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苯并咪唑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苯并咪唑,辅酶,电化学,叶酸,阻抗,晶体,丙醛。
双苯并咪唑盐论文文献综述
吕林芮[1](2018)在《苯并咪唑盐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来,科研人员在合成苯并咪唑化合物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不仅是因为它们的结构变化多端,而且还有它们的优良性质,其中包括荧光性能。在科学家科研工作的不断的攻坚下,苯并咪唑化合物与众不同的结构和独特的性能已经被发现,并且被大量的论文报告。使用含氮杂环化合物、含氧杂环化合物作为受体,在论文数量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选择含氮杂环化合物、含氧杂环化合物作为受体和不同无机酸室温溶剂方法下进行反应,苯并咪唑化合物可以包含七个结构:我们用单晶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热重分析仪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化合物的荧光性质。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一系列新的苯并咪唑盐化合物,即[H_2IBI]~(2+)2X(X=NO_3~-(1),ClO_4~-(2),[IBI=2-(1H-咪唑-1-甲基)-1H-苯并咪唑]),这些晶体都是在都是在室温下获得的,由不同的无机酸和IBI进行反应。合成了化合物1-2,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热重分析(TGA)对其进行了表征。这些化合物都显示低维特征显示各种零维(0D),一维(1D),二维(2D)和叁维(3D)的结构。IBI与HNO_3反应生成[HIBI]~+NO_3~–(1),是具有一维(1D)、二维(2D)、叁维(3D)的超分子结构,结构单元通过分子间的氢键X–H?O(X=N,C)和N–O?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结构。同样的,当使用高氯酸在相似的反应条件下代替硝酸时,一个新的化合物产生[HIBI]~+ClO_4~–(2),零维结构通过X–H?O(X=N,C)氢键和π?π形成三维结构。化合物1-2的发光光谱显示出强烈的发光强度,在375 nm、371 nm处显示出光致发光。通过和IBI比较,化合物1-2最大发射波长分别明显红移67和63 nm。叁个新的苯并咪唑盐化合物,即[HPBI]_3~(3+)3Cl~–·H_2O(1),[HPBI]~+ClO_4~–·H_2O(2),[HPBI]_2~(2+)SO_4~(2–)·H_2O(3)[PBI=2-苯基-苯并咪唑],都是在室温下获得的,PBI与不同的无机酸反应,并生成了不同的化合物。新化合物1-3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热重分析(TGA)等方面进行了结构表征。这些化合物都显示低维特征。PBI与HCl反应生成[HPBI]_3~(3+)3Cl~–·H_2O(1),不对称单元通过X–H?Cl(X=N,C和O)氢键和π?π堆积生成三维结构。当使用高氯酸代替盐酸的时候,在相似的反应条件下,一个新的化合物[HPBI]~+ClO_4~–·H_2O(2)生成,分子通过X–H?O(X=N和C)氢键和π?π堆积生成三维结构。同样,当硫酸取代盐酸时,化合物[HPBI]_2~(2+)SO_4~(2–)·H_2O(3)具有一维、二维、叁维结构,一维、二维、叁维的形成是由于氢键(N–H?O、O–H?O、C–H?O)和堆积作用(π?π、C–H?π)的存在。荧光光谱显示化合物1-3的发光强度很高,在424 nm、419 nm和434 nm处显示出光致发光。通过和PBI相比,化合物1-3最大发射波长明显红移50,45和60 nm。此外,两个网状结构的超分子化合物,即3OPBI(1),[H3OPBI]~+[H_2PO_4]~–(2),[3OPBI=3-(1H-苯并[d]咪唑-2-基)吡啶-2(1H)]已经制备,并对其结构进行单晶X-射线衍射。化合物1的晶体空间群C2/c,这是一个单核结构,存在多种氢键相互作用和堆积作用,进一步扩展到二维超分子结构。化合物2结晶的空间群P-1,这也是一个单核结构。在化合物2中观察到分子间氢键和弱相互作用π?π堆积。化合物1和2已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TGA)。此外,荧光研究表明化合物1-2表现出荧光行为。(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8-05-25)
卓继斌,晏希泉,袁耀锋[2](2015)在《四臂茂铁苯并咪唑盐受体的合成及阴离子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超分子化学的快速发展,具有多识别位点的阴离子受体分子引起了人们的兴趣~([1])。苯并咪唑环被离子化后,其C2上的氢将具有活泼性,能与离子形成非常强的(C-H)~+…X-这种离子化氢键,它将同时具备氢键和静电的双重作用。将芳香性结构的二茂铁引入这类受体中,这类受体将具有电化学活性,与特定的阴离子结合时就会做出氧化还原信号的改变,其电位将向阴极移动,而移动的幅度代表受体的应答水平~([2])。氟离子作为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广泛地存在于水和食物中,然而不恰当摄取则会引起龋齿或骨质疏松等(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5)》期刊2015-07-28)
