平均燃烧面积分数为0.84%,火灾碳排放量为42.41 g(C) m-2,整体上模型高估了燃烧面积值和火灾碳排放量,模型对东北地区火灾的模拟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国东北地区土壤温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且各层土壤温度与气温的相关性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弱。中国东北地区土壤湿度与降水呈正相关关系,土壤湿度与气温呈反相关关系。上述结果表明LPJ-WHyMe模型模拟中国东北地区潜在植被分布和碳循环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气候与环境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张玉才,吴海船,黄克岭[5](2019)在《降低畜禽粪污污染 促进畜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畜禽粪污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日益威胁人类的安全与健康,而且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在环境保护意识日渐增强的今天,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当前应解决的重要任务。1畜禽粪污对环境的污染据测定一个饲养10万只鸡的工厂化养鸡场,年产鸡粪达3600多t。1头猪年产粪尿约2.5t。如采用水冲式清粪,1头猪日污水排放量约为30kg。污染主要包括:生物污染、氮和磷的污染、恶臭、金属元素的污染。(本文来源于《山东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1期)
李东升,姚智,郭利军,石清霞,原丽[6](2019)在《贯彻落实习近平考察调研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打造鹤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指出:“要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源头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升级优化,努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2019年9月20日,市委书(本文来源于《鹤壁日报》期刊2019-11-02)
张国良,战明君[7](2019)在《板块俯冲和岩浆过程中碳循环及深部碳储库》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球内部可能存储了地球上大部分的碳,地球的整个地质演化历史都伴随着碳循环。岩浆过程是重要的CO_2释放途径,引起地表碳的增加。板块俯冲起动之后,俯冲带成为地表碳重返地球内部的基本途径。板块俯冲和岩浆过程构成了地表过程和地球内部之间的碳循环,在地质历史时期影响着地表的碳总量,对于宜居地球环境和一些重要矿产资源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相对地表过程的碳循环而言,国际上对深部碳循环的研究程度和取得的认识远远不足。对于地球深部碳的富集机制、赋存部位,以及碳在地球内部各圈层之间的交换规律,还存在很大争议。本文对与深部碳循环密切相关的深部碳储库、岩浆中的碳组成及其对岩浆成因的影响,以及板块俯冲过程中碳行为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无论是洋中脊玄武岩或洋岛玄武岩,其源区CO_2组成都存在高度不均一性;与地幔柱有关的深源板内火山岩相对洋中脊具有异常高的CO_2组成,显示深部地幔比上地幔或软流圈更富集碳。地球的地幔转换带(410~660 km)、大陆岩石圈,甚至下地幔可能是重要的碳储库。碳酸岩熔体与岩石圈橄榄岩存在化学不平衡,长期的碳酸岩熔体交代作用可能导致大陆岩石圈是个重要碳储库;地幔转换带的高压还原环境可能使得来自上涌地幔或俯冲板片中的碳以金刚石形式存储。地幔转换带或更深的碳在上涌减压过程中通过氧化还原熔融可以转化为CO_2,对地幔初始熔融和板内火山岩的成因(尤其是碱性火山岩)可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综合认为,导致地球内部富集碳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长期板块俯冲,但是目前国内外对与板块俯冲过程相关的碳行为和碳通量估算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未来有必要针对岩浆过程的CO_2活动行为、俯冲板块中碳的转化行为以及脱碳规律重点开展研究。(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戴宏[8](2019)在《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10月12日讯(记者 戴宏)10月11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布小林到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调研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内蒙古建能兴辉陶瓷有限公司是一家绿色建材企业,主要以粉煤灰、炉膛渣、废陶瓷砖等工业固体废料为原料,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和绿(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日报(汉)》期刊2019-10-13)
李建南,姚林如[9](2019)在《基于碳循环的低碳城市发展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实行低碳发展模式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城市建设应结合城市碳循环特点,将碳汇纳入衡量体系,保持碳源小于碳汇,这意味着要在城市碳循环分析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打造智慧型城市。(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19年29期)
黄玫,王娜,王昭生,巩贺[10](2019)在《磷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及模型表达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已大大改变了陆地植物碳吸收能力,提高了全球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磷对植物生长的限制作用逐渐显现且不断增强,磷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机理和模型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该文系统分析了磷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相关机理以及模型对相关过程的定量化表达方法。综合对比分析了国际上的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CNP (CASA-CNP)、Community Land Model-CNP (CLM-CNP)和Jena Scheme for Biosphere-Atmosphere Coupling in Hamburg-CNP (JSBACH-CNP)等碳、氮、磷耦合模型中磷影响植物光合作用与同化物分配过程、植物对磷的吸收过程、土壤中磷的转化过程以及生态系统磷输入与输出等过程的相关数学表达方法,指出了模型算法的局限与不确定性以及未来模型发展与改进的方向。同时综合对比分析了CASA-CNP、CLM-CNP、JSBACH-CNP模型的基本特征,总结了磷循环模型的建模方法,为未来开展磷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模型模拟研究提供了借鉴方法与参考思路。(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碳循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我国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概念。在农业生产过程,通过天然绿色肥料实现对碳的循环利用,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得到同步进行。基于此,分析了碳循环对农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并提出实现绿色肥料在循环农业中碳循环的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循环论文参考文献
[1].白明琴.构建生物质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N].中国电力报.2019
[2].王晓平.绿色肥料在循环农业中的碳循环问题[J].江西农业.2019
[3].谢权,何婉楣,刘升卫,李传浩,张金锋.双功能S-型g-C_3N_4/Bi/BiVO_4复合光催化剂驱动人工碳循环(英文)[J].ChineseJournalofCatalysis.2020
[4].岳丹丹,张军辉,孙国栋,韩士杰.LPJ-WHyMe模型对1997~2010年中国东北地区潜在植被分布和碳循环的模拟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9
[5].张玉才,吴海船,黄克岭.降低畜禽粪污污染促进畜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J].山东畜牧兽医.2019
[6].李东升,姚智,郭利军,石清霞,原丽.贯彻落实习近平考察调研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打造鹤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N].鹤壁日报.2019
[7].张国良,战明君.板块俯冲和岩浆过程中碳循环及深部碳储库[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9
[8].戴宏.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N].内蒙古日报(汉).2019
[9].李建南,姚林如.基于碳循环的低碳城市发展路径[J].中国集体经济.2019
[10].黄玫,王娜,王昭生,巩贺.磷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及模型表达方法[J].植物生态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