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公平收入分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收入分配,公平,收入,分配,效率,体系,政策。
公平收入分配论文文献综述
张巍,张奎[1](2019)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测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测度评价体系对我国收入分配的监测评价表明:1995—2016年,我国收入分配体系的成熟度指数由0.5715增长到0.7154。尽管我国收入分配体系的成熟度在稳步提升,但也存在劳动所得份额依然偏低、所得税和财产税占比偏低、基尼系数在高位震荡徘徊、城乡区域收入差距仍较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占比低等短板问题。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需要从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优化税制结构,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聚焦重点群体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等方面协同发力,加快补上收入分配体系建设的短板。(本文来源于《调研世界》期刊2019年10期)
陈斌开[2](2019)在《构建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收入分配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实现向发达国家收敛的低收入经济体只有13个(葡萄牙、西班牙、希腊、波兰、斯洛伐克、爱沙尼亚、以色列、塞浦路斯、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香港地区)。在这些经济体的高速增长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8-23)
赵丹[3](2019)在《巧用唯物辩证法 助力教学内容解析——以“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存在教材解读肤浅化、案例应用机械化、知识讲授碎片化等问题。巧用唯物唯物辩证法,有助于帮助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建构知识体系,运用发展的观点把握知识来龙去脉,运用矛盾的观点全面感悟知识的价值,运用辩证否定的观点创新性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完善思维方法。(本文来源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期刊2019年06期)
孙敬水,蔡培培[4](2019)在《社会流动与居民收入分配公平满意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理论假设,构建Ordered Logit模型,基于3 109份问卷调查数据,对社会流动与收入分配公平满意度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户籍流动对收入分配公平满意度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户籍与受教育年限的交互项对收入分配公平满意度有显着的负向影响。(2)收入向上流动对收入分配公平满意度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农村居民绝对收入越高,城镇居民相对收入越高,其收入分配公平满意度越高。(3)教育流动对收入分配公平满意度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实现代内教育流动的城镇居民和低收入居民,其收入分配公平满意度依次高于农村居民和中等收入的居民。(4)个人的职业与职务等级越高,其收入分配公平满意度越高;职业与职务向上流动对收入分配公平满意度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这一研究结果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促进社会流动(户籍流动、收入流动、教育流动、职业与职务流动),特别是促进底层群体向上流动,不仅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且能够显着提高居民收入分配公平满意度。(本文来源于《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谢舒舒[5](2019)在《起点公平和机会公平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促进起点公平与机会公平,对改善收入分配的公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分析,得出劳动者报酬偏低、资本报酬偏高、居民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较低、政府收入占比较高、居民收入差距悬殊等特征。从目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起点不公平、机会不公平分析其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最后从促进国家公共权力、产权结构、公共资源普惠、劳动力市场机会公平保障制度、创业机会公平保障制度方面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9年13期)
李清彬[6](2019)在《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可以分2020年、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规划收入分配体系建设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建成完备的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此,建议修正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功能定位的表述;完善初次分配制度,保障要素参与分配的机会公平性和市场评价的有效性;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有效修正初次分配结果;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快收入分配相关领域立法、成立国务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委员会、完善统计、做好评估等,同时,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本文来源于《宏观经济管理》期刊2019年05期)