叶宏民,王薇,朱晓晓,陈伟强,谢莉莉[3](2013)在《1-二茂铁基甲基-2-二茂铁基-3-烷基苯并咪唑盐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茂铁甲醛为原料,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与邻苯二胺缩合得到1-二茂铁基甲基-2-二茂铁基苯并咪唑(2),化合物2与碘代烷进行烷基化反应得到1-二茂铁基甲基-2-二茂铁基-3-烷基苯并咪唑碘盐(3,4),并通过阴离子交换反应得到1-二茂铁基甲基-2-二茂铁基-3-烷基苯并咪唑六氟磷酸盐(5,6)及双叁氟甲磺酰亚胺盐(7,8).利用1H NMR,13C NMR,IR,MS,HRMS及元素分析对所有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化合物5的单晶结构表明该化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自组装成了沿c轴无限延伸的一条链状超分子结构.电化学分析表明化合物3~8中的Fe1与Fe2由原来的一组氧化还原峰分离成了两组氧化还原峰.UV-Vis吸收光谱曲线表明所有产物具有光致电荷迁移现象.DSC-TG(差示扫描量热-热重)曲线显示所得碘盐化合物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有较好的催化效果.(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3年04期)
王静,冯丽敏,马飞娟,林芬,谢莉莉[4](2012)在《2-单核和双核茂铁基-1,3-二烷基苯并咪唑盐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二茂铁基苯并咪唑(2)为原料,合成了1-甲基-2-二茂铁基-3-乙基苯并咪唑碘盐(4)和六氟磷酸盐(5);甲酰化的2,2-双二茂铁基丙烷(6)与邻苯二胺在甲醇作溶剂,回流,碘催化下反应,得到2-[1'-(2-二茂铁基丙烷-2-基)二茂铁-1-基]苯并咪唑(7),以7为原料合成了1-甲基-2-[1'-(2-二茂铁基丙烷-2-基)二茂铁-1-基]-3-乙基苯并咪唑碘盐(9)和六氟磷酸盐(10).电化学分析表明所得的盐化合物中,与苯并咪唑阳离子直接相连的二茂铁的氧化电位相对2和7均产生了较大正移.对化合物4的单晶结构进行了解析,晶体结构中存在π-π堆积.UV-Vis吸收光谱表明所得盐化合物具有光致电荷迁移现象.DSC-TG(差示扫描量热-热重)测试表明碘盐4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有较好催化效果.(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2年08期)
李相旭,杨文忠[5](2012)在《盐酸介质中1-丙基-2-甲基-3-烷基苯并咪唑盐对Q235钢的缓蚀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不同烷基链长的1-丙基-2-甲基-3-烷基苯并咪唑盐,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其对Q235钢在1 mol/L HCl中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1-丙基-2-甲基-3-烷基苯并咪唑盐对Q235钢在盐酸溶液中具有优异的缓蚀性能,其中1-丙基-2-甲基-3-十四烷基苯并咪唑盐的缓蚀性能最好,当浓度达到10 mg/L时缓蚀率达98.6%,是以阴极型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本文来源于《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李相旭,杨文忠,唐永明,尹晓爽,刘瑛[6](2010)在《1-丙基-2-甲基-3-十二烷基苯并咪唑盐的合成及其缓蚀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1-丙基-2-甲基-3-十二烷基苯并咪唑盐,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其在1 mol/LHCl中对A3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1-丙基-2-甲基-3-十二烷基苯并咪唑盐在很低的浓度下对碳钢就有良好的缓蚀效果,是以抑制阳极反应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10-07-28)
陆振欢,郭媛,张勇,李亮[7](2009)在《从1,3-二甲基-2-(2-苯乙基)苯并咪唑盐合成香料3-苯丙醛》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邻苯二胺和3-苯丙酸为原料,经1,3-二甲基-2-(2-苯乙基)苯并咪唑碘盐的钠/乙醇还原-水解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同时,研究了3-苯丙醛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种香料醛的新合成方法。(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09年10期)
