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大力推广和运用低碳的天然气资源是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举措,而天然气消费的快速增长带来了较大的供应风险。目前,对天然气供应风险评价和预警主要集中于国家层面,其研究不能应用于城市燃气各相关方的风险预警。为此,构建了城市天然气供应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马尔科夫模型建立了城市天然气供应风险预警机制,划分了四级预警等级,并分别制定了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结果表明:城市天然气供应方面存在较大的气源不足风险、输送能力不足风险和需求旺盛风险;城市天然气供应风险具有时效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可以用马尔科夫模型对风险因素进行预测和预警;根据四级预警等级的设定,结合蛛网图等可视化工具,可以实现对风险因素发展趋势的动态监测和预防处理。结论认为,城市天然气供应风险评价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反映城市天然气供应风险的特点,并为城市天然气供应相关方提供有效的警情预测和预报。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郑玉华,沈德群,魏昭,吕正林,宜海滨
关键词: 天然气供应,城市燃气,风险评价,风险预警,马尔科夫模型
来源: 天然气与石油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建筑科学与工程
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中石油北京油气调控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
基金: 国家“十三五”油气科技重大专项专题“煤层气开发方案优化与风险评估”(2016ZX05042-003-04)
分类号: TU996
页码: 117-124
总页数: 8
文件大小: 866K
下载量: 110
相关论文文献
- [1].欧盟将14种稀有矿产原料列入“紧缺”矿产名单[J]. 中国粉体工业 2012(02)
- [2].中美两国石油供应风险对比研究及启示[J]. 中国矿业 2017(12)
- [3].供应风险缓解策略选择研究[J]. 软科学 2020(05)
- [4].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5].智慧防御供应风险[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8(13)
- [6].医院药品供应风险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2(06)
- [7].供应商存在供应风险时供应链融资模式选择研究[J]. 运筹与管理 2019(02)
- [8].考虑液化天然气供应风险的气电联合系统运行分析[J]. 电网技术 2016(09)
- [9].油田企业物资供应风险与安全供应[J].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11(03)
- [10].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供应风险预警系统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4(12)
- [11].铜市经历了不平凡的夏天[J]. 世界有色金属 2008(10)
- [12].需求稳步增长 增产过程缓慢 IHS:稀土部分元素存供应风险[J]. 江苏氯碱 2015(04)
- [13].中国铁矿石资源供应风险评价与治理研究[J]. 资源科学 2018(03)
- [14].基于石油供应单因素风险因子数学模型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04)
- [15].供应风险可能使油价继续走强[J].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 2008(03)
- [16].基于帕累托数据分析的城市蔬菜市场的供应风险[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06)
- [17].惠普:“驯服”供应风险[J].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11(04)
- [18].中国铜矿资源供应风险识别与评价:基于长周期历史数据分析预测法[J]. 中国矿业 2019(07)
- [19].基于二维坐标体系的中国锰矿资源供应风险分析[J]. 中国矿业 2018(10)
- [20].农户供应风险对订单农业企业采购的影响[J]. 科技与经济 2018(04)
- [21].从日本地震看全球化下的供应风险管理[J]. 中国采购发展报告 2011(00)
- [22].罗马尼亚核电项目设备供应风险分析与管控[J]. 项目管理技术 2017(01)
- [23].基于日本地震背景下某公司供应风险评估[J]. 江苏商论 2012(01)
- [24].管理供应风险:基于数量柔性采购的视角[J]. 系统工程学报 2017(06)
- [25].全球铜消费格局[J]. 国土资源情报 2014(11)
- [26].中国铬资源供应风险评价与对策研究[J]. 资源科学 2018(03)
- [27].制造商流程改进与采购合同联合优化[J]. 中国管理科学 2015(05)
- [28].供应风险条件下零售商订货及提前支付策略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10)
- [29].基于供应风险水平的我国水产品供应链优化模型研究[J]. 中国渔业经济 2013(06)
- [30].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动力电池供应风险识别与评估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