李黎明,许珂,李晓光[7](2019)在《社会网络、体制分割与收入分配公平感——基于职场上级交往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关于分配公平感的研究忽视了职场社会网络的重要作用,而职场在现代社会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域,深刻形塑和影响着人们的社会态度和主观感受。本文通过使用"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JSNET2014)"调查数据,探讨职业场域中的社会网络对个体收入分配公平感的影响,同时考察这种影响在不同制度情境中的差异。研究发现:个体与职场上级交往越频繁,其收入分配公平感越强,其原因是社会网络可以通过资源获取机制和信息传递机制影响分配公平感;在不同制度情境下,职场上级交往对于公平感的影响存在差异。相较于体制外,体制内的职场上级互动更有助于个体获得分配公平感,其理由是体制内、外资源分配机制和社会网络的作用空间存在差异。以上发现表明,职场交往所蕴含的社会网络资源的确会影响人们的分配公平感,因此鼓励职场上、下级的社会交往有利于提升个体公平感和促进企业稳定发展,但同时也要警惕这一过程中可能伴随的负面效应。(本文来源于《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沈怡君[8](2019)在《收入分配如何回归公平?》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在黄金发展30年间,创造了许多伟大的成就。随之产生的收入分配不均问题却也日渐尖锐。悉尼系数依然处于警戒线之外,社会动荡因素不断增加,民众对于分配不均的话题密切关注。为了使社会稳定,实现最终的共同富裕,必须对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最低收入。与此同时也要警惕盲目的福利赶超,防止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要以稳中求进的姿态迈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文来源于《财富生活》期刊2019年08期)
李建军,韩珣[9](2019)在《普惠金融、收入分配和贫困减缓——推进效率和公平的政策框架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县域和省际两个层面,采用OLS最小二乘法和DID双重差分法检验了普惠金融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发展初期,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是这种效应仅在集中连片特困区显着,受资源倾向性配置的效率损失、农贷的"精英俘获"以及金融知识匮乏的影响,银行服务包容性的提高没有反映出明显的益贫性;在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中介市场发育程度较高、对生产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程度较强的地区,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对金融资本扭曲配置行为加以约束,纠正普惠金融对贫困减缓的负面效应;银行、保险等正规金融机构忽视弱势群体的资源配置结构是导致包容性金融体系无法实现减贫的根源。因此,兼顾广泛包容、特定配比和商业可持续的制度框架才能扭转正规金融机构现有效率和公平皆损的局面;构建信息化普惠金融体系,能够克服正规金融机构高门槛、服务成本高以及逆向选择等问题,成为对社会帕累托最优的政策框架选择,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和减缓贫困。(本文来源于《金融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贾俊雪,孙传辉[10](2019)在《公平与效率权衡:垄断、居民收入分配与最优财政货币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垄断不仅会造成效率损失也会恶化收入分配,亦会对劳动所得税和货币政策的最优设计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首先构建一个代表性居民模型,从效率视角剖析垄断对最优的劳动所得税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机理;进而将其拓展为异质性居民模型,利用数值模拟考察垄断引致的公平与效率的权衡及其对最优的劳动所得税和货币政策以及宏观经济(产出、居民收入差距和社会总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就效率视角而言,Ramsey政府的最优政策选择是利用累退的劳动所得税矫正垄断造成的劳动供给扭曲,而使名义利率为零(即遵循Fried?man规则)。考虑居民异质性和收入分配后,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Friedman规则仍然成立且最优劳动所得税为累进的,故可促进效率提升和基尼系数下降;而在垄断市场条件下,最优劳动所得税的累进性较弱且随垄断加剧而减弱但倾向于存在一个下限,致使居民收入差距先是不断增大而后较稳定,但这是以名义利率增加进而较大的效率损失为代价的。因此,实现公平与效率并重需要消除垄断、营造更具竞争性的市场环境。(本文来源于《管理世界》期刊2019年03期)
公平收入分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收入分配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实现向发达国家收敛的低收入经济体只有13个(葡萄牙、西班牙、希腊、波兰、斯洛伐克、爱沙尼亚、以色列、塞浦路斯、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香港地区)。在这些经济体的高速增长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平收入分配论文参考文献
[1].张巍,张奎.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测度评价[J].调研世界.2019
[2].陈斌开.构建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3].赵丹.巧用唯物辩证法助力教学内容解析——以“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
[4].孙敬水,蔡培培.社会流动与居民收入分配公平满意度[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谢舒舒.起点公平和机会公平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业.2019
[6].李清彬.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J].宏观经济管理.2019
[7].李黎明,许珂,李晓光.社会网络、体制分割与收入分配公平感——基于职场上级交往的视角[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9
[8].沈怡君.收入分配如何回归公平?[J].财富生活.2019
[9].李建军,韩珣.普惠金融、收入分配和贫困减缓——推进效率和公平的政策框架选择[J].金融研究.2019
[10].贾俊雪,孙传辉.公平与效率权衡:垄断、居民收入分配与最优财政货币政策[J].管理世界.2019