姜严梅,岳可芬,周春生,李涛[8](2008)在《碲氢化钠与苯并咪唑盐的反应和醛的合成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1,3-dimethyl-2-substituted benzimidazolium salt can be easily prepared from carboxylic acid,o-phenylenediamine and methyl iodide via cyclization and quarternarization.It reacts with sodium hydrogen telluride in ethanol solution to produce 1,3-dimethyl-2-substituted benzimidazolidine.The reaction mechanism is discussed.Two benzimidazolidines a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elemental analysis,IR and 1H NMR.Aldehydes are synthesized by hydrolysis reaction of the benzimidazolidines.Then,a novel synthetic method for aldehydes from the corresponding carboxylic acids via reduction-hydrolysis reaction of benzimidazolium salts is presented.The effect of 2-substituting group of benzimidazolium salts on the yield is discussed.(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08年09期)
李剑利[9](2007)在《苯并咪唑盐一碳单元转移反应及仿生合成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体内复杂且神奇的质能转化过程,几乎都是在酶的指导下,在异常温和的环境中高效、专一、和谐地进行。酶在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中所展现的独特性能,引起了人们对生命现象探究的浓厚兴趣,在分子水平上模拟生物酶成为近年来仿生化学前沿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四氢叶酸辅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是传递一碳单元进行生物合成和代谢,是体内许多物质(包括DNA和RNA)甲基化的直接甲基源。结构研究发现,当一碳单元处于甲酸氧化态时,四氢叶酸辅酶的活性结构中心是生成或断开的咪唑啉五元环,环上两个不对称氮原子差异较大的pKa是环的活性构成之源。模拟四氢叶酸辅酶结构功能和作用机制构筑模型物以实现仿生一碳单元转移反应,可为有机合成开拓新的反应途径,提供新的合成方法。本文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本课题组提出的可转移甲酸氧化态一碳单元的四氢叶酸辅酶新模型苯并咪唑盐,构筑了22类模型化合物,系统研究了苯并咪唑盐与Grignard试剂、亲核胺试剂的加成-水解反应和一碳转移反应,提出了39种醛、酮、酰胺等化合物的仿生合成新方法(其中一元醛9种,二元醛2种,一元酮11种,二元酮4种,叁元酮1种,环二酮1种,大环酮2种,N-取代甲酰胺5种、N-取代乙酰胺3种以及2-甲基苯并咪唑等化合物)。醛、酮及酰胺是重要的有机核心化合物,尽管其合成方法不断得到拓展,但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其合成新方法的研究依然是有机化学一个既古朴又富挑战性的研究领域。此外,本文对苯并咪唑还原水解反应也进行了探讨,提出9种醛、二醛的合成新方法。主要研究内容概括为以下叁个方面:(1)醛新合成方法研究.构筑了1,3-甲基取代和苄基取代两类苯并咪唑盐作为四氢叶酸辅酶模型,分别与Grignard试剂、双Grignard试剂亲核加成,继而水解成醛,实现一碳单元转移,提出了9种醛和2种二醛的仿生合成新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苯并咪唑的还原-水解反应,又提出了6类醛和3类二醛的合成新方法,并对两类合成方法的实验条件、结构影响因素等予以讨论,对两类醛合成方法的适应性进行了比较。(2)酮新合成方法研究。通过构筑苯并咪唑盐2-位取代的四氢叶酸辅酶模型,或者带有潜在反应中心的功能化单元,使其与Grignard试剂转移一碳单元,对五类19种酮提出新的仿生合成新方法,并对反应机理、条件因素等进行了探讨。模型物苯并咪唑盐2-位功能化取代基的设计、转化,实现的分子内一碳单元转移环化合成大环酮的思路,是酮合成新方法的一大亮点。单、双苯并咪唑盐和单、双Grignard试剂的变换组合实现的系列一碳单元转移反应,为多类型酮化合物提供了开阔的合成视野。(3)酰胺新合成方法研究。在研究苯并咪唑盐与Grignard试剂加成-水解反应的基础上,对苯并咪唑盐与另一类亲核试剂胺化合物的一碳单元转移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为8种酰胺类化合物和2-甲基苯并咪唑提出了仿生合成新途径,对所合成的物质通过~1H NMR、IR、MS等方式进行了结构表征。叶酸辅酶参与的一碳单元转移反应持续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归因于它在生物体系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化合物合成、设计(特别是在抗癌药物及液晶材料)等方面的重要指导作用。整个研究过程表明,苯并咪唑盐具有转移一碳单元或同时转移双一碳单元的能力,是一类性能优良的四氢叶酸辅酶模型新体系。在非酶催化条件下,不仅实现了与生物体内相类似的一碳单元转移反应,而且可以转移具有不同官能团的取代“一碳单元”,使这种一碳单元转移反应传递的功能化一碳单元更加多样化,这方面强劲的研究工作进展,将为异常活跃的合成化学提供更多常规合成方法难以实现或实现不理想的仿生合成新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7-05-01)
吴新亮[10](2006)在《苯并咪唑盐与格利雅试剂的加成—水解反应和酮的新合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苯并咪唑盐、二苯并咪唑盐与格利雅试剂的加成-水解反应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甲基酮,长链二酮、对称二酮及大环酮等有机化合物的新合成方法。 苯并咪唑盐是本课题组提出的四氢叶酸辅酶的新模型。苯并咪唑盐与亲核试剂作用,可将甲酸氧化态的一碳单元转移给亲核试剂,从而实现模拟四氢叶酸辅酶转移一碳单元的仿生合成。 本文利用2-取代苯并咪唑盐与-甲基格利雅试剂的加成-水解反应,成功地合成了叁种有价值的甲基酮香料,为甲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提出了一种仿生合成新方法。 利用苯并咪唑盐与双格利雅试剂的加成-水解反应,提出了对称二酮的新合成方法。 利用二苯并咪唑盐与格利雅试剂的加成-水解反应,提出了长链二酮的新合成方法。 本文还将长连二酮应用到大环单酮的合成当中,提出了一种大环单酮的新合成方法。 本文对苯并咪唑盐、二苯并咪唑盐与格利雅试剂反应的机理以及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结构对反应产率的影响作了讨论。(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6-05-01)
双苯并咪唑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超分子化学的快速发展,具有多识别位点的阴离子受体分子引起了人们的兴趣~([1])。苯并咪唑环被离子化后,其C2上的氢将具有活泼性,能与离子形成非常强的(C-H)~+…X-这种离子化氢键,它将同时具备氢键和静电的双重作用。将芳香性结构的二茂铁引入这类受体中,这类受体将具有电化学活性,与特定的阴离子结合时就会做出氧化还原信号的改变,其电位将向阴极移动,而移动的幅度代表受体的应答水平~([2])。氟离子作为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广泛地存在于水和食物中,然而不恰当摄取则会引起龋齿或骨质疏松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苯并咪唑盐论文参考文献
[1].吕林芮.苯并咪唑盐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的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8
[2].卓继斌,晏希泉,袁耀锋.四臂茂铁苯并咪唑盐受体的合成及阴离子识别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5).2015
[3].叶宏民,王薇,朱晓晓,陈伟强,谢莉莉.1-二茂铁基甲基-2-二茂铁基-3-烷基苯并咪唑盐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J].有机化学.2013
[4].王静,冯丽敏,马飞娟,林芬,谢莉莉.2-单核和双核茂铁基-1,3-二烷基苯并咪唑盐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J].有机化学.2012
[5].李相旭,杨文忠.盐酸介质中1-丙基-2-甲基-3-烷基苯并咪唑盐对Q235钢的缓蚀作用[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12
[6].李相旭,杨文忠,唐永明,尹晓爽,刘瑛.1-丙基-2-甲基-3-十二烷基苯并咪唑盐的合成及其缓蚀性能[C].第十六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0
[7].陆振欢,郭媛,张勇,李亮.从1,3-二甲基-2-(2-苯乙基)苯并咪唑盐合成香料3-苯丙醛[J].化学试剂.2009
[8].姜严梅,岳可芬,周春生,李涛.碲氢化钠与苯并咪唑盐的反应和醛的合成新方法[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8
[9].李剑利.苯并咪唑盐一碳单元转移反应及仿生合成新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2007
[10].吴新亮.苯并咪唑盐与格利雅试剂的加成—水解反应和酮的新合